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超級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兩性與家庭關係
爸媽,我有話要說:讓孩子更愛父母、父母更懂孩子的80堂溝通必修課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 爸媽,我有話要說:讓孩子更愛父母、父母更懂孩子的80堂溝通必修課

  • 作者:林俊毅
  • 出版社:城邦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18-09-26
  • 定價:300元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孩子是爸媽最親密的鐵粉,爸媽是孩子最忠實的知音, 真心說話,幸福相伴,讓彼此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 【本書特色】 一、針對生活、家庭、學校等重要面向,收錄青春期孩子最常遇到的80個困惑,適合中學生、家長、教師閱讀,能幫助彼此互相理解。 二、每一個問題皆導入情境式開場,容易使人萌生興趣,再分別導入「給同學貼心叮嚀」、「給父母的溫柔提醒」,提供最中肯可行的建議。 對於孩子來說—— 想追劇、想買手機、想養寵物、想要零用錢,但是爸媽根本不了解自己,講什麼他們都聽不懂,講了又有什麼用? 對於父母來說—— 青春期的孩子經常讓他們不知所措,有時候能很自然聊天、有時候卻突然踩到地雷,雙方關係時好時壞、一觸即發。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很可愛,也很好懂,關於他們心事的解答都在這裡…… ◆我好沒有自信,但又不想被人看輕! →自信是「自找」的,多充實自我,就能讓自己更有自信。 ◆為什麼爸媽總是愛拿我和別人比較? →比較是激勵的一種方法,但父母也不宜帶給孩子太多壓力。 ◆將來用不到的知識有必要學嗎? →應拓展視野、陶冶心胸,積極提升能力,探索更多學習樂趣。 ◆讀書不會抓重點怎麼辦? →從小地方開始練習,搭配自修講義,訓練自己抓重點的能力。 ◆對朋友的邀約很難拒絕! →溫和拒絕、誠懇告知,並且主動邀約下次雙方都有空的時間。 青春期的孩子正值性格轉變期,必須重新探索與家庭溝通的方式。為了減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衝突,本書蒐集80個大哉問,分別從兩者的角度出發,讓彼此更能從對方的角度思考,以促進雙方理解,達到更有效的溝通。 良性親子溝通和孩子求學成長一樣重要,書中分別由自我、家庭、學校、考試、同儕五大面向著手,為孩子與父母搭建一座暢通的心靈橋梁。只要用心傾聽、用愛理解、用理溝通,孩子的心事自然不再難解,父母的關懷也能確實表達。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現在科技進步,讓孩子接觸的視野更大更廣,那些曾經在求學時代,對父母發出的疑問?那些在為人父母之後,對孩子產生的疑問?經常讓親子互動間產生「時代差距」,本書分別站在家長與孩子的立場,闡述彼此的思想與心境感受,以及教導孩子在被稱為「小型社會」的學校裡正確的為人處事;同時也提醒家長如何從旁協助孩子,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 ——當代藝術大師 許伯夷 俊毅老師長期關注孩子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完全投入孩子的世界,他敏銳觀察了許多孩子的問題,從孩子內心的疑問到親子溝通方法、學校中的大小事、學習的方法到同儕相處,收集了將近80個最常遇見的問題,分別站在孩子的立場和提供父母親建議的方式進行討論,內容立論清楚、文字溫柔易懂、建議確實可行。這是一本非常務實且可以提供親師生溝通的書籍。 ——高雄市立鼓山高中校長 莊福泰

目錄

推薦序 親子溝通是一門生活藝術 許伯夷 推薦序 理解青春心事,感受成長喜悅 莊福泰 自序 只要青春不要迷惘 01我心目中的「好學生」定義 02我心目中的「好家長」定義 第一篇 我的喃喃小宇宙 03我想要「做自己」 04我想要零用錢 05好想養一隻寵物 06我好羨慕別人都有手機 07喜歡玩樂高、組模型,有錯嗎? 08我想騎腳踏車上學 09看偶像劇錯了嗎? 10真想和同學一起去追星 11我的時間好像都不夠用 12不想道歉認錯怎麼辦? 13我好沒有自信,但又不想被人看輕 14親戚老愛問東問西,令人厭煩! 15成績不好,以後會找不到工作嗎? 16態度真的比學歷重要? 17我應該用什麼方法面對未來? 第二篇 爸媽我有話要說 18爸媽,你們一點都不了解我 19為什麼都不讚美我? 20我覺得爸媽根本不愛我! 21爸媽都不以身作則,卻要我遵守規定? 22為什麼老爸老媽常常說話不算話? 23同學的爸媽對他們有求必應,讓我好羨慕! 24可不可以不要偷看我的日記? 25為什麼規定我不可以鎖房門? 26為什麼假日不讓我睡到自然醒? 27放假了,不要限制我用電腦好嗎? 28爸媽又要帶我外出,但我比較想跟同學去遊玩 29為什麼連我交什麼朋友都要管? 30為什麼上大學才能談戀愛? 31爸媽一直要我念書,都不讓我「休息」 32為什麼一定要逼我去補習? 33真不想讓爸媽看成績單! 34爸媽常拿自己以前的成績跟小孩炫耀 35為什麼爸媽總是愛拿我和別人比較? 36爸媽對我的期望很高,壓力真大! 37為什麼爸媽要干預小孩的未來? 第三篇 上課下課鐘聲響 38導師為什麼把所有事情都跟爸媽說? 39我的導師對別班同學比較好 40老師比較袒護成績優秀的學生? 41為什麼不能染髮、戴飾品? 42為什麼一定要穿制服? 43為什麼在學校不能用手機? 44為什麼體育課那麼少? 45為什麼上課中途不能去廁所? 46我要準時下課! 47有些老師上課教得太快! 48將來用不到的知識有必要學嗎? 49為什麼不能從國中就開始分類組? 50老師總是派這麼多作業! 51可不可以不要考試? 52為什麼考卷一定要家長簽名? 第四篇 青春心事誰人知 53我的念書方法是不是錯了? 54做筆記真有那麼重要嗎? 55讀書不會抓重點怎麼辦? 56念書念到很想放棄 57書好像都念不完! 58補習一定會有好成績嗎? 59補習效果不佳,要換老師嗎? 60不想補習,父母卻逼我去上課怎麼辦? 61考試那麼多,該如何準備? 62無法專心寫考卷怎麼辦? 63我常因為粗心而考不好! 64考試答題技巧不佳! 65現在成績好,對未來有幫助嗎? 66沒有好學歷不行嗎? 67如何選擇高中或高職? 68讀高職是因為成績差? 69到國外念書比較好嗎? 第五篇 花樣少男少女的煩惱 70同學跟我借作業抄 71同學作弊,該向老師說嗎? 72同學喜歡在上課時和老師搭話! 73分組時,同學都不做事怎麼辦? 74分組時,為什麼有人會「被邊緣化」? 75為什麼要選我當幹部? 76對朋友的邀約很難拒絕 77為什麼跟我借錢不還? 78愛斤斤計較的同學 79不愛乾淨的同學 80好友畢業後變得像陌生人

序跋

【作者的話】只要青春不要迷惘
  在十餘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看到一些學生在求學階段時,容易與家人發生許多衝突,這些爭執難免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效果。在有限的青春歲月裡,若耗費太多時間在處理衝突,或是與家人互相僵持,不僅會成為家庭和諧的羈絆,也會讓雙方的心事無法坦然說出,心結無法化解。      而且家長與孩子之間想法的矛盾,總在情緒高漲時一觸即發,無法冷靜處理的後果就是會出現延續好幾週的「後遺症」。然而這些問題並非不能解決,而是要用正確的方式溝通、化解。      因此,我在書中集結了一些青春期學生的疑惑,並且以客觀的角度,運用教學累積的經驗給予孩子及家長建議,希望能讓父母更加了解孩子,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而孩子也能因為體會及體諒,更加愛護父母。天下沒有不疼惜孩子的父母,透過有效的溝通才能讓孩子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不致使家庭氣氛陷入僵化,也不會讓孩子因為心煩而無法顧及課業,錯失學習良機。千萬別讓「單向溝通」成為家庭唯一的準則,也別讓無盡的包容使孩子在成長中誤判是非。      最後謹以此書獻給我的父母,感謝我的父親林郁順先生及母親高逢秀女士,在我的成長歷程中,給予我嚴謹的人格教育,也將此書獻給面臨青春期而迷惘的讀者們。

內文試閱

  03 我想要「做自己」   青春期的學生,心中多少有些叛逆因子:「我想要做自己!想要自己決定事情,不可以嗎?我不可以做這件事嗎?為什麼要管那麼多?我已經長大了耶!」      給同學的貼心叮嚀:做自己,也要尊重他人。      青春期的孩子,在父母心中,就像一顆很大的不定時炸彈,因為你們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對爸媽來說,孩子已經不像小時候如此「受控」;對老師來說,更是需要時間和學生的心態磨合,才能「真正教育到你們」。當大人與孩子意見不合時,恐怕就會上演一場腥風血雨⋯⋯      但這意思並不是要你完全乖乖聽話,不能有自己的意見,而是很多時候,不能只要別人聽你的。有人說:「做自己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這種區隔就在於「做自己時,有沒有尊重別人的想法?願不願意傾聽了解他人?或是會不會自我反省?」      當你想做自己或堅持己見的時候,也要替周圍的人想想,周遭的人會不會因為你的想法或決定而受傷害?這世上很多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是非,只是大家立場不同而已,但絕對不能為了維護自己的立場,損害他人的權益。      其實不是不讓你做自己,而是在做任何事之前,要多替別人想想,記得要彼此尊重,理性表達,才是成熟的表現。      給父母的溫柔提醒:聆聽、溝通、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多半很想要表現自己,很多事都想要自己做決定,在這個「半大人」的階段,都很想要擺脫父母的束縛。但因為孩子接觸到的人事物不再是父母所熟悉的,可能也延伸出了很多不一樣的觀念與想法,親子之間便經常因此產生衝突。      但我相信,真正讓人難以接受的反而不是孩子的「新觀念」,而是孩子「表達新觀念的方式」。親子之間常常因為意見不同就劍拔弩張,雙方總是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於是家裡就會經常出現「八點檔」的戲碼,事實上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      父母應該適時放手讓孩子去闖闖看,也要試著信任孩子獨有的新想法、新做法,並讓他們明白,「家」還是堅強的堡壘,即便在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大人之前,過程有些跌跌撞撞,爸媽也會給予支持與保護。同時也要教導孩子「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理直氣和,雖然堅持自己的立場,但也不能危害到別人的權益或是影響別人。      有了以上的基礎,並且聆聽孩子,善加溝通,相信這些問題一定可以找到雙贏的平衡點。   35 為什麼爸媽總是愛拿我和別人比較?   在考完試或發成績單之後的幾天,總是會聽到此起彼落的抱怨聲:「奇怪!我的成績比某某某爛,我不否認,但是我明明就有進步啊!為什麼總是要拿我跟別人比?為什麼不能只和自己比?我已經很努力了,別人英文比我強,但是理化也沒贏我,為什麼每次都要拿我跟他比!」      給同學的貼心叮嚀:比較是激勵的一種方法。      大部分的父母都認為,人總是要比較才會有所成長,要有刺激才會進步。      不可否認,我們一輩子好像都在被拿來「比較」,學生階段比「成績」、比「學校」;出社會後比「職業」、比「收入」;有了家庭之後,比「小孩的成就」、比「小孩的才藝」。現在父母親就是在第三個—「比孩子」的階段。每對父母都希望孩子未來有所成就,甚至高人一等,才希望用「比較」的方式激勵小孩,意圖使人更加進步。      甚至我認為,爸媽是因為很相信小孩的能力,才總是拿來跟別人做比較!想想看,若要你跟NBA選手比賽,合理嗎?但若真的有一天,你能站上NBA的球場,跟頂尖運動員一起比賽,不就代表對方認可你的能力足以和職業選手相提並論嗎?      所以,不要太怪罪父母親的行為!他們想盡辦法激勵你、為孩子的小失誤忿忿不平的樣子,想起來也滿可愛的,不是嗎?      給父母的溫柔提醒:天生我才必有用,孩子是無法拿來比較的。      「愛比較」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能站在孩子的立場想,也許這樣的做法並不能達到父母所要的效果,因為比賽是一翻兩瞪眼的結果,有人贏就一定有人輸,而輸贏帶來的若不是成就感,那就只有挫敗感了⋯⋯      當聽到別人在褒獎自家小孩時,不要太快掉入「我的孩子沒那麼優秀怎麼辦」的情緒中,只要確定孩子持續進步,就可以暫時調整心情,太著重於「比較」反而會壓抑孩子成長。而且就算在某方面略為遜色,並不代表孩子一無是處,「天生我才必有用」,在某些方面,孩子必定優於其他人,隱惡揚善也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只要家長願意跳脫傳統思維的框架,就能跳脫「愛比較」的束縛。   48 將來用不到的知識有必要學嗎?   「為什麼數學要學那麼多定理,只要會算錢不就好了?」      「學理化要幹嘛?我以後又不當科學家。」      「學文言文?我是現代人耶!溝通沒問題就好了吧。」      「英文?聽老師說外國人溝通時,根本沒有那麼多文法限制啊!」      「歷史、地理、公民為什麼都要我背起來啦?這些是什麼東西呀!」      給同學的貼心叮嚀:認為「以後用不到」的想法,會讓自己未來的選擇變少。      關於這個問題,我倒比較想反過來問學生:為什麼自己會覺得現在所學的知識「以後用不到」呢?      未來,你也許是位「醫生」,若沒學過生物,要如何進行醫療行為?你也可能是位「工程師」,若不學習理化相關知識,要如何進行研發?很多工作都需要長期吸收大量知識,才能轉化成具體的應用方式!      所以,當心中浮現這個疑問時,表示自己的目光太過短淺了!只看到眼前的狀況,忽視了事情背後的價值。      科目有沒有用,現階段的你並無法斷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學習得愈多,不僅能增加自己的能力,更能陶冶心胸。不要覺得用不到或是不需要就完全排斥,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許多樂趣值得好好探索。      給父母的溫柔提醒:幫助孩子找到學習成就,拓展他們的視野。      當孩子有這種反應時,大部分都是因為在該科目中沒有獲得相對的「成就感」,所以才會對學習產生疑問。      這其實是一種警訊,提醒我們應該開始關心孩子在學習的路程上遇到了哪些困難,並為其解開這個盲點,千萬別讓孩子以「學了也沒用」作為放棄的藉口。      其實每個科目都有相關的邏輯與其建構的過程,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不能只單純考量「有沒有用」。否則,不但失去原有的教育意義,更會迷失在學習過程之中。再者,孩子在中小學階段所接觸到的學科,只能算是基礎學識,在現今國民教育裡,我們實施的是「十二年國教」(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這意味著所有學生都被強迫必須接受至少到高中(職)程度的義務教育,取得高中(職)學歷只是基本中的基本,否則未來將難以與人競爭。更何況所有專業知識與技術皆由最基本的學識發展而來,若未能打好基礎,更遑論學習專業技能了。      每份工作的背後一定有許多與其相對應的知識背景,有沒有用不是現階段就能看出來的,我們必須鼓勵孩子拓展視野,提升自己對職業的嚮往,以增強孩子為未來準備的動力     55 讀書不會抓重點怎麼辦?   讀書時,一定會碰到這樣的問題—該如何在龐大且零散的知識中找出重點?學生總會覺得:「天哪!課本的內容這麼多,重點到底在哪裡?難道整本書都要背起來嗎?要怎麼樣才有辦法抓到重點啊?」      給同學的貼心叮嚀:抓重點要從小地方開始練習,自己的重點自己抓。      以前上課時,我都會開玩笑地跟學生說:「那種一打開課本,裡面每一句都畫上螢光筆做記號的人,一定是不會抓重點的學生。」雖說是玩笑話,但根據我個人的教學經驗,這的確是事實!當整本書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重點時,就表示學生根本沒有理解且統整所學習到的知識。      在課文通篇章節裡,一定有相對重要的字眼,而且老師一定會特別提出這些關鍵字,甚至在旁邊補充相關知識。當老師在某個概念所停留的時間比較久時,不用多說,這就是「重點」!      但我不建議學生只仰賴老師抓重點,這樣的學習心態非常消極。老師為了將冗長的知識在短時間內傳授給學生,當然會直接將重點擷取出來,但是很多學生因此變得不會自己抓重點。每當回家複習這些重點時,便會對它們很無感,往往看過就算了,事實上,唯有自己抓出來的重點才會久久停留於腦海之中。      「抓重點」是需要長時間訓練的,若你對此十分苦惱,以下有幾個簡單的練習方法,可以提供參考。只要每天花點時間練習,相信假以時日,自己抓重點的功力就會大幅提升:      一、熟讀內容:      有些學生想要一步登天,直接找出重點。遺憾的是,如果沒經過長期磨練,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除了課文內容以外,「報章雜誌」也是很好的素材,若沒時間,每天只要熟讀一至兩篇新聞內容,然後再拿色筆將自己覺得關鍵的字句圈起來,也是可以。      二、快速筆記:      如果假日有多餘的空閒時間,除了念書以外,建議不妨多聽演講,一方面可以增加知識,另一方面也能練習抓重點的能力。準備一本小筆記本,將耳朵聽到的關鍵內容快速記下,就算只有單詞也行,在時間比較壓縮的情況下,所記錄的東西往往是最精華的。      三、整理內容:      將關鍵字找出來之後,就可以將它做成筆記。在筆記過程中,逐漸會發現有些自認是重點的地方,其實並沒那麼重要,因此可斟酌刪減,讓重點更加精簡。      四、重點分享:      將統整過的重點分享給同學、朋友,讓他人替自己篩選重點也是個不錯的方法。每個人對於重點的理解肯定有所不同,和同學交流後,或許自己會有新的體悟。而且當你將整理過的重點和他人分享之後,如果他人能因此獲得額外的知識,那也是很棒的事情,表示你真的擷取到了精華,這個重點不只自己懂,別人也懂。但若你在和同學分享的時候,對方露出困惑的表情,並且反問:「所以重點是⋯⋯」你也千萬別覺得人家語帶譏諷意味,因為他很可能是真的抓不到重點,或者我們自己抓重點的能力可能還需要修正。      一個對讀書頗有心得的學生,其實不用老師特別強調:「來!這裡是重點畫起來。」就可以自己找到重點。每個章節都有幾個「必學」的理念或論點,在課程開始之前,一定都有相關的「學習目標」,從這裡就能找到關鍵,以及向外延伸的知識背景。不要把整本書都塗上螢光筆,以免自己看了更加煩躁,真正下筆的位置應該確實是關鍵所在,這樣翻開書本之後,才能在第一時間獲取所需的資料。      給父母的溫柔提醒:鼓勵孩子上課專心聽講,從自修的重點整理檢視自己抓重點的能力。      當父母翻開孩子的書,發現一片空白,或筆記很多但顯得雜亂無章時,那可能代表孩子無法找到學習重點。如果無法快速掌握學習重點,就會浪費太多的時間在無謂的字句上,導致讀了也是白讀。      此時,我們應該適時運用自修、講義,甚至補習班老師、學校老師,來協助孩子。例如選擇一本合適的自修,裡面就會有學習的目標與方向,讓孩子對照著念,一定可以幫助他們更快速地抓到重點。      當然最大的關鍵還是「聽」老師講解,上課時,老師一定會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重點。孩子若專心上課,跟著老師的步伐,一步步打穩基礎,在學習上一定不會有抓不到重點的困擾。因為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因為「不專心」才會遇到學習瓶頸。       76 對朋友的邀約很難拒絕     同學有時候會說:「明天終於要放假了,不過我這個週末好想待在家裡休息,而且我還有一些報告要做,但是朋友一直要約我出去,我好難拒絕!但是不拒絕,我就沒有辦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怎麼辦才好呢?」      給同學的貼心叮嚀:溫和拒絕、誠懇告知,並主動邀約下次雙方都有空的時間。    一般學生面對朋友的邀約通常都很難拒絕,因為深怕這次拒絕了,下次對方就不再來約自己。      我想沒有人會不喜歡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只是可能剛好碰到自己已有既定規劃、家庭聚會,或零用錢不足等狀況,而無法赴約,這時候應該大方地跟對方說明。如果是真正的好朋友,一定可以體諒自己的狀況,也一定不會因為這次沒有約成,下次就不再相約。      唯一要注意的是,拒絕對方的語氣要溫和,並且誠懇告知自己無法赴約的原因,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和對方約定下次的聚會,敲定彼此都有空的時間,藉此彰顯自己十分重視對方的邀請。      但如果你是邀約者,在被拒絕的那一刻,心中肯定會感到些許失落,即便如此也必須體諒他人,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剛好有時間、有辦法赴約,他們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不得不婉拒邀請。有時他們心裡也很掙扎,該如何拒絕才不會傷害彼此的情誼,畢竟這是讓人左右為難的事,不是嗎?    能夠體諒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難以兩全其美的狀況,才是真正的友誼。      給父母的溫柔提醒:告訴孩子應該尊重彼此的規劃,並非允諾赴約的才是朋友。    當孩子遇到類似的問題時,第一時間我會請他和朋友好好溝通、回覆實際情況,希望對方能體諒每個人有不同的時間規劃。      同時也可以藉此教育孩子「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決定、尊重別人的生活。「尊重」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不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配合自己。有些時候,對方拒絕邀約並不是因為不願意和孩子當朋友,只是有些難以一一說明的原因,若太快否定對方的心意,只會傷害了彼此的友誼。      如果下次換成孩子當邀約者,就能從體諒他人的角度看待此事,而不是抱持著「不出來就不是朋友」的霸道心態。

作者資料

林俊毅

思勤科技有限公司 負責人 【現職】 高雄市兒童課後照顧發展協會 常務理事 宇翰數理教育團隊 負責人 小東翰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 負責人 東翰文理補習班 教學主任 【獲獎經歷】 105年度高雄市優良教師獎 105年度高雄補教師鐸獎 107年度高雄市補教師鐸獎 優良創辦人獎 2018 ICAN加拿大發明獎 金牌 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本著對於教育的熱忱,放棄進入醫療體系而投身教育領域。在教學歷程中發現許多問題,例如:學生求知意願低落、想要學習卻找不到適合的方法等。為了幫助學生能更加快樂、有效地獲取知識,故而投入研發層面,利用遊戲發掘孩子的潛能,找出學習盲點,提升求知效率。

基本資料

作者:林俊毅 出版社:城邦印書館 出版日期:2018-09-26 ISBN:9789578679351 城邦書號:3AB1128 規格:平裝 / 雙色 / 25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