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我心教言——敦珠法王的智慧心語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我心教言——敦珠法王的智慧心語

  • 作者:敦珠仁波切(Dudjom Rinpoche)
  •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 出版日期:2022-09-13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折 300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00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85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橡樹林全書系74折起!

內容簡介

「著名的藏傳佛教大師敦珠仁波切以一系列的主題闡述佛陀法教,精闢、率真、直指人心——本書堪稱心要建言之寶藏。」——《三乘》雜誌(Tricycle) 「本書集結法脈之大成。不受文化、處境所囿之人,將能因此書而獲得真實解脫之道。正如敦珠仁波切所說:『諄諄忠告皆我心中血語。務必把握、永勿忘失。』」——《平常心》雜誌(Ordinary Mind) 怙主敦珠仁波切身為博學、具證量的上師,兼具「伏藏師」、寧瑪派法教毋庸置疑的權威及眾所公認為蓮花生大士真實示現之種種身分,他是普世崇敬的對象,並由達賴喇嘛尊者認證為寧瑪派的領袖。 本書彙集了作者給予弟子的一系列開示,其中最早的一場記錄於一九六二年,其餘大部分開示則是於一九七○年間分別在東、西方國家講授。本書數十年來出版過不同版本,內容歷久彌新,此次為普賢法譯小組的全新中譯本。 敦珠仁波切開示,佛陀為眾生轉正法輪,隨眾生根器與見地不同給予教導。為心量有限且資糧較少的眾生揭示聲聞與緣覺之道,強調斷除言語和行為上的不善;為具備較大心量與資糧具足的眾生宣說大乘法教,強調修心,身和語的誓言與戒條則作為輔助。最後,為廣大心量、資糧具足且願意受法的眾生,佛陀則宣說了法義遠勝於「因乘」的「果乘」 ,也就是大乘密咒乘。 進入密咒金剛乘壇城、成就一切修持的,即是「心」。心是一切染汙的根本,但同樣也能往正向發展,心能夠了知上師與三寶的功德,並因此感受到信心,而更進一步地皈依。心也可以透過修行佛法,同時為自己與他人積聚解脫之因,因此我們必須改正且轉化「心」,修行的要點就在於檢視自心。 敦珠仁波切進一步說明,我們做的任何修持,都必須伴隨著「三殊勝」。 第一是菩提心的態度,一切眾生皆具如來藏,即成佛的種子,但由於其被遮蔽,眾生也因此流轉於輪迴中。所以,第一法就是決心讓眾生從苦海解脫。 第二則是讓心遠離一切概念,這代表無散亂的禪定,就算我們做的只是一次頂禮,也不能僅是身體機械化的動作,念頭和言語卻散亂至他處,相反地,我們仍須專注地修持,沒有任何分心。 第三是以迴向為結行,任何生起的福德,都要為廣大如虛空之有情眾生迴向。第三善法有無邊的廣大利益,迴向能讓福德永不枯竭,並使其恆時增長。 敦珠仁波切不僅曾到南亞與遠東地區的國家傳法,也造訪過歐洲和美國。對西方人來說,他儼然是真正的慈父,但卻不華美其詞,而是以必要且生動的話語,嚴正地指明要點。他體現了溫煦與仁慈,其存在是無盡的啟發之源,其著作具備了洞見與優雅。 讓身體挺直,盡可能減少言語,別想自己剛剛做了什麼,也別想之後要做什麼,不擔憂過去與未來,就讓心安住於自性。於此狀態中,心不受擾動、保持自然,如是安住,此狀態就是「止」。「止」,即「心」本身,也可稱為「當下之心」或「當下的覺性」,心是此時此刻的了知,同時又帶著喜悅的覺知。 念頭擔憂著過去、現在與未來,而不受這些念頭擾亂的心、完全離於念頭的心,那是絕妙的廣闊且開放,充滿喜悅;然而,即使認出心性,也無法用言語形容。心為空,它安住於覺性之中。但這份在覺性光芒中的安住,卻無法持續太久,因為那當中沒有一絲永恆的可能,念頭必然會生起、增強,然後消失。 初學禪修的我們必須在念頭生起時認出它們,假使沒能認出,念頭就會像水面下的暗潮不停變動…… ——摘自 內文第一章〈佛法〉

目錄

序文 蓮師翻譯小組譯序 致謝 第一章 佛法 第二章 法道要義 第三章 寧瑪傳承 第四章 修行無有宗派偏見 第五章 中陰 第六章 甚妙甘露 第七章 具福者之心要珍寶 第八章 大圓滿法教之祈願文 第九章 怙主敦珠仁波切自傳 詞彙解釋

內文試閱

  7   智慧心要珍寶   大圓滿開示 禮敬上師! 偉大鄔金導師曾云: 萬象根源莫尋覓,  別探究萬物的根源, 唯應探究心之根,  而是探究心的根本! 若悟心由何處生,  一旦已找到心之根本, 知一而能全解脫。  你將了解一事,而一切都因此解脫。 此心根本如未得,  倘若你無法找到心的根源, 雖知萬象不得悟。  縱使知道一切,卻毫無領會。   開始禪修心性時,要把身體坐直,讓呼吸自然來去,看著前方虛空,不需閉上,也不要張大眼睛。想著為了曾當過自己母親的一切眾生,你將要觀照覺性,那即是普賢王如來之本來面貌。竭力祈請自己的根本上師,且了知上師和來自鄔金國的上師蓮花生大士無二無別,接著自己與上師的心合而為一,安住在這平和的禪定之中。   當你安住時,卻會發現無法在這空且明的覺性中維持太久。你的心將開始移動且鼓譟,它變得像猴子一樣坐立不安,跑到這或那,又或是任何地方。這時你所體驗到的並不是心的自性而是念頭,若是讓念頭持續、讓自己被牽著走,你會發現自己記起很多事情、想很多需求、計畫各種活動。過去正是因為這些心理活動(意業)而把你捲進了輪迴深海,毫無疑問未來也會再次重演。如果你能斬斷無盡蔓延的漆黑妄念,事情就會好得多。   要是你能掙脫這些綿延不絕的念頭呢?覺性是什麼樣子?它是空、明燦、絕妙、輕盈、自由且帶著喜悅的!它不被自身的性質束縛,也無法被界定。輪迴與涅槃當中無有一物不被覺性所涵攝。自無始以來它就在我們之中,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我們從未與覺性分開,覺性超越一切行為、超越作意,也超越了想像。   也許你會問,如果能認出覺性、本覺的面目,會是什麼樣子呢?縱使你體驗到它,仍舊無法形容,這就好比愚人想要描述他的夢一樣!安住於覺性的你,和你正在體驗的覺性,這兩者無法被區別。當你保持靜定、自然赤裸地安住於無邊無際的覺性中,一切疾速的纏繞念頭,連片刻都無法停留;所有讓你陷入困境的回憶、盤算,都沒了力量。它們消散在廣袤無雲的覺性虛空中。它們粉碎、崩塌、消失,在覺性裡失去力氣。   在你之中確實有這樣的覺性,它是法身的透徹裸然智慧。但誰能為你引介?你應該安住何處?你應該要確信什麼?一開始,是上師為你指出覺性的狀態,而當你認出它的那一刻,便稱為獲得「自性」之引介。輪迴與涅槃二者的一切顯相,都不過是你自身覺性的展現,要專一安住於你的覺性境界中。就像大海湧起的浪濤又沉入海裡,所有現起的念頭又再次融回覺性之中。要對念頭的消融獲得確信,你將發現自己徹底離於禪修者和禪修對境,全然超越禪修的概念。   你也許會想:「喔!這樣一來,就不需要禪修了。」那麼,我可以向你保證禪修是絕對必要的!僅僅認出覺性並不能讓你解脫。從無始以來,你的生生世世都被錯謬的信念和迷惑的習性覆蓋,直至現在的每一刻,你都是念頭的奴隸,不幸又可悲!到你死亡時,也不能確定自己將投生何處,你將跟隨業力流轉且為之受苦。這就是你為何需要禪修,要時時刻刻保任你被引介的覺性。遍知者龍欽巴曾言:「或許你已認得自性,但若不禪修並對此獲得熟稔,你將有如被留在戰場上的嬰兒,被念頭的無情敵軍奪去性命!」基本上,禪修的意思是,以本然、持續且自然的正念,逐漸串習(熟悉)無造作的本初自性。意思是,要讓自己習慣覺性的境界而不作打擾,無有任何的散亂和執取。   要如何安住於心的自性並加以熟習呢?禪修時,如果念頭來了,就讓它來,不把念頭當成敵人。當念頭生起,就安住在那生起之中。相反地,若是沒有念頭生起,也毋須緊張地猜疑念頭會不會生起,只要安住在念頭的空缺之中。在禪修時如果有巨大、明確的念頭突然現起,很容易就能認出它們。但若是發生輕微、細小的擾動則很難認出,得過陣子才能發覺。這就是所謂的潛藏的念頭(namtok wogyu,藏),即散亂的心念暗流。這會偷走你的禪修,務必要注意提防。倘若你能在禪修時以及下座後的行住坐臥之間,都持續保持正念,這樣就對了! 偉大上師蓮花生大士曾說: 千百講傳千百誦,  或許已有百種解說、千種講授, 唯有一事汝應持,  但唯有一事,你應該執持, 安住自性本然覺,  那就是安住於你的內在自性,你的覺性中, 知此一者全解脫。  了知這一點,一切皆能得到解脫!   此外,若不禪修就無法獲得確信,反之亦然。是怎麼樣的確信呢?當你以有力且喜悅的精進來禪修,將會出現徵兆,顯示你已逐漸熟稔於安住在自性裡。那些你原本對現象二元分別體驗所抱持的猛烈、緊繃執著會漸漸鬆開;念念不忘的痛苦和快樂、希望與恐懼等,都會慢慢消減;對上師的虔敬與上師教導的真誠信任將會增長。假以時日,你強烈的二元分別傾向將會蒸發,而將到達一種境地,此刻對你而言,黃金與礫石、食物與穢物、天人和妖魔、善與惡已無分別,甚至不知道要選擇天堂還是地獄!但是,在達到這個境地之前(當你仍被困在二元感知的體驗之時),善與惡、淨土與地獄、快樂與痛苦、行為與後果,這一切對你來說都是真實的。正如蓮師曾說的:「我的見地比天空還高,但我對行為業果的取捨比麵粉還細。」   所以,若你實際上是個渾身酒臭、荒誕放逸的放屁粗人,那就別到處嚷嚷,自稱是大圓滿的偉大修行者!   對你來說,有淨觀和三昧耶的穩定基礎是極為關鍵的,同時也要具備堅強、喜悅的精進,並且要保持不鬆不緊的良好平衡。若是你能修持,就要完全放下此生的生活與擔憂,如此即可確定,你將獲得大圓滿甚深之道的非凡功德。何必等待來世呢?就在此刻,你將能在此生抵達本初佛果之境。   諄諄忠告皆我心中血語。務必把握、永勿忘失。

延伸內容

英文版蓮師翻譯小組譯序
  本書主要內容是怙主敦珠仁波切的一系列開示。其中最早的一場記錄於一九六二年,其餘大部分開示則是於一九七○年間分別在東、西方國家講授。這些談話經由錄音、繕寫後,推測是在加德滿都以小量印行。敦珠仁波切佛母敦珠.桑嫞.仁增.旺嫫囑咐,其中一本交付蓮師翻譯小組翻譯。感恩佛母仁慈的允諾,讓西方讀者得以接觸這些甚妙法教。      在朗達瑪滅法後興起的其他三個藏傳佛教宗派,主要以推派特定領袖或高僧的方式建構組織。有別與此的寧瑪派,是早在佛教傳入西藏之際就已經創建的傳承,且寧瑪派並未形成單一化的實體組織。那些繁複的機構與複雜的行政系統,對寧瑪精神來說相當陌生。正如敦珠仁波切所言,如此的寧瑪傳統形成一種鬆散、去中心化的風格,並以六大寺和無數分支寺院的法教為主,提供豐富而多元的法教與實修,此狀態至少維持到中國入侵之前。後來災難降臨,寺廟被毀,對於能夠逃至印度的人們來說,為了保存法教傳統的完整性,認為有必要提名一位領袖,好讓顛沛四散的倖存者能夠團結。這對寧瑪派來說是全新的挑戰,但顯然不是問題。敦珠仁波切身為博學、具證量的上師,兼具「伏藏師」(tertön,藏音:德童)、寧瑪派法教(尤其是大圓滿〔great perfection〕法教)毋庸置疑的權威,以及眾所公認為蓮花生大士真實示現之種種身分,成為各方認定共舉的人選。他是普世崇敬的對象,並由達賴喇嘛尊者正式認證為寧瑪派的領袖。      對於西方剛開始修行的初學者來說,想當然只能間接地隱約瞥見敦珠仁波切的修證威德以及他身為大圓滿上師之成就,仁波切是許多弟子尊崇的上師,而這些弟子本身也是成就者。儘管有謙遜和悠然自在的風度舉止,但只要是和他相處的人,都能立即感受到偉大上師的存在和佛法的真正體現。如同我們常聽到很多上師和堪布所說的:「他,就是蓮花生大士。」      敦珠仁波切除了孜孜不倦地為印度、尼泊爾和不丹的藏人們保存與實修眾多法教外,更為人稱道的是,他對西方與東方的「外國」弟子們興趣洋溢且極具慈悲。多年來,他不僅到過南亞與遠東地區的國家傳法,也曾造訪歐洲和美國。正如蓮花生大士在西藏的佛行事業,他依循著傳統的嚴格標準,在「偏遠蠻荒地區」奠立佛法。最後,仁波切選擇法國的多爾多涅省作為永久的居所,且在一九八七年一月於許多神奇徵兆中圓寂,降下一股至今仍可親掬的加持清流。      對西方人來說,敦珠仁波切儼然是真正的慈父,但在必要時他絕不華美其詞,而是以必要且刻畫生動的話語,嚴正地指明要點。他體現了溫煦與仁慈,其存在是無盡的啟發之源,其著作具備了洞見與優雅。正如我們希望能在此書傳達給讀者,他的開示來自真實博達所洋溢的簡潔、精煉、直接等特質,既可親又清晰。就如在仁波切簡略自傳中流露的,他是一位偉大謙遜之人,而仁波切在自身修持與佛行事業中,將個人成就藏鋒於風趣幽默的面紗之後。      對蓮師翻譯小組的成員來說,敦珠仁波切有非比尋常的地位。他不僅在一九八○年於法國鹿吉哈爾(Laugeral)成立個人佛法中心,也在同一年於其親自創辦指導的香特鹿(Chanteloube)佛學中心加持首次舉辦的三年閉關,並給予許多灌頂和法要教學。      能參與這項翻譯是無上的榮幸,縱然成果鈍拙且未盡完美,仍願獻此綿薄之力以表達我們的深切感激。在原先開示的繕寫文稿中,我們增加了西方讀者可能會有興趣的若干項目。書中還有一篇簡短自傳、兩首詩文以及大圓滿法教的簡短介紹。對於能加上最後這一項,尤讓我們感到欣喜,該篇是在請示怙主楚璽仁波切(Trulshik Rinpoche)後翻譯而成,並在他的藹然允諾下收錄書中。      寫於二○○○年八月的蓮師誕辰日,於多爾多涅省

作者資料

敦珠仁波切 Dudjom Rinpoche

敦珠仁波切(1904-1987)是受到高度推崇的佛教禪修大師,也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的領袖。他曾造訪歐洲、北美與其他亞洲國家並給予廣博的教授,成功讓當地民眾得以接觸佛陀法教。一九八○年,他於法國多爾多涅省創立教學和禪修中心,並於一九八七年在此地圓寂。 《我心教言》是這位傳奇大師少數已翻為英文的著作之一,書中彙集了敦珠仁波切給予弟子的多場開示,以其特有的睿智、直率風格,生動地呈現這位偉大上師照徹古今的智慧心語。

基本資料

作者:敦珠仁波切(Dudjom Rinpoche) 譯者:普賢法譯小組(林姿瑩、袁筱晴、楊書婷)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書系:善知識系列 出版日期:2022-09-13 ISBN:9786269632411 城邦書號:JB0155 規格:膠裝 / 單色 / 20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