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為孩子出征:在屬靈的爭戰中,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護衛者
-
基督的奧秘:一個被遺忘的事實,如何改變我們所見、所信與盼望的一切
-
記憶的社會框架(百年經典首次繁中引進、法文直譯,收錄專文導讀及生平年表)
-
建築的面龐the Face of Architecture:現代主義之後的立面設計
-
世界來過台灣: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一覽他們來過台灣的足跡,解鎖課本沒有教的歷史彩蛋!
-
裝潢工法全能百科王【暢銷典藏版】:選對材料、正確工序、監工細節全圖解,一次搞懂工程問題
-
國之荒原: 金權政治、貧富差距、體制失能、族群對立,理解美國人憤怒的根源
-
遊戲人生72變 2:跨越心界線──引導思考‧促進交流,活化教學心技法
-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
有趣的聖經故事:只要兩小時,原來讀聖經這麼簡單!
內容簡介
突破數據框架
第一本 臺灣資訊地圖 專書
★附臺灣地圖全彩拉頁★
▶ 屏東為什麼盛產洋蔥和紅豆?大湖的草莓為何這麼有名?
▶ 怎樣從核能公投結果的空間分布,重新思考核四議題?
▶ 全臺竟然這麼多以「中正」、「中山」為名的村里和學校!
▶ 年均雨量圖除了顯示陽明山的降雨量最大,還透露什麼訊息?
▶ 「去糖廠吃冰」是許多人的美好回憶,那些糖廠還在嗎?
▶ 歷年各地選民對政黨的偏好有何變化?得票率地圖告訴你!
從環境、經濟、教育到政治
超過100張資訊地圖 × 資訊圖表
述說一個個臺灣的在地故事
這是一本「資訊地圖」的書,
讓你從空間的角度,一目了然各種議題的基本知識;
這也是一本「臺灣議題」的書,
讓你透過不同觀點,再次發現這座島嶼的精采故事。
身處網路時代,我們每天接收的數據或資訊,已是過去的數百倍以上。但這麼多訊息,對我們了解這塊土地究竟有多少幫助?本書作者認為,即使我們被各種資訊環繞,但對事物的理解,有可能不會更清晰,而是更模糊。於是希望以視覺化的資訊地圖,提供一條探索臺灣的新路徑,你將發現:許多看似跟地理空間無關的主題,其實藏著有趣的訊息!
全書包括自然環境、人口族群、產業經濟、教育政治等10大主題,不僅選擇臺灣人最關注的議題或最新事件,且以短文搭配滿版地圖的形式呈現,滿足現代人講求的高效閱讀方式,也讓讀者重新認識臺灣的多元面貌,甚至按圖索驥,進一步尋找其他的臺灣在地故事或被人們忽略的資訊。
聯合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巫仰叡│「巫師地理」粉專社群版主
韋煙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系主任
陳國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名譽教授
彭其捷│資料視覺化專書作者
黃誌川│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系主任
蕭宇辰│臺灣吧執行長
各方讚譽
穿插有趣資料及冷門數據,搖身一變成為意想不到的觀點,洞察我們社會空間與自然環境,挖掘你生活裡的地理!
巫仰叡│「巫師地理」粉專社群版主
本書是引導社會大眾認識臺灣歷史、地理與社會變遷的科普書,並潛藏許多公民備用的生活知能,加上生活化主題與軟性筆調,更添增本書的可讀性。本書亦可作為學校教學的輔助教材,有助於提升師生對生活地圖應用的素養。
韋煙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系主任
本書以今日臺灣社會議題的資訊為主軸,以短文解說為側翼,向你我訴說家園的故事。既是你我今日的傳記,也將是明天探究生活歷程的資料。感謝本書讓我們進一步認識自己,也讓我們多一份值得珍藏的史料。
陳國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名譽教授
臺灣是我們成長的地方,但我們真的夠認識這塊土地嗎?翻開這本書,透過作者精心整理與繪製的資訊地圖,神遊於精彩的臺灣在地故事!
彭其捷│資料視覺化專書作者
出國開會時,總會在書店的地圖區佇足瀏覽,透過地圖走入當地。這本地圖書引導讀者從空間角度解讀臺灣的環境、經濟、交通、政治……精心繪製的地圖配合精簡的說明,令人有豁然開朗、暢快淋漓之感。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臺灣地圖集!
黃誌川│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系主任
目錄
作者序
前 言/用地圖說臺灣的故事
Chapter 01/行政區與地名
1-1 島嶼:太平洋上的島國臺灣
1-2 地方行政區:臺灣居然還有兩個「省」?
1-3 統籌分配款:直轄市分到的錢比較多嗎?
1-4 鄉鎮改制:卑南聚落不在卑南鄉?
1-5 鄉鎮地名:不管有山無山都以山為名
1-6 村里地名1:「中正」「中山」村里滿天下
1-7 村里地名2:林厝村真的都住林家人嗎?
Chapter 02/自然環境
2-1 地形:展開臺灣地理的扉頁
2-2 河川:那些被汙染的生態泉源
2-3 氣候:哪裡的雨量最多?哪裡最熱?
2-4 空氣汙染:為何冬天的空汙這麼嚴重?
2-5 地震:東部外海持續震不停
2-6 颱風:40年來最恐怖的6個颱風
2-7 落雷:雷公住在雲林古坑?
Chapter 03/資源與能源
3-1 水庫:缺水挑戰如何解?
3-2 供水與用水:普及又便宜的自來水
3-3 發電廠:大型火力電廠現正登場
3-4 太陽光電:快速成長的再生能源
3-5 風力發電:困難重重的再生能源
3-6 核能公投:核四的終局之戰
3-7 垃圾處理:焚化爐的垃圾燒也燒不完
Chapter 04/人口
4-1 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在哪裡?
4-2 人口成長:都市化與郊區化的趨勢
4-3 客家族群:客家人不是只有在桃竹苗
4-4 原住民:族群分布與遷徙的故事
4-5 新住民:來自東南亞的新臺灣人
4-6 國際移工:來自東南亞的工作青年
4-7 性別:臺灣男人多還是女人多?
4-8 年齡:少子化與高齡化危機
4-9 死亡:死亡率背後的祕密
4-10 出生:年輕媽媽與高齡媽媽
Chapter 05/產業與經濟
5-1 就業結構:以工、商業為核心的社會
5-2 農業:臺灣人常吃的食物來自何處?
5-3 畜牧業:雞鴨豬牛羊都在哪裡?
5-4 養殖漁業:養殖大王在臺南
5-5 工業區:工業龍頭在新竹
5-6 綜合所得:全臺最有錢的是新竹人
5-7 低收入戶:臺北的貧窮戶數全國居冠
5-8 發票:為什麼臺北人比較容易中獎?
Chapter 06/交通運輸
6-1 國內航線:全民搭機遊澎湖
6-2 鐵路:臺北車站沒第一、二月臺?
6-3 臺北捷運:百萬市民的通勤首選
6-4 臺中捷運:全新通車的捷運系統
6-5 高雄捷運:縱橫港都的十字路網
6-6 公共自行車:公共運輸的最後一哩路
6-7 國道:高速奔馳的公路運輸
6-8 酒駕: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Chapter 07/教育
7-1 學校:全臺國小到大學的地圖全覽
7-2 撞名學校:「中正」「中山」校友請舉手
7-3 體育班:運動專才的培育基地
7-4 高教程度:碩士博士滿街跑
7-5 國際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
7-6 補習班:放學之後繼續上學
7-7 圖書館:地方鄉鎮的知識之窗
Chapter 08/健康與運動
8-1 COVID-19:全球疫情下的臺灣
8-2 登革熱:蚊子帶來的疫情
8-3 醫院: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
8-4 吸菸:哪個縣市的吸菸率最低?
8-5 視力:國小畢業生半數視力不良
8-6 輕生:關懷長者的身心健康
8-7 運動:動起來吧!
Chapter 09/政治與法律
9-1 總統選舉:藍綠版圖的消長變動
9-2 立委選區:我的1票是你的35票
9-3 政黨票:南北城鄉得票大比拚
9-4 縣市長選舉:地方百里侯攻城之戰
9-5 罷免:解開鳥籠的政治對決
9-6 臺灣隊:難以取代的中華台北
9-7 監獄:特殊的女子監獄與外役監獄
9-8 法院:你的案件屬於這間法院
9-9 不義遺址:國家迫害的空間記憶
Chapter 10/觀光旅遊
10-1 國際旅客:病毒來了,旅客走了
10-2 國家公園:9座公園各有特色
10-3 森林遊樂區:臺灣有座阿里山
10-4 糖廠:吃冰坐火車的回憶
10-5 電影院:戲院沒落,影城崛起
參考資料
延伸內容
【作者序1】
2019年,我受賴進貴老師之邀進入研究室學習,自此一頭栽進地圖的世界。在研究室的工作過程中,我有幸累積一些繪圖經驗,漸漸發展出新的技術與風格;同時我也在協助執行各類研究計畫的過程中,察覺到「從地理空間的角度探討人文故事」的趣味。
基於分享知識與創作的想法,2020年「圖地」社群帳號在Instagram、Facebook誕生了。我在此發布地圖與資料視覺化作品,利用資訊圖像說故事,轉眼間也已經累計超過250則圖文。然而,透過電子設備傳播圖文終究有其侷限。後來得知賴老師有意將地圖成果集結成冊,我便自告奮勇全力投入這項計畫。我們將焦點放在臺灣,梳理歷年繪製過的主題,添加更多新時代的議題,用嶄新的形式設計地圖,編寫生活化的文字故事,最終完成本書。
謝謝賴進貴老師多年來的鼓勵與提攜,給予我極大的空間投入地圖創作。謝謝所有曾經閱讀書稿並給予修改意見的同事與朋友。謝謝編輯的專業建議與信任,讓本書得以如此體面且快速地與讀者見面。謝謝所有圖地的追蹤者,是你們讓我相信資料視覺化的價值。謝謝家人們的支持,期望這本書能解答你們「地理系在做什麼」的疑惑。
我一直相信知識普及化對社會的正面意義。無論是圖地或是本書,我都期許自己在有限的能力之中,向大眾分享地圖的知識與樂趣。期望本書的內容能提供各位讀者一些收穫或啟發。最後也鼓勵大家運用自己擅長的方法,傳播自身所學,構築臺灣的知識社會。
王昱堯
【作者序2】
回想1977年剛進入臺大地理系,生平第一次接觸到1/25,000地圖,圖上蓋著「極機密,遺失法辦」的戳印。那是地圖被視為禁忌的年代,學校不重視地圖教學,民眾難以接觸地圖,遑論使用地圖。現今,智慧型手機中各種以地圖為介面的應用軟體,顯示地圖已經成為現代人的日常。
1980年代,電腦和地理的結合,開啟電腦地圖發展的新紀元。我有幸在這門新興科技發展之初,出國學習並順利於回臺任教,授地理資訊及地圖課程,之後旋因王秋原教授推薦而參與「認識臺灣」新課本的編撰,從此未曾離開地理教育圈。本於個人專長背景,在參與地理教育過程中特別關注地圖教學,並獲得地理學界先進支持,使得地圖教學有長足進步,如今學生不只學習如何閱讀使用地圖,更要利用地圖進行表達與溝通。
為了彰顯地圖的圖像傳播功能,我們研究室在2007年發行臺灣第一本「地圖臺灣」月曆,試圖透過地圖探討臺灣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人口族群、政治經濟、醫療健康等議題。這本地圖月曆發行數千本,在翰林文教基金會的贊助下廣泛贈送全國地理老師,並外溢到許多地圖愛好者。讀者們的熱絡回應鼓勵「地圖臺灣」月曆持續出版。
為了讓更多讀者可以接觸到「地圖臺灣」,我們決定和出版社合作,以歷年成果為基礎創作一本臺灣地圖書。感謝研究室最年輕的成員王昱堯,基於對資訊圖像化的深厚興趣,主動請纓承擔重任,讓「地圖臺灣」能以新面貌發行。
這本地圖書具有承先啟後的意義,見證既往臺灣地圖創作的階段性成果,而在社群媒體日漸普及的現代,這本書更預告了地理資訊圖像化的璀璨未來。希望藉由此書能鼓勵更多年輕人從事地圖創作。
在本書發行之際,感謝帶領我走入地理/地圖教育的恩師:徐聖謨教授、王秋原教授、王鑫教授、姜蘭虹教授及Dr. Everett Wingert。另外感謝歷年來參與地圖繪製的助理及學生們,你們的努力為臺灣地圖留下精彩片段。
謹以此書與家人分享,特別是小孫女沐沐,相信她會喜歡這本五彩繽紛的地圖書。
賴進貴作者資料
王昱堯
臺灣大學地理系畢業,曾參與中學地理教科書地圖繪製工作。樂於結合資料及圖像,並分享其中的故事。2020年創辦社群帳號「圖地」,發布圖表、地圖、懶人包等資料視覺化作品,迄今累計2萬多名追蹤者。賴進貴
臺灣大學地理系教授,美國夏威夷大學地理系博士。關心臺灣地理及地圖教育,創立「地圖多媒體研究室」,從事人才培育、地圖創作及教育推廣,藉由多元管道推廣地圖,增進民眾以空間思考認識臺灣。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