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罪行海洋:穿越地表最遼闊的犯罪地域,揭開海上千萬奴工的悲慘生活,普立茲獎記者橫渡五大洋、二十片海域的第一手紀實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罪行海洋:穿越地表最遼闊的犯罪地域,揭開海上千萬奴工的悲慘生活,普立茲獎記者橫渡五大洋、二十片海域的第一手紀實

  • 作者:伊恩.爾比納(Ian Urbina)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20-06-30
  • 定價:580元
  • 優惠價:79折 458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458元,贈紅利2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435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本書適用活動
讀書花園選書~任選2本,訂單現折30元!
  • 型男老總愛說書,75折起
  • 得獎好書不容錯過!

內容簡介

★2019/08亞馬遜書店最佳選書 ★入圍2019英國「巴美列.捷福(Baillie Gifford)」圖書獎 全球首部!實地全面採訪海上非法活動的驚人調查報導 「殘暴才是唯一秩序,貪婪與恐懼則是唯一激發人們行動的因素……歡迎來到法外之海!」 非法捕撈、人口販運、奴役與私掠、漂浮妓院、海盜、 違法傾倒、捕鯨船、被遺棄的船員…… 這不是一場時光之旅,而是令人不忍卒睹的現在進行式! 🔛悲慘世界的海上版! ※《紐約時報》記者、普立茲獎得主伊恩.爾比納在四十個月間,走過二十五萬一千哩、坐了八十五趟飛機、踏上四十個城市、五大洲,並且橫渡五大洋與二十片海域,在海上航行超過一萬兩千浬調查與揭祕那些幾乎是隱形的工作者——海上奴工的悲慘生活, 為這個離岸世界做一系列報導。 ※2019.8月亞馬遜書店最佳選書 #TheOutlawOcean 要在這個連結愈來愈緊密、人口過多的地球上消失是愈來愈困難了,所以如果你感覺被困住,或許你應該買一艘船。地球五分之三的表面是被水包覆,海洋之遼闊,讓任何人似乎都可以不計後果地帶著任何東西逃離。公海上始終存在著違法行為,而「普立茲調查報導獎」得主伊恩.爾比納便乘風破浪去發掘之。爾比納為了一項危險的任務環遊世界,跳上船去搜集幾乎任何想像得到的可鄙人類活動。在《罪行海洋》超過四百頁的篇幅中,充滿了走私客、人口販運者、海盜、盜捕者、偷渡客、僱佣兵與污染者的故事。這個主題包括了通常是壓倒性的災難崩壞:人、環境、邊界與法治(或至少是人們對於法治的幻覺)。在南冰洋嚴酷的環境,爾比納登上一艘維持警戒的船,跟隨一項長達數個月追捕惡名昭彰之非法漁船的行動。在泰國海邊港口的妓院裡,被販運來從事性交易的賣淫者吸引著船上被奴役的漁工們。私人「保全」的軍隊在海上軍火庫打發時間,等待下一趟非正式的部署。這些罪行或許看起來孤立且遙遠——或者說滄海一粟——但是它們並非憑空出現,也不是毫無代價的;這些罪行支持著每天在政府、在商業活動中,以及我們在家中所做出的選擇。《罪行海洋》具有啟發性、駭人且經常令人沮喪,但它也是獨特的、極為重要且奇妙地令人毛骨悚然的一部作品。——瓊.佛羅(Jon Foro),亞馬遜選書主評 ►►陸地上的每個角落都由某個政府宣稱主權,但是汪洋大海呢? 仍是一片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前沿地帶。 地球有三分之二的面積是水,而大多數水域都不受管治或不可管治。 一切發生在大海上的事,有的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 全球有超過五千六百萬人在漁船上工作, 另有一百六十萬人在貨輪、油輪、貨櫃船與其他類型的商船上工作。 然而,那是一個殘忍的地方,反烏托邦之地。 當海洋對於某些人來說是一種解脫時, 對一群被水困住的苦囚而言,這片離岸世界卻是一座沒有阻礙的巨大監獄。 《罪行海洋》是一本結合了報導文學與驚駭冒險故事的著作,將不同層面的海上法外領域緊密聯繫一起,融入具有力道的故事之中。伊恩.爾比納遊歷地球上那些最不受管治或不可管治的地帶時,亦帶領讀者穿過一個異乎尋常的悲慘世界——那裡有容許奴役漁工的船公司、警戒的生態環境保護人士、趁火打劫的小偷、唯利是圖的航海者、目中無人的捕鯨船、追討人、漂浮妓院、海上墮胎診所、違法傾倒污油者、難以捉摸的非法捕魚者、被遺棄的船員、漂泊的偷渡客、「神奇管線」(讓船隻使用過的廢油與其他骯髒液體消失)——令我們遇見各種魑魅魍魎。這些小人物的故事也將那些原本對我們來說只是數據的事物擬人化,距離也更加接近。 在這部步步驚險萬分的紀實報導裡,更著重陳述那些浩如煙海的、未加制止的犯罪行為所造成的損失與傷亡。這些犯罪行為從人口販運到毒品貿易,再到環境污染,全部涉及。雖然現在全球經濟比以往更依賴四百多萬艘漁船、小貨船,以及十萬艘運載大約百分之九十的全球商品的大型商船,然而,法外之海是真實的,就像它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的狀態,而直到我們開始正視這項真實之前,我們可能始終忘了馴服或是保護這片邊境。 【各界讚譽】 ★布萊爾.布拉夫文(Blair Braverman),《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書中的篇章鮮明得猶如個別的故事,但是做為一部集合作品,它們更是卓越的,呈現出一個未被發掘且紛擾之世界的複雜樣貌。爾比納追求的報導深度是少見的,因為需要極大的勇氣與心力……他的成果不只是一本迷人的讀物,也是一份真正重要的檔案……這是新聞界的大師之作。 ★加維諾.伊格雷席亞斯(Gabino Iglesias),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罪行海洋》是調查性報導的傑出範例,闡釋一些最黑暗的角落,存在於一個我們通常不會想到的世界裡……他所發現的現實從可怕的到令人震驚的、從不公平的到不可置信的……這是一本壯麗的讀物,證明了傑出的寫作依舊是我們欲了解這個世界的最佳手段之一。 ★約翰.凱瑞(John Kerry), 美國前國務卿、「我們的海洋大會」創始人: 本書不只是一本極佳讀物,也是針對海上猶如美國舊西部所做的一部扣人心弦的編年史。老實說,不同於我曾經讀過的任何作品,本書展現出全球的冷漠如何使得無辜的人們被困在無止盡的剝削循環中,遼闊的海洋如何成為一個危險地帶,以及我們所有人最終如何為這種蓄意破壞與虐待付出代價。 ★卡爾.沙芬納(Carl Safina),著有《言語之外》(Beyond Words) 、《藍海之歌》(Song for the Blue Ocean): 想像一部奇幻電影,內容是一名來自地球的探險家抵達某個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表面,去發掘一個沒有法治存在的地方;在那裡,殘暴才是唯一的秩序,而貪婪與恐懼則是唯一激發人們行動的因素。歡迎來到《罪行海洋》。在這本全然開創性、令人不安的作品中,伊恩.爾比納將他的性命置於險境中,以揭露出支配著地表超過三分之二未加限制之處的不人道行為。這本令人驚訝連連的著作經過一些少見的英雄——包括作者本人——調味而更具風采,他們冒著很大的風險將畢生的追尋化作武器,以照亮正直的明燈,並且將正義帶到支配了地球多數地方的殘酷混亂中。 ★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著有《踉蹌終局:人類在自然世界的慘敗出局》(Falter: Has the Human Game Begun to Play Itself Out?): 我們的地球有百分之七十的表面是海洋,但是在電視或報章媒體中,你很少能了解到人們在海上的探險活動。多虧伊恩.爾比納開始將這個報導空白填補起來,也感謝他呈現出了在公海上尚待發掘的戲劇性事件。 ★山姆.沃客(Sam Walker), 前《華爾街郵報》副企業編輯暨《隊長的課程》(The Captain Class)作者: 在《罪行海洋》一書中,伊恩.爾比納提供扣人心弦的一系列生動描述,關於在大海上搏鬥的違法者、叛徒、詐騙犯、義務警員和倡議人士,他們的行為對於我們的每日生活與我們所居住的世界造成深遠影響。這是一部不容錯過的蠻荒探險故事,也是駭人的警世寓言。 ★娜歐米.克萊恩(Naomi Klein),著有《氣候危機改變一切》(This Changes Everything): 這是一部不可思議的調查作品。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罪行海洋》帶領讀者接近一項令人喘不過氣的真實……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報導壯舉……爾比納巧妙地透過他的故事帶出複雜的想法。 ★《國家書評》(The National Book Review): 爾比納具才華的說故事能力讓《罪行海洋》一書的內容豐富,其中描述了海洋生物的毀滅,以及謀殺、犯罪與海盜事件,使得對於那些依靠海洋謀生的人們來說,海洋是如此地危險。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罪行海洋》最有價值的貢獻或許是對於人類本性的悲觀主義文學,很不幸地在今日頗為廣泛可見……總的來說,他的故事透露出,類似霍布斯式的自然狀態依舊存在,而且對於任何願意漂流離岸到十幾浬遠的人來說都是可及的。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關於水手與國家在無法治的海上所面臨的危險,這是一部節奏快速且經常令人吃驚的報導之作。 ★《戶外》(Outside): 這部作品是針對開放海域上蓬勃發生的貪污、剝削與人口販運等行為做一次引人注目的檢視……其寫作手法直率但靈巧……詭異且美麗。 ★《Paste》: 我們從爾比納的旅程中認識到的是對於人性本身最深刻的面向。掉進一個沒有大地的系統與缺點的世界,我們最深沉的脈動便浮現出來;然而,我們最高尚的意圖——拯救、保護、建立公平的法治——也會跟著浮現。 ★《Vice》: 在《罪行海洋》一書中,爾比納專注於了解他報導的人物及其背景,以呈現出他們為何犯下這些罪行,以及不法分子為何很少被起訴。比起大多數撰寫類似題目的人,爾比納走得更遠。他從前線與那裡的人對話,藉此向我們展示問題。

目錄

序言 第1章 猛攻雷霆 第2章 孤獨的巡邏 第3章 一個鏽蝕的王國 第4章 違規的艦隊 第5章 阿德萊德的旅程 第6章 沒有阻礙的監獄 第7章 失落方舟的入侵者 第8章 中間人 第9章 下一個邊界 第10章 海上奴隸 第11章 扔掉廢物 第12章 流動的邊界 第13章 武裝且危險的 第14章 索馬利亞七船幫 第15章 追捕獵人 後記 附錄 致謝

序跋

【序言】
  大約在距離泰國海岸線一百浬外的海面上,三十幾個柬埔寨男孩與男人在一艘圍網漁船上日日夜夜赤腳工作著。十五呎高的洶湧浪濤打上船舷,重擊著船員們膝蓋以下的部位。魚群的內臟散落船板,浪花打上來便如溜冰場一般地滑。大風大浪讓船隻上下搖擺不定,甲板上置有漁具、絞車與一疊疊重達五百磅(約兩百二十七公斤)的漁網,形成重重障礙。      不論下雨或天晴,船員們每十八到二十小時就會換一次班。夜裡,當他們所瞄準的銀色小魚——大多是傑克鯖魚(Jack Mackerel)與鯡魚(herring)——反光更加明顯,也更容易在顏色較深的水裡被發現時,船員們就會拋下漁網。在白天,當豔陽高照,氣溫來到華氏一百度(約攝氏三十八度)時,船員還是不止歇地勞動著。可飲用的水量受到嚴格監控;大多數的工作檯面爬滿了蟑螂。廁所是建在甲板上,以可移動的木板搭成。夜裡,寄生蟲爬過男孩們沒有洗淨的餐盤。當老鼠像是城市裡不受拘束的松鼠一般在船上漫遊時,船員們餋養的髒狗幾乎連頭也不抬一下。      在不捕魚的日子裡,船員會整理他們的漁獲、修理即將破損的漁網。有一個男孩,身著被魚內臟弄髒的上衣,驕傲地炫耀著自己被盤繞在曲柄上的漁網截斷的兩支指頭。他們的雙手從來不曾完全地乾燥過,上頭布滿了傷痕,或被魚鱗割破、或被漁網擦破。男孩們會自己想辦法將較深的傷口縫補起來,但是總會有傷口感染。船長從來不缺安非他命來讓船員工作更長的時間,但他們很少會儲備抗生素來處理感染的傷口。      在這樣的船上,甲板水手通常會因為微小的過錯而被揍,例如修補破網的速度太慢,或是不小心將鯖魚放進銀鱈或鯡魚的籃子裡。在這些船上,違抗命令不是輕罪,而是死罪。二○○九年,聯合國針對五十名柬埔寨成年男子與男孩被賣到泰國漁船上的事實進行了一項調查,而受訪者中有二十九人聲稱他們曾經見過船長或其他幹部殺害船員。      在這些漁船上工作的男孩與男人通常都不會被有關當局發現,因為他們多是無身分的移民,被送到了未知的境地裡,通常就是人們所謂的幽靈船——泰國政府無力追蹤的無登記船隻——已超越了社會能夠提供協助的範疇之外。他們通常不會說泰國籍船長的語言,又因為是來自內陸村莊,不僅不會游泳,也從未見過海洋。      實際上,所有的船員都有債務纏身,也就是他們被契約奴役的部分要素。透過一個「現在航行、日後支付」(travel now, pay later)的勞動系統,他們必須工作賺錢來償還為了非法溜進一個新的國家而必須借的債。一名柬埔寨男孩接近我,隨著我們的對話愈來愈深入,他試圖以破碎的英語向我解釋,一旦離開了陸路,這樣的債務就變得如何令人難以捉摸。他指著自己的影子打轉,彷彿他在試著抓住那黑影,然後他說道:「抓不到。」      這是一個殘忍的地方,我在二○一四年冬天花了五週的時間試圖造訪。南中國海上的漁船,尤其是泰國籍船隻,多年來因使用所謂的海上奴隸而惡名昭彰,多數的奴隸都是因為債務或被強迫離岸出海討生活的移工。在這些船隻當中最糟糕的是遠洋漁船,其中有許多是在離岸幾百浬遠的地方進行捕撈作業,並且海上停留超過一年,仰賴母船提供補給,並來回將它們的漁獲運至岸上。沒有船長願意全程載我與一名攝影師到一百浬遠外的這些遠洋漁船上。所以,我們只好採取在船隻之間跳躍的做法——一次坐上四十浬,再換一艘船坐上四十浬,然後再換一艘——以到達距離夠遙遠的外海去。      多年來在海上做報導時,每當我看著這些柬埔寨人,如同一群被水困住的苦囚,為確保拉網時的同步性而唱著歌,這一幕屢屢提醒了我眼前的不協調。海洋儘管擁有令人驚心動魂的美麗,它同時也是一個反烏托邦的地方,許多黑暗的不人道行為皆源於此。經過數百年來細心地語言雕琢、激烈地司法攻防與強健的執法單位持續鞏固與闡明,法律在陸地上的運作通常是很穩當的。相較之下,法律的規範在海上則是流動的,前提是它真有被制定的一天。      還有其他的矛盾之處。當我們對於周遭世界的理解呈指數增加,有那麼多事物就在我們的指尖之間,只消一滑或一點即唾手可得的這個年代裡,我們對於海洋的認知卻是驚人地稀少。整整一半的世界人口如今住在距離海岸線不過一百哩之內的地方,而商船載運了全球大約九成的貨物。全世界在漁船上工作的人口超過五千六百萬人,另有一百六十萬人在貨輪、油輪與其他類型的商船上工作。然而,媒體對於這個領域的報導卻很少見,只會偶爾出現關於索馬利亞海盜或大規模漏油事件的故事。對於多數人來說,海洋只是一個我們從高空飛過的地方,一片深淺不一的藍色畫布。雖然它可以顯得遼闊且充滿力量,某部分的海洋卻是敏感且脆弱的,部分原因在於,儘管地圖繪製者幾百年來任意地為海洋劃上界線,環境威脅卻是無遠弗屆地跨越這些界線。      在四十個月間,我走過二十五萬一千浬、坐了八十五趟飛機、踏上四十個城市、每一個大洲,並且橫渡五大洋與二十片海域,在海上航行超過一萬兩千浬,這整個行程當中,上述那些似是而非的悖論就如同不協調的背景合聲,一直吸引著我前進。這些旅程為本書提供了多則故事,針對這個難以駕馭的邊界集結成了一本敘事綱目。我的目標不只是要報導這些海上奴隸的困境,也是要生動地呈現出在海上狂嘯的那些人物角色,其中包括了警戒的生態環境保護人士、趁火打劫的小偷、唯利是圖的航海者、目中無人的捕鯨船、海上追債人、出海提供墮胎服務的人、違法傾倒污油者、難以捉摸的非法捕魚者、被遺棄的船員,以及漂泊的偷渡客等。      在我還年輕的時候,就深深地被海洋所吸引,但是一直到了在芝加哥某個寒冷的冬夜裡,我才開始將自己對於海洋的迷戀付諸行動。我在芝加哥大學讀了五年的歷史與人類學博士班之後,決定要延後完成我的論文,逃到新加坡從事一份短期工作,在一艘名為「赫拉克利特號」(Heraclitus)的海洋研究船上擔任水手與人類學訪問學者。我在那兒待了整整三個月,船隻出於文件問題而未能出港,而我就把時間花在了解其他停泊船隻的船員身上。      這個新加坡的港口讓我第一次得以與商船船員、遠洋漁夫實際接觸,而這個經驗讓我將注意力放在了一群看似短暫存在的族群。對於任何以陸上生活為主的人來說,這些工人幾乎都是隱形的。他們擁有自己的語言、禮俗、迷信、社會階級、紀律規範,以及罪行紀錄與懲戒傳統(根據他們告訴我的故事)。他們所處的世界裡,傳統學識與法律具備同樣強大的影響力。      在這些對話當中愈來愈清楚的是,在海上移動船隻要比在空中移動飛機來得便宜,因為國際水域被各國政府機構淨空,又不太受到法規的約束。這個現實讓各種未受管理的活動在海上活躍展開,從逃避課稅到軍火儲藏。舉例來說,美國政府選擇國際水域做為拆卸敘利亞化學武器軍火庫的地點,原因之一就是為了進行一些與反恐相關的拘禁與審問行動,也是為了處理奧薩瑪.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的屍體。與此同時,在這種離岸的違法現象之下,漁業與船運業既是受害者也是受益者,還是加害者。      我從未完成我的論文。反之,我在二○○三年接受了《紐約時報》的工作,在接下來的十年間,我學著如何成為一名記者的同時,也會偶爾提出為這個離岸世界做一系列報導的想法,但皆未成功。我提出自己所找能到的任何具說服力的比較。海洋就像是吃到飽的自助餐,提供了無窮盡的機會,我如此聲稱,並且主張,從說故事的觀點來看,這個地球的三分之二是處女之地,因為幾乎沒有其他記者全面性地探索過這個區域(海洋)。      二○一四年,我當時的編輯瑞貝卡.寇貝特(Rebecca Corbett)同意了這項提案,明智地叮嚀我將重心多放在人,而非魚身上,主要鑽研人權與勞工議題;因為從這個角度出發,環境議題也會自然地被提出來。《紐約時報》的第一篇罪行海洋(The Outlaw Ocean)系列故事於二○一五年七月刊出,另外還有十二篇左右的故事在隔年曝光。自從二○一七年一月起,我向報社申請了長達十五個月的假,繼續為本書報導關於法外之海的種種。      ...      在我的旅途中,曾經有過許多低潮的時候,也是這些時刻讓我把自己沉浸在關於海洋的書籍中。根據經驗與哲學上的觀察,海洋對於不同人來說一直都是許多不同的東西。它是對於無限的隱喻,也是最純粹的自由所存在的地方,清楚地與政府干預分離。對於一些人來說,海洋是逃避的所在,對於另一些人來說,海洋也是監獄。充滿咆哮的暴風雨、注定失敗的遠征、遭遇船難的水手,以及瘋狂的獵人。海洋文獻總是描繪出一幅鮮明的汪洋畫面,以及野性的流氓無賴。這些男人猶如加拉巴哥群島(Galápagos)上的鳥,在幾百年來,隨著自己的喜好行事,大多在沒有掠奪者的情況下演化。令人驚訝的事實在於,他們直到今日還是這麼做。我寫作這本書,就是希望描繪出這些人與這個地方,讓人們意識到他們的存在。      為了讓本書更像是第一人稱的遊記(我的編輯經常提醒我要「說故事,而非寫文章」),我試圖減少依賴在岸上的採訪或是文獻的見證,而較多的是在船上訪問他們。我待的通常是漁船,但也有貨輪、遊輪、醫療船、海上兵器庫,以及研究與倡議型船隻,另外也包括了海軍、港口警察與海巡快艇。      做為一項寫作計畫,處理如此具野心的題目是存在著真正的風險——或者,如同有一個說法是試圖「煮沸大海」(Boil the ocean),意即做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有時候,報導的過程曲折到令人覺得更像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而非新聞報導。但是隨著我旅行的次數愈多,愈有一則接一則的故事發生——它們之中沒有一則是優雅或整齊的故事,也沒有一則故事能夠清楚區分出正確與錯誤、壞人與英雄、掠奪者與犧牲者。就像海洋本身,這些故事太過蔓生而無法被強塞進一套單一、直線式的論述。因此,我將章節組織成一系列的文章,相信讀者會以自己的方式連結這些點,超越我所繪出的圖樣。      最後,這個計畫的目標是要見證一個幾乎不為人所見的世界。它詳細講述了一名海上追債人從某個希臘港口將一艘油輪拐到國際海域上,以及一名醫生為了逃避非法墮胎的罪行,祕密地將孕婦從墨西哥岸邊載到公海上執行墮胎。它也依年代詳述生態環保人士的工作:他們在南大西洋追蹤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最想緝拿的非法漁船,然後在南極搜尋並騷擾日本最後的捕鯨船。在南中國海,我闖入了兩個國家之間的武裝衝突,它們互相挾持了對方的人質。在索馬利亞外海,我所乘坐的一艘木製小型漁船暫時地陷在海盜出沒的水域裡。我見過一艘船沉沒、突破強勁的暴風雨,也目睹過一場近乎暴動的衝突。為了報導這些故事,我從南極圈和南大西洋的潛水艇到阿曼灣的離岸軍火庫,也到過北極圈與西伯利亞海的鑽油平臺上。      經歷這些探險之後,我從世界各地的船隻中看到最重要的事情,以及在本書中試圖捕捉的觀點,就是對於未能受到充分保護的海洋,以及在這些水域工作的人們所經常承受的混亂與苦難感到遺憾。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你所不知的海上殘酷故事,正左右我們的未來
◎文/麥田編輯部   海洋,世界上最遼闊的法外之地。當我們幻想能透過減塑來保護海洋生物,合法捕魚來實現漁業永續發展,卻從未質疑搭乘郵輪愜意欣賞海上風光的同時,船舶是怎麼處理動輒數千名乘客所製造的人造廢水?新鮮的漁獲是如何快速地從幾千浬外的水域送到此地?或者,售價僅台幣幾十元的鰹魚罐頭背後究竟有何種隱藏成本?   然而,這本書所揭露的不法情事所涵蓋的場域更大,也更為殘酷。《紐約時報》記者爾比納耗時四十個月,橫渡五大洋與二十片海域,為世人報導幾乎任何想像得到的可鄙人類活動:非法捕撈、人口販運、奴役與私掠、漂浮妓院、海盜、違法傾倒、捕鯨船、被遺棄的船員……現下,這些海上的殘酷故事仍持續不停地翻攪著,但願,我們都不會因為聽得夠多而變得麻木,不會因為那些離陸地如此遙遠,又逐漸選擇淡忘。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影音

作者資料

伊恩.爾比納(Ian Urbina)

《紐約時報》記者,普立茲獎得主、2015「人權新聞獎」英文網絡報導優異獎得主。擁有美國喬治城大學、芝加哥大學的歷史學位,寫作領域廣泛,從國內外政策到日常生活評論,均被刊登在《洛杉磯時報》、《衛報》等知名報章。 http://www.ianurbina.com twitter: @ian_urbina

基本資料

作者:伊恩.爾比納(Ian Urbina) 譯者:林詠心 出版社:麥田 書系:不分類 出版日期:2020-06-30 ISBN:9789863447788 城邦書號:RV1171 規格:膠裝 / 部份彩色 / 50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