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邱陽創巴仁波切 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觀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內容簡介

放蕩不羈的心念,猶如脫了韁的野馬 沒有馴師的調伏,將隨萬法之緣而造化 「修心七要」是馴伏之鞭,且看其如何教化難馴之本心? 《當野馬遇見馴師》是由邱陽.創巴仁波切根據切喀瓦.耶喜.多傑(Chekawa Yeshe Dorje)的《修心七要根本法本》所講述的法要。《修心七要根本法本》總攝五十九條口訣,簡潔扼要地傳授大乘佛教的見地與實修法則。修習這些口訣,行者能夠在上座期間作觀修,也能夠於日常生活的不同對境而修心,轉煩惱成菩提,並轉逆境為道用。這些口訣能很實際、很札實地調伏我執,而培養柔軟心與慈悲心。 「修心七要」主要在闡揚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發菩提心為成佛之根本,所有十方三世諸佛的成佛之道,即以菩薩道為必經的殊勝之路。也因此,廣發無上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不共法門。 實踐菩薩道在大乘傳統裡,是以六度波羅蜜為依歸,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與智慧,邱陽.創巴仁波切將五十九句的口訣,以六度波羅蜜為底蘊,鼓勵學生將生活的每一面向和修行結合,不論是座上的靜修或是座下的覺思,都要時時保持覺醒的狀態。用調柔的心懷,學會接納世界,也接納自己,在覺悟道上利益一切的有情。

目錄

致謝 編者前言 引言 第一要 前行:修法的基礎 1. 首先修前行。 第二要 正行:修持菩提心 [勝義和世俗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口訣] 2. 思諸法如夢。 3. 觀無生覺性。 4. 空藥亦自解。 5. 住賴耶本性。 6. 下座修幻兒。 [世俗菩提心口訣] 1. 施受交換修。彼二乘呼吸。 2. 境毒善各三。 3. 諸行修口訣。 4. 施受始於己。 第三要 轉惡緣為菩提道 [第三要和忍辱波羅密] 5. 罪滿世間時,惡緣變覺道。 6. 眾咎皆歸一。 7. 思眾皆有恩。 8. 觀妄為四身,是無上空護。 9. 四行勝方便。 10. 現遇合修行。 第四要 使一生的修持發揮大用 [第四要和精進波羅密] 1. 總攝心要法,應修習五力。 2. 大乘往生法,五力重威儀。 第五要 修心的評估 [第五要和禪定波羅密] 19, 諸法攝一要。 20. 二證取為首。 21. 恆持歡喜心。 22. 散能住即成。 第六要 修心誡 [第六要和智慧波羅密] 23. 恆守三基則。 24. 轉心仍自然。 25. 不應說殘肢。 26. 勿思他人非。 27. 先淨重煩惱。 28. 斷一切果求。 29. 捨棄毒食物。 30. 莫冤冤相報。 31. 不惡語傷人。 32. 不伺機報復。 33. 不可傷其要。 34. 公牛之重擔,勿移母牛上。 35. 不要想爭先。 36. 不另有所圖。 37. 勿使天成魔。 38. 勿求他人苦,為己樂之肢。 第七要 修心的準則 [第七要和下座後的修持] 39. 一心成諸行。 40. 一心正諸錯。 41. 始末修二事。 42. 二境皆應忍。 43. 捨命護二戒。 44. 三難中修行。 45. 取三主要因。 46. 修三不退失。 47. 具三不捨離。 48. 於境不偏修。遍深習要緊。 49. 於怨敵恆修。 50. 不被外緣轉。 51. 今當修要點。 52. 勿作顛倒知。 53. 心不應動搖 54. 應全心修持。 55. 觀察令解脫。 56. 不陷入自憐。 57. 不應生妒心。 58. 不輕現喜怒。 59. 不期待讚揚。 結頌 附錄:《菩薩律儀四十六輕戒》 註解 辭彙表 藏文人名和名相的音譯 參考書目 關於作者 索引

內文試閱

  十一   罪滿世間時,惡緣變覺道。      繼續把一切帶入菩提道的概念。第三要的基本口訣是:      罪滿世間時,   惡緣變覺道。      也就是說,不管生活中發生什麼事,如環境問題、政治問題或心理問題,都應把它們轉變為覺醒或菩提的一部分。你有這種覺醒,是因為你止觀雙運和對柔軟處(菩提心)有基本的了解。      換言之,你不責怪環境或世界的政局。某些人靈感湧現而作詩,並且為了某個社會目的而犧牲自己的性命。我們確實可以說越戰造成了許多詩人和哲學家,但是他們的作品不能和這個大乘修法相提並論。他們純粹在對充滿罪惡的世間起反應;他們無法把惡緣轉變為菩提道。這樣的詩人甚至可能把罪惡當成作詩的題材。如果越戰不曾發生,這種詩人和哲學家就會減少。依此口訣,當世間充滿罪惡時,或甚至當世間「沒有」充滿罪惡時,任何可能發生的惡緣都應該全部轉為菩提道或覺道。你因為坐禪和平日的覺照而有那樣的了解。      這句口訣幾乎也把佈施的修法都說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週遭環境,或即使換了個地方,也不見得宜人合適。總是會有問題和困難的。甚至是宣稱自己人生非常成功的人、成為母國總統的人、最有錢的百萬富翁、最有名的詩人、影星、衝浪家或鬥牛士,也都有困難。即使我們人生順遂,但是和我們的期望一比,還是不盡如意。障礙一直生起。這是每個人的經驗。當障礙發生時,任何跟障礙有關的惡緣,如貧窮心態、計較得失,或任何一種競爭,都應轉變為菩提道。      那是非常強而直接的信息,讓你不會總是為貧所苦。你可能會因為父親生病、母親發瘋,而且又必須照顧他們,或是因為你有扭曲不全的生命和金錢問題而感到疲於奔命。因此,即使你有成功的人生且萬事順遂,你還是會覺得不圓滿,因為你必須一直工作以維持自己的事業。你可以把上述許多情況當成是你膽怯和懦弱的表現。它們全都可以是你貧窮心態的表現。      體驗了勝義和世俗菩提心的可能性,並且修了施受法,你也應該開始對自己的富裕感建立信心和喜悅。富裕感就是佈施的本質。那是資源豐富的感覺,亦即你可以應用周圍的任何事物,而不會覺得貧乏。即使你被拋棄在沙漠中央,想要一個枕頭,你也找得到一塊佈滿青苔的岩石,可以相當舒服地枕於其上。然後你就可以躺下睡個好覺。擁有這種資源富足的豐饒感是重點。練習感到富足,或是練習佈施,是成為大乘行者,甚至金剛乘行者的方法。      我們發現很多人抱怨自己陷入繁雜的家務事中:他們在意的只不過是幾毛錢、小縫線、小水滴、幾粒米這些生活中的小事。但我們不須那樣;我們可以佈施來擴展視野。我們可以給予他人。我們不必總是先得到某物,才把什麼給出去。生起佈施心之後,我們就會自動感到富有。佈施的本性是脫離貪愛、脫離執著、能夠放下一切的。      這是修心第三要的基本口訣。在這組口訣中,我們有三個更進一步的修法。接下來兩句口訣跟世俗菩提心的修法有關:如何把生命中發生的事帶到世俗菩提心道上。再下來的口訣(觀妄為四身,是無上空護)跟勝義菩提心的修法有關:你如何把它當成菩提道來實踐。這組的最後一句口訣(口訣十五)跟方便行有關,它能讓你把修行時發生的任何現象帶到菩提道上。      十二   眾咎皆歸一。      這句口訣是在探討世俗諦(kündzop)。不管平日出現什麼經驗,不管參與什麼樣的旅程,不管是多麼有趣和有力的情況,我們都不期望自己的善行有任何回報。當我們對某人親切時,並不期望因此而得到任何獎賞。「眾咎皆歸一」的意思是修行、證悟和理解上的所有問題與艱難,都不是他人的錯。一切責備總是始於我們自己。      許多人因為慈悲和開放(即使是表面的慈悲和開放)而能在人世間左右逢緣,也確實安然度過一生。他們似乎過得很好。然而,雖然我們也處在同樣的世界,我們卻一直挨揍。我們受到責罵且麻煩一堆,如情緒問題、財務問題、家庭、人際關係和社會問題,這些隨時都在發生。是什麼在耍我們?有句通俗的話這麼說:「不要把你的過失推到我身上。」有趣的是,過失的確被推到我們身上,但不是他人推的。我們決定自己擔下他人的過失,但之後又心生怨恨、憤憤不平。      我們的生活方式可能和某人的完全一樣。例如我們可能和大學同學共租一室,吃同樣有問題的食物,住同一棟爛房子,有同樣的課表和同樣的老師。我們的室友把一切都安排得很好,並且找到自得其樂的方法。另一方面,我們隨時都在執著妄想那些不如意的事而滿腔怨恨。我們想革命,想吹翻整個世界。然而是誰讓我們過得這麼不如意呢?我們可以說是學校老師,說每個人都恨我們,所以不讓我們稱心如意。但他們「為什麼」恨我們?這點很有趣。      責怪我們碰到的每個惡緣,總是會自然變成責怪我們自己。這是我們自作自受。這不純粹是大乘的柔軟思想。你可能會說我們今晚討論的純粹是大乘;一旦我們進入密續,我們就可以報復那些人。但是那樣沒有用。我會請你不要嘗試。一切都是基於自己的我執。我們可以責怪組織;我們可以責怪政府;我們可以責怪警方;我們可以責怪天氣;我們可以責怪食物;我們可以責怪公路;我們可以責怪自己的汽車、自己的衣服;我們可以責怪的事五花八門、數也數不盡。但是不放下、不培養足夠的溫馨和同情的,是我們;這讓我們變成問題人士。因此,我們不能怪罪任何人。      當然,我們可以建構各種哲理,並且以為自己在為世界其餘眾生代言,說這就是世界的意見、那就是世界的現象。「你搞不懂嗎?你不應該讓我如此受苦耶!世界是這樣,真實的世界是那樣。」但我們「不是」在為世界代言,而只是為自己發言。      每次我們抱怨任何事情的時候,連抱怨咖啡涼了或浴室髒了,都可以應用這句口訣。它應用的範圍很廣。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的我執。我執同時也讓我們非常脆弱。因此,我們成為理想靶心。我們中槍,但沒有人故意要射我們,其實是我們自己招來子彈的。所以就這樣,我們活在舊時美好的世界。「眾咎皆歸一」是非常好的想法。      決定把眾咎歸為一,是因為如果不如此,你就進不了菩薩道。因此,你完全不想把任何情緒上的、瞋心的責備推到任何人身上。「眾咎皆歸一」始於這個心態。以此為基礎,你再次以觀照的方式把眾咎歸為一。你會實際體驗到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必然會有不同的後果。比如你可以把眾咎都歸罪於運動明星施密特,但你卻把眾咎歸於自己。在這裡,你確實開始看到如果你把自己的煩惱歸咎他人,瞋心和煩惱就可能擴張。因此,接受責怪的反而是你自己。這是基本重點。      這整個心態可分為悲心對人(karuna)和慈心對己(maitri)這兩大類。換言之,悲和慈就是「眾咎皆歸一」。因此,這句口訣跟菩薩道的基本修法有關,亦即諸惡莫作。菩薩律儀的四十六輕戒(見附錄)可以結合「眾咎皆歸一」一起修。兩者有非常基本的關聯性。      這句口訣是菩薩道的本質。即使有人犯了嚴重的大錯且怪罪於你,你也應該接受,因為這是控制場面簡單有力的方式。此外,這也可以直接地把複雜的煩惱簡化為一。同理,如果你想在周圍尋找志工接受責備,除了你自己之外,也找不到別人。你接受那個責備,就能減少周圍的煩惱。你也減低他人心中存有的任何妄想,因而讓他們看得更清楚。      其實你可以說:「我接受責備。某某事發生,導致種種後果是我的錯。」就這麼簡單平常。如果對方不是一心想為自己辯護,你確實可以和他溝通,因為你已經接受所有的責備了。如果你已經接受責備,要和對方說話就好多且容易多了。然後你就可以說明狀況,對方或許是這個問題的罪魁禍首,他很可能會發現自己犯了大錯。他可能會認錯。但那時責備只是紙老虎而已,你已經接受責備是有幫助的。你接受責備是有幫助的。      這種方式變得非常有力且重要。我實際用了數千次。我親自接受了許多責備。某人可能會誤解我的建議而犯錯。但是沒關係,我把它當成自己的問題而全心接受。如此一來,我就有機會和此人共事,他就會開始往前邁進,完成任務,一切就沒問題了。      那是給官僚作風人士的秘訣。如果每個人都可以自己接受責備,讓朋友免受責難繼續工作,就會讓整個組織運作更好,更發揮功能。當你說:「放你的狗屁!我沒有做這種事。做的人不是我,而是你。不要怪我。」整件事就會變得非常複雜。你開始發現這顆混球小聲地在官僚組織裡撲通撲通四處彈跳,如同足球彈來彈去。如果你打得太用力,要消除或解決那個障礙物、撲通聲、子彈,就會困難無比。因此,你越早接受責備越好。雖然事實上,它根本不是你的錯,但你還是應該接受,好像那就是責怪你一般。      這是有趣的: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就在此地會合。這是和他人的相處之道。如果你不讓些許責備和不公平來到你這邊,那就什麼事都做不成了。如果你不確實吸納一切責備,還說那不是你的錯,因為你太棒了,做得太好了,那麼什麼事都做不成了。這是實情,因為每個人都在尋找替死鬼,而你就是他們理想的替死鬼;並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事,而是因為他們可能認為你的心中有一塊柔軟處。他們想說如果把他們的果醬、蜂蜜或膠水塗在你身上,你真的可能會認輸說:「好啦,怪我就是了。」      一旦你開始接受責備,它就是最高最強有力的邏輯,是你所能施展的最強有力的符咒。你確實可以讓整件事情發揮功能。你可以吸收毒素,然後其餘部分就會變成藥。如果沒有人願意吸收責備,它就會變成一顆黏來黏去的大足球。它甚至不像好足球那般結實,反而裡面滿是膠水,外面也裹著黏液。每個人都在互相傳球,什麼也沒發生。最後,足球開始越變越大、越大、越大、越大,然後造成革命等等。      就國際政治而言,有人總是要把錯誤歸咎別人,把那龐大、過度充氣、黏答答、髒兮兮、臭烘烘、各種蠕蟲傾巢而出的巨型足球傳給他人。人們說:「那不是我的,是你的。」共產黨說這是資本主義的錯,資本主義說那是共產黨的錯。把它丟來丟去是完全幫不了任何人的。因此,即使是從政治理論的觀點來看(如果大乘或佛教有政治這種事情的話),重點也是要個人吸收不合情理的責備,並且轉化它。這點非常重要和必要。      這種方式不完全是西方和神造萬物論的,也不是東方的,但卻是可行的,這也是非神造萬物論有趣的地方。如果你奉行有神論的教規,你其實是不接受責備的。一般相信天上這位留著鬍鬚、鼻子高大的傢伙說你正確時,你就沒錯,因此要為自己的正確而戰;說你錯時,你就悔過。你應盡自己的本分等等。我就不繼續講那些陳腔濫調了。但是對許多人來說,接受責備卻是新奇無比。你可能會吃驚地問:「你的意思是說我應該為他人接受責備嗎?我應該為此而死嗎?」對於接受責備,你不必想那麼多,但你確實可以容納這麼多的責備。你做得到。      通常,對於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任何問題,如政治、環境、心理,或是就此事而言的心靈問題,你總是決定歸罪他人。你可能沒有特定的人可以歸咎,但你的基本邏輯還是「有什麼不對勁了」。你可能前往當局,或請見政治領袖,或尋找你的朋友,要求他們改變環境。這是你向人抱怨的一貫方式。你可能把一群和你一樣譴責環境的人組織起來,你可能連署請願某位可能有辦法改變環境的主導人物。或者你的抱怨純粹是個人的:如果你的配偶有外遇,你可能會請他放棄那位情人。但是就你自己而言,你覺得非常清淨良好,你完全沒有動過自己。你要百分之百維持自己。你總是要求他人為你做大大小小的事情。但如果你非常仔細觀看自己當下的舉動,它就變得不合理。      有時候,如果你的丈夫夠勇敢的話,他可能會跟你說:「你不是也該接受責備嗎?你不是也必須參與和處理嗎?」或是你的妻子夠勇敢的話,她會說此事跟你們雙方都有關。如果你的配偶有點膽怯又有點聰明,他可能會說:「要怪我們兩個。」但沒有聰明人會說:「要改的是『你』。」每當有人確實說:「那是你的問題,不是別人的。」你聽了一點都不會高興。若如此,我們的世俗菩提心就有問題了。      法本上說:「眾咎皆歸一。」你必須那麼修,是因為你一直都非常珍愛自己,甚至不惜犧牲他人的性命。你一直都非常珍愛自己、疼惜自己。雖然你有時會說不喜歡自己,但即使那時,你心底也知道你太喜歡自己了,以至於願意把他人都甩到水溝下。你確實願意那麼做。你願意讓某人為你犧牲性命、獻出自己。但你又算哪根蔥?因此,重點是要接受一切責備。這是第一句視自己整個生命為部分世俗菩提心道的口訣。      這句口訣不是說你不應該大聲表達。如果你看到某件事顯然會危害大眾,你應大膽說出。但說出的方式是把眾咎歸於你自己。問題是如何把這件事呈現給當局知道。通常你會來勢洶洶,用傳統的美國方式到他們面前。你已接受訓練,要用「語王」的民主方式為自己和他人辯護。你手拿標語牌示威,嘴裡喊著上面寫的口號:「此非我願。」但那只會讓當局更強硬。我們可以更善巧、更明智地處理整件事情。你可以說:「或許這是我的問題,但我個人覺得這水的味道不好。」你和你的朋友可以說:「我們覺得喝這種水不好。」事情可以非常簡單和直接。你不須一路上訴到底。你不須用「語王」的方法發表各種宣言,如「給所有人類自由!」等等。你甚至可能把你的狗或貓一起帶來造勢。我認為整件事情可以非常溫柔地處理。      社會顯然是有問題的,但處理方法並非「我,一位正直的政治人物」或「我,一位社會的重要人物」。民主是建立在我為自己大膽發言的心態上,而且那個我是打不倒的。我是民主的代言人。我想得到我的權利,我也為他人的權利辯護。因此,我們不要這種水。但那種方法是行不通的。重點是我們可以匯集大眾的經驗,而不只是舉辦一場大集會。你坐禪時,就是在匯集大眾的經驗。      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我剛好發現自己身在壓下按鈕就能炸掉整個星球的中央總部,我會毫不猶豫,立刻殺掉即將壓下爆炸按鈕的人。我還會為此而高興呢!但那個情況跟我們說的有點不同。那裡,你是處理整個社會的力量關卡。這裡,我們只是在談如何集體平撫世界,讓它變成開明的社會。創造開明的社會需要大家都把眾咎歸於自己。

作者資料

邱陽.創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邱陽.創巴仁波切是一個備受崇敬的禪修大師、老師和藝術家,也是許多佛教和禪修之道等書籍的作者,包括《自由的迷思》《動中修行》《覺悟勇士》和《東方大日》等。 創巴仁波切出生在西藏東部,是西藏佛教噶舉派和寧瑪派轉世傳承的持有者。他是蘇芒寺系的總住持,18歲時,於該寺取得堪布學位。在西藏期間,他也廣修傳統藝術,如書法、詩歌、舞蹈和唐卡繪畫。 1959年後,創巴仁波切率眾遷徙至印度。在那裡,他被達賴喇嘛尊者指派為「青年喇嘛學校」的精神導師。1963年,他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擔任特別研究員,研究比較宗教、哲學和藝術。1967年,他在蘇格蘭成立西方第一個藏傳佛教中心——三昧耶林。 1970年,創巴仁波切應邀到美國駐地弘法講學。他以科羅拉多州博德市為基地,走訪各地進行教學,並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成立一百多個禪修中心。他在1973年創立「金剛界」組織(今改稱香巴拉國際),配合協調這些中心的活動。創巴仁波切也建立了那洛巴學院(現名那洛巴大學),這是一所強調哲思研習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創新學院。1976年,創巴仁波切開創了結合世間與出世間靈修之道的「香巴拉訓練」課程。 1986年,創巴仁波切移居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哈利伐克斯市。隔年4月4日,他在該地圓寂。 審校者簡介 蔡雅琴 藝術工作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藝術碩士。曾擔任《人間雜誌》攝影及採訪記者,法鼓山《人生》雜誌、《法鼓》雜誌編輯;特約校編薩姜.米龐仁波切所著之《心的導引》第二版,及邱陽.創巴仁波切《覺悟勇士》;翻譯薩姜.米龐仁波切的著作《統御你的世界》(橡樹林出版)。 先後追隨聖嚴法師與薩姜.米龐仁波切,研習佛法有二十年。現居紐約,為紐約香巴拉中心禪修指導老師之一,並擔任薩姜.米龐仁波切中文翻譯。 洽詢請參個人網頁:www.everydayink.com 相關著作:《邱陽創巴仁波切 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觀》《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基本資料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譯者:鄭振煌居士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書系:善知識系列 出版日期:2020-02-13 ISBN:9789869854849 城邦書號:JB0141 規格:平裝 / 單色 / 232頁 / 17cm×22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