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聖母峰史詩 (探險經典平裝本回歸) :一部真實還原聖母峰登山史上最壯烈的一次攻堅行動始末
- 作者:法蘭西斯.楊赫斯本爵士(Sir Francis Younghusband)
- 出版社:馬可孛羅
- 出版日期:2022-01-25
- 定價:499元
- 優惠價:79折 394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94元,贈紅利1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74元
- (更多VIP好康)
分類排行
-
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
-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
【親簽版】咖啡館推理事件簿7:將方糖沉入悲傷深淵(限量扉頁作者親簽版.百萬暢銷系列十週年最新續集)
-
一之瀨尤娜飄浮在空中【現象級動畫電影《夏日幽靈》姊妹作!】
-
各種悲傷:失眠、幽閉恐懼、家有膽小狗⋯⋯瑣碎到難以啟齒的小困擾與小怪癖【短篇故事集】
-
無貌之神【不朽名作《夜市》再進化,獻給大人的暗黑童話】
-
瓊瑤經典作品全集:窗外(限量燙銀流水編號創作60周年紀念典藏電影劇照書衣精裝版,國際巨星林青霞驚豔世人首次主演經典長片))
-
來自天堂的雨【紀念版套書】
-
薇奧菈在草地嬉戲:拉娜・德芮詩集【獨家中英對照版】
-
【新譯】十二國記-魔性之子
內容簡介
「因為山就在那兒」
喬治.馬洛里X安德魯.厄文
不平凡的靈魂,挑戰極限的最無畏勇氣
真實還原聖母峰登山史上最壯烈的一次攻堅行動始末!!
在生命中,知識並非一切。
科學可能滿足了,靈魂卻不。
促成這樁事業的,是人的精神,而非科學。
精神永遠不能安息,除非它完成了自己。
——法蘭西斯.楊赫斯本
一九二四年六月八日,英國聖母峰探險隊隊員喬治.馬洛里和安德魯.厄文做最後一度嘗試登頂。從英國出發前,有人問馬洛里為何在失敗兩次後還打算登頂,他做了句有名辯辭:「因為山就在那兒」。這兩個人「最後一次被看見的時候,正矯健地往山頂
攀登」,之後他們消失了……。
直到七十五年後,一九九九年五月,馬洛里凍得像雪花石膏般的屍體,才在聖母峰高聳入雲的斜坡上被尋獲。但他身上沒有照相機,沒有筆記,沒有任何證據可顯示他們倆是否早在紐西蘭籍登山家希拉瑞(Sir Edmund Percival Hillary, 1919-)和雪巴嚮導丹增成功攻頂前三十年,就已登上聖母峰頂,是否創下了世上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歷史紀錄……。
楊赫斯本這位攀登聖母峰的提倡者和慫恿者,英國皇家地理學會聖母峰委員會首屆主席,在一九二六年代表聖母峰委員會撰述此書,記述下英國在一九二一、一九二二和一九二四試圖登上聖母峰峰頂的嘗試。他以真實的角度審視整個事件的原委,完美書寫出這些登山行動整個過程的真實場景,並不偏不倚為這些英勇的功績留下紀錄——那個時代,水土適應的極限及持久缺氧的結果,科學上所知甚少,更還沒有衛星電話、全球定位系統、直昇機、保暖雪衣,以及地圖的指引。這些不平凡的靈魂,無疑達成了早期登山探險成就的極致,也證實了人類挑戰挑戰極限的無畏勇氣。
目錄
導讀 山就在那兒 詹宏志
第一章 想法
第二章 準備
第三章 出發
第四章 春碧
第五章 西藏
第六章 接近聖母峰
第七章 路找到了
第八章 北坳
第九章 再度準備
第十章 第二度出發
第十一章 出擊
第十二章 試用氧氣
第十三章 雪崩
第十四章 高海拔生物
第十五章 重要成果
第十六章 氧氣的使用
第十七章 其他結論
第十八章 第三次出征
第十九章 大吉嶺到絨布冰河
第二十章 上溯冰河
第二十一章 再逢災難
第二十二章 救人
第二十三章 突擊
第二十四章 高潮
第二十五章 馬洛里和厄文
第二十六章 歐岱爾
第二十七章 大謎團
第二十八章 榮耀
第二十九章 注定將被征服的山
附錄一 法蘭西斯‧楊赫斯本小傳
附錄二 聖母峰攀登史(1841至2001)
延伸內容
【導讀】山就在那兒
◎文/詹宏志
登山者當被問到為什麼要爬某座山時,常常給一個已經用濫了的詩意或者禪意的回答:「因為它就在那兒。」(Because it is there.) 從這句話我們也看出,「爬山登頂」本來沒有任何「實用的」價值,那是一種信仰激情 或虛榮想像。文革時代插隊到雲南的小說家阿城有一次曾經對我說,在雲南深山裡,偶而有文明世界的外來客欲攀山登頂,山裡頭的村落居民對這樣瘋狂而無意義的行動感到不可思 議,因而相信這些外來登山客有「神性」,不得不另眼相看……。
的確,爬上喜馬拉雅山的西方人仰賴雪巴人(Sherpa )的幫忙,雪巴人千年來就住在喜 馬拉雅山山麓,卻從來沒想過要登頂;同樣的,第一位抵達北極極心的羅勃.派瑞(Robert Peary, 1856-1920 )也仰賴愛斯基摩人的幫助,愛斯基摩人對他的奇怪目的地也感到不解, 他們還曾認真勸他:「為什麼要去那兒?那裡什麼都沒有哇?」原始真誠的一句話,也有點 「國王的新衣」的味道,偉大的目標常常有某種「空洞性」,而「空洞性」有時候就是「神聖 性」的另一種面貌。
但真正發明「因為山就在那兒」這句話的,是廿世紀初的一位天才登山家,他在一九二 四年參加由愛德華.諾頓(Edward Felix Norton, 1884-1954 )領軍的英國喜馬拉雅山探險隊,在負責攻頂之後消失了蹤影,沒有再回到營區。這個悲劇不但在當時讓英國百姓黯然神 傷,也使攀登喜馬拉雅山的埃佛勒斯峰頂(如今為了尊重西藏人,都改稱珠穆朗瑪峰了)的行動停頓了三十年,他的名字叫做喬治.馬洛里(George Mallory, 1886-1924 )。
一九二四年六月八日中午時分,喜馬拉雅山探險隊伍中的諾埃爾.歐岱爾(Noel Odell, 1890-1987 )抬頭眺望,山上的雲層突然打開,他看見山頂岩壁上有黑點般的人影移動,他是這樣記錄的:
「十二點五十分,我發現第一塊埃佛勒斯峰確定的化石,正當我從狂喜中清醒過來,大 氣突然晴朗清澈起來,整個埃佛勒斯峰頂稜線與峰頂頂尖都清楚可見。我的眼睛盯住了稜線 下岩梯雪壁上的小黑影,小黑點正在移動。另一個小黑點也清楚了,它往上移動與第一個黑 點會合於岩壁上。第一個黑點逼近岩梯巨石,很快地攀登上它,第二個黑點也接著做了同樣 的事。但這個迷人的景觀很快就又消失了,雲層再一次包圍了它。」
歐岱爾是位地質學家,他這次的工作是準備氧氣筒,並且協助喬治.馬洛里和另一位隊員安德魯.厄文(Andrew Irvine, 1902-1924 )攻頂。馬洛里和厄文前一天已經到達紮在雪壁上的六號營,高度是二六八○○呎(八二三○公尺) ,離珠穆朗瑪峰頂只剩兩千多呎了,歐岱爾則留在五號營(二五五○○呎,七七七五公尺)支援。前一個晚上,歐岱爾在五號營看 見天氣良好,心裡覺得第二天應該是攻頂的好天氣。
十二點五十分他看見的移動黑影,應該是世人對負責攻頂的馬洛里和厄文的最後目擊, 事實上攻頂的行動顯然是耽擱了,按計畫他們應該在早上八點就到達十二點五十分歐岱爾看到的位置。但上面的情況無人能知,在歐岱爾目擊雪壁上的黑點再度被雲霧遮掩之後,他們 再也沒有音訊。
這也不是這支探險隊第一次攻頂,事實上這已經是第三次。第一次攻頂是由馬洛里和另一位隊員,第二次攻頂由隊長諾頓和另一位隊員,第三次才由馬洛里和厄文並肩行動。這也不是第一次英國組喜馬拉雅山探險隊,這也是第三次。在另一位大探險家楊赫斯本(Francis Younghusband, 1863-1942)的提倡與鼓吹之下,英國在一九二一年、一九二二年、一九二四年共組了三次企圖攀登喜馬拉雅山的探險隊,以登山技巧和體能聞名的馬洛里三次探險隊都參加了。
第一次探險行動主要目的是調查喜馬拉雅山的地形狀況,他們攀登了數座七千多公尺的高山,並且踏勘了後來的北路登山路線。第二次探險隊的目標已經是直接攻頂了,他們嘗試使用瓶裝氧氣,也在惡劣的天候中攀登至山峰北面的岩壁上(大約是二七○○○呎,八三○ ○公尺),最後的行動因為雨季來臨而中斷,當馬洛里率隊友回程下山時,遇見不穩新雪造成的雪崩,七名雪巴挑伕因而喪生,使得馬洛里返鄉後飽受批評。這是第三次探險隊成行時,馬洛里志在必得的心理背景。
馬洛里的失蹤對英國社會震撼極大,舉國上下幾乎是以失去「民族英雄」的心情來對待 兩位消失的登山家。攀登喜馬拉雅山的壯志也因而受了重挫,等到英國登山界再組探險隊,由約翰.韓特(John Hunt, 1910-1998 )領軍,並由紐西蘭登山家艾德蒙.希拉瑞(Edmund Hillary, 1919- )和雪巴人嚮導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 1914-1986 )正式由南路攻頂成功,那已經是一九五三年五月二十九日的事,距離歐岱爾最後看見雪壁上馬洛里的黑點身影,已經快三十年了。
但世人忍不住還是要想,馬洛里發生什麼事?驟變的氣候?還是用罄的氧氣帶來的意識不清?還是雪崩或失足?世人也忍不住更想知道,出事之前他們到底登頂了沒有?在雲開天清歐岱爾最後目擊他們時,他們已經越過了岩梯第一階(First Step ,珠穆朗瑪峰北路的最後一面岩壁有階梯似的刻痕,第一階約在二七八九○呎到二八○○○呎,第二階在二八一四○ 呎到二八三○○呎,第三階則在二八五一○呎到二八八七○呎,過完了這三階岩梯,再經一段緩坡就到峰頂),來到第二階,也就是說,他們距離峰頂只剩不到三百公尺了,他們極可能才是史上最先抵達第一高峰峰頂的人。
尋找馬洛里和厄文遺體,當然也是世人關心的事。一九九九年,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和其他組織的贊助下,一支由跨國登山家組成的搜查隊伍「馬洛里、厄文調查探險隊」(Mallory and Irvine Research Expedition)登上北路進行搜索,彷彿天意,他們竟然很快地在八一五五公尺處找到了馬洛里的遺體。由於嚴寒的氣候,馬洛里的遺體與遺物都保存良好。他顯然是摔落山壁的,右腿已經斷了,手指還緊抓雪地石塊,想要阻止自己進一步摔下來,繩子也還綁在腰上。
探險隊最想找到的遺物是馬洛里隨身攜帶的柯達袖珍相機(Kodak Vestpocket),如果相機能夠找到,他生前是否登上峰頂就可以有答案。可惜上帝一向愛出謎語,搜索隊找到馬洛里的人以及他大部分的遺物,相機卻已經不在了。
有一些間接證據,讓某些人和登山專家相信他們是登上過峰頂的。一個旁證來自馬洛里的女兒,她說她父親隨身攜帶妻子的照片,但他說一旦登上峰頂,他會把妻子的照片留在喜馬拉雅山頂上,搜索隊伍在他身上找不到這張照片。另一個證據來自於時間判斷,搜索隊發現馬洛里的護目鏡放在口袋,表示極可能他最後行動時天色已昏暗;對照歐岱爾看見他們的時間,他應該是上了峰頂而且待了一段時間才下山,如果他們沒登頂,他們沒有理由耽擱到那麼晚才下山。但這些都是推測,沒有任何紮實的證據能夠告訴我們究竟發生什麼事……。作者資料
法蘭西斯.楊赫斯本爵士 Sir Francis Younghusband
中文名榮赫鵬。英國軍官,也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英國探險家之一,旅遊範圍多在印度北部和西藏地區,通往印度的新路徑。 一九O三年,他曾帶領一支軍事探險團進軍禁城拉薩,迫使西藏統治者達賴喇嘛於一九O四年九月六日簽訂了「英西藏條約」,為英國贏得希冀已久的貿易條件。而這個行動使他在一九O四年榮獲騎士勳章。 這位帝國時代的軍人同時也是位運動健將,曾經保有三百米短跑世界紀錄。他同時致力於籌組探險團,從事人類歷史上頭幾次的聖母峰攀登嘗試。此外,他還是位作家,更在入侵西藏後,彷彿獲得天啓般放下帝國主義的屠刀,在晚年成為宣揚藏密的神祕主義者。 一九四二年七月三十一日,他在英國逝世,享年七十九歲。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