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名昭彰的詛咒物:關於物品的邪惡傳說與真實發生的詭異事件
- 作者:J.W.奧克(J. W. Ocker)
- 出版社:高寶
- 出版日期:2021-08-11
- 定價:340元
- 優惠價:9折 306元
-
書虫VIP價:289元,贈紅利14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74元
- (更多VIP好康)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木乃伊、水晶頭骨、《厲陰宅》、《聚魔櫃》,
神秘物品╳恐怖電影愛好者都想知道的詛咒物真相全收錄!
邪惡、詭譎、離奇、悲慘……回溯歷史中不幸故事的源頭,
沉睡的詛咒物正靜靜等待你的到來。
它們無所不在,卻從未被載入歷史。它們讓人感到恐懼,又無比好奇。它們擁有許多傳說,啟發無數的創作,電影、小說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它們是最惡名昭彰的詛咒物。
詛咒物可能是一個花瓶、一張椅子、一幅畫、一個娃娃,所有你家閣樓和地下室會有的東西;也可能是博物館中僅僅和一般人隔著一層玻璃的收藏品;又或者是戶外偽裝成普通雕像或岩石之類的物體。任何東西都可能受到詛咒,而等你察覺時就已經太晚了!
詛咒物會為擁有或與之接觸的人帶來不幸、危害與死亡的物體。不只物體會受到詛咒,地方和人也會受到詛咒。它們比一般物品見證過更多悲劇,也儲存了更多的故事。
你可以不相信消散在空氣中的咒語,但你最好對這些可以拿在手裡把玩的小物品格外留意,它們所帶來的厄運也許遠超過它們本身的重量。
本書收錄安娜貝爾娃娃、妖刀村正、聚魔櫃等45個詛咒物的傳說與真相。
當你在凝視它的時候,它也在黑暗中凝視著你。
顫慄推薦
Shawn Chen/不為人知的都市傳說版主
米娜/朗讀都市怪談的YouTuber
宋彥陞/時空偵探・文化工作者
康納、卡菈/鬼故事Podcast頻道「偷聽史多利 Talking Story」
傑斯特/UMA調查員
黑貓老師/鄉民推爆說書人
路邊攤/恐怖小說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目錄
引言
Ⅰ 玻璃之下
希望鑽石
冰人奧茨
毛利塔翁加
圖坦卡門墓
妖刀村正
不幸的木乃伊
西爾維亞努斯的戒指
Ⅱ 來自墓地的詛咒
黑暗艾姬
比耶克托普盧恩石
帖木兒墓
黑天使
卡爾.普魯特的墓碑
青銅女士像
莎士比亞之墓
Ⅲ 閣樓裡的詛咒
哭泣的男孩系列畫作
巴勒魯瓦死亡之椅
聚魔櫃
巴薩諾花瓶
藍道夫.范倫鐵諾的戒指
羅伯特娃娃
巴斯比之椅
魔幻櫃
Ⅳ 被詛咒的石頭
小曼尼與爹地的角
詛咒石
派翠克.漢密爾頓的字紋
詛咒石柱
赫克瑟姆石人頭
琥珀宮
卡溫格山口的寶藏
Ⅴ 詛咒物事業
安娜貝爾娃娃與華倫夫婦的收藏
約翰.扎菲斯超自然博物館
札克.巴甘斯的鬼屋博物館
超自然和神祕學的旅行博物館
eBay上的詛咒
Ⅵ 為什麼沒有受到詛咒?
杜塞道夫吸血鬼的木乃伊頭顱
米歇爾—黑吉斯水晶頭骨
亞瑟王座的迷你棺材
詹姆斯.艾倫的人皮書
安提基特拉機械
Ⅶ 機械的詛咒
布拉格天文鐘
匈牙利自殺之歌
詹姆士.狄恩的保時捷550 Spyder
0888-888-888詛咒號碼
機器人戰爭遊戲機台
連環信
後記 對詛咒物的恐懼與熱愛
參考書目
銘謝
序跋
一頭栽進詛咒的世界
我不是想潑你冷水,但很多看似無害的物品會搞砸你的生活,甚至可能要了你的命。我們稱這些物品受到詛咒。所謂詛咒物可能是一個花瓶、一張椅子、一幅畫、一個娃娃,所有自家房屋、閣樓和地下室有的東西;也可能在博物館,和一般人隔著一層薄薄的玻璃;或者在戶外,偽裝成普通雕像或岩石之類的。任何東西都可能受到詛咒,等你知道就太晚了。幸好你有這本書。
那麼,什麼是詛咒物呢?傳統上指的是為所有者或與之接觸的人帶來不幸、危害和死亡的無生命物體。一個物體受到詛咒,是因為某個力量強大且擁有神秘知識的人向其施咒;或曾出現在某個慘案現場,像電池一樣吸收暗能量後,導致其他悲劇發生;可能一開始就受到詛咒,包括下方的中國製造貼紙,又或者一切都只是我們的臆想。
其實你不必相信詛咒物信到入迷,因為按科學的解釋,詛咒物意旨物體本身蘊含了故事——具體而言就是悲劇。這些物品與人們關係密切,我們製造它們,跟它們一起生活,使用它們,愛護它們,有時候甚至會把它們帶進墳墓裡,而人們不斷發現自己身陷不幸。詛咒物不過是比一般物品見證過更多悲劇,而後成為記住過往的工具,提供我們重述故事的機會。
別誤會——其中也是有神奇的力量:全世界上百萬張橡木椅中,有一張簡約的橡木椅將跟很多不幸和死亡事件聯繫在一起(參閱巴斯比之椅)。本書的核心是把詛咒物當作講述文化悲劇的機制,但這不代表我們不會探討其中可能存在其他難以解釋又極其險惡的力量。
在本書中,我將介紹水晶頭骨和詭異的人偶,小巧的石人頭和古代武器。包括惡名昭彰的安娜貝爾娃娃、希望鑽石,以及鮮為人知的詛咒物:聽過小曼尼與爹地的角嗎?沒聽過吧。為了正在看這本書的你,我冒險取得第一手資料,還把一個詛咒物帶回家;我將深入挖掘詛咒物企業,詛咒在該領域被視為一種銷售術語,他們收藏詛咒物,在博物館中展示,甚至放到eBay網站上出售;你將學到就連科技和數位的產物也會受到詛咒。
在進入正題前,我們先要認識幾個詞彙。詛咒(cursed)常常和鬧鬼(haunted)及附身(possessed)作為同義詞使用,但這三個詞的性質其實有明顯差異。就我們而言,差別就在於靈體有智慧,詛咒物沒有——後者是經由某人刻意下咒或在偶然的情況下產生厄運;反之,物體鬧鬼代表直接附有某個靈體的精神力,附身也是類似情況,只是物體本身遭惡魔侵占(雖然有些人認為嚴格說來物體無法被附身,只有人類會……還真走運)。鬧鬼和被附身的物體只要能為人們帶來不幸,就可當作詛咒物使用,但如果只是行跡嚇人,就不算受到詛咒。
例如收藏在賓州阿爾圖納市的貝克宅邸歷史博物館中的安娜.貝克的婚紗,或是在路易斯安那州聖弗瑞安斯維爾市的香桃木農場那面鬧鬼的鏡子。上述兩個物品常常在介紹詛咒物的文章中被提及,但安娜.貝克婚紗的故事大多是關於婚紗本身會移動,以及看見婚紗主人的靈體四處現身的傳聞。香桃木農場中鬧鬼的鏡子則會反映出駭人的身影,偶爾鏡面會出現鬼手印。兩個物品都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卻沒有像詛咒物一樣招致一連串不幸的事件。
為達本書的目標,我一一排除沒有詳細故事介紹的詛咒物。比方說,在佛羅里達州聖奧古斯丁的佐瑞達別墅博物館,收藏了一幅完全用貓毛製作的埃及地毯,該地毯曾用來包一隻製成木乃伊的人腳(同樣在博物館展覽)。有人斷定那是現存最古老的地毯,還有人說它被詛咒了,任何踩到地毯的人都會死(因此目前被掛在牆上);但上述就是這幅地毯被詛咒的全部內容了。儘管物品本身很吸引人,卻很難從中擠出一整篇故事來。
而不只物體會受到詛咒,人物和地方也會。但出於這趟行程的目的,我專注於探討受到詛咒的物品。通常我會依循某個可怕的準則:「我會隨便在跳蚤市場或古董店挑中這東西帶回家嗎?」或者「我會在博物館碰到某個東西後,就被詛咒一輩子嗎?」而除了少數明顯的範例外,本書的內容剛好包含以上元素。
所以,要當心——並非只有深埋異國大地,遭盜墓者洗劫的古老文物會毀掉你的生活,詛咒也可能來自媽媽從舊物出售買來,放在書桌上的那個印有「我恨星期一」的馬克杯。內文試閱
◆希望鑽石
▌發源地:印度科魯爾礦山
▌預估售價:二億~三億五千美元
▌著名所有者:路易十四、路易十六、亨利.菲利普.霍普(Henry Philip Hope)、▌皮耶爾.卡地亞(Pierre Cartier)、沃爾什.麥克林(Walsh McLean)
▌當前位置:美國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尼學會國立自然史博物館
它是從印度某個獨眼印度教神像的眼睛上扯下來,它見證了法國君主專制政體被推翻,還成為美國新貴族的遺產。據說持有或戴過它的人都被狗撕成兩半、槍殺、斬首、推下懸崖、餓死和因船沉溺斃;它曾導致人們自殺、發瘋、兒童死亡、羅德.塞林(Rod Serling)的殞落,還為詹姆斯.卡麥隆執導的電影《鐵達尼號》中那顆虛構的海洋之心寶石帶來靈感。
它就是希望鑽石,而且受到了詛咒。
希望鑽石重達四十五.五二克拉,是世界上最大的藍鑽。它是詛咒物最理想的典範,擁有異國背景和橫跨好幾世紀的歷史,體積不大,可以放進口袋,被偷走、弄丟或不翼而飛。希望鑽石極其珍貴,所以能在王宮和私人飛機這樣高貴的場所進行買賣交易以及被盜。很多人都擁有過這顆鑽石,其一連串來歷有時候念起來就像在玩「燙手山芋」遊戲,當然悲劇早已隨著時間線交錯、蔓延開來。
然而,除了鐵達尼號的沉沒事故外,本章第一段提到所有常聽到的傳言都無從考證。但那不重要,因為希望鑽石的真實故事,包括被視為詛咒的過程同樣令人著迷。
故事始於迄今十億年前,位於地殼下方不到一百五十公里處。碳元素遭到原力擠壓形成一大塊晶體,這在當時是很常見的過程;但這次發生了一個罕見的現象。由於硼元素融合到晶體結構中,使寶石變成深藍色。最終,火山活動迫使靠近地表的岩層打開,也就是後來的印度,並在幾百年前由印度傳奇的採礦業挖出。
印度曾被視為地球上唯一的鑽石發源地,因此法國一位具有開拓精神的商人尚- 巴蒂斯特.塔維涅(Jean-Baptiste Tavernier)才會在十七世紀中葉進行六次前往那裡的遠行。在一次旅程中,他拿到一顆來自科魯爾礦山、切割粗糙的一百一十二克拉心形藍鑽,最終被命名為塔維涅紫羅蘭石,當時紫羅蘭(violet)與藍色(blue)同義。與傳說相反,他不是從神像的眼睛偷走這顆鑽石(雖然他在印度神廟中見過很多眼睛鑲有寶石的神像),而是透過尋常的貿易渠道購買。
塔維涅將那顆石頭跟其他一千多顆鑽石一起賣給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但那顆碩大的藍寶石明顯與眾不同,光這樣一顆就佔了總售價的百分之二十五。有人說,塔維涅後來沒有被狗的尖牙撕裂,而是在冒險之餘去到萊芒湖畔放鬆。他後來選擇退休,怡然自得地活到高齡八十餘歲。
路易十四也活了很長的時間。在他的監督下,未來的希望鑽石經過切割、琢磨後,形成一顆光芒更閃耀且蔚為時尚的六十七克拉鑽石。在當時被稱為法蘭西之藍(French Blue),同時被視為法國王冠珠寶重要的一部分。
這些珠寶相安無事地流傳下來,來到在位期間爆發法國大革命的路易十六手裡。這場暴動最終將他和妻子瑪麗.安東尼送上斷頭台。有人把瑪麗.安東尼的死歸咎於希望鑽石,但她其實幾乎沒配戴過這顆寶石。雖然她喜歡鑽石,但法蘭西之藍是為她丈夫保留的。這顆鑽石被鑲在他其中一枚勳章上,在那段時間只拿下來一次進行科學測試。法國革命後君主制瓦解,而在一七九二年,法蘭西之藍被盜,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暫時消失。
一些學者認為,法蘭西之藍被用來賄賂德國的布倫瑞克公爵卡爾.斐迪南(CharlesFerdinand),希望他不要入侵法國。當時歐洲各國都很怕法國爆發的革命會延燒到自己的國家,並讓軍隊隨時待命,以扼殺潛在的武裝衝突。不管怎樣,希望鑽石二十年後再次浮出水面,這次是在英國,為一個寶石商人丹尼爾.伊萊亞森所有。該鑽石已再次切割成四十四克拉(核桃般的大小),或許是為了避開拿破崙的耳目,後者本想讓這顆鑽石和其他法國王冠珠寶齊聚一堂。
自此,該鑽石可能為英國國王喬治四世持有一段時間,但到了一八三九年,希望鑽石成了倫敦一個富有銀行世家霍普(Hope)的所有物,這也是希望鑽石這個名稱的由來,簡直像出自Kay Jewelers 珠寶品牌的銷售部門。
托瑪斯.霍普將希望鑽石帶入家族中,在他死後,這顆鑽石就如同彈珠檯般在繼承人、有爭議的遺囑和破產間彈來彈去。繼霍普家之後,希望鑽石流落到一家珠寶公司,後來代表土耳其蘇丹轉賣給哈比卜中士,後者因為身陷債務危機將其賣給另一家珠寶公司。一九二○年,皮耶爾.卡地亞在巴黎將他白白淨淨的手伸向那顆鑽石。
而希望鑽石會受到詛咒大多是他的錯。
那時,人們已經在南非發現大量的鑽石礦。取得鑽石變得容易得多,不再是超級富豪專屬的活動。幾十年下來,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的未婚妻買一顆鑽戒,這項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因為大家都知道:鑽石恆久遠。寶石已成為奢侈消費的主流。
卡地亞希望將他的藍鑽賣給美國新興富裕階級,他知道為了跟市面上其他鑽石區分,開出更高售價,就需要故事來鋪陳。於是他抬高希望鑽石的價格並賦予詛咒,這並非難事。幾篇以假亂真的報導早已開始行動,一些暢銷小說更是讓寶石被詛咒一事廣為流傳,像是威爾基.柯林斯的《月光石》和柯南.道爾的《四簽名》。卡地亞還將其外觀修飾一番,在周圍鑲上十六顆碎鑽,設計出今日為人所知的希望鑽石。卡地亞編造關於詛咒寶石的故事吸引了來自美國華盛頓特區的艾娃琳.沃爾什.麥克林及其丈夫奈德的注意。麥克林夫婦以十八萬美元買下這串鑽石項鍊,約合今日四百五十萬美元。
艾娃琳在擁有希望鑽石的數十年中,帶著它參加無數宴會。有時別在羽毛冠冕上,有時當作項鍊戴在脖子上,甚至偶爾讓自己養的狗配戴。她請來神父為其祝福,在美國飛行員林白之子遭綁架勒贖時短暫將其典當以湊作贖金,並對希望鑽石的詛咒故事侃侃而談。當她九歲的兒子出車禍身亡後,《紐約時報》在報導這起悲劇時免不得提到這顆寶石。最後,艾娃琳和奈德結束了他們的婚姻,奈德住進療養院,他們的另一個兒子也自殺了。換句話說,這家人的遭遇恰好是人們認為毫不避諱擁有詛咒寶石者會有的下場。
艾娃琳於一九四七年去世,希望鑽石和她的其他寶石首飾都被一名美國珠寶商哈利.溫斯頓以將近一百萬美元(約合今日一千一百五十萬美元)收購。他帶著希望鑽石走遍整個北美,並在一九五八年捐贈給史密森尼學會國立自然史博物館,以獲得大幅減稅,實現開啟一系列美國「王冠」珠寶收藏的夢想。那正是現在希望鑽石的所在位置,從地函深處去到美國首都。
希望鑽石就保存在史密森尼學會的珍妮特.安納柏格.胡克地質學、寶石與礦物展示廳。鑽石本身放在房間中央的一個旋轉展示櫃中,供遊客近距離觀賞……前提是你有辦法從其他圍在小小展示櫃旁的遊客中殺出一條血路。有些人相信這顆鑽石是史密森尼學會中最重要且最具知名度的收藏,對博物館來說,它比起詛咒物更像幸運符;有些則認為希望鑽石被列入國家瑰寶使整個美國受到詛咒。
儘管我們無法否認每個持有希望鑽石的人都死於非命,但有時候希望鑽石似乎並非導致災禍發生的直接原因,比較像是副作用。畢竟,只有身家雄厚的人,才能用一大筆財富換來一個招搖賣弄的首飾。如此鉅額的財產本身就存在問題,無論是出自政治原因還是揮霍無度。事實上,艾娃琳.沃爾什在她一九三六年出版的回憶錄《一夜致富的父親》(Father Struck It Rich)中,形容買下那顆藍鑽帶來的災禍是「隨意揮霍不義之財所招致的自然後果」,這句話大概是在諷刺她的丈夫。
任何稀有或體積大的寶石擁有名字和詛咒不足為奇,也許是因為人們潛意識對貪婪的批判,或幻想有錢人遭到報應;又或許藉由賦予它這麼多故事並一再講述,能讓我們這些買不起的人共享這顆鑽石的輝煌。
這麼說來,寫了這顆鑽石的故事的我也算是擁有過希望鑽石,但願我能全身而退。
作者資料
J.W.奧克(J. W. Ocker)
J.W.奧克來自馬里蘭州,但在新罕布夏州住了十多年。他是作家也是攝影家,曾獲愛倫坡獎。著有《女巫的季節》(A Season with the Witch)、《死亡與道格拉斯》(Death and Douglas)等書。他長期經營「OTIS:我所見過的奇特事物」(Oddthingsiveseen.com),並在上面分享他對自然、歷史、藝術和文化中奇人軼事的採訪。
基本資料
作者:J.W.奧克(J. W. Ocker)
譯者:陳思華
繪者:喬恩.麥克奈爾(Jon MacNair)
出版社:高寶
書系:新視野
出版日期:2021-08-11
ISBN:9789865061876
城邦書號:A52A967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