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2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奇異衰敗學:百年企業為何從頂峰到解體?
- 作者:湯姆斯.格利塔(THOMAS GRYTA)、泰德.曼(TED MANN)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22-05-12
- 定價:520元
- 優惠價:79折 411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411元,贈紅利20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90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20世紀的管理典範,21世紀的失敗教案
像奇異集團這間大又成功的公司為何失敗?這問題我思考多年,本書終於給了我多年來尋找的答案。──比爾.蓋茲(Bill Gates)
★《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 比爾.蓋茲2021年最新推薦夏季讀物
★ 亞馬遜最佳編輯精選非小說
自1892年創立以來,奇異就不只是間企業,更是美國商業標竿代表,進集團服務就像贏得樂透彩!百年、3個世紀以來屢創不敗神話:
驚人的二位數成長、世界級人才培育系統、風靡全球六標準差管理、長年保持股利至少2美元、讓投資人與華爾街有信心的財報、評等機構3A信用評價、穩占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成分股、創造數十萬工作機會……
諷刺地,當神話一一破滅,大家仍未察覺奇異出了狀況。如同比爾.蓋茲所言:作者堅定地審視了這些錯誤,無論你哪種領導角色,在一般公司、非營利組織或是其他類型,都能在書中收穫良多。
從奇異的興盛到衰敗,透過本書你會發現 :
【組織領導的問題】
.表面上:跨事業多元化經營,能為集團帶來各類龐大利益。
實際上:各事業領導人在經營與財務上各自為政,集團領導無法兼顧多方因而錯判。
.表面上:當上奇異董事是職涯亮點,還能和奇異菁英共商決策。
實際上:強勢的集團領導讓董事會成為橡皮圖章,根本無法善盡監督責任。
【財務管理的問題】
.表面上:收益年年達標,更長久保證2元股利,成為美國最好投資標的。
.實際上:為保有集團高股價水準,在錯誤估值情況下,大量回購自家股票導致現金流不足。
.表面上:完美財務報表深受投資人、評等與監管機構信任。
實際上:長年隱匿激進會計法,不違法地掩蓋許多交易與經營細節。
【企業經營的問題】
.表面上:家大業多,併購多家有潛力、行業第一的公司。
實際上:企求多元事業帶來新收益源,因而常高價收購、或錯估行業前景而效益不彰。
.表面上:奇異管理學院是美國菁英搖籃,可說是集美國管理人才於一家公司也不為過。
實際上:隨著矽谷崛起與數位工業化影響下,人才流失致使轉型失敗。
《華爾街日報》記者長年訪談了奇異領導層、現任與前任員工、銀行家及律師、董事和分析師、股東跟退休人員,嘗試剖析奇異這家百年企業由盛轉衰的原因。
本書特色:
細看經營與管理這件事: 威爾許的經營神話是否值得推敲?企業願景與口號能否隨意改變?董事會的作用能否拯救經營?從六標準差到精實的管理是否正確?必要的數位工業化轉型為何失敗?
管理人必讀! 奇異的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一直是管理學上的重要案例,本書敘述了上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20年代的經營故事,從中可以看到一家企業的興衰過程。
最足以代表美國典範的企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奇異全盛時期的工業區遍布全美,許多美國家庭都是靠奇異過活、世代傳承,甚至退休金也靠奇異股票(利)維持生計,一間美國人引為傲的公司如何走下神壇,是許多人關心的話題。
故事般的企業傳記:寫作手法生動,作者從堆疊問題中抽絲剝繭,尋找因果脈絡,如解謎故事一般一章牽引一章,是一本企業好壞與成敗能由讀者自行判讀、思考的非傳統商業傳記。
各界好評:
一份扣人心絃、深入報導有史以來最具標誌性公司之一奇異集團的潰解事件。對於所有人來說,奇異集團像是突然失寵,本書詳細講述了這件事情如何發生。——莉塔.麥奎斯(Rita McGrath),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教授、《瞬時競爭策略》作者
格利塔和曼講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故事,有關公司腐敗、無能和短視交易。這是沒有英雄的寓言,但對想知道二十一世紀視股價高於其他價值衡量標準的企業管理如何變成災難性錯誤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教訓。——安德魯.萊斯(Andrew Rice),紐約雜誌每日情報員
本書是美國商業巨頭迷失方向的決定性故事。格利塔和曼的精心報道讓我們坐上了奇異集團領導人爲公司命運而掙扎的包廂和專機,不僅詳盡敘述了這家公司,還道出人性的複雜、貪婪和傲慢。——伊凡.瑞特里夫(Evan Ratliff),暢銷作家
美國企業的這一重要歷史警告我們,當一家公司爲了收益追求成長、而其領導人卻難以理解他們能控制什麼時會發生什麼。——大衛.古拉(David Gura),MSNBC主播兼通訊員
格利塔和曼對奇異集團過去二十年的專注觀察,凸顯了在二十一世紀商業中生存的殘酷事實。——《出版商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格利塔和曼不斷擴大《華爾街日報》報道篇幅,以描述巨人如何在這本有力且引人入勝的讀物中巨大隕落。——《書單》(Booklist)
對客戶、員工、前僱員和投資者以及二十一世紀企業管理感興趣的人來說,奇異集團螺旋式下降的結果與事後分析是廣大受衆的重要參考資料。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目錄
人物關係
伊梅特時代2012年起主要事業體組織圖
重要事件年代表
各界好評
推薦序:奇異的隕落/湯明哲
第1章:急轉直下
第2章:肉丸子
第3章:中子傑克
第4章:大傑夫
第5章:接班競賽
第6章:炒熱氣氛
第7章:愛迪生導管
第8章:倚老賣老
第9章:最後一搏
第10章:買進賣出
第11章:夢想啟動未來
第12章:大舉擴張
第13章:更高的報酬
第14章:應用數學
第15章:大小通吃
第16章:大事不妙
第17章:空頭來襲
第18章:告貸無門
第19章:保持彈性
第20章:嚴陣以待
第21章:出售NBC環球公司
第22章:別無選擇
第23章:綠色創想
第24章:汰舊換新
第25章:獵物
第26章:得力助手
第27章:扮演新創公司
第28章:牛仔變成農夫
第29章:哈伯專案
第30章:分割出售
第31章:豪賭
第32章:巴黎晚餐
第33章:芝加哥一日
第34章:審慎的提案
第35章:我們辦事,大家可以放心
第36章:高價收購
第37章:工業軟體的難題
第38章:我甚至不清楚公司賣的產品
第39章:執行長的交易
第40章:成交的成本
第41章:不速之客
第42章:糖果工廠
第43章:不夠渴望
第44章:會計調整
第45章:後灣協議
第46章:管理能源公司
第47章:不變的目標
第48章:江山易主
第49章:幕後祕辛
第50章:確定優先順序
第51章:內部整頓
第52章:保守估算
第53章:重啟之年
第54章:帳單到期
第55章:怠忽職守
第56章:更廣義的管理
第57章:臨陣換將
最終章:「傑夫是朋友」
致謝辭
註解
參考書目──其他參考資料
內文試閱
摘錄一 第十六章:大事不妙
奇異集團未來的執行長佛蘭納瑞當時也在東京,負責管理奇異金融服務公司亞太地區業務以及收拾殘局。他是在二○○五年舉家遷居日本,此前則多半住在康乃狄克州。
典型的奇異主管通常性格開朗、擅長社交,且博聞強記、能言善道。相較之下,精明的佛蘭納瑞為人謙和,不愛出風頭,私底下有些靦腆,有時也難免彆扭。他更在行的是幕後和數字打交道的工作,而且資歷偏重於銀行業務和企業融資。
在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學成後,佛蘭納瑞於奇異金服公司多所歷練:在槓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部門三年、企業重整小組四年、自有資本(equity capital)團隊三年、主管布宜諾斯艾利斯金融業務兩年、監督股東權益部門媒體與消費者小組三年、監管股東權益部門一年,以及督導銀行貸款小組兩年。
自稱「美食家」的佛蘭納瑞博學多聞,時常一邊閱讀非虛構書籍一邊看小說,而且處理數字宛如超級電腦。對他來說,輪調日本是項新挑戰,也是在奇異集團裡一展長才、更上層樓的一個步驟。
視察過奇異集團在日本的事業後,他更加領會到當地無所不在且令人備受挫折的官僚作風。繁文縟節使得時差這類相對單純的問題變得複雜,甚至連請示美國總部批可也搞到緊張兮兮。奇異的科層結構造成海外事業營運艱難,也阻礙了公司利潤的增長。佛蘭納瑞認為,奇異的決策權理當進一步去中心化,這樣他方能更自主地做成決策,而不須等待遠在美國的高層批准。
奇異金服公司此際正想方設法降低投資組合風險,佛蘭納瑞必須處理來勢洶洶的難題。由於日本修改了消費金融法規,原本大發利市的消費金融市場陷入混亂,以致奇異十年前收購的Lake消費金融公司於二○○六年成為燙手山芋。
Lake過去以極低利率借款並用很高的利率放款,曾是投資人喜愛的現金製造機。然而,日本社會輿論促使國會修改高利貸法規,把消費金融最高利率上限從近30%調降為15%到20%,加上日本高等法院的裁決認定利率超過20%屬於非法,消費金融市場備受衝擊。部分客戶於是要求Lake退還超收的利率款項,多家銀行因而被迫增加現金儲備。
利潤豐厚的Lake有道德疑慮的商業模式一夕之間不為法律所容。佛蘭納瑞必須盡力解決這個棘手難題。
鑒於投資人改採敵視立場,且客戶要求退款呼聲日趨高漲,Lake可能造成奇異集團未來負債大增,佛蘭納瑞必須迅速展開應對行動。他計畫關閉Lake近三分之二分支機構。而處境相同的花旗集團在損失與日俱增的情況下,甚至徹底地收掉整個在日消費金融事業。奇異集團則把Lake轉變為「停業單位」,以便在調整損益的會計作業上不計入Lake各項損失。
在此期間,馬不停蹄的佛蘭納瑞找到了解方,以五十四億美元售價把Lake轉手給日本新生銀行(Shinsei Bank)。雙方並協議共同承擔Lake的損失,以助新東家降低客戶要求退款的成本。奇異終自這場敗局中脫身,雖然付出了十億美元的代價,但結果原有可能更糟,因此對集團和佛蘭納瑞來說還是可以慶幸。
佛蘭納瑞從此事學得教訓,他體會到在遠離美國總部七千英里、位於地球另一端的日本管理奇異海外事業是多麼艱難的事情。儘管他火速設法限制公司曝險部位,集團管理階層卻因地理阻隔,未能明快地批准各項請示。這凸顯出奇異集團在經營國際事業上問題重重。
●●●
與此同時,在美國總部這邊,伊梅特於關鍵時刻獲得了秘密武器。行銷大將康斯塔克擔任NBC環球數位部門主管兩年多後,回到了伊梅特身邊繼續她先前的工作。
康斯塔克在NBC環球數位部門很賣力,到離開前仍努力於數位領域攻城掠地,以六億美元收購了女性導向的內容網站ivillage.com。然而,眾人都公開嘲笑說,比起新聞集團(News Corp)聲名狼藉的Myspace社群網站收購案,她砸了更多冤枉錢。
此外,ivillage.com與奇異集團企業文化根本格格不入,而康斯塔克在ivillage.com品牌下開播電視節目的構想也有始無終。回歸奇異集團總部後,她原先在NBC的廣泛職責被分派給了其他多位主管。
儘管收購ivillage.com落得一敗塗地,康斯塔克在奇異的職涯並未因而受到阻礙。她是伊梅特長年的愛將,回到總部後又肩負起大任,主導對外宣傳、對內溝通和監督無止盡的行銷戰。
當奇異金服公司於二○○八年初出現重大內部問題後,伊梅特在當年三月中旬向投資人喊話說,儘管全球金融服務業面臨巨大風暴威脅,奇異第一季度的表現依然正常,集團將會安然無恙。言下之意是,即使某些部門蒙受損失,集團仍有其他部門可以幫忙處理善後。
然而,數周之後,晨間六點新聞報導指出,奇異集團遠未能達成第一季營利目標。有些人以為報導有誤,但實際上不然。
奇異金服公司在次級房貸風暴中損失慘重。雖然奇異集團曾誇口比其他企業更了解市場,且自認憑其優越的風險管理將可安度危機,然而,奇異金服實已和其他金融機構一樣難以為繼,只能一再向投資人解釋說,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arns)破產造成的衝擊遠超越預期。也就是說,曾為奇異集團收益火車頭的奇異金服遇上了大災難。
先前奇異集團總是能達成預定目標、努力擠出所需利潤,甚至在最後關頭促成交易、交出令投資人滿意的業績,最大的功臣通常是奇異金服公司,它總能適時地為集團股票帶來不可或缺的銀彈。而二○○八年第一季財報斷然顯示,當金服事業陷入困境時,奇異集團的收益會令人大失所望。
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已成奇異集團燃眉之急。奇異財務長謝林指出,貝爾斯登公司潰敗造成金融災難、進一步撼動資本市場,且「波動程度令我們不知所措」。對真心信任奇異商業模式的投資人而言,這些話實在毫無建樹。
伊梅特直言無諱指出,奇異金服部門「過去兩週毫無能力像往日那樣完成尋常交易,」而且某些資產經重估後價值竟為負數。換句話說,奇異金服無法再像過去那樣,於最後關頭促成重大交易和售出資產以利調整會計帳。
奇異股東看到這個警訊後開始出脫持股,致使奇異股價創下多年來最大跌幅,市值於一天內蒸發近五百億美元。
當華爾街還在消化那周紛至沓來的新聞時,威爾許又對奇異集團傷口撒鹽。他在奇異旗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現場節目上,毫不留情地把伊梅特批評得體無完膚。如果說投資人對奇異集團的信心已搖搖欲墜,那麼威爾許此舉更把它推落萬丈深淵。
他痛斥伊梅特「搞砸了。你的承諾言猶在耳,未料三周後就毀諾背信。你言而無信,而且還被打得落花流水。」
威爾許這是明白告誡伊梅特別再重蹈覆轍,趕快採取必要行動穩住集團收益。
他宣稱:「如果伊梅特不履行承諾,我將震怒到難以置信的地步,我會拿槍射他。」他還要求伊梅特,「務必達成收益目標。告訴大家,你將促成12%的成長,而且要確實做到。」
對於處處質疑伊梅特的人來說,他們眼中萬無一失的偶像執行長威爾許句句說到心坎裡。但伊梅特沒有公開回應,而威爾許最終也試著忍住不再批評伊梅特。不過,覆水難收。
從奇異高層到基層員工都已聽聞,威爾許以大家長姿態訓斥伊梅特,而話中要意是伊梅特犯下滔天大錯,違背了向投資人交付一貫成果的神聖使命。於是,曾被認為能解決一切商業難題的伊梅特,頓時失去媒體光環,不再顯得無所不能。
華爾街開始議論著奇異集團有必要著手進行分拆。這在威爾許時代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在備受推崇數十年後,奇異集團深層結構的合理性開始受到質疑。華爾街先前未能適時注意到許多商界人士已察覺的情況:奇異集團龐大而笨拙的結構早就不合時宜,卻仍堅守一貫的商業模式。它之所以能置之不理,是因為拿出了亮眼的數據。而如今它的財報讓人失望透頂,投資人不禁質疑奇異集團還能長此以往嗎?
這些疑慮全都反映在奇異集團的股價上,使得伊梅特苦惱不堪。奇異股價一路跌跌不休,在短短幾週內重挫到三十美元以下。
摘錄二 第二十五章:獵物
二○一二年秋季,亞當.史密斯(為保護此人身分,此處使用假名)看見了勢在必得的獵物。他是奇異龐大的能源事業部門「商業研發」團隊成員。所謂「商業研發」團隊其實就是奇異的交易團隊,它是由集團內執行併購與收購案的銀行家組成。他們負責評估奇異應割捨哪些事業、將它們脫手以換取現金,同時也物色有弱點的潛在收購對象,伺機以有利價格手到擒來。
史密斯相中的是法國阿爾斯通公司(Alstom)。它是奇異在渦輪發電機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之一,而且也生產載客火車。它不動聲色地發行了三億五千萬英鎊的新股,而在幾個月前它剛買回部分自家股票,且收益報告顯示其無須募資。史密斯認為,阿爾斯通發行新股是現金緊縮的明顯跡象,而且它不想讓隱瞞此事。
奇異交易團隊深入發掘內情後分析發現,以美國的標準來看,阿爾斯通公司嚴重地過度膨脹。它賺取一美元所需的員工人數為奇異的四倍。雖然它似乎亟需現金,卻未裁減員工或關閉部分設施。為長遠著想,它理應採取裁員和關廠等措施以降減成本,然而裁員須有現金方能實行。
對史密斯來說,阿爾斯通是有利的收購目標,因為它只要擺脫了過多的員工和工廠就能提升毛利率。阿爾斯通現金緊縮到危險的程度,而致無法施行裁員和關廠以自救圖存。如果奇異以適當價錢收購它,然後裁撤冗員、關閉過剩的工廠,並把它併入旗下能源部門,將是一筆划算的交易。奇異必須謹慎且精準地估算收購價,以免出價過高而長年阻礙集團獲利。
史密斯連日密切關注阿爾斯通的動靜,等待著投資人拋售阿爾斯通股票、拉低它的股價。市場遲早會看出他已洞悉的情況,屆時就是他趁虛而入以低價收購阿爾斯通的最佳時機。
然而,投資人從未大舉拋售阿爾斯通股票。其股價下跌後很快就回升,因為投資人的看法顯然與史密斯截然不同,他們似乎認為阿爾斯通發行新股籌資是準備採取重大行動。
史密斯與同僚的提案呈交奇異總部後暫時被束之高閣。阿爾斯通顯然有內部問題,或許奇異有朝一日會弄清楚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摩根大通的投資銀行家吉米.李(Jimmy Lee)在二○一三年四月某天傍晚,於紐奧良法國區波旁街會見了奇異交易團隊新領導約翰.佛蘭納瑞和奇異董事傑夫.比蒂(Geoff Beattie)。李是熱衷交易的好手,而他和摩根大通因奇異多年疏於交易,少賺了許多費用。他認為,憑藉摩根大通嫻熟的交叉分析能力與技巧,終究能從奇異這個複雜而遲緩的龐大集團榨出利益。而奇異必須先打通若干門道,以利最重要的「價值」泉湧而出,這當中包括更高的投資報酬、出售某些事業以換取利潤、更加專注的事業、投資人加碼。如此,銀行家與律師方能從中賺取費用。
伊梅特亟欲促成奇異集團轉型,因此毫無意外會聽取積極向上、活力充沛的銀行家提供意見。李已促使伊梅特把NBC環球公司大部份股權售予康卡斯特。在二○一三年春季,他又看到另一個深化摩根大通對奇異價值的機會,而這要從剛自印度調回美國的佛蘭納瑞下手。
佛蘭納瑞對李表明,奇異集團準備分拆奇異金融服務公司,讓投資人了解它正認真地減低對金服的依賴。
奇異集團計畫把金服公司信用卡與零售業融資部門獨立出來,另立名為同步金融服務(Synchrony Financial)的上市公司,並與新成立的這家公司進行股份轉換。藉此,奇異集團將可擺脫一些金融風險。
李向佛蘭納瑞建議,奇異在此事上應採取守勢,因為主動型投資人總是尋求較大的獵物。而奇異應如何抵擋他們的狙擊?
李指出:「奇異必須順應一些正在發生的大趨勢。」
摩根大通最終如願做成了這筆生意。
●●●
在二○一三年底,奇異各部門明白了伊梅特大刀闊斧革新的宏圖,於是紛紛示意交易團隊把提案呈交給總部。奇異尋求重新定位的行動尚未能使市場相信它真的想掙脫對金服的依賴。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人們普遍冷嘲熱諷奇異更像是銀行業者,儘管它還繼續生產噴射引擎和經營能源事業。這種認知使得奇異股票面臨了本益比問題。
本益比是投資人衡量上市公司股票相對價值的一種方法。它通常是按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計算得出。本益比使投資人得以比較相似的公司。如果投資人認為一家公司未來會有更多盈餘,他們就會加碼買進該公司股票。而如果一家公司成長趨緩或前途未卜,他們將會減持該公司股票。
在威爾許時代,奇異集團日益仰賴金服帶來的利潤推升整體收益,它像大銀行那樣依靠風險不低的放款而財源廣進,但因其工業事業仍穩若磐石故能獲得投資人信任。奇異的金融槓桿操作帶來高效益的毛利率,而其股票本益比與那些風險低很多的工業集團不相上下。它擁有大量未交付訂單與服務合約,因此自信即使經濟大幅向下反轉也能應付得宜,亦不須刪減其大方的股利。
而金融危機與其後緩慢的復甦使一切都改變了。奇異金服的黑箱作業固然曾被特定大型投資機構、空頭分析師和金融記者接受,但當實質的金融大災難來臨、投資人陷入恐慌時,它差點就把整個奇異集團拖垮了。儘管謝林等人在二○○九年三月投資人大會上幫集團止住失血,奇異股價得以從危機最嚴重時的個位數低點彈升,但奇異股票令人惱怒的本益比已回天乏術。
其股票本益比已與金融服務業者難分高下而且難以挽回。對投資人而言,奇異股票的風險不再和聯合技術公司及3M相當,而與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集團(Wells Fargo)的風險相去不遠。
儘管奇異宣傳部門告訴媒體記者,伊梅特與謝林和伯恩斯坦等左右手不是很在意集團股價,但對伊梅特來說,令人厭煩的本益比代表奇異將面臨一系列短期問題,當中包括現任與退休的經理、主管、董事的股票選擇權報酬。
而只要與曼哈坦中城的奇異員工喝咖啡聊天,或以電話探詢奇異各地辦公室,就能輕易明白奇異高層並非真的不在乎股價。奇異股價被視為伊梅特與其治下奇異集團的日常成績,而且華爾街金融名嘴吉姆.克雷默(Jim Cramer)和各金融專欄及部落格作家時常拿股價來砲轟伊梅特與奇異集團。雖然奇異總部可以把那些批評斥為短視近利,但對那些與奇異命運息息相關的人來說,股價攸關他們的荷包。
如果奇異股價只是一、二季受挫,之後又重振雄風,高層主管還不至於急著把所獲股票選擇權變現。但奇異的本益比已無法回到昔日的水平,這不但引發前董事與退休主管抱怨,也不利於奇異延攬與留住人才。
更糟的是,奇異被華爾街重新歸類,意味著它將受到更可怕的評判。而且認為奇異更像大型銀行業者而非首要製造商的不光是投資人。這顯示美國社會普遍無視奇異幾乎每天提出的抗議,不相信它只是有內部金服業務的工業集團。唯有確信奇異能像應對工業風險那樣控制金融風險,人們才會對投資奇異具有信心。若有飛機於航行中發生噴射引擎葉片脫落,勢必造成引擎製造商股價大跌。核反應爐如果爆發爐心熔毀事故,其製造商股價必然重挫。磁振造影設備若需召回,其生產廠商收益也必定備受衝擊。因此奇異集團總是向投資人宣傳說,其管理強大無比、願景獨具慧眼且抱負遠大,而且它的股票值得投資,即使發生不可避免的問題,奇異也有辦法解決並避免長期損害、保護好投資人的錢。
伊梅特更承諾奇異金服將精簡成為更穩定、更安全的公司,而它的管理方式和風險控管會比照有百年歷史的工業部門。
如果後危機時期的投資人信任奇異能管理好旗下所有事業、使它們都具有相同水平的風險與安全,那麼奇異將能回復昔日享有的本益比。然而,投資人某種程度上不相信伊梅特的承諾,因此華爾街在二○一三年並沒有讓奇異得償所願。
雖然伊梅特矢志要使奇異投資人脫離恐懼,但他在二○一三年底尚未公開說明相關策略。一如籃框下面臨雙人防守的碩大前鋒球員,他必須能立刻變換方向,以脫離不可行的方位,朝可行的方位衝刺。
他需要戰略轉向。
雖然先前選擇的戰術一再失利,他決定加把勁再接再厲。他想完成一項大型工業公司收購案,以逐步擴增機器和服務方面的營收,為奇異集團開啟新的現金流,然後再利用這些現金來推進更大的行動。一旦收購案奏效,奇異集團在深一層的行動上就有了財務緩衝。如此,它不只能把金服精簡為更安穩的公司,甚至可進一步脫離對金服的依賴。
而伊梅特、伯恩斯坦和佛蘭納瑞首先需要一個合適的大型標的。他們需要巨鯨一般的工業公司。這筆交易的重要性必須和收購阿默舍姆(Amersham)及NBC環球公司旗鼓相當,而且要能真正取悅華爾街。
於是奇異總部向各地辦公室徵詢最大收購目標。
史密斯和他的交易團隊立刻想到了在三大洲擁有資產的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接下來,奇異集團必須啟動降低成本機制,以有利的價格收購阿爾斯通。
一旦奇異得償所願,下一步將如何發展?
延伸內容
【推薦序】奇異的隕落
◎文/湯明哲(麻省理工學院企管博士、曾任台大副校長,現任長庚大學校長)
奇異集團的市值從一九九九年的五千億美金衰到二○二二年的一千億美金,何以致之?大型公司通常都是管理良好,底子深厚的公司,從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跌掉八○%的絕無僅有。值得大家探討。本書剖析奇異二十年的衰敗,提供詳細的解釋,但研究公司衰敗的主因會因人而異,讀者還是要根據書中提供的資料,自行判斷哪些是真正的理由。
先從五千億美金說起,奇異的管理在上世紀的美國,就是管理學界的典範。一八七八年由發明電燈泡的愛迪生創立,繼任愛迪生的CEO查爾斯·柯芬(Charles A.Coffin),建立了奇異 CEO的選任系統,不僅能培養出該公司傑出的CEO,也替美國大公司培養出很多CEO,讓奇異成為「CEO的產出工廠(CEO Factory)。
二○○三年,《財星》(Fortune)雜誌將柯芬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CEO(the greatest CEO of all time)」,歷屆CEO進行多角化,從電燈泡進入機電業、家電業、飛機引擎、醫療設備、主機電腦(失敗)等行業,一百年後,成為大型跨國多角化的企業,其中佼佼者是威爾許(Jack Welsch)。在一九九九年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執行長(CEO)」。威爾許擔任二十年總經理,從整頓公司事業組合,大量裁剪、併購、建立公司文化、建立人事制度、消除官僚、實事求是、提高生產力,一九九九年奇異的股價在十八年間長了三十倍,成為當時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達到五千億美元。(見筆者《商業周刊》一六八六期「20世紀最偉大執行長逝世,看威爾許危機掌舵四課」文章)。
『當時』威爾許最為人稱道的策略決策是創立奇異財務金融公司,利用奇異的良好債信,在市場上發行奇異公司短期債券,用比銀行還要低的成本吸收資金,然後對企業融資。舉例而言,奇異生產飛機引擎,奇異資本就對購買奇異飛機引擎的航空空司進行融資。同樣,奇異資本也對醫療設備、發電機等等提供融資服務。由於奇異對行業的深入了解,融資業務做的比銀行要好,奇異資本成為集團獲利的金雞母。曾經貢獻奇異五○%的利潤。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威爾許的繼任者伊梅特上台就面對九一一事件,飛機引擎與財務金融業務受創嚴重,二○○八年金融危機爆發,奇異金融財務公司由於資產超過一千億美元,被美國政府列為「太大不能倒」(Too big to fail)公司,必須補足自有資本,不能再以發行短期商業本票來募資。在資金壓力下,只能出售奇異財務金融。但出售所得的資本要償還早期不當長期保險合約的虧損。
隨後誤判石油業的發展,進入石油探勘設備業,在二○一四年油價從美金一百二十元一桶跌到每斤二十六元時損失慘重。然後,又併購錯誤,高價買到法國天然氣發電渦輪引擎公司。
二○一三年伊梅特又宣佈進入數位軟體公司。由於電晶體的進步,感測器(Sensor)的體積和成本大幅下降,因此奇異生產許多工業用機器設備,例如飛機引擎、發電機、磁共振成像、火車頭、超音波等等設備都可以裝上各式各樣的感測器,並從賣到世界各地的機器中收集到大量資料。這些資料可以幫助顧客改善使用機器的效率,伊梅特認為奇異設計這些機器,維護這些機器,對這些機器瞭若指掌,因此最知道如何解釋這些資料,並運用資料來預測機器的維護週期,像是哪些重要零件需要維修,如何調整機器運作的參數來達到最佳效率。伊梅特認為奇異應該轉型成以大數據(Big Data)為基礎的製造業,而這些所有的大數據可以在奇異發展的軟體平台Predix上運行,這是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的未來,奇異會成為數位化工業(digital-Industrial)公司。換言之,奇異的未來在軟體和演算,而不只是製造。伊梅特宣稱奇異會成為全世界前十大的軟體公司,沒想到,投資一百億美金到奇異數位事業的命運和奇異金融服務事業一樣淡出市場。(見筆者《商業周刊》一七一○期「7年前發願做工業界蘋果,奇異領先變崩壞啟示」文章)
本業遭受虧損,股票一定大跌,為了挽救股價,奇異又大量購回股票,保證現金股利水準。造成現金不夠繼續投資新設備和研發。
奇異能夠在美國製造業稱霸百年,多角化幾乎無往不利,關鍵在他能吸收美國中西部最好的人才,但網路(Internet)興起後,人才都往西部走,奇異的人才優勢不再。
缺乏人才加上一連串的決策錯誤,造成奇異的殞落。
我認為書中說的會計政策問題不是主要原因。
對於大型公司的衰敗,公司經營不好,CEO一定怪大環境不佳,孤臣無力回天,董事會一定怪CEO能力不行,沒有策略,CEO一定接者怪部屬執行不力。股東只好兩手一攤自認倒楣。從奇異隕落的案例可以看出最該負責任的是董事會。當董事會察覺CEO犯下的一連串錯誤時,應該早點止血,撤換CEO。但張忠謀董事長曾經面告筆者:強勢的CEO會有弱勢的董事會。因為績效好的CEO,董事會不會去管他,等到積非成是,犯下重大錯誤,已為時太晚。奇異的案例就是一戒。奇異給大型公司的治理上了一課。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比爾.蓋茲大推!一書看清奇異與其領導者們
問世界上哪間公司能夠提供核能廠發電機、波音噴射機引擎,製作收視保證《誰是接班人》《六人行》影集,深入商學院經營與領導課本教案,蟬聯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逾一世紀,非「奇異」這家公司莫屬了。
奇異公司創立之初就是傳奇,由燈泡發明家愛迪生把發明精神注入其企業文化,後有讓企業管理風潮帶向入民間的傑克.威爾許,奇異在在顯示了一家企業的創新思維與良好管理。
既然如此,被譽為美國、甚至全球最具影響力,大家口中的大到不會倒的公司,為何面臨集團解體的命運?
《華爾街日報》記者長年訪談了奇異相關人士,從中抽絲剝繭種種歷史因果,剖析這家百年企業為何由盛轉衰。如同閱讀商業冒險故事般,讀者可以從中找出你認為的最大原因!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湯姆斯‧格利塔 THOMAS GRYTA
《華爾街日報》專門撰寫奇異電氣的記者。此前,哥倫比亞大學的Knight-Bagehot 研究員。泰德‧曼 TED MANN
《華爾街日報》華盛頓分社記者,是報導商業和政府的團隊的一員。從2014年到 2017年,在紐約分社報導奇異電氣和其他工業集團。基本資料
作者:湯姆斯.格利塔(THOMAS GRYTA)、泰德.曼(TED MANN)
譯者:陳文和
出版社:商業周刊
書系:金商道
出版日期:2022-05-12
ISBN:9786267099247
城邦書號:WBBY0102A1
規格:膠裝 / 單色 / 423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