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哲學
老子教你斷捨離,讓人生更輕鬆:不糾結、不生氣、不委屈,越柔軟反而越強大的簡單生活指引
left
right
  • 庫存 = 2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老子教你斷捨離,讓人生更輕鬆:不糾結、不生氣、不委屈,越柔軟反而越強大的簡單生活指引

  • 作者:羅大倫
  • 出版社:高寶
  • 出版日期:2021-05-26
  • 定價:430元
  • 優惠價:9折 387元
  • 書虫VIP價:366元,贈紅利18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47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熱銷破萬冊《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人生不容易,老子讓你更順利》系列最新續作! ★喜馬拉雅FM「每天聊點道德經」播放量破1.6億、9.7高分好評、逾60,000讀者熱烈推薦 ★當當圖書破12,000則評價,99.9%好評 ★人人看得懂、用得上、最好讀的《道德經》解讀本 為什麼已經很努力了,卻好像永遠都不夠好? 總覺得別人都很成功,只有自己在原地踏步? 做事結果經常不如預期,到底如何調適才好? 身處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我們都被「得第一」、「不能輸」、「拚到底」的想法所影響,於是把人生變成了一場「永無止境的生存戰」,就怕自己動作太慢被淘汰……長期下來,我們逐漸深陷其中,永遠都不能放鬆,永遠都不能停下來,無法好好過日子,最後身心都出了問題。 其實,你的所有煩惱,兩千年前的古人全都知道! 而活得更簡單、更輕鬆、更快樂的答案,就在不敗經典《道德經》裡。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道德經》,羅大倫博士從修養身心的角度出發,用最貼近你我生活的故事,逐句逐字解讀,幫助我們了解老子的智慧,解決各種人生的疑難雜症,讓人生如有神助,越來越順利。 ◎太在意成功與失敗時,老子提醒你: 成功又怎樣?失敗又怎樣?百年後都是一場空。只要按照自己的步調盡力而為,對得起自己就好。 ◎老是放不下得失心時,老子告訴你: 所有得到都是暫時的,任何失去都是新的機遇。與其緊抓著事物不放,順其自然反而會發展得更好。 ◎自我感覺不好時,老子鼓勵你: 不要小看自己,即使是看似沒用的人,也有可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力量,為世界帶來獨一無二的影響。 ◎小人惡意中傷時,老子建議你: 用不著跟小人計較或勾心鬥角,也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專心把事情做好,自己內心坦然最重要。 世界越複雜,越要跟著老子,學會放慢腳步,開始為生活做減法,把日子越過越輕鬆。 【古今中外讚譽】 《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尼采 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 ——林語堂 行商數十載,唯獨《道德經》不曾離身。 ——馬雲 老子的著作,尤其是《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黑格爾

目錄

第四十一章 人生閱歷,有時恰好是你做事的障礙 01無論事物如何發展,最後都一定回到本源 02學會「用弱」,一切才順 03這一世生而為人,就要把這一世修行好 第四十二章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守「一」 01懂得涵養本源,才能益壽延年 02萬事萬物並非一成不變,保持平衡才是大智慧 03選擇哪種人生,過何種生活,在於你自己 04你選擇了哪種人生模式,最後就會走上哪種軌道 第四十三章 真正的力量來自愛 01能保持柔弱的品性,才是最堅強的人 02最高明的管理是「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 做事的常青之道:不要在意名相,將利益讓給他人 01都知道身體比名譽重要,但很多人依然汲汲於名聲 02錢真的很重要,處理好錢與身體的關係更重要 03得到後,如果不付出,則注定會失去 04不要把什麼事都做到「甚」、「泰」、「奢」的程度 05如果你知足,就不會被侮辱,不會遭受損失 第四十五章 行動加強,欲望降低,才是領導者的真品行 01有些東西缺一點,才能福運久長 02要想成就持久,就要對成就持「若沖」的狀態 03朝著善的方向走,才是真正的捷徑 04一個人的境界高到一定程度,看起來會有點笨拙 05有些事看似吃虧,最終卻是大贏 06清靜難得,難得清靜 第四十六章 不停衡量做事結果的人,活得最累 01一旦欲望太多,就有可能讓自己和組織崩潰 02沒有比「總想得到,總是不知足」更大的罪過了 03無論做事的結果多與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四十七章 你的心念如何,命運就如何 01為人處世的真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02知道「道」,才是真正的「知道」 03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第四十八章 人生的「減法」,你會做嗎? 01在生活中,愚者不斷做加法,智者不斷做減法 02要損就損跟過度欲望有關的東西 03有些道理的確很簡單,但是你能做到嗎? 第四十九章 人生就是如此—越得不到,越想得到 01做事以眾人之心為己心的人,會得到上天的加持 02永遠不要輕易地斷定善惡 03凡事只有自己先做到,才能感化他人 04為什麼有人想得而得不到,有些人不想得卻收穫滿滿 第五十章 減少欲望,就能從容出生入死 01越想獲得什麼,就會離它越遠 02福祿壽之道 第五十一章 人生是一次修練的過程 01無處不是道 02道德為什麼如此尊貴 03強求來的東西是不牢靠的,靠德行感召來的東西才恆久 第五十二章 發心正不正,是能否做成一件事的關鍵 01生活中事事有因有果 02把欲望的「出入口」堵住,你會終生平安 03為了得到而得到,就會在得到時欣喜,失去時痛苦 04人和人之間相處是一種「愛的循環」 第五十三章 人生只有兩種模式:走大道,抄近道 01大道特別平坦,但人們為什麼還是喜歡抄近道 02領導者要是走了小道,人生的境界會越來越低下 第五十四章 為什麼我對道特別推崇——自己德行高,子孫也能混得好 01把德行修好,外在自然強大 02「吾日三省吾身」的人,未來不可小覷 03觀察自己在悟道、行道前後的改變,一定非常美 第五十五章 修行得好,猛獸不咬 01如何讓別人對你放下敵對之心? 02生活中很多事強求不得:「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03修德之人,精氣神會特別充足 04欲望是把雙刃劍,警惕傷人 05學了《道德經》後,最忌諱挑別人的不是 第五十六章 你說你知「道」,那你可能還是不知道 01無論何人何事,都是因緣而聚、因緣而散 02你所種下的善因或惡因,終有一天會遇緣結果 03人貴有「不爭之德」 04人生應該是「但行善事,莫問吉凶」 05所謂的貴賤都是相對的,你不要太在意 第五十七章 《道德經》也能當兵法 01大領導者如何在「有為」、「無為」、「無事」間轉換自如 02領導者忌諱越多,下面的人就活得越不好 03如果人太有智慧了,天下就會出現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 04珍貴的東西越多,盜賊也就越多 05領導者不為了自己撈取,下面人的心就會被感化 06一旦你明白了道,內心想不安寧都不行 07想讓自己富裕,就要先讓下面的人富裕起來 08領導者要把沒有欲望當成自己的欲望 第五十八章 只要內心純淨,管他狡猾不狡猾 01領導者施行嚴政,下面的人就會變得特別狡猾 02福和禍,都當不得真 03知道福禍相依是智慧,能看清福和禍的轉捩點在哪裡,才是大福之人 04只要領導者把道和德的境界做好,法用的地方就非常少了 第五十九章 好好積德,渡人渡己 01積德,人間才值得 02積德才是人生幸福最重要的法則 第六十章 無須探知世間神祕的力量,做好自己就能轉境 01作為領導者,不要輕易折磨下面的人 02人之所歸就是「鬼」 03得道的人,不會傷害他人,也不會被傷害

內文試閱

第四十一章 人生閱歷,有時恰好是你做事的障礙 01無論事物如何發展,最後都一定回到本源 反也者,道之動也 樹葉變黃,不是樹葉的問題,一定是樹根 「反也者,道之動也。」(在帛書乙本和郭店的楚簡裡,「反」寫的都是「返」;在通行本裡,寫的是這個「反」)有的人將這句話解釋成「道是向它相反方向運行的」,還有人理解成「凡是跟人的想法相反,就是符合『道』的」。 比如買股票,有人認為,別人在買的時候我就拋,別人在拋的時候我就買,所以我在股市上發財了,因為符合老子「反者,道之動也」的原則。當然,這麼理解也可以,但如果全這麼解釋,凡是反的都是「道」,那就有點問題了。「反也者,道之動也」講的「道」是追根溯源的意思—事物無論如何發展,最後都一定回到本源。從這個角度思考問題,你會有新的啟發—雖然外面的事物會呈現出各種狀態,但只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就能找到解決之道。 曾經有位大姐來找我,說自己有失眠、頭暈、臉色蒼白、怕風怕冷、大便不成形等症狀,她去醫院看了很多次都解決不了問題,為什麼?她說的這些病症需要掛不同科的檢查,比如失眠是神經內科,大便不成形是消化內科,但怕風怕冷看哪科?沒力氣、臉色蒼白又掛哪一科?不好劃分。所以,她看了很多次都沒有什麼效果。 後來她問我:「你看我這到底是什麼病?」我看了她的舌象,發現她的舌質顏色淡白,然後我說:「你這是典型的血虛舌象。」 血虛之人會有什麼表現呢?血不養心,所以這個人晚上就睡不好;血不能滋養四肢,從而導致四肢沒有力量。《黃帝內經》裡說,血一旦虧損,就會四肢解墮(倦怠無力)不收,怕風怕冷。 大便不成形是什麼緣故呢?人一旦血虛,脾血就會不足,從而脾氣虛弱,導致無力固攝,自然大便會不成形。 可見,她的症狀只是血虛的不同表現,所以我建議她吃玉靈膏。我替大姐開完藥之後,她說:「羅老師,你開給我的不是零食嗎,能治好病嗎?」然後,她給我看了其他醫生開給她的方子,厚厚的一疊。她的意思是,別的醫生開了那麼多好藥都沒治好我的病,你讓我吃的像零食似的,能治好我的病嗎? 我對大姐說:「你先吃吃看。」結果大姐吃了一個星期後打電話給我:「羅老師,我的病全好了,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現代醫學越發展分科越細,研究得也越細。這就好比一棵大樹,樹上有一千片樹葉,其中有一百片樹葉變黃了,你一片接著一片研究是研究不完的。 古人思考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麼多樹葉都變黃了,一定跟樹根有關。樹根吸收的水分多少,會導致樹葉出現不同變化—這就是追根溯源找問題。 這和大姐的身體問題一樣,她的根本問題是血虛(樹根的問題),那些症狀就如同大樹的樹葉,當你把樹根的問題(血虛)解決了,身體自然就好了。 美國梅奧診所的醫學權威為什麼要看中醫書 從美國梅奧診所出來的何健博士講,梅奧診所聚集了美國很多頂尖的西醫權威,他跟這些西醫權威一聊,發現他們全都在看中醫書。 何博士是西醫大夫,美國醫生一見到他就聊中醫,他很疑惑,然後好奇地問這些西醫權威:「你們為什麼看中醫書?」西醫權威說:「這裡面有很多先進理念,怎麼把人看作整體、看作一個系統去調整,我們把這些理念拿來,就可以去引領西醫的發展。」 何博士對我說了一句話,他說:「你們中醫都不知道,在引領西方醫學的發展過程中,中醫發揮了怎樣的引導作用。」 我當時聽完很感動,這是古人思維為我們帶來的一個優勢,古人會找問題的根源,把根源調好了,表面的問題就解決了。 我記得曾經有個小朋友過敏,一測體內有一百多種過敏源,她連吃白米都會過敏。當時,我看她的舌頭,是典型的地圖舌,舌苔裡面的舌質很紅。 我說這很可能是陰虛體質,因為陰虛會導致很多問題—皮膚過敏、眩暈、脫髮、眼睛乾、口乾、手心熱等。 你說一百多種過敏源要怎麼調理?皮膚過敏只是其中的一個結果,因為「樹根」陰虛,液體少,我就替她滋陰,滋陰後小朋友的過敏源很快就消失了。 治病要尋根溯源,找到根源,任何症狀都能很快解決。 把自己的心調好,周圍的人和事就會跟著變好 看問題尋根溯源的思維在管理中也一樣管用。比如,有些領導者在管理員工的時候覺得很難管,人心複雜,這個時候怎麼辦? 領導者要先想想自己的心正不正,自己做得有沒有紕漏—如果你每天認真上班,為大家帶來正能量,為客戶認真服務,員工的態度會逐漸調正;如果你每天不認真工作,想的都是怎麼為自己賺錢,員工的心一定會亂。 因此,根源在哪裡?在領導者的心。你把自己的心調好,周圍的人和事就會變好。 比如寧波方太廚具的老總在公司推行儒家文化,他經常在公司內部的期刊發表自己的學習心得,每天帶頭背誦經典。他從不強迫大家學習,但是因為他每天都在認真學習與實踐,所以員工就都逐漸開始學習了,整個企業的風氣也隨之越來越好。 一旦領導者把問題的根源解決了,員工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為人處世,要懂得追根溯源 看問題要追根溯源,在生活中也一樣。 有時候你可能會覺得最近身邊的事特別亂,你不要想其他的,只要追根溯源,把自己的內心調正,外面的事盡量淡化它。只要你心裡知道自己的發心是正的,你就會發現外面的事都會慢慢平息。如果你的心不是正的,你的周圍只會越來越亂。 為人處世一定要懂得追根溯源,這是每個人必須領悟和學會的。 因此,老子說「反也者,道之動也」,這個「反」通「返」,指返回事物最初的狀態,保持一種安靜、居下、守柔的狀態,這是老子講這句話的本意。 *  *  *  *  *  * 第四十八章 人生的「減法」,你會做嗎? 03有些道理的確很簡單,但是你能做到嗎? 取天下也,恆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如果老子逃避世界,為什麼還要教你如何「取天下」? 「取天下也,恆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老子說「取天下也」,意思是你如果想要獲得天下人的支持,成為天下人的領導者,就要「恆無事」,保持一種無事的狀態。 有的人看到老子說「恆無事」,覺得真好玩,當了領導者就不用做事了。他覺得「無事」就是沒有什麼事做。不做事,你就能當領導者?這是對老子的一種誤解。 這裡的「無事」,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指不要為自己的利益去做事。比如,老子在《道德經》的第五十七章講:「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老子在這裡把「無為」、「好靜」、「無事」、「無欲」放在一起,講的都是同一個意思:要把自己的欲望、利益降下來。 「無為」是要你別為了自己撈取利益;「好靜」是要你把自己的心靜下來;「無事」是要你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事;「無欲」是要你把自己的欲望清空。 「取天下也,恆無事」的意思是,你要想當好天下人的領導者,就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任何事。 「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的意思是,當你想為自己做事時,你就不能做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了,你會失去帶著大家往前走的機會。 老子的這句話非常重要,他告訴領導者要放下自己的欲望,盡量為所帶領的人做事,但對自己要無為。 如果你的行為有德,上天就會加持你;如果你的行為失德,不關愛他人,只一味地為自己撈取利益,你就會失去上天的加持。 《尚書》的理念,就是把天命和眾人的利益結合在一起。作為領導者要放下自己的欲望和利益,為你管理的人去做事,這是領導者法則。這個領導者法則到今天為止從未改變過。現在國家提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是這種思想。而《道德經》也是上古時期專門為國家君主教育接班人的教材,它的核心思想和《尚書》的理念是符合的。 利己是一種動物性,利他是一種神性 如果你在農村生活過,就會發現公雞會在每天凌晨開始啼叫,這也算是天亮以後必不可少的風景。有時天還沒亮,你就能聽到公雞開始扯著脖子叫。一開始我很不適應,但後來我就很好奇,公雞到底為什麼會叫?通常,公雞會啼叫三陣,等到最後一陣時,天就要亮了。等到天亮以後,公雞就不怎麼叫了。 我對這件事十分好奇,於是就搜尋了一下—科學家還真的研究過公雞為什麼會叫。 公雞之所以叫是為了宣示自己的領地,證明自己的存在,告訴大家「這是我的地盤」。也就是說,牠每天醒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宣示「這是我的地盤」。當科學家把公雞放到一個只有牠自己的空間裡時,發現這隻公雞不叫了,這很有意思。 此外,公雞啼叫也和日照有關,你如果把公雞關在一間黑屋裡,用燈光模擬陽光,無論是三十六個小時亮一次,還是十二個小時亮一次,公雞都會根據外界帶給牠的感受馬上適應—只要它感覺到天快亮了,就會開始啼叫。 科學家透過研究公雞啼叫這件事,得出一個結論——這是動物的本能,動物會為了自己的領地和利益,不遺餘力地去叫。利己,是一種動物性。你不會見到一隻雞叼起蟲子餵另一隻雞,牠們一定會搶這隻蟲子。餵對方的事大多數發生在母雞和小雞之間,雞一旦長大,就開始互相爭搶。 而人除了動物性之外,又多了神性,這種神性就是利他。人和人之間因為互相關愛,才能結成團體,一起對抗自然,從而得以不斷地進化、生存,成為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 很多人一生都在與自己身上的動物性對抗。這種動物性就是我們的私欲,老子在《道德經》裡不斷要我們放下私欲,有人聽了以後會想:原來《道德經》就這麼點涵義,很簡單啊。的確很簡單,但是你未必能做到。很多人都會懷疑,難道我們真的能夠不為私欲去做事嗎?難道我們真的能清空自己的欲望嗎? 坦白說,欲望是很難完全被清空的。因為人類的本質是動物性,雖然已經不用早上起來像公雞一樣扯著脖子喊「這是我的地盤」了,但是體內的動物性依然在。 那麼,如果我們無法把欲望澈底清空,學這個有什麼意義?當然有意義,《道德經》就是告訴我們要盡量朝著這種方向發展。 這個世界沒有誰天生就是聖人,所謂聖人不過是在做每件事的時候,神性的一面戰勝了動物性的一面、世俗的一面,或者說利他戰勝了利己,所以他總能做出正確的抉擇。聖人的動物性也依然存在,不過就是比我們去除了更多的私欲而已。 老子為什麼總要我們盡量去除欲望呢?因為這是領導者法則,也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的一個基礎。當領導者把自己的欲望盡量去除乾淨,為大家做事的時候,就能夠更好地凝聚起一個群體,這個群體的人也會仿效領導者,逐漸把利己的一面去掉,大家也能更和諧地一起生活與工作。 我不敢說所有人都會變成澈底利他的人,但只要大家都盡可能地朝這個方向發展,就會呈現出更多利他的特徵,整個組織也會更堅固、更和諧。 享受你做的事,不追求結果,結果反而更精彩 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你學了這兩句話以後,能夠試著放下欲望、認真做事,你會發現輕裝前行能將事情做得更好。這是我們走向更高境界一種很好的方式和途徑。 為大家舉一個例子。我有一位朋友是畫家,叫齊鳴,我和他的弟弟是同學,所以他也是我的大哥。小時候,我們是鄰居,我偶爾會去看他畫畫。他很喜歡畫畫,那時他經常在屋子裡把畫板一架好就開始畫。他畫畫的過程很有意思,比如他畫大山的時候,會拿筆蘸著顏料一點點在上面認真地畫。畫好以後,他會把身體後傾仔細端詳,每次端詳完他就會很快樂地歌唱兩句,然後把筆在水裡涮一涮,再蘸著顏料繼續畫,再把身體後傾仔細端詳,又接著唱兩句歌……他經常這樣畫畫,我覺得他畫畫時真的很快樂,他每天都在欣賞畫的美好中度過。 你說他在畫畫的時候,如果一直想自己會不會發財,能不能成為有名的畫家,他的思緒這麼亂,還能創作出好作品嗎?他是真的欣賞這個東西,他覺得大山怎麼那麼美,他就是單純地喜歡畫畫。至於一張畫將來能賣多少錢,他很少去思考這些。正是因為他在畫畫的時候就是安心地畫,看著美景高興,把美景畫出來就感覺很快樂,在這個過程中他才慢慢地成為了知名畫家。 後來他又學了油畫,把油畫和國畫結合在一起,成為很有名的工筆畫畫家。現在,他畫畫時的色彩運用完全不一樣,而且他畫得很少,一年才畫三四幅,每幅都畫得很認真,通常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幅。 我看過他的畫,裡面的人物被他畫得非常細緻,你說他是單純為了錢而畫嗎?不是的,如果他只是為了錢而畫,就不會這麼仔細了,他是真的很享受畫畫的過程,他要表達自己內心對美的感受,這是一種藝術家的追求。 有些畫家覺得自己有名氣了,就用十張紙鋪開了畫梅,在每一張紙上畫樹,接著再一張一張畫樹枝、一張一張畫梅花……他們就這樣量產地畫。這種人心中想的就是「我一張畫能賣十幾萬,十張畫能賣一百多萬,我發財了……」這說明他已經忘記了對藝術的追求,你說這種畫家的畫作,會成為傳世的精品嗎? 那些傳世的精品,都是作者心無旁騖地創作而成的。這些人就像工匠,十分享受正在做的事,他們追求這種美的感受。 因此,只要你忘記結果去做事,你就會做得更好。如果你總是把自己的欲望擺在前面,想著你畫完這幅畫之後的地位、能賺到的錢,你越因為這些因素而畫畫,最後越不能好好畫,因為你心中全是雜念,怎麼可能畫得好? 在生活中,你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朝著這個方向走,不去想你在工作中能獲得什麼,先想怎麼把工作做好,你的工作一定會越來越精彩。

作者資料

羅大倫

中醫診斷學博士,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特邀嘉賓,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養生堂》前主編,當歸中醫學堂特邀講師。從事舌診、外感病、歷代各家學說研究多年,並一直致力於中醫普及工作。 已出版《女性養生三法寶:不生氣,不虧血,不受寒》、《家庭抗外感指南:不易感,不侵邪,不招毒》、《讓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不積食》、《脾虛的孩子不長個、胃口差、愛感冒》、《圖解兒童舌診》、《圖解舌診》、《救命之方》、《弟子規說什麼》、《道德經說什麼》系列等暢銷著作。

基本資料

作者:羅大倫 出版社:高寶 書系:BREAK 出版日期:2021-05-26 ISBN:9789865061326 城邦書號:A52A942 規格:平裝 / 單色 / 43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