分類排行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取消文化:從啟蒙的興起到網路公審,失控的言論自由如何成為當代民主與政治上的困境?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記憶台灣1:從生活文化、教育信仰,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
-
一億總下流?——老害、少子化、多死社會……老人國日本的社會難題與國家危機
-
迪士尼夢想之書【中英雙語,典藏語錄書】
-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
人類大歷史:知識漫畫3 歷史主宰
內容簡介
身為頂尖的法律學者,勞倫斯•傅利曼在這本新版的《美國法導論》中,提供了平易近人的美國法律體系介紹。《美國法導論》充滿了有趣的軼聞與詳細的歷史資訊,把令人目眩的複雜美國法律變得能輕鬆理解。
本書是以美國法律制度作為一個運轉的制度為主題。但是,到底什麼是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從何而來?它是由什麼所組成?它從哪裡開始,又將在哪裡結束?即使是針對特定的法律制度,這些問題也不會有簡單的答案,對所有的法律制度而言也是無解。不論他們在世上的任何地方,或者是歷史上曾經存在,包括已經滅絕的法律制度。我懷疑我們是否能夠對法律制度下一個既能符合小型游牧民族,又能符合大型工業社會的定義,也就是既能符合當代法律制度,又能符合古代西台文化、中國文化的定義。試圖在這些古今不同的文化間建構起概念的結構,的確是個困難的任務。當然,有些學者嘗試過。至於他們的結果是否值回票價,至今學界仍然莫衷一是。
本書的目標比較適中,既然本書是對美國法的導論,那麼本書就有權利只把焦點放在美國上,而徹底忽略其他不同社會。畢竟法律、法律制度以及法律過程都是精神上的概念,它們並非具體存在真實世界的東西。你無法摸到、嘗到、聞到或度量法律。任何定義,簡單的說,或多或少都必須有點傳統,也就是說有點做作。但是這並不代表這樣的定義是錯的,這代表只要一個定義是有用的,而且我們能夠使我們自己以及其他人清楚地去完成我們的定義,那麼這個定義就是好的定義。
作者資料
勞倫斯•傅利曼(Lawrence M. Friedman)
目前為史丹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曾任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法律史學會會長,美國法律與社會協會會長。著有《A History of American Law》、《Law and Society : An Introduction》’《二十世紀美國法律史》(American Law in the 20th Century,二○○四年九月即將由商周出版)等,另著有其他法律及社會議題等書籍,並曾獲得崔尼爾書獎(Triennial Book Award)、史丹佛大學傑出教學獎(John Bingham Hurlbut Award Excellent in Teaching, Stanford)、美國律師協會獎(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Award)等數個教學與學術獎項。
基本資料
作者:勞倫斯•傅利曼(Lawrence M. Friedman)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人與法律系列
出版日期:2004-03-09
ISBN:9789861241494
城邦書號:BJ0046
規格:448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