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周年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晚清與中華民國
left
right
  • 庫存 = 1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晚清與中華民國

  • 作者:菊池秀明
  • 出版社:臺灣商務
  • 出版日期:2017-05-01
  • 定價:500元
  • 優惠價:79折 395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9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395元,贈紅利1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75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從太平天國到七七事變, 是充滿造神和仇外的國共黨史; 拋開黨國一家的論點, 還原這段被消失的中國近代史。 ※為事件翻案、幫名人卸妝……,近年來流行史觀大轉彎, 但日本學者早在15年前,就已經為「老師沒教的中國近代史」大翻案! ‧現在的中國,並非繼承滿清、也非承襲明朝,而是太平天國。 ‧自強運動失敗不是因為慈禧太后的保守,而是太后黨和保皇黨的內鬥。 ‧中日關係真正交惡,並非始於甲午戰爭,而是日俄戰爭。 ‧孫文和洪秀全一樣,深受基督教教義影響──但華人世界很少提到這點。 ‧現在的中國國民黨和孫文的關聯極少,反而和共產黨十分相似。 經歷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的失敗,面臨亡國危機的清朝末年,由工人、農民、學生和知識分子引發的變革,挽救中國免於成為殖民地。擺脫以往中國近代史悲情晦澀的印象,用「嘗試復興中華」的民族主義角度,評論從1850年太平天國之亂,到1936年七七事變爆發這段期間的近代中國,正是幾道自南邊吹來的新時代強風,讓「中華」由死地而復生。我們聚焦在這四個主導中國近代史方向的事件,並剖析其中幾位關鍵人物的性格與行為,如何造就他們對於歷史走向的影響。 ◎近代中國發生的各種革命與戰役,都是由來自南方、由不同文化圈碰撞出的火花。 中國近代史上,有四場源起南邊的「北伐」:太平天國起義、辛亥革命、北伐戰役、共產黨興起。每一場戰亂流離帶來的文化衝擊,都形成一場變革動盪,帶來下一場戰爭,讓這段清末民初的歷史更加詭譎多變。 研究太平天國、移工歷史和文化族群的日本學者第一人──菊池秀明,一改日本學者著重中國共產黨革命史或毛鄧路線派別史,提出統括、完整的中國近代史圖像,結合文化史和移民史,重構出臺灣讀者從未見過的晚清與民初印象。 ◎鴉片戰爭只是歐美想做生意的手段,太平天國才是真正影響中國近代歷史走向的大事件! 鴉片戰爭之後,簽訂了中國對外的第一個不平條約,但嚴格來說,「太平天國」才是促使中國革新、西化、近代化的關鍵。 由於太平天國是第一個在亞洲出現的基督教國家,因此,在鴉片戰爭之後,列強對中國緩慢又不情願的開港通商感到不耐,因此一度考慮轉而支持太平天國。可惜的是,洪秀全並未脫離中國自古以來的華夷之別和朝貢心態,最終使得列強反感,決定保持中立並維持向清朝施壓的策略。 太平天國所提出的《天朝田畝制度》以及《資政新篇》的內容,顯現了洪秀全對於中國式烏托邦理想的追求,清末的維新變法派繼承了田畝制度的大同思想,由毛澤東在人民公社實際推行;《資政新篇》的近代化路線,則是由清末的洋務運動開始施行,連接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幾乎可以說,現代中國的樣貌,是繼承太平天國的遺產建立的。 ◎從東亞史的角度來看,甲午戰爭的結果,如何影響了之後的中國和日本? 甲午戰爭的敗北,不只代表清廷自強運動的失敗,也代表維持東亞秩序的中國「朝貢體制」就此崩解;兩次鴉片戰爭都沒能動搖中華思想對儒教文化的自信,卻在這場失敗的衝擊後出現了變化。至於看似取得勝利的日本,卻因此捲入歐美帝國主義的競爭浪潮,開啟了近代日本史中爭戰不休的一頁。 「中國發展成為具有優勢性、壓倒性影響力的國家,在其高壓統治的政治手段面前,東亞的人們面臨新的問題──該與中國維持著何種互動關係?」──〈繁體版作者序〉 現今的中國,已是不可忽視的世界強國之一,急於讓全世界都知道,它已經恢復大國榮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處東亞地帶的日本,和臺灣面臨相同的問題:該如何看待這個在近代史上交纏糾葛的國家?

目錄

【序章 南風──來自邊境復興中華的嘗試】 由近代意象看日本與中國/相反的兩部中國近代史/由南方邊境吹拂而來的新時代之風 【第一章「南風」吹拂──太平天國運動與列強】 洪秀全對基督教的接納與拜上帝會 探訪洪秀全故鄉的日本人/洪秀全的幻想與對基督教的接納/紫荊山上的傳教活動與破壞偶像運動 太平天國起義與攻佔南京 「天父、天兄下凡」與金田起義/太平軍進攻南京及其主張/太平軍的宣傳活動及其紀律 地上天國的現實與湘軍的登場 太平天國北伐及其失敗/天京的建設與《天朝田畝制度》/曾國藩與湘軍的創建 天京事變與第二次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的內部分裂/第二次鴉片戰爭與清朝/太平天國的外交與《北京條約》 《資政新篇》與太平天國的滅亡 洪仁玕至天京與《資政新篇》/太平天國的滅亡與常勝軍/太平天國運動的遺產 【第二章 動盪的中華世界──自強運動與甲午戰爭】 洋務派的登場與近代化事業 中國近代化的起源/慈禧太后的登場與自強運動的開始/自強運動的擴大與官僚資本主義 「中體西用」論的理想與現實 洋務派的思想及其源流/近代化與儒教的正統論/洋務運動與地方民族主義 「邊境危機」與中法戰爭 清朝統治的衰退與伊犁問題/緬甸與越南的動向/中法戰爭與邊境管理的僵局 圍繞著琉球與朝鮮李朝之間的中日關係 近代初期的中日關係與出兵台灣/清朝對邊境統治的重新思考與《江華條約》/中日之間在朝鮮問題上的糾紛 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 日本的戰爭準備與光緒皇帝的親政/東學黨起義與日本‧中國/甲午戰爭的爆發與李鴻章/《馬關條約》與臺灣民主國 【第三章 民族主義的誕生──戊戌變法與義和團】 列強瓜分中國與變法派的登場 政治都市‧北京/列強瓜分中國/《天演論》的衝擊與變法派的登場/強學會與譚嗣同的《仁學》 變法運動與戊戌政變 日本模式的提出/戊戌變法的開始/伊藤博文的中國行與戊戌政變 反基督教事件與義和團的登場 宗教性的時代/基督教的中國傳教與仇教事件/義和團的登場 北京的義和團與清朝、列強 義和團攻入北京/清朝宣戰與北京籠城戰/八國聯軍與《辛丑和約》 另一個義和團──中國人移民問題與抵制美貨運動 日本人的義和團觀與中國保全論/美國的反華僑暴動與黃禍論/抵制美貨運動與民族主義 【第四章 大清帝國的日暮黃昏──末代皇帝與辛亥革命】 清末中國人的日本留學與日俄戰爭 一百年前的日本留學熱潮/留學生的派遣與日本衝擊/留學生的反清與反日本 孫文的登場與日本 孫文的生平與洪秀全/興中會的成立與廣州起義/與宮崎滔天的相遇/兩廣獨立計畫與惠州起義 革命派的成長與中國同盟會 激進派留學生與孫文/革命派的成長/中國同盟會的成立/中國同盟會中的孫文 謀求救國之途 梁啟超與中國同盟會的論戰/中國同盟會的路線對立與內部糾紛/光緒新政與張謇的立憲改革 大清帝國的日暮黃昏與辛亥革命 宣統皇帝溥儀之生平/攝政王的政治與鐵道國有化問題/同盟會中部總會與武昌起義/袁世凱的再登場與清朝的滅亡 【第五章 「民之國」的試煉──袁世凱政權與日本】 中華民國的成立與《臨時約法》 一顆子彈之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與《臨時約法》/袁世凱的開發獨裁與地方民族主義 二次革命與袁世凱政權 孫文訪日與日本對辛亥革命的反應/善後大借款與二次革命/袁世凱政權與其特質/中華革命黨與孫文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二十一條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日本佔領青島/《二十一條要求》與中國/反日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 袁世凱的帝制復活與日本 袁世凱的野心與不安/古德諾與帝制運動/日本的動向與坂西利八郎 護國運動與軍閥混戰的揭幕 護國運動與袁世凱之死/段祺瑞政權與西原借款/清朝復辟事件與護法戰爭 【第六章 青年的季節──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 《新青年》與北京大學 天安門事件與五四運動/北京大學的改革與蔡元培/制定國語與關於女性解放之議論 魯迅與文學革命 魯迅的日本時代與公務員生活/文學革命與〈狂人日記〉/《阿Q正傳》與中國社會 巴黎和會與五四運動 兩個講和會議/五四運動的開始/運動的擴大與拒絕簽署條約/日本留學生的動態與吉野作造 馬克思主義的接收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中國對馬克思主義的接納/共產國際與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以及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 【第七章 革命尚未成功──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 華盛頓體制與孫文的革命方針 孫文的「大亞洲主義」演講/《華盛頓條約》與軍閥混戰/陳炯明的聯省自治與馬林 第一次國共合作與蔣介石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成立/黃埔軍官學校與蔣介石/孫文的北上與逝世 〈無花的薔薇〉與北伐開始 魯迅與三一八事件/蔣介石的崛起與中山艦事件 北伐的展開與湖南農民運動 魯迅的廣州行與北伐軍的勝利/北伐下的政治抗爭與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視察 四一二事件與國共合作的崩壞 南京事件的發生與蔣介石/共產黨的上海起義與四一二事件/國共合作的崩壞與魯迅 【第八章 內憂與外患之下──南京國民政府與九一八事變】 北伐再起與出兵山東 張作霖炸死事件與日本/蔣介石的下台與訪日/濟南事件與佐佐木到一 北伐成功與南京國民政府 張學良的登場與南北統一/關稅自主權的恢復與日本/中原大戰與廣州國民政府 毛澤東的山區革命與圍剿 偉大的鄉下人‧毛澤東/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設與梁漱溟/圍剿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九一八事變與末代皇帝 柳條湖事件與日本/戰火的擴大與南京國民政府/末代皇帝的再登場 【第九章 築建抗日長城──滿州國與長征‧西安事變】 滿州國的成立與其現實 一二八事變的爆發與魯迅/滿州國的成立與善意的惡政/李頓報告書與侵占熱河 安內攘外與長征的開始 安內攘外政策的提出與第五次圍剿/起死回生的長征/遵義會議與周恩來 高漲的抗日情緒 蔣介石的抗戰準備與獨裁體制/中國民權保障同盟與魯迅/日本分離華北與一二九學生運動/義勇軍進行曲與《八一宣言》 西安事變與張學良 苦惱的東北軍統帥/用事實回答/被監禁的蔣介石/蔣介石‧周恩來會談實現 【第十章 邊境的街道與人們──香港、臺灣及上海】 作為異文化窗口的香港與上海 顯示時代活力的邊境/草創時期的香港與上海/日本音吉與唐行者/近代文明的洗禮與東亞同文書院 臺灣與日本型近代的走向 臺灣總督府與後藤新平/《臺灣青年》與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霧社事件與《莎韻之鐘》 大革命時代的上海與香港 五卅運動與省港罷工/臺灣共產黨與朝鮮人的獨立運動 尾聲‧魯迅的遺言與日本人 魯迅之死與內山完造/鹿地亘的日本人反戰同盟/二十一世紀的日本與中國 主要人物略傳/歷史關鍵詞解說/參考文獻/年表/索引

作者資料

菊池秀明

一九六一年生於神奈川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東京大學研究所文學博士。曾任中部大學國際關係學部講師、副教授,現為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專長為中國近代史,特別是太平天國、中國移民社會史、民族關係史。透過多次田野調查以及廣泛收集各領域文獻,力圖重現「太平天國及其時代」。 主要著作有《廣西移民社會與太平天國(正文篇、史料篇)》(風響社)、《太平天國與歷史學──客家民族主義的背景》(《岩波講座‧世界歷史20 亞洲的「近代」》,岩波書店)、《從太平天國看異文化接受》(世界史手冊65,山川出版社)。

基本資料

作者:菊池秀明 譯者:廖怡錚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9570530759 城邦書號:A4870117 規格:平裝 / 單色 / 44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