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落葉:威爾‧杜蘭的最後箴言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落葉:威爾‧杜蘭的最後箴言

  • 作者:威爾.杜蘭(Will Durant)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0-08-04
  • 定價:340元
  • 優惠價:79折 269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269元,贈紅利13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55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本書適用活動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內容簡介

關於生命、宗教、愛與藝術等永恆課題 22篇既宏觀又微觀的雅緻散文 給在人生長途中追尋意義且渴盼引領的你 歷史唯一的必然是衰亡;生命唯一的必然是死亡。 歲月逝去的悲劇是當你浪漫地回頭觀看過往,你只見人類的苦難。 我們無法讚美人生,因為過往早已拋下我們。 如果有誰歌頌了生命,即便它並非如歌般美好, 也只是我們渴望再次尋回虛無和不朽靈魂中更美好的一面。 《落葉》是經典鉅著《文明的故事》、《哲學的故事》作者威爾.杜蘭所留下的最後遺作。杜蘭曾說,總有好奇的讀者詢問,敢不敢就人生和命運這類永恆問題談談他的個人看法。而《落葉》正是他對這個挑戰的回應。 他以黃色便條本充當稿紙,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即使年逾九旬,仍每日寫作這本書。直到杜蘭辭世三十二年後,才由外孫女在家中閣樓的一只皮箱裡,發現這部失蹤多年的手稿。 書中綜論各種課題,從人的年輕、老年,到宗教、道德、性愛、戰爭、政治和藝術。是杜蘭鑽研哲學、宗教、藝術、科學和世界各大文明六十多年的結晶,表現一位非凡學者的最高智慧,向世人展現歷史足資為今日所借鏡。

目錄

導讀 歷史意識和生命意識的交響 周樑楷 前言 作者序 第一章 我們人生的伊始 第二章 論年輕 第三章 論中年 第四章 論老年 第五章 論死亡 第六章 我們的靈魂 第七章 我們的神 第八章 論宗教 第九章 論一種不同的「再臨」 第十章 論宗教與道德 第十一章 論道德 第十二章 論種族 第十三章 論女性 第十四章 論性 第十五章 論戰爭 第十六章 論越戰 第十七章 論政治 第十八章 論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 第十九章 論藝術 第二十章 論科學 第二十一章 論教育 第二十二章 論歷史的洞察 註釋 索引

內文試閱

  第四章 論老年      人應該在巔峰階段死掉,但是沒有,正因為這樣,「年輕」與「死亡」才會在街上碰見彼此。多年前,一個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在圖書架裡快樂閒逛,正要繞過一個書架時,赫然迎面遇上一個白髮老翁。對方彎腰駝背,年約八十。兩人默默對視。年輕學生在心裡說,「這個是將來的我。」老翁亦透過眼神說話,「我一度像你一樣年輕,一樣渴求知識,一樣盼望有所成就。但現在我夜夜無眠,盡回憶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白天則盡是細讀泛黃的報紙,回顧我年輕時代發生過的世事。」又有一次,年輕人在街上被一幕景象吸引,停下腳步。只見一個蓄腮鬚的老人家拄著拐杖,站在第五大道洶湧如尼加拉瀑布的車流前面,不知所措。他滿臉皺紋而臉色病黃,表情又慈祥又困惑又惱怒,代表著一個被激烈變遷的世界拋在後頭的悲哀世代。諸神大概就是擔心這類人的心靈會因為無窮變化的壓力而崩潰,才會把石磨推得那麼緩慢。      何謂老年?毫無疑問,老年基本上是一種肉體狀態,是原生質無可避免地走到自己的生命極限。那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的萎縮,是一種血管與範疇的硬化,是一種思想和血液的停滯。一個人有多老端視他的血管有多硬,有多年輕端視他的觀念有多活潑。人的學習能力看來每十年便會大衰退一次,就像是大腦裡的連結已經堆得滿滿,架床疊屋地成了毫無彈性的模式。新的材料看來無法找到儲存空間,而新獲得的印象會模糊得像政客的承諾一樣快,或散佚得像選民對這些承諾的記憶一樣快。隨著衰老的推進,線索和連結會丟失,協調性會搖搖晃晃,讓人陷入退化性的迂迴 ,變得像德昆西(De Quincey) 一樣喜歡憶往懷舊。      就像小孩愈小會長得愈快,老年人每過一天都老得愈快。另外,就像剛到世界的小孩會受到感覺遲鈍的保護,老年人亦會因為感官和意志的漠然而變得輕鬆。大自然都是先對老年人慢慢進行全身麻醉,才批准「時間」的大鐮刀完成最大一宗手術。      隨著感官強度消退,活力感亦會減弱,對生命的欲望會被漠不關心與耐心等待取代,對死亡的恐懼會奇怪地與對歇息的渴望混合起來。如果一個人好好活過,如果他對愛曾經有全面認識,如果他的人生經驗成熟豐美,那他大概就能帶著若干心滿意足離世,空出舞台讓一齣更好的戲上演。      但這齣「戲」會不會從來不會更好,從來只是環繞著苦痛和死亡打轉,沒完沒了重複講述同一則愚蠢故事?這是個癥結,它引起的懷疑心態會從智慧的心臟處開始啃咬,讓老年不得安寧。厚顏無恥的通姦和精心策畫的謀殺從來不曾少過,未來看來也不會減少。叫人擔心的還有大洪水,把數以千計的生命和幾代人的勞力成果毀滅。再來還有鰥寡孤單、破碎的心和短暫而痛苦的愛情。再來還有官員的傲慢、法律的延宕、法官的腐敗、君王的無能。再來還有會讓人肌肉變大頭腦變小的奴役。      到處都需要為生存而掙扎,生活總是與戰爭解不開地糾結在一起。所有生命皆是以犧牲其他生命作為代價,所有有機體都會吃其他有機體。歷史本身就是一個無意義的無窮循環。那些眼神充滿熱切希望的年輕人將會重蹈我們犯過的同一批錯誤,被同一類的夢想誤導。他們會吃苦,驚奇,放棄,變老。      第五章 論死亡      歷史只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那就是盛極必衰;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那就是終歸一死。這可以是老年階段的大悲劇,也就是說,當它以不再浪漫的眼光往前回顧時,它也許只會看到人生的種種苦。當生命拋棄我們,我們會很難再去讚美生命。又即便我們讚美它,也不過是因為我們想重新得到它,以離形去體和不死靈魂的方式再次活著。      但萬一是因為生命本身的緣故,所以我們必須死呢?事實上,我們並非一些個體,而正是因為我們自視為一些個體,死亡才會看似不可原諒。我們都是人類物種的暫時器官,是生命身體(body of life)的細胞。只有我們死去和凋謝,生命方能維持健康強壯。倘若我們永遠活著,「成長」將會窒息,而「年輕」在世上將不會有存在空間。死亡就像是一種風格(style),是為移除垃圾而設定,是為割去多餘之物而設定。      我們從我們逐漸老去的身體分離出一個部分,稱之為小孩。透過我們不氣餒的愛,我們在我們的舊形體死去之前把元氣傳遞給這個形體。透過為人父母,我們橋接了代與代的鴻溝,逃過了死亡的敵意。瞧,即便是在大洪水中,一樣會有小孩誕生;瞧,即便是在擠滿難民的車子上,也突然會出現一對雙胞胎;瞧,在滔滔惡水的圍繞下,一個媽媽正在樹上餵哺她的嬰兒。生命會在一片死亡中永恆更新自己。      所以,智慧可以是老年的一份禮物。能夠以恰如其分的角度看事情,能夠把每個部分放在它們與全體的關係中對待它們,我們將會獲得全面的觀照,從而原諒一切。設若哲學的試金石之一在於它能不能給予人生一種可克服死亡的意義,那智慧將會顯示,腐敗的永遠只是部分,而「生命」本身不會隨著我們故去而死亡。      三千年前,有個人揣想人也許可以在天上飛,便給自己造了雙翅膀,他兒子伊卡洛斯(Icarus) 相信這東西管用,戴上它飛上天,最後墜海而死。但「生命」沒有被這失敗嚇倒,把同一夢想繼續帶在身上。三十代人之後,達文西在紙上畫下他設計的飛行器草圖(這些草圖美極了,會讓看見的人因疼痛而屏息),又在筆記裡留下短短一句話(聞之者會像聽到回憶裡的陣陣鐘聲)︰「翅膀一定造得成。」達文西最後失敗了,死了,但「生命」繼續把這夢想帶在身上。一代又一代人過去,其間不斷有人說人不可能飛行,因為那有違上帝意旨。但最終,人還是飛上了天,回應了那個為時久遠的鳥之夢的挑戰。「生命」就是這麼一回事︰能堅持一個目標三千年,從不動搖。個人會失敗,但「生命」會成功。個人是愚蠢的,但「生命」在它的血液和種籽裡攜帶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個人會死去,但「生命」不知倦怠又從不氣餒。它會繼續驚奇、嚮往、計畫、嘗試和攀登。      話說有個老人臥在病榻上,行將死去,四周圍繞著無能為力的朋友和哭哭啼啼的家屬。他骨瘦如柴,肌肉鬆弛而龜裂,面無血色,嘴巴裡沒半顆牙齒,口不能言,目不能視──多麼可怕的光景啊!為了走到這一天,他經歷了年輕階段,體驗過它的各種期盼與考驗;為了走到這一天,他經歷了中年,體驗過它的種種折磨和煎熬。為了走到這一天,他經歷了健康、強壯和歡樂的競技;為了走到這一天,他經歷了知識、科學與智慧。過去七十年來,這人一直艱苦賣力學習知識,他的大腦成了各種不同經驗的儲藏庫,是千百種細緻思想和行為的中心。透過吃苦,他的心學會溫柔,一如他的腦學會了體諒。七十年時間讓他從一頭動物成長為一個有能力追求真理和創造美的人類。但死亡已經臨到,正在掐住他脖子,正在凍結他的血液,正在箝緊他的心臟,正在粉碎他的腦袋,正在他喉頭咯咯作響。死亡贏了。      外頭,綠色枝頭上的小鳥快樂啁啾,公雞正對著太陽唱讚歌。小溪奔過原野,花蕾打開,花莖自信地抬起頭。樹液在樹裡脹起。瞧瞧那些孩子。是什麼事情讓他們這樣喜孜孜,讓他們瘋也似地跑過被露水沾溼的草地,讓他們笑著、叫著、追逐、喘著氣和永不疲倦?他們是何等的精力無窮、元氣淋漓和快樂!死亡干他們底事?他們將會學習、成長、去愛、掙扎和創造,並可望在死前把「生命」再推高一小個刻度。透過無微不至的呵護,他們將會讓子女比他們優秀一些些。當他們故去之時,他們將會以他們的子女騙過死亡。      「生命」贏了。

延伸內容

【推薦序】
周樑楷教授 專文導讀 清華大學、靜宜大學、暨南大學榮譽教授 李家同 北市建國高中校長 徐建國 台南女中校長 鄭文儀 瀛海中學校長 張添唐 國立武陵高中前校長 林清波 誠摯推薦 《落葉》是一本小而美、充滿啟發的作品。杜蘭的多數作品是關於他人的思想和行動,而《落葉》則是杜蘭關乎每件事的意志思想。你會看到有關童年、老年、死亡、戰爭、政治、資本主義、藝術、性、上帝、道德的論述。更重要的是,《落葉》是一個感性身影的描繪……杜蘭是一個幾乎絕種的族類非凡的範例,也是人類理想的博雅根基。——《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這是關於各種議題簡短而有說服力的評論,來自一位充滿人性且令人敬重的學者。——《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對於他所觀察到的那些青年和中年經驗,表述了個人且特殊的觀點。此外,諸如他對上帝存在的深思、哲學的概念等等,同時也提出許多他的真知灼見,比方戰爭與民族主義,以及對種族和平共處的期待(杜蘭的民權主張可追溯到1914年)……都成了一連串發人深省的觀點。——《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他的一些思想不但極具挑戰性,且非比尋常……這部作品使我們思考,並且是從一段漫長而傑出的人生歷程中,所淬鍊出極有價值的結論。——《美國書訊》(Booklist) 這本書以優雅的散文傳達一位傑出學者的智慧結晶。——《新標準雜誌》(The New Criterion)

作者資料

威爾.杜蘭(Will Durant)

美國麻省北亞當斯人(North Adams)。曾先後就讀於聖彼得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並擔任過報社的實習記者。1911年成為中學教師,與學校的一名學生(就是日後他的妻子愛麗兒.杜蘭)墜入情網,辭職後與她結婚。杜蘭後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專攻生物學,並向羅伯特.賽欽斯.武德沃斯(Robert S. Woodworth)學習心理學,並在伍伯利(Woodbridge)和著名的杜威(John Dewey)指導下專攻哲學。1917年為了取得博士學位,撰寫了他的第一本書:《哲學與社會問題》(Philosophy and the Social Problem),同年獲得博士學位,成為哥倫比亞大學講師。 杜蘭自1914年即開始在紐約的一家長老會堂演講哲學及文學史,前後長達十四年,為《哲學的故事》(The Story of Philosophy)和《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兩書做準備。1921年籌辦了勞動學校(Labor Temple School),致力於成人教育。1926年,杜蘭持續出版了十一本冊子後,集結成《哲學的故事》並受到矚目,他以生動的文筆深入淺出地論述哲學家生平,除了介紹時代背景、一生境遇,並對每位思想家提出了個人中肯的評論。此書中,杜蘭將哲學以活潑的筆法寫成動人故事,廣為讀者喜愛,三十年間銷售逾兩百萬冊,並且被翻譯成各國文字。1929年起,杜蘭周遊列國,蒐集資料,了解許多國家的歷史典籍及傳統,於是偕同他的妻子投注畢生精力撰寫《文明的故事》,以哲學家的敏銳目光審視世界文明遺產。第一卷於1935年出版,前後耗時四十年才完成此部曠世巨著。本書亦被譽為二十世紀的《史記》、《漢書》,及人類文明的《離騷》,也獲得各國學者的高度評價和尊重。他不但是最為著名的通俗哲學與歷史作家,更曾獲頒美國普立茲獎。 杜蘭一生著作等身,除了最知名的《哲學的故事》、《文明的故事》,作品尚包含:《歷史上的英雄》、《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Transition (1927)、The Mansions of Philosophy (1929)、The Case for India (1930)、Adventures in Genius (1931)、A Program for America (1931)、On the Meaning of Life (1932)、The Tragedy of Russia (1933)、Interpretations of Life (1970)、A Dual Autobiography (1977)、The Greatest Minds and Ideas of All Time (2002)等書。 杜蘭一生深愛其妻,當他在1981年因心臟問題住院,愛麗兒似乎因害怕丈夫不會歸來而停止進食。當杜蘭得知愛妻的死訊後,心臟也停止了跳動,享年96歲。 相關著作:《落葉:威爾.杜蘭的最後箴言》

基本資料

作者:威爾.杜蘭(Will Durant) 譯者:梁永安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生活館 出版日期:2020-08-04 ISBN:9789864778959 城邦書號:BK5106X 規格:膠裝 / 單色 / 24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