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金融帝國的興衰:從暴發戶到跨國企業,梅迪奇銀行帶你見證資本主義的起源(特贈精美家族系譜圖海報)【精裝】
- 作者:德魯福(Raymond de Roover)
-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9-10-07
- 定價:1200元
- 優惠價:79折 948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948元,贈紅利4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900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歐洲史上第一豪門的金融帝國與致富機密
歐洲史上第一豪門、文藝復興的金主,資助教宗、王室,贊助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梅迪奇家族的財富從何而來?
經濟史泰斗德魯福,進哈佛前曾擔任會計的經驗,使他能以實務技術解讀中世紀財務報表和機密帳本,解密梅迪奇家族如何從暴發戶成為金融帝國,追溯今日的商業制度在500年前如何運作發明。
在德魯福之後,梅迪奇銀行的諸多研究都未能跳脫這本經典的核心!
◎哈佛「特魯普佩因傑出商業論著獎」桂冠作品。
◎獨家附贈梅迪奇家族系譜精美海報,從首位出現於歷史記載的梅迪奇族人到太陽王路易十四,完整收錄!
◎清華大學經濟系榮譽教授賴建誠推薦導讀。
◆文藝復興金主的致富機密
梅迪奇家族出過三位教皇、兩位法國皇后,是十五世紀佛羅倫斯政治的執掌者。他們大力支持文藝復興時代的藝文事業,出資興建佛羅倫斯地標「百花大教堂」,贊助波提切利和拉斐爾等。然而,他們身為銀行家和商人的活動卻未引起同樣關注。但卻是經濟力量使得梅迪奇家族有機會抓住政治權力,也是經濟力量提供資金來源,使得他們有能力資助藝術家,弘揚人文主義。
◆現代商業模式與經營策略的祖師爺
十五世紀的梅迪奇銀行,是教會財富管理人、貸款給王公貴族,促進西歐貿易發展。大力支持藝文活動,推動文藝復興的發展。當時許多商業制度都有了最初的模型,梅迪奇家族不但能綜合靈活運用,更設計了類似控股公司的組織,找到遠端管理跨國公司的方法,他們與商業競爭對手一起操縱市場價格,建立人類史上最早的卡特爾壟斷市場。他們打下了資本主義的基礎,當然也很懂得今日商人各種避稅的撇步。閱讀梅迪奇銀行的歷史可以增加我們對現代商業根基的了解。雖然商業技術已然改變,但人的問題依舊,如何選用人才、經營管理,無論對梅迪奇家族還是今天的商業都是個大哉問。
◆以機密帳本完成的學術經典
本書作者在1948年完成梅迪奇銀行研究,隔年即發現梅迪奇家族的機密帳本。此後花費十年光陰,搭配各種票據、書信等史料完成本書。不僅分析梅迪奇的發展背景、商業模式和組織架構,書中而人物性格因素、商業交易與利益分配等也都納入這段百年興衰史,因而本書不僅是一本具里程碑意義的學術經典著作,也可以讀到人物風采、各方勢力交織的精彩故事,和西歐各國政治經濟情勢的變幻莫測。
【好評】
談文藝復興銀行業的英文著作中,這本書是最重要的一本。
——《經濟學人》
這本書是光輝的傑作,是關於梅迪奇銀行最權威的著作,對中世紀經濟史研究價值不可估量。
——哈裡.A.米斯基明(Harry A. Miskimin),耶魯經濟史教授
在各種語言寫成的文藝復興經濟史著作中,這本書是最權威的一本。
——龍多.卡梅隆(Rondo Cameron),國際經濟史學會前主席
這本書是最好的一本介紹中世紀銀行體系的書,沒有之一。
——小約翰.T.努南(John T. Noonan, Jr.),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法官
歷史上所有的銀行中,梅迪奇銀行是最有名的。但它之所以地位顯赫,與其說是直接因為貨幣紅利,不如說是因為奢華的羅倫佐的詩句、馬基亞維利的散文,以及梅迪奇家族花錢買來的藝術品。在現代歷史編纂學中,梅迪奇文化權勢背後的經濟來源一直受到忽視。每一位元文藝復興研究者都會提到梅迪奇銀行的財富,但只有這本書講清楚了美第奇銀行的金融運營。
——羅伯特.薩巴蒂諾.洛佩斯(Robert Sabatino Lopez),中世紀經濟史專家
這本書關注了梅迪奇銀行的歷史發展,及其合夥人與經理人的性格因素。此外,作者還介紹了制度和經濟背景,這對非專業研究經濟史的讀者來說特別有幫助。
——尼古拉.魯賓斯坦(Nicolai Rubinstein),佛羅倫斯史專家
經濟史家德魯福將商業作為研究重點,奉獻了這本分析中世紀銀行與貿易的經典。這本書是傑出的學術研究與優美文筆的結合。作者基於中世紀史料,配有大量插圖和圖表(含宗譜圖),使得這本書今天對我們的價值絲毫不遜於1963年初版之時。
——《企業重塑》(Turnarounds & Workouts)雜誌
目錄
為什麼《金融帝國的興衰》值得重新理解? 賴建誠
導讀
前言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梅迪奇銀行及其創建背景
第三章 喬凡尼.梅迪奇管理下的梅迪奇銀行—前情與開創時期(一三九七至一四二九)
第四章 梅迪奇銀行全盛時期—科西莫掌舵(一四二九至一四六四年)
第五章 梅迪奇銀行的法律地位與經濟結構
第六章 梅迪奇時代的銀行業與貨幣市場
第七章 明礬和鐵礦石的貿易和經銷
第八章 作為產業型企業家的梅迪奇銀行
第九章 梅迪奇與教宗的金融業務:梅迪奇銀行羅馬分行
第十章 梅迪奇銀行在義大利的機構—佛羅倫斯錢莊及威尼斯分行
第十一章 梅迪奇銀行在義大利的機構—那不勒斯分行、米蘭分行和比薩分行
第十二章 梅迪奇銀行在義大利境外的機構—日內瓦分行、里昂分行和亞維儂分行
第十三章 梅迪奇銀行在義大利境外的機構—布魯日分行和倫敦分行
第十四章 梅迪奇銀行的衰落:一四六四至一四九四
附錄
.梅迪奇銀行總經理與分行經理(按年代順序排列)
.梅迪奇銀行歷史上重要日期和事件
.系譜表
參考資料
譯後記
索引
導讀
【導讀】
◎文/丁騁騁
一
一部學術著作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是許多因素促成的,首先是選題及素材(如史料),其次是作者的理論素養及研究方法,此外還需某種偶然性的「機緣」。德魯福成就《金融帝國的興衰》這部學術經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至今仍鮮為人知的中世紀歐洲經濟史學家德魯福(一九○四至一九七二年)原籍比利時,父親是個成功的企業家。在移民美國前,他學的是工商管理和會計,先後在銀行和安特衛普一家最大的航運公司擔任會計主管。純粹出於愛好,德魯福在業餘時間利用安特衛普、布魯日的檔案資料研究會計史。這是十分冷僻的領域,直到現在,很多學會計的人也可能聞所未聞。由於掌握中世紀會計簿記處理方法,德魯福發表一些會計方法、匯兌和商業組織的論著。一九三六年,德魯福與美國的佛羅倫絲.愛德萊博士結婚。這位跟他在經濟史上有著相近研究興趣的女學者日後成為文藝復興史的專家,曾出版《義大利中世紀的商業輝煌:一二○○至一六○○年》。也許,正是愛德萊帶他進入中世紀佛羅倫斯商業史的研究領域,從最直接的證據看,早在德魯福發表相關研究成果之前,愛德萊在一九四三年就已經發表過一篇梅迪奇銀行的論文。
婚後,德魯福移民美國,並進入哈佛大學商學院學習,在兩位著名的歐洲中世紀專家格拉斯與亞瑟的指導下繼續研究經濟史,一九三八年獲碩士學位後,進入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這正是愛德萊的母校。在經濟史教授內夫指導下,德魯福於一九四三年獲得博士學位,五年後出版第一本關於梅迪奇銀行的專著,獲美國歷史學會獎,德魯福開始嶄露頭角。畢業後,德魯福在求職過程中運氣一直不佳,在一九六一年獲得紐約城市大學布魯克林學院教職之前,他僅在威爾斯學院、波士頓學院有過短暫教學,直到後來出版本書成名後,才獲得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職。
也許是上天注定,梅迪奇銀行史的學術經典非要德魯福來完成,而在某種程度上,也只能由他來完成。首先是因為他長期從事會計工作,熟悉現代會計專業知識的同時,又對中世紀會計史簿記方法有深入研究。當然,德魯福的寫作也得益於妻子的協助,他們在研究中形成互補關係因而相得益彰。然而,如果沒有「機密帳簿」的發現,恐怕也難成就這部學術經典。
一九四九年,愛德萊在佛羅倫斯的檔案館中發現大量原始檔案,立即寫信給德魯福。接到信後,德魯福立即來到佛羅倫斯,之後幾乎停下原先手頭一切工作,繼續梅迪奇銀行的研究。愛德萊提到的原始檔案,是她在佛羅倫斯檔案館發現一捆被標錯的資料(第一百五十三號)中找到的梅迪奇銀行「機密帳簿」。所謂機密帳簿,是中世紀歐洲的商家為自己私用而記下的企業各項保密資料和帳目,如同現在一些小企業主為了應付各種檢查通常準備好幾本不同的帳冊,但自己肯定有一本祕不示人、記錄各種真實往來的帳簿,它既全面又真實,是了解企業內情的關鍵資料。據估計,像佩魯齊、阿伯提這些大商家,總部在佛羅倫斯,分號遍及國內外,這種帳簿成千上百,但流傳至今的已經寥寥,對史學研究來說是極其珍貴的寶藏。
在妻子協助下,德魯福用新發現一三九七至一四五○年間的機密帳簿,傾十年之力寫成本書。這部著作在一九六三年由哈佛大學出版之後,就獲得學術界高度評價,拉森稱這本書可以說是邁向另一項里程碑,米斯基明把它視為是研究梅迪奇銀行最權威的著作,德魯福得以確立學術界地位。此書於一九六六年由諾頓出版社出了第二版。由於在經濟史方面的傑出貢獻,德魯福當選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一九七二年逝世後,拉森在一九九九年主編的《哈佛商業史叢書》重印德魯福的名作。直到現在,它仍是研究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商業和經濟史的必讀書目。下面就來簡要介紹一下這本書的背景和內容。
二
佛羅倫斯是中世紀義大利半島上最大的手工業城市,也是資本主義最早萌芽的地方、十四世紀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梅迪奇家族的祖先原為托斯卡尼的農民,後以經營工商業致富,十三世紀開始成為貴族,並在佛羅倫斯參政。薩爾維斯特羅.梅迪奇是第一個被載入歷史的梅迪奇家族成員,他在一三七八年佛羅倫斯發生的工人暴動時,是值班的正義旗手。一三八一年民選政府垮台後,他被逐出佛羅倫斯。真正使梅迪奇家族崛起的是薩爾維斯特羅的兒子喬凡尼(一三六○年至一四二九年),在他手上經營的梅迪奇銀行與事業,使其成為巨富,並開始操控佛羅倫斯的政治。出生於佛羅倫斯的義大利思想家馬基維利寫到喬凡尼時說:「他從來都不追求政府中的高位,但卻享有一切。」到喬凡尼的兒子科西莫(一三八九至一四六四)時,梅迪奇家族已經成為佛羅倫斯共和國的實際統治者,由於他的開明、大方及慈悲,科西莫擁有崇高威望,被尊稱為「國父」。他不僅具備政治家的權謀,也有銀行家的精明,在科西莫的手中,梅迪奇銀行達到頂峰。科西莫死後不久,經歷他兒子皮耶羅(一四一六至一四六九年)的短暫過渡,整個家族的擔子就落到了孫子羅倫佐(一四四九至一四九二年)身上,他是梅迪奇家族最有名的人物,史稱「豪奢的羅倫佐」。
如果我們把歐洲中世紀名門世家比作夏夜的璀璨星空,那麼梅迪奇家族顯然是最耀眼的一顆星星。這個家族除了經營龐大的工商業並控制佛羅倫斯的政治以外,還出了三位教宗、兩位法國皇后。他們是利奧十世(一四七五至一五二一)、克萊門七世(一四七八至一五三四年)、利奧十一世(一五三五至一六○五年),兩位法國皇后即卡泰麗娜(一五一九至一五八九年)、瑪麗亞(一五七三至一六四二年)。不僅如此,梅迪奇家族對文藝復興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他們鼎盛並統治佛羅倫斯期間,修建教堂及公共設施,網羅並資助藝術家,收藏圖書、手稿並對公眾開放。經梅迪奇家族資助的藝術家,我們能夠列出波提切利、達爾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多納泰羅等一長串偉大藝術家的名字。也正因為此,梅迪奇家族被後人稱為「文藝復興的教父」。一部文藝復興史幾乎就是一部梅迪奇家族史。沒有梅迪奇家族,我們很難想像文藝復興會是怎樣一番情景?
梅迪奇銀行的第一代奠基人喬凡尼,一三九七年在佛羅倫斯創立梅迪奇銀行。根據梅迪奇銀行的機密帳簿,創立梅迪奇銀行的資本為一萬福羅林,其中喬凡尼投資五千五百福羅林,剩下的資金是合夥人投資。梅迪奇銀行興起之前,十三至十四世紀的佛羅倫斯已經出現很多銀行,最著名的有巴爾迪、佩魯齊和阿奇亞奧里三大銀行,它們是當時歐洲金融業的巨頭。一三四○年代的黑死病使人口大量死亡,歐洲經濟陷入蕭條,同時由於佛羅倫斯的政治動盪,幾家大銀行紛紛倒閉,佩魯齊於一三四三年破產,巴爾迪公司於一三四六年倒閉。這使得阿伯提銀行、梅迪奇銀行、達蒂尼銀行趁勢而起,填補了真空。雖然後起的這幾家銀行規模從未超過巴爾迪等銀行。在一四二○年重新調整後,梅迪奇銀行的資本大約是三萬一千五百福羅林,與之前倒閉的兩家大銀行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見第三章)。梅迪奇銀行在一四七○年前後的員工總數有五十七人,是它那個時代最大的銀行,但佩魯齊銀行在一三三五年有十五或十六家分行,並有將近九十名員工(見第五章第二節)。儘管如此,從影響力而言,梅迪奇無疑是歐洲聲名最為顯赫的銀行。
喬凡尼成立梅迪奇銀行的同一年,立即在羅馬設立分行。羅馬是教宗所在地,他們財力雄厚,因此羅馬也成為資本的聚集地,涉足金融業不能不爭奪羅馬的市場。事實上,在梅迪奇銀行早期的歷史中,羅馬分行所創造的獲利遠遠超過同時期的其他分行,甚至達到總獲利金額的一半以上。後期有所下降,一四三五至一四五○年間梅迪奇銀行的主要獲利有三○%來自羅馬分行,其次是威尼斯分行。
真正使梅迪奇銀行成為歐洲銀行業的巨頭,是在「國父」科西莫苦心孤詣的經營下實現。一四三五年,科西莫對銀行體制進行改革,銀行總部的合夥人共有三方,即梅迪奇家族、安東尼奧.薩盧塔蒂及喬凡尼.迪阿梅里格.本奇(一三九四至一四五五年),科西莫是整個家族企業集團的總裁,薩盧塔蒂和本奇為銀行的總經理,負責日常事務。這兩個總經理精明強幹,深得科西莫器重,梅迪奇家族銀行在他們的管理下迅速崛起。
在中世紀、文藝復興和重商主義時代期間,商人和銀行家並不會專注在某個領域,通常會進行多樣化經營,不錯過任何送上門來的獲利機會。與當時義大利大多數家族企業多樣化經營模式相同,喬凡尼在建立銀行同時,也不忘投身實業和商業貿易(包括明礬、鐵器和布料)。當時的佛羅倫斯是歐洲毛紡業的中心,一些世家大族均有涉足,梅迪奇自然不甘落後,它於一四○二年建立第一家毛紡工廠,一四○八年創辦第二家。到了科西莫一四三八年經營時,又併購一家絲織工廠和幾家羊毛商店,形成龐大的家族企業集團。一四五一年,梅迪奇家族在毛紡織業和絲織業的投資總額達到九萬福羅林,其中超過一萬八千福羅林的資本是由分行經理和外部投資者提供,其餘的七萬兩千福羅林由梅迪奇銀行的合夥人提供(見第四章),這也遠遠低於在十四世紀中葉破產的巴爾迪和佩魯齊等大公司的資本。
在梅迪奇的龐大家族企業中,銀行是最賺錢的事業,商業貿易其次,實業卻忝列末位。整個家族企業獲利主要(九○%)源自銀行業和貿易。也正因為如此,銀行業也最被家族所重視。梅迪奇銀行的資本不斷增加,由原來的兩萬四千福羅林增加到三萬兩千福羅林,再到一四三九年的四萬四千福羅林(見第四章)。為了開拓市場,梅迪奇銀行除了在義大利開設分支機構以外,還在海外不斷成立分行。到了一四五五年,梅迪奇家族的銀行已具備相當規模,在義大利有佛羅倫斯總行和四家分行(比薩、羅馬、威尼斯、米蘭),海外也有四家分行(亞維儂、倫敦、布魯日、日內瓦)。據德魯福研究,梅迪奇銀行在鼎盛時期至少擁有十一家分行。根據一四五一年的銀行帳目,梅迪奇銀行的獲利達到二十六萬一千兩百九十二福羅林。
與巴爾迪、佩魯齊和阿奇亞奧里等銀行實行集權化管理的組織方式不同,梅迪奇銀行不是由單獨一家具有法人資格的銀行組成,而是由幾家合夥公司聯合而成的組合體,全由一家「母」公司控制,包括身為合夥人的梅迪奇銀行和一、兩位外人(例如從一四三五年至一四四三年的薩盧塔蒂和本奇)。每家分行或公司都是獨立的法律實體,有自己的正式名稱、自己的資本、自己的帳簿和自己的管理(見第五章第一節)。銀行之間的談判如同和其他外部單位一樣,互相會收取佣金和利息。兩家分行間談合作之前首先要談妥利益分配和承擔損失的方式。同時,梅迪奇家族在銀行中又保留很大控制權。
在經濟史學家中,德魯福是第一個注意到十五世紀佛羅倫斯商業組織這種特徵。他藉由對梅迪奇銀行的剖析,分析這種結構對管理的意義,並與十四世紀早期公司的組織方式進行比較,認為這種組織方式類似現代的控股公司制度。嚴格來說,梅迪奇銀行除佛羅倫斯總行以外,其他分行應該是子公司,由總部擁有多數股權,而分行經理擁有少量股權。這樣有利於激勵分行的積極經營,同時又能受總行有效控制,從而減少分行經理的舞弊行為。
每家梅迪奇銀行中,員工一般不超過十人,分為合夥人和普通雇員。合夥人是公司合約的簽約人,有權根據業績參與分紅,而普通雇員只領取固定薪資,不參與企業的分紅。梅迪奇銀行給普通雇員的薪資比競爭對手還低,但能幹的雇員就有機會成為合夥人,進而大幅增加收入。分行經理可以是合夥人或是雇員,這樣也有利於鼓勵經理積極進取。正是因為在經營管理上有這些深具活力的機制,使得梅迪奇銀行在巴爾迪等銀行衰落後得以興起並存續百年。
自一四五五年起,梅迪奇銀行停止擴張,在科西莫去世那年(一四六四年),梅迪奇家族開始走下坡,自然也影響到梅迪奇銀行的命運。科西莫的孫子羅倫佐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在義大利各個國家間縱橫捭闔,對藝術家的資助也很慷慨,但在商業方面卻缺少祖父科西莫那樣的經營才能,他將家族企業的管理權交給總經理福朗切斯科.迪托馬索.薩塞蒂(一四二一至一四九○年)。薩塞蒂本來在日內瓦擔任分行經理,後來被提名成為豪奢的羅倫佐的首席顧問,正是他執行錯誤政策,導致梅迪奇銀行災難性的衰落。雖然他的股份只有八分之一,但卻可以獲得六分之一的獲利(見第四章)。然而,薩塞蒂既沒有本奇的經營奇才,也沒有科西莫的鐵腕手段。科西莫對各分行經理有很強的控制權,而薩塞蒂將權力下放,自己不做決定,任由分行經理自行處理。其做法導致各分公司自行其是,為獲取個人利益,分行經理紛紛欺騙薩塞蒂,公司經營出現危機。一四八○年,梅迪奇銀行被迫關閉倫敦與布魯日的分行,業績進一步惡化。一四九二年,羅倫佐去世,這一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個新時代來臨了。兩年後,法國入侵義大利,梅迪奇家族投降,這家當年歐洲最大的銀行、仍保留七家分公司的梅迪奇銀行被迫關閉。儘管如此,梅迪奇家族餘脈未斷,一五一二年,這個家族恢復佛羅倫斯的統治權,並一直延續至一七三七年。
在德魯福看來,梅迪奇銀行關閉是中世紀銀行體系普遍出現的其中一項危機。正如他在書中指出的那樣,梅迪奇銀行的衰落不是個人因素,而是當時的環境和一系列因素綜合所造成的。不能單純地歸因於羅倫佐的錯誤與最後一任總經理薩塞蒂的缺點,或其不同分行的不當行為等。除了這些原因以外,政治環境與經濟變化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比如英國羊毛出口減少對整個國際貿易情勢的改變,一四七五至一四八五年間銀產量劇增使金銀的相對價格改變,導致對整個銀行業的打擊等。無疑,這些因素遠非人力所能控制。
書中德魯福關於梅迪奇銀行衰落的討論不多,全書十四章中只有一章提及,當然在前面幾章中,德魯福也夾敘夾議地提到導致銀行衰落的諸多原因。比如在現金管理上,梅迪奇銀行日常用於周轉的現金勉強超過四千福羅林,而短期負債甚至高達八萬福羅林,現金占比不到五%。雖然在緊急情況下有梅迪奇家族龐大私人資源的支持,而且在佛羅倫斯銀行家中以少量現金準備從事經營是普遍做法,但流動性不足是非常危險的,這可以部分解釋佛羅倫斯銀行業在十五世紀最後二、三十年義大利商業蕭條期間崩潰的原因(見第十章)。再比如,梅迪奇銀行的衰落也可能與家族的任人唯親有關,科西莫將前任佛羅倫斯錢莊經理波提納利的孤兒撫養成人,讓他們繼承父親的事業,三人日後都成為分行經理,他們對分行管理的漫不經心使梅迪奇銀行陷入驚人的虧空之中,同時由於波提納利兄弟也在銀行擔任經理,與三個侄兒的關聯給梅迪奇銀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這也造成梅迪奇銀行日漸衰敗(見第十章)。
梅迪奇銀行的終結也是中世紀晚期歐洲整個金融業的終結,銀行一家接一家地消失,到了一四九五年,成員減少到不再能充實行會組織機構的程度。除了佛羅倫斯,歐洲其他地方的銀行業也是如此。在布魯日,存款銀行被迫退出市場。在威尼斯,一四九九年幾乎所有轉帳銀行都被捲入一波破產倒閉浪潮之中,只有一家倖存。德魯福認為導致這場危機的原因仍然是個謎,並猜測很可能是十五世紀末歐洲貿易崩潰的一個方面(見第十章第一節)。
三
德魯福一生學術貢獻有三個方面,一是對商業技術尤其是中世紀會計與匯票史的研究;二是銀行史,特別是對梅迪奇銀行的研究;第三是經濟思想史。作為一個經濟史學家最為突出的特點,德魯福對商業技術方面有著異乎尋常的興趣,他是第一個將商業技術分析引入商業史研究的學者。他對檔案研究的癡迷,正好又與他妻子在尋找檔案方面的天才相結合。這一點連德魯福也承認,如果沒有妻子的協助,他不會有如此成就,最起碼,愛德萊是梅迪奇這本書不署名的作者之一。儘管德魯福成就梅迪奇銀行這部學術經典有一定偶然性,但不得不承認,最主要還是歸功於作者的學術功力,因為沒有哪個人可以隨隨便便依靠運氣就能獲得學術上的成功。德魯福晚年主要從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後人曾根據他生前一些重要論文編了一部學術文選。其中的內容安排除了導言以外,也是按商業技術史、銀行史、經濟思想史三個方面來編排的。
德魯福有過良好的學術訓練,但一直對社會科學方法、新經濟史學持懷疑態度。他認為歷史研究必須在理論的指引下,而這兩者常常相互矛盾,因此他主張蒐集事實證據,透過對細節問題的分析中總結一般性規律,如此才有可能在此基礎上建立理論模型,這是經濟史學家和歷史學家的最大區別。德魯福在梅迪奇銀行研究中也貫穿了這一點,對宗教與資本主義關係的質疑就是一例。
按馬克斯.韋伯的觀點,世界各主要民族的社會經濟發展與該民族的精神文化氣質有著極大的內在聯繫。西歐在經過宗教改革以後所形成的新教,對於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很大推動作用,而沒有經過宗教改革的其他古老民族的宗教倫理精神對於這些民族的資本主義發展則成為嚴重的障礙。這個被人稱之為「韋伯命題」的假說受到很多質疑,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在歐洲歷史上能夠打破「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反例很多,而中世紀銀行與教宗之間的關係就可略見一斑。
中世紀教廷與銀行之間的經濟聯繫歷史久遠。早在十二世紀下半葉,教宗就開始使用教廷之外的財務代理人,為其提供金融服務。最初,教廷主要依靠聖殿騎士團處理財務問題,把各地稅款存在聖殿騎士團,並委託他們轉運到羅馬。但是聖殿騎士團並不是一個專門的金融機構,教宗格列哥里九世在位期間(一二二七至一二四一年)開始轉而依靠義大利銀行家處理財務。由於佛羅倫斯是當時歐洲銀行業的中心,委託佛羅倫斯銀行家處理財務成為自然而然的事。前面所述的三家大銀行巴爾迪、佩魯齊、阿奇亞奧里等公司都曾為教廷提供服務,一直持續到一三四五至一三四六年這些銀行倒閉為止。從十五世紀初,梅迪奇銀行異軍突起,迅速取代其他銀行的位置。
教廷之所以需要銀行家為其提供金融服務,與教廷的稅收制度有關。教宗是中世紀唯一一個在歐洲所有角落都擁有徵稅權的統治者,他需要徵收、轉移和兌換這筆稅金。這需要有一個專門的金融機構為其理財。尤其重要的是,義大利銀行遍布歐洲的網路也使其成為羅馬教廷尋找財務代理人的不二人選。對銀行來講,作為資金巨頭的教廷顯然都是大家爭搶的客戶,它們一旦涉足教廷的理財業務,也迫使其進一步在海外開設分公司,滿足教廷需求,從而促進企業網路的國際化。
銀行家為教廷提供的服務主要有四個方面:徵收稅金、接收和轉移稅款、兌換貨幣以及提供貸款。這些活動說明中世紀銀行與教廷之間的密切聯繫,教會對銀行業的影響之大可見一斑。從這方面來看,韋伯所謂天主教乃是資本主義阻礙因素的論斷,至少就教廷與銀行之間的關係來看,不符合歷史事實。德魯福透過對梅迪奇銀行的研究認為,盛行天主教的義大利地區雖然沒有經歷宗教改革,並沒有延緩資本主義發展,而是透過排除外國匯票的貼現、延遲可轉讓性發展,改變資本主義的演化路徑。
第一章 導言
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現代資本主義,根植於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從十字軍東征到地理大發現,義大利一直是西方世界裡具優勢的經濟強國,義大利商人都是出色的商人。他們是中間人,他們的貿易關係把黎凡特地區與北海沿岸國家聯繫在一起。就如在羅馬時代那樣,地中海再度成為「我們的內海」,熱那亞、比薩和威尼斯的旗幟無可爭議地占據具支配地位的義大利領海。來自東方諸國的香料也許是義大利貿易的支柱,因為在那裡始終有一個為西方提供東方香料的市場,但義大利商人還經營以絲織品、布料和羊毛為主等其他商品。若按照現代標準來衡量,這些國際貿易量其實很小,因為或多或少受限於奢侈品貿易,不過,當然還是會交易長途運輸的廉價、大宗產品,如小麥或木材。
義大利人不但是主要的商人,而且也是主要的銀行家。他們幾乎完全獨占這個領域,只有遠方的加泰隆尼亞人是唯一的競爭對手。顯然,義大利銀行業和貿易公司的最佳顧客是教會。教宗匯款流量的重要性絕不亞於貿易的現金流量,而且,根據實際情況,不是會促進平衡,就是趨於崩潰。當鋪老闆和貨幣兌換商為當地的需求提供資金融通,但是,國外的銀行業務,也就是匯票的買賣,主要還是掌握在義大利商人銀行家的手裡。
義大利人的這種霸權主要奠基在優異的商業組織基礎上。事實上,他們為大多數今天的商業機構打下基礎。他們不但創立合夥公司,而且還發展管理跨國公司的方法,以遠端操控的形式克服距離帶來的不利因素。股份公司直到十七世紀初才產生,但梅迪奇銀行已經在某些方面呈現控股公司的特徵。義大利商人還發展複式簿記(最早出現的確切例證是在一三四○年),發明以付款通知單為形式的匯票,並試行海上運輸保險。在銀行業務領域,義大利人雖未發明紙鈔,卻精通支付的技藝,憑口頭指令或書面指令進行轉帳。由於中世紀的銀行是按部分準備金的原則運作,他們創造信用貨幣,使可轉讓存款不完全用錢櫃或金庫裡的現金支付。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貢獻是,義大利商人催生出一套商業法,起先是習慣法,但後來成為正式法令,例如路易十四在一六七三年頒布的著名的《商業條例》。它的規則或多或少被普遍採用,且仍是形塑當今商業、金融、法律的基礎。
在十四、十五世紀,義大利的主要貿易中心在佛羅倫斯、熱那亞和威尼斯。雖然他們也派遣船隻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去英格蘭和佛蘭德地區,但由於熱那亞和威尼斯是海岸城市,它們的活動主要往海洋發展,尤其是與黎凡特地區的貿易。在這兩個世紀期間,位居內陸的佛羅倫斯也許是主要的銀行業所在地。它也擁有繁盛的羊毛業和蠶絲業,並且從事香料和其他奢侈品的貿易。在一四○六年,它征服比薩及其港口比薩港,從而獲取直接通向海洋的便利。
佛羅倫斯商業組織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有著控制國外眾多分公司的龐大商業公司和銀行公司。當然,這些「公司」都是合夥公司,而不是股份有限公司。這類大公司主要都屬於西恩納人擁有,這早在十三世紀最初的二十五年裡就已經確立。今日的西恩納是托斯卡尼地區一座寂靜的城鎮,但有七十五年的時間可說是歐洲主要銀行業的中心。另一個內陸城鎮皮亞琴察也是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當時西恩納最大的公司是邦西諾里地區的大錢莊,它在一二九八年破產後,據說西恩納再也沒能東山再起,地位被佛羅倫斯取代。
在一三○○至一三四五年間,佛羅倫斯最大的公司是巴爾迪公司、佩魯齊公司和阿奇亞奧里公司。佛羅倫斯編年史學家、曾是佩魯齊公司合夥人的喬凡尼.維拉尼(一二七六至一三四八年)稱它們是「教會貿易的支柱」,他這樣說的意思大概是指它們是地中海地區西部貿易的主要支柱。這三家公司全都在黑死病(一三四八年)爆發前不久倒閉,據說黑死病奪去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這些公司會倒閉很可能是因為信貸過分擴張,以及對君王的超額貸款所引起,尤其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一三二七至一三七七年在位)和安茹王朝的那不勒斯國王羅伯特(一三○九至一三四三)。這類貸款對中世紀公司的償付能力來說是長久的威脅。然而,這些義大利公司總是捲入其中,原因很可能是因為難以避免與宮廷做生意,因為這是他們經銷奢侈品的一個重要管道。
值得注意的是,一三三六年,以這些公司的規模來衡量,「三大巨頭」中排名第二的佩魯齊公司總共擁有十五家分公司,從倫敦到賽普勒斯,分別散布在西歐和黎凡特地區,它並僱用大約九十名職員,也就是「雇員」。在一三一○年的時候,它的資本總額就已經達到將近十萬三千金福羅林,以今日(本書寫作時,約一九五○年前後)每盎司黃金三十五美元的價格計算,約等於四十一萬兩千美元。這是個客觀的數字,尤其是因為當時貨幣的購買力要比今天的強得多。根據維拉尼的觀點,當佩魯齊公司在一三四三年破產的時候,英格蘭的愛德華三世欠他們的錢約等於「一個王國的價值」。這三大巨頭公司中最小的公司是阿奇亞奧里公司,它在一三四一年時有四十三名雇員派駐在國外。
在這三大巨頭公司消失之後,教宗難以找到一家能提供同樣方便轉移教宗收入或津貼的銀行。最後,佛羅倫斯的一家企業阿爾伯蒂公司平安度過這次風暴的考驗,抓住對手淘汰的機會,成功地爭取到教宗的業務。然而,阿爾伯蒂公司因為家族內鬥,不久就分裂成幾家互相競爭的公司,因而大幅衰敗。再者,家族中一些主要成員與執政的佛羅倫斯寡頭政治執政者意見不合,結果從一三八二年至一四三四年間,阿爾伯蒂家族全被流放。阿爾伯蒂公司的地位被梅迪奇公司、帕齊公司、魯切拉公司和斯特羅齊公司取代。雖然梅迪奇公司成功地使競爭對手黯然遜色,但他們從未達到像十四世紀的巨頭巴爾迪公司或佩魯齊公司那樣的規模。一三九七年可以看作是梅迪奇銀行的創始年,因為一直在羅馬管理一家銀行的喬凡尼.迪比奇.德-梅迪奇在那年決定把總部搬遷到佛羅倫斯。這家銀行持續將近一百年,直到一四九四年梅迪奇家族被逐出佛羅倫斯,他們的全部財產、商業投資以及不動產均被沒收,並落入接管人的手中。在那百年的歷程中,梅迪奇銀行在直到科西莫去世的一四六四年為止經歷了一段擴張期,接著是一段衰敗期,剛開始是緩慢漸進的衰退,但到了一四七八年,也就是帕齊陰謀發生那年,撼動了梅迪奇大廈的根基,衰敗加速。就如我們所見一般,衰敗是由多種原因匯聚而成,比如管理不善、政策失當、組織弱化、不利的商業條件,以及一四七○年後國際貿易量的萎縮導致的狀況惡化,這很可能是由於黎凡特地區的騷亂,以及在處理義大利人向北歐提出索賠時,轉帳困難所引起。
幸運的是,梅迪奇銀行有大量業務紀錄被保存下來,可以拼出一幅相當詳盡的圖像,以此說明梅迪奇銀行的內部工作情況,管理和控制的關鍵問題,以及政策的形成和制訂,無論這些政策是好是壞。其實現存的材料並不完整,缺口很多,但還是比中世紀其他公司的資料更為完整,除了在普拉托(托斯卡尼地區)的達蒂尼商務檔案之外。
在一四五一年之前的那段時期,資料的一個主要來源是一九五○年在貼錯標籤的一捆帳簿中發現的一套機密帳簿(機密的總分類帳)。這些帳簿共有三本,不間斷地記錄半個多世紀,從一三九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此時梅迪奇銀行創立)到一四五一年三月二十四日。這樣的機密帳簿通常由某位合夥人保管,而不會交給簿記員。帳簿裡包含合夥人的投資與撤資帳目、業績帳目、分配給分行的資金帳目,有時候還包括雇員等行員的薪資帳目。由於梅迪奇銀行的機密帳簿使用相同格式,因此提供了有價值的公司整體資本結構資訊,以及不同分行每年的獲利情況。但無論這些資料有多少價值,主要都還是統計上的價值,並沒有多少政策相關的資訊。商務信函可以彌補這個空缺。不過,遺憾的是,幾乎沒有一四五○年之前的信函留存下來。
在一四五○年之後,情況恰恰相反:信函資料比較豐富,但除了一些無足輕重的斷簡殘篇以外,帳簿不見了。因而,缺乏足夠的資料以豐富的圖像來描繪梅迪奇銀行的衰落。然而,那些信函卻用更具說服力的語言說明造成悲慘情況的原因,即使說法不是很精確。信函資料顯示事情是如何緩慢無情地愈變愈糟,一個分行接著一個分行是如何觸礁沉沒,或是艱難地掙扎求生,梅迪奇銀行是如何因分行經理的忤逆搪塞而蒙受巨大損失,最高管理階層是如何未能嚴於律己,政策上的意見分歧是如何導致爭吵不休和互相指責,坐失採取有效補救措施的良機,從而加速衰落的進程。
除了信函和帳簿以外,留存下來的紀錄還包括典型的合夥契約樣本,一些資產負債表與各式各樣的檔案,例如匯票、拒付證書、存款憑證、機密報告、備忘文件,甚至一份從未付諸實行的重組計畫書。這些紀錄雖然不完整,卻講述一個也許可以用細節加以修正的故事,從整體上看,可以說是一個不需要修訂的故事。
為什麼要研究梅迪奇銀行?有多個理由可以說明為什麼這項研究是有益的。
身為政治人物與文學和美術的贊助人,梅迪奇家族在義大利文藝復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歷史上久負盛名。然而,他們身為銀行家和商人的活動卻未引起同樣程度的關注。實際上,是經濟力量使得梅迪奇家族有機會抓住政治權力,也是經濟力量提供資金來源,使得他們有能力資助藝術家,弘揚人文主義,建造藏書豐富和絢麗別致的羅倫佐圖書館(現今依然存在),並花費鉅資建造紀念性建築物,例如聖羅倫佐教堂、道明會的聖馬可修道院(即菲耶索萊大教堂)。梅迪奇家族自喬凡尼.迪比奇以降,並不屬於一些社會歷史學者認為的中產階級,因為納稅紀錄顯示,他們顯然是整個佛羅倫斯城裡最富有的家庭,處於社會階層的頂端。
梅迪奇銀行的歷史增加我們對現代商業根基的了解。從商業史的角度來看,本研究帶出一個要點:技術雖已改變,但人類的問題依舊。如何任人唯賢、人盡其才,無論對梅迪奇家族還是今天的商業都是大問題。
由於溝通變得更加便捷,公司掌控的問題已經呈現不同的形態,但尚未因此而消失。尤其是在一四六四年之後,梅迪奇銀行缺乏協調,分行經理爭吵不休,因為他們未能互相理解對方的問題。如何協調不同分行或不同部門至今仍是商業與政府當局面臨的主要問題。就如梅迪奇家族這個例子,不斷累積的損失往往使衝突加劇,這又反過來阻礙為適應新情勢所必須進行的各種調整。
雖然按照現代標準來看,梅迪奇銀行只不過是一家小型公司,但在當時卻是最大的銀行。不管怎麼說,它無法與早些年的巴爾迪公司和佩魯齊公司的規模相匹敵,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條件不再對大型公司有利。黑死病之前兩、三個世紀的特點幾乎是持續不斷的成長,與那時相比,歷史學家現在不是把十五世紀看作是倒退期,就是停滯期。毫無疑問,事物總是有起有落,但低谷的數量要比高峰的數量多,而且梅迪奇相關紀錄顯示,蕭條在一四七○年之後加深,並且持續二、三十年。
儘管貿易量下降,但組織技術卻繼續改進,原因也許是因為更加激烈的競爭和下降的獲利空間激發效率。紀錄顯示,梅迪奇銀行當然使用可利用的最佳方法。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很可能並不典型,卻可說是最能代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成就的公司。然而,沒有證據表明喬凡尼.迪比奇與兒子科西莫取得那樣的成功是因為他們是引進新產品或新交易方法的「創新企業家」。相反,他們的成功主要是因為有效率的利用當時可採用的方法和成熟的技術。例如,梅迪奇發明匯票,這絕對可以看成是一種傳說。也許他們的創造性是表現在設計「控股公司」這種組織形式和形塑明礬的卡特爾壟斷。
從經濟史的觀點看,本研究也許可以說屬於個體經濟學的領域,因為注意力都集中在單獨一家公司身上。然而,這家公司必須放在適合的背景中加以考量。例如,梅迪奇家族與其他家族一樣,在貨幣市場中運作時也必須遵守遊戲規則。儘管事實上他們擁有明礬貿易的準獨占地位,但他們無法將自己的優勢利用到極致,因為他們與有組織的消費客群有利益衝突。在米蘭,他們的主要顧客是斯福爾札宮廷,但在英格蘭,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他們主要關心的是羊毛,他們需要儘量多的羊毛來裝滿返程回國的槳帆船,以便餵飽佛羅倫斯的織布機,並為坐立不安的工人提供就業機會。梅迪奇經常無法控制經濟形勢或政治力量:他們能做的只能因勢利導,充分利用時勢,例如在英格蘭的玫瑰戰爭或由帕齊陰謀所觸發的危機。每當政治事件或生意前景有了出乎意料或不利的轉折時,梅迪奇通信中最喜歡用的一句話就是「老天保佑」。
就如本研究所顯示,梅迪奇達到一個高度發展、資本主義的組織形式,如果「資本主義的」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他們的目標是賺取獲利,且最終將控制權掌握在企業資本投入者的手裡的話。然而,在實務中,重大決策或戰略決策,例如設立一家新的分公司或重訂合夥合約,總是要跟很有權力的總經理商量,雖然他在資本和獲利中只占一小股。管理決策或決策執行通常會全部交給他,而在常規事務或日常管理方面,他無須與屬於梅迪奇家族的合夥人商量。總經理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監督分行經理,以防止他們做出不當的承諾或輕率的投資。這絕非一項輕鬆的任務!由於交通不便且路途遙遠,分行經理享受不少的自主權;他們擁有太多的自由行動空間,也許這就是梅迪奇銀行的一個弱點。科西莫用鐵腕約束著分行經理,但他的繼任者放鬆管控,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毫無疑問,諸如喬凡尼.迪比奇和科西莫.迪喬凡尼之類的人滿腦子資本主義的貪欲精神,一心想要累積巨額財富。他們實際上積聚起巨大的財富,仿效當年的流行做法,這些財富大多被投資在地產上,即在穆傑洛地區廣泛擁有房產和散布於周圍農村的農場,尤其是在普拉托和西尼亞方向,豪奢的羅倫佐在那裡建造波喬阿卡亞諾別墅。梅迪奇家族當然不滿足普通市民的平淡生活。他們的社會宏願一代比一代增強。不久,他們就努力贏得顯赫的社會地位,雖然甚至連豪奢的羅倫佐也繼續在衣著方面影響共和國原有的簡樸作風。梅迪奇家族的飛黃騰達也許可以用他們的聯姻更好地加以說明:首先是佛羅倫斯的名門望族,然後是王公貴族,最後是歐洲的王室。
本研究的結果與馬克斯.韋伯的論文相左,根據韋伯的論文,資本主義精神應該是喀爾文宗教改革的產物。梅迪奇比改革運動早幾十年,但要否認他們是一心追逐財富的資本家卻有失公允。
當然,梅迪奇銀行所處時代的資本主義是指商業資本主義。就如資產負債表所顯示,梅迪奇銀行的資產主要是由債權或存貨組成,很少投資於設備,甚至連由梅迪奇控制的製造業也是如此。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只使用簡單的工具,而且,基本上是生產工人自己擁有工具。雇主提供的是生產用的原料。已經有折舊的概念,簿記員有時候會為此未雨綢繆,但必須強調,這些帳目從來只是經營成本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已。工業資本主義直到工業革命導致大量投資機器,繼而導致高折舊率後才出現。在梅迪奇那個時代,對固定資本的投資是很小的,可能的例外就是採礦和船運。
工業主義是新近的現象;它尚未出現在梅迪奇那個時代。那是一個大企業(根據當時的標準)仍舊局限於貿易和銀行業的時代。雖然梅迪奇注重銀行業甚於貿易,但他們仍然把兩者結合在一起,這是一種典型的組合。國際貿易量顯然不大,不足以成為專注發展某個產業的正當理由。而且,高風險和不穩定的條件是造成經營多樣化的進一步誘因。如格拉斯教授曾經寫道:「撇開一個早期的私人銀行家,你會發現一個商人。」有一些區域性的限制。與巴爾迪和佩魯齊公司不同,梅迪奇從未在黎凡特地區經營過;他們的行動局限於西歐,除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他們曾小心翼翼的試著進軍波羅的海地區,但沒有成功。漢薩同盟在那兒稱雄,不容忍任何對其領地的進犯。義大利商人銀行家的領地沒有擴張到萊茵河以東。而在萊茵河以西,他們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儘管佛羅倫斯人、熱那亞人與威尼斯人之間的競爭激烈到足以阻止這塊廣袤的地區轉變成殖民地的勢力範圍,但義大利霸權依然產生有利的影響,把它融合成類似共同市場的樣子。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中世紀知名的梅迪奇家族,家中曾出過兩位法國皇后(一位是路易十四的阿嬤)、三位教宗,還統治了佛羅倫斯共和國。但最為世人熟知的莫過於贊助文藝復興中米開朗基羅、達文西等人,以及資助各大教堂的興建。這些措舉都需要大量金錢支持,而其背後就有梅迪奇銀行當後盾。
但很少有人研究梅迪奇銀行,畢竟又有多少人看得懂中世紀的會計帳目?國家興亡、家族成敗卻往往係於這些財務管理的細節。本書作者縱橫多種語言和五百年前的帳簿,為讀者分析中世紀的銀行如何投資,又為何貸款給無法回收的王公貴族,銀行管理的要訣為何。而更重要的是,今日許多金融制度早於五百年前就已存在發明。況且制度雖會改變,但管理制度的人心,卻是古今一同。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德魯福(Raymond de Roover)
頂尖經濟史學家,中世紀經濟研究泰斗,第一位將商業技術分析引入商業史研究的經濟史家。哈佛商學院教授,比利時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比利時人,曾於銀行與航空官司擔任會計主管。移民美國後,在哈佛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即以梅迪奇家族為題,五年後出版第一本梅迪奇銀行專著並獲美國歷史學會獎。 1949年意外發現梅迪奇銀行機密帳簿,花費十年寫成本書,1963年由哈佛出版社出版,並收入哈佛商業叢書。本書獲學術界高度評價,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學術經典,是對梅迪奇銀行最權威著作。此後相關書籍研究多需引述本書內容。他並以此書確立學術地位,獲得哈佛教職。 一九七二年逝世後,本書多次重印,是瞭解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經濟史必讀書目。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