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氣候災難(全新修訂版):結合科技與商業的奇蹟,全面啟動淨零轉型新經濟
- 作者:比爾.蓋茲(Bill Gates)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23-03-01
- 定價:550元
- 優惠價:79折 435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435元,贈紅利21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413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全新修訂給政府、企業、個人的淨零轉型全方位指南
比爾 · 蓋茲親筆揭露改變未來的新思考、新科技與新經濟
「我寫這本書不只是因為看到氣候變遷的問題,還因為我看到了解決問題的機會。」
啟發商業世界全面投入新經濟的革命性巨作
已售出全球數十多國版權
掌握減排技術就能掌握商機,哪些創新最能助推淨零轉型?
能源成本竟然比產品主原料還高,科技節能怎麼做?
突破再生能源間歇特性,從儲能到精準用電最值得關注的新科技有哪些?
拯救地球氣候出現救星?發展氫能需具備什麼能力?
現有核能發電與核融合大不同?為什麼核融合值得期待?
一本書揭示不同產業的淨零排放商機,看清未來ESG投資機會。
如果淨碳排不歸零,你我擁有的一切可能隨時歸零!
我們必須在2050年之前實現淨零碳排放,未來10年,沒有比投身這個遠大目標更重要的事了。
2023 年1 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攸關台灣未來30年發展的《氣候變遷因應法》,台灣成為亞洲少數將氣候治理法制化,並將實施碳定價的國家。但究竟2050淨零排放該如何達成?又如何在淨零轉型的同時,創造重大商機?
在這本書中,比爾.蓋茲將告訴你:經濟成長和淨零創新的新交集是什麼。他提出一套涵蓋層面極廣、但每一步都切實可行的計畫,希望把溫室氣體排放量全面減到零,挽救人類免於一場迎面而來的氣候浩劫。
比爾.蓋茲花了十多年潛心研究氣候變遷的原因與效應,在物理、化學、生物、工程、政治、金融等各領域專家的協助下,努力尋找阻止地球失速滑向環境災難的方法。在這本書中,他深入淺出地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別無選擇,一定要努力減到淨零排放,也詳細說明要達到這個重大目標,哪些是我們非做不可的事。
書中清晰描述了人類所面臨的艱巨挑戰,清楚指出在哪些方面目前科技已有零碳方案、哪些領域的現有科技該如何發揮更大效益,還有哪裡需要創新的技術突破,又是哪些人在從事這些重要研究。
最後,他提出一套以全面減到零排放為目標的具體可行計畫,從政府的政策、企業的行為,到個人可以採取的行動,為全面減到零排放的艱巨任務帶來新希望。
誠如比爾.蓋茲在書中一再強調,全面減到零排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能遵循書中所提出的計畫,目標雖難,一切仍在掌握之中。
目錄
前言 從520億到零
第一章 為什麼要歸零?
第二章 零排放真的很難
第三章 氣候對話中一定要問的5個問題
第四章 我們如何用電——占年排放量520億噸的26%
第五章 我們如何製造——占年排放量520億噸的29%
第六章 我們如何耕種養殖——占年排放量520億噸的22%
第七章 我們如何運輸——占年排放量520億噸的16%
第八章 我們如何調節溫度——占年排放量510億噸的7%
第九章 適應暖化的世界
第十章 為什麼政策很重要?
第十一章 減到零排放的總體計畫
第十二章 人人都可以做的事
後記 氣候變遷與新冠病毒
致謝
注釋
內文試閱
看懂氣候變遷,先掌握兩個關鍵數字
關於氣候變遷,你需要知道兩個數字:520億與零。
520億是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噸數。這個數字每年有起有落,但基本趨勢是在增加,這是我們目前狀況。零是我們必須達到的目標。為什麼要歸零?人類必須停止排放溫室氣體到大氣中,讓地球不再繼續暖化,才能避免氣候變遷帶來最嚴重的後果。這些後果真的非常可怕。
這聽起來好像很困難,確實不容易。人類世界從來沒有進行過這麼大的工程,這代表每個國家都必須改變運作方式。因為現代生活的每一種活動,舉凡耕種養殖、製造產品、交通運輸等等,幾乎無一不在排放溫室氣體,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還會有更多人開始過這種現代生活方式。這是好事,代表愈來愈多人的生活將獲得改善。但假設其他方面都沒有改變,全世界將會製造更多溫室氣體,氣候變遷就會持續惡化,幾乎可以肯定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一場大災難。
然而,「假設其他方面都沒有改變」,是很大的疑問,我相信事情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必需的工具,至於還欠缺的部分,我從科技領域中理解到的新氣候解方令我感到樂觀,相信我們有能力發明出來,並在有效運用下,成功躲過一場氣候大災難,如果我們動作夠快。
這本書要講的就是我們必須採取什麼行動,以及我認為我們做得到的原因。
我盡最大努力去理解氣候變遷的相關問題,跟氣候與能源、農業、海洋、海平面、冰川、電力線路等各領域的專家見面,閱讀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發布的報告。幾年之後,我終於確認了以下三件事:
1. 我們要避免氣候災難,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減到零。
2. 我們得加快腳步,以更有智慧的方式有效運用太陽能和風力等現有工具。
3. 我們必須推出突破性的創新技術,把發電以外的排放量也減到零。
零排放是個毫無商量餘地的目標。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減到零,地球溫度就會持續升高。
這裡有個比喻特別有助理解:氣候就像開著水龍頭的浴缸,水正在慢慢注滿,即使把水流速度減到最慢,一滴滴的流出,最終還是會溢出來。這就是我們必須預防的災難,只以減少排放為目標沒有用,零排放才是唯一合情合理的目標。
不管你是政府官員、企業家,還是忙忙碌碌的一般人,都可以做點什麼來避免氣候災難。
化石燃料不減反增,如何找到減碳與民生的平衡點
你今天早上刷牙了嗎?牙刷的材質通常包含塑膠,而塑膠是由石油製成的,石油就是一種化石燃料。
你也許已經吃過早餐,土司和穀類片中的穀物,都是用肥料種出來的,肥料的生產過程會排放溫室氣體;收割穀物會用到曳引機,曳引機是由鋼製成的,煉鋼需要用到化石燃料,過程中也會釋放碳,而且曳引機還需要汽油才跑得動。你如果像我一樣,午餐有時會吃漢堡,製作漢堡排需要飼養牛,過程中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因為牛打嗝和放屁都會排出甲烷;製作漢堡麵包則需要種植和收割小麥,一樣會排放溫室氣體。
你換衣服準備出門,衣服的材質可能是需要施肥和收割的棉花,也可能是聚酯纖維,從石油提煉出來的乙烯製成。你用的衛生紙,是砍樹而來,製造過程中也會排放出更多的碳。
你今天上班或上學坐的交通工具,如果是用電驅動的,那很好,不過發電來源十之八九也會是化石燃料。你的交通工具如果是火車,火車在鋼製成的軌道上行駛,會穿過由水泥建造的隧道,而生產水泥會使用化石燃料,過程中也會排放碳這個副產品。你乘坐的汽車或公車,週末騎的腳踏車,都是由鋼和塑膠製成的。你行駛在由水泥和柏油鋪成的馬路上,而柏油是從石油提煉而來的。
你如果住在公寓大樓裡,四面的牆應該都是水泥;如果住木造房子,砍伐和裁切木頭都需要用到由鋼和塑膠製成的氣動機械。你家裡或辦公室如果裝了暖氣或空調設備,不僅會消耗大量能源,空調使用的冷媒,還可能是一種很強的溫室氣體。你如果正坐在金屬或塑膠椅子上,提煉這些材料也會產生更多的碳足跡。
以上所有這些東西,小到牙刷,大到建築材料,統統都經由卡車、飛機、火車和輪船從其他地方運來,這些交通工具都需要化石燃料驅動,製造過程也都會用到化石燃料。
換句話說,化石燃料無所不在。就以石油為例,全世界每天消耗150億公升以上的石油,任何產品達到這種用量,已不可能說不用就不用。
更重要的是,化石燃料之所以無所不在,是因為它太便宜了。石油比汽水還便宜。2020年下半年的平均油價約為每桶42美元,也就是每公升0.264美元,而好市多大賣場8公升裝的汽水要價6美元,也就是每公升0.75美元。
世界各地的人每天都要使用一種比健怡可樂還便宜的產品,而且用量達到150億公升以上。
問題還不只是每個人會消耗更多能源,全球人口也在增加,而且大部分的人口成長會出現在碳排放密集的都市。都市發展的速度將十分驚人,在接下來四十年,相當於每個月都會蓋起一座紐約市。
問題的規模之大,光想到就令人發暈。但我們也不需要驚慌失措,只要能夠普遍採用清潔再生能源,同時在零碳能源技術上取得突破,就能把淨排放量減到零。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使清潔能源技術和目前的化石燃料技術一樣平價並穩定供應。
清潔、高效,零碳終極能源就是它
核電有很多問題已經不是什麼祕密,興建核電廠的成本目前已變得很高。人為疏失會導致意外事故,核電廠使用的燃料—鈾,有可能被用來製造核武,還有核廢料有危險性,如何存放也是棘手的問題。
但有一種完全不同的核能發電方式核融合,卻極具潛力。有別於現有的核分裂發電是以分裂原子來獲取能量,這種方式是把原子融合在一起,因此稱為核融合。
核融合的基本原理跟太陽產生能量的方式相同,把一種氣體(大多數研究使用的是某種形態的氫)加熱到超過攝氏5,000萬度的極端高溫,使氣體變化為一種帶電狀態,稱為「電漿」。在這種高溫下,原子因為快速運動,彼此撞擊而融合在一起,就像太陽的氫原子一樣。當氫原子融合在一起,就會變成氦,過程中釋放出大量能量,這些能量就可以用來發電。科學家已有幾種方法可以穩定電漿,最常見的是使用超強磁鐵或雷射。
核融合雖然仍處於實驗階段,但前景十分看好,因為只要用氫等常見的元素就可以運作,燃料既便宜又不虞匱乏。核融合主要使用的氫,可以從海水中獲得,資源非常充足,足夠全球用上幾萬年。核融合的廢料半衰期只有幾百年,不像鈽和其他核分裂的廢料半衰期長達幾十萬年,放射性也弱得多,危險程度和醫院的放射性廢棄物差不多。核融合也不會有容易失控的連鎖反應,只要不再供應燃料,或者關閉裝有電漿的設備,融合反應就會停下來。
目前正在建設當中的世界最大核融合計畫,共有六個國家和歐盟共同參與,準備在法國南部打造一座實驗設施,稱為「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簡稱ITER。該計畫於2010年動工,目前仍在進行中,預計在2020年代中期生產第一批電漿,並在2030年代末開始生比運轉所需大10倍的多餘電力。那將是核融合夢想成真的時刻,也是人類的重大成就,這時距離興建一座核融合的商業示範電廠也就不遠了。
未來還會有更多創新,使核融合變得更加可行,例如,我知道有些公司正利用高溫超導體製造更強的磁場來穩定電漿。如果這個方法可行,核融合反應爐就可以變得小很多,成本會更低,發展速度也會更快。
但關鍵不在於哪家公司有能力研發出核分裂或核融合所需的技術突破,最重要的是,全球重新認真發展核能領域。這個領域太值得期待了,不應該忽視。
核能是唯一已證實可以不分晝夜、不分季節、不挑地點,穩定且大規模發電的零碳能源。沒有任何其他清潔能源能做到目前核能發電給我們的這些好處。
作者資料
比爾.蓋茲(Bill Gates)
科技人、企業領袖和慈善家,1975 年與兒時玩伴保羅.艾倫(Paul Allen)共同創辦微軟(Microsoft),目前擔任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的共同會長,長達二十餘年都致力於全球衛生與發展的工作,包括預防疫病大流行、消滅疾病、水質問題、公共衛生、衛生保健等議題。 有暢銷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等著作。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