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日本文學
太陽與鐵:三島由紀夫總結一生的哲學告白,獨家收錄三島文明論巨作《行動學入門》【精裝典藏版】
left
right
  • 庫存 = 9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太陽與鐵:三島由紀夫總結一生的哲學告白,獨家收錄三島文明論巨作《行動學入門》【精裝典藏版】

  • 作者:三島由紀夫(Yukio Mishima)
  • 出版社:大牌出版
  • 出版日期:2023-03-15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折 300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00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85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世上唯有兩種無法凝視之物──太陽和死亡。」 唯有實踐「剎那即永恆」,才是真正體現人生價值的人! 三島由紀夫總結一生的哲學告白 ★ 進入三島由紀夫的作品及其創作世界必讀的一本書 ★ 獨家收錄:三島文明論巨作《行動學入門》,看一代文豪如何用「行動」去影響一整個世代的年輕人 ★ 日本文學翻譯家邱振瑞專文解說,帶你捕捉三島由紀夫「太陽神與行動」的銳意 ★ 全書採硬皮精裝形式,由設計師許晉維操刀,以「貫穿烈日的意志」為裝幀概念,極具收藏價值 多虧了太陽與鐵的賜予, 我學會一門外語,懂得肉體的語言。 它是我的第二外語,形塑了我的教養。 現在,我想談談這種教養是如何形塑出來的? 它可能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教養進程, 同時亦是難以理解的東西…… 在三島由紀夫的文學作品中,自傳式的作品很少,《太陽與鐵》發表於1968年,是他在自我的意識下所做最大限度的告白,也是他最後的告白。在三島的作家生涯之初,他先是以詩人的身分來寫作,後來他尋得「肉體的語言」,以自己的血肉來充滿作品。 三島在本書中提出:人類可以使意志和肉體轉換成太陽和鐵的意志。 他將自己的信念凝成了太陽,太陽即是肌肉造型的外在榮耀,輝映著肌肉;而鐵,則是肌肉內涵力量的型態。 他雕琢身體來當作死亡的容器,透過肉體,使精神世界裡的所有譬喻都得以成真。在三島的創作過程中,他時時刻刻都在思考自己人生「最後的臺詞」。而他自己,其實也就是他最後的創作。 年輕人啊,別成為像豆芽那樣的知識份子! 比起認真的努力, 最單純的行動,更能直接觸及你生而為人的價值…… 眾所周知,三島是一名徹底的行動主義者。他認為,所謂「行動」,就是身體的藝術,每個人都應該追求行動之美!為了貫徹自己的信念,他絕不坐以待斃。 從至今看來依然令人熱血沸騰的紀錄片《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鬥》,他以一抵千,舌戰東大學生,乃至於翌年他挾持自衛隊成員,冀望透過自己的演說,號召自衛隊推翻憲法,最終以身殉道等,都無不展現他「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強大氣場。 本書獨家收錄的《行動學入門》,即是三島將自己對「行動」的見解,淬鍊而出的精闢文集,包括「行動的心理」、「行動的模式」、「行動的效果」及「行動之美」等各種面向,讀者可從中一窺當代知識分子「如何用行動去實踐自己理念」的最佳典範。

目錄

#目錄 ▋太陽與鐵 - 尾聲──F104 ▋行動學入門 - 何謂行動? - 軍事行動 - 行動的心理 - 行動的模式 - 行動的效果 - 行動與待機 - 行動計畫 - 行動之美 - 行動與團體 - 行動與法律 - 行動與距離 - 行動的結束 <解說> 太陽神與行動的銳意/邱振瑞

內文試閱

▋太陽與鐵 ……直到後來,多虧太陽與鐵的賜予,我學會了一門外語,懂得了肉體的語言。它是我的第二外語,形塑了我的教養。我現在想談談這教養是如何形塑出來的。它可能是無與倫比的教養進程,同時又是難以理解的東西。 在我幼年時,曾看見這樣的情景:幾個喝得酩酊大醉的男子,跑去抬扛神轎,他們神情極其放肆,仰著臉面最後把脖頸枕在轎棍上,激情地狂搖動著神轎;我思忖,他們眼裡所看見的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我始終被這謎團似的情景所困惑。我無法想像,在那樣激烈的肉體磨難中所看到的陶醉的幻影,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因此,這個謎團長期盤踞在我的內心。自從我學習肉體的語言,並親自去扛了神轎,這才有了機會揭開幼時的困惑之謎。後來,我終於明白,原來他們只是在仰望天空而已啊!他們的眼裡沒有任何幻影,只有初秋那絕對蔚藍的天空。不過,這天空可能是我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的異樣的晴空,是那種彷彿被它拋上高空,卻又像墜入深淵似的,有著無限澄明和瘋狂融合而一的天空。 我很快地把這體驗寫成小小的隨筆,因為對我來說,它是多麼重要的體驗啊! 何以如此呢?因為那時我是站在絕對的同一性之上,亦即透過自己的詩的直觀而眺望的蔚藍天空,與尋常的青年眼裡所見的蔚藍天空是同樣的。這個瞬間,正是我引頸企盼的,而這全要歸功於太陽與鐵。說到為什麼沒必要懷疑同一性,因為在同等的肉體性的條件下,它們分擔某種程度的肉體的負荷,而且遭到酩酊大醉的侵犯,在這種狀況之下,他們的個人差異受到許多條件的制約,能力陡然下降,而且如吸食迷幻藥般幻想的內在因素幾乎被排除的話……那麼我所看到的就絕非是個人幻覺,而必須是明確的集團視覺的一部分。我的詩的直觀,在之後透過語言而被重新喚起和構思才成為特權,而當我的視覺接觸到晃動著的藍天時,這才算是接觸到行為者的情感心靈。 然後,我又像一隻凶猛的巨鳥,在晃動著的蔚藍天空,忽而高飛展翅遨遊,時而低徊之際,看見了長久以來稱為「悲劇性事物」的本質。 根據我對悲劇的定義,所謂悲劇性的激情,絕不會在特異的感性誇示其特權時產生的,因此從事語言工作的作家,可以創作悲劇,但不能參與其中。而且這種特權性的崇高,必須嚴格地基於一種肉體的勇氣。悲劇性事物所具有的悲壯、陶醉、明晰等諸要素,是在具備一定的肉體力量的均質感性,與為自己備妥的特權性的瞬間產生的。在悲劇之中,需要反悲劇的活力和無知,尤其需要某種「失序性」。人有些時候為了要成為類似神的存在,因此平時絕不能是神或接近神靈之物。 於是,當我也可看見只有他們方可看見的那種異樣而神聖的蔚藍天空時,我才相信自己感性的普遍性,我的飢渴才得以療治,我對語言機能近乎病態的盲信,才得以消除。這時,我才參與悲劇,也參與完整的存在。一旦看過這樣的東西,我那許多未知的事情就得以理解。同時也知道,運用肌肉就能簡單弄清楚被語言所神祕化的東西。這恰似人們了解情慾的意思。我逐漸明白存在與行為的感覺。 這麼說來,我摸索的道路比其他人來得晚,但也不過是走了相同的道路而已。然而,我又有另一種私己的企圖。倘若一種觀念浸潤我的精神,就算它使我的精神為之膨脹,進而占領我的精神,在精神世界裡也不值得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不過,對於肉體與精神二元論漸感疲倦的我來說,當然會湧起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這樣的事件會在精神內部產生,又何以在精神的外緣整個結束呢?舉例來說,這情形如同精神上的煩悶可能導致胃潰瘍那樣,心身是互為關聯的。而我要思考的,還不止於此。我在想,如果我幼時的肉體,首先以被語言腐蝕的觀念性型態出現,那麼我現在不就可以反用它,讓觀念遍及的地方,從精神到肉體、把整個肉體完全以那觀念的金屬打造成盔甲嗎? 正如我在悲劇的定義中敘述的,那種觀念原本就具有應該歸於肉體的性質。在我的腦海裡,肉體比精神更可能有高度的觀念性,更可能親密地熟悉觀念。為何如此呢?因為對人類的存在而言,所謂觀念就是一個異物。充滿不隨意肌和無法統控的內臟和循環系統的肉體,對精神來說就是異物。進言之,人甚至可以把成為異物的肉體比喻成異物的觀念來敘述。於是,一種觀念巧妙襲來,還給人一開始即感到恰似宿命所賦予的那樣,它更強化與賦予每個人的肉體的相似,連那個不能自我統控的機能也將愈來愈酷似肉體。基督教的道成肉身,正是基於這個思想,有些人的手掌和腳背上還會出現聖痕。 然而,我們的肉體仍受到某種制約,比如我們受到某種激進觀念的侵襲,幻想自己頭上長了一對銳利的角,現實上它是長不出來的,這是不言自明的事情。這種制約最終將歸結於調和與均衡,歸結於更均質的美和其賦予肉體的資格,使它足以看見那晃動的蔚藍天空。與此同時,它又能實現對異常激進的觀念的報復與修正。簡言之,它總是要把我帶回到那個「不容懷疑同一性的地點」。在那裡,我的肉體即為一個觀念的產物,同時也是一種隱蔽自我觀念的最佳的隱身衣。肉體若能達到無個性的完美調和,個性就必定能夠永遠地自關其中。我始終認為,表現精神過度怠惰的便便大腹,以及表現精神過度發達而微露肋骨薄胸的肉體性特徵,是最醜陋不堪的。可當我知道有些人卻主動去愛這種肉體性特徵,無不感到驚愕。因為它使我主觀地感覺到這是一種厚顏無恥的行為,這好比是把精神的恥部(陰部)暴露出來似的。而像這種自戀症,正是我最不能寬容的。 (未完待續) ▋行動學入門 何謂行動? 行動本身有其自身獨特的邏輯。因此,行動一旦開始,直到結束是不會停止的。可以說,這種情形與發條玩具很相似,只要發條在上緊狀態,它就會持續相同的運作。對於知識人而言,行動這種邏輯令他們感到畏懼,因為如果不對此稍加留意的話,他往往就會被引入歧途而無法抽身。最近,我認為作家野坂昭如在感情上可能表明立場支持「三派全學聯」,然而僅只幾個星期,情況卻為之丕變,他放棄了上述聲明。因為他並非不知道行動可能把人帶到何處,毋寧說,正因為他明確知道後果因而緊急做罷。在這一點上他是個聰明人,在發條還未鬆弛前即停止了行動,也可以說,這證明他從一開始就沒付諸行動。 日本刀一拔出刀鞘時,就展現其獨特的動作。這與槍枝子彈射出的瞬間相似,它一開始就按此行動展開。槍枝一瞄準敵人射出子彈,它便朝彈道直射而去,這時如果來個陰錯陽差,如子彈即便打中了鋼盔正面,有時也可能先在鋼盔內繞過一圈,再從頭部後方鑽了出去。雖說這種不如預期達成的行動所在多有,至少它都得遵從朝著目標發射的法則與邏輯。如果我們可以對著飛到半途的子彈說:「喂,你要去哪裡?去買香菸?去公共澡堂嗎?」那麼,子彈可能會說:「我去殺死敵人!」然後迅速朝敵人直奔而去。對子彈而言,它不可能一下子去澡堂,一下子去買香菸,消耗在次要的目的上。日本刀在此方面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拔刀速度不如子彈之快,但一旦拔出了刀鞘,絕不會毫無目的沒砍斬到東西或人就插回鞘內,因為沒有確定目標而貿然拔刀的話,往往會以失敗告終。 我們可以從「日大騷動」中看到最佳的例證,幾名體育會的學生手持日本刀闖入了日本大學校園惹事,不料,他們立刻被奪刀壓制且招來了一頓暴打。話說回來,我實在難以相信,有人手持日本刀不傷人見血就收鞘的。依此推想,難道這把日本刀闖入校園並非以殺傷為目的,而是恫嚇或脅迫之用?若果真如此,它就與本來目的相違背了,而違背本來目的,使用武器的當下就毫無鋒利可言了。這起事件也可與本年度的治安出動 相比擬。顯然的,如果治安出動旨在行使震懾或威嚇的話,必然就要準備數萬發子彈或幾千支槍械,問題是,最終它若沒發揮應有的效力,其情況就會如掉入上述日本刀相似的困境。在此,我覺得武器這種東西隱含著奇妙的性質。 武器本身與行動未必是相融合一。我認為這如同以前戰爭中的行動一樣,武器必然有其明確的用途,因此,我認為行動的定義在於人與武器同一化,並朝目的勇往直前。因為我們不可能毫無目的的行動,既然身為男人,不可能不以肉體來展現行動的。當然,看見有學童掉入河裡勇於捨身相救,那是行動的體現之一。從自衛隊的立場來看,他們參與颱風或地震救災活動也屬於這個範疇。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以肉身拯救人命與自然搏鬥的行動是做人的根本,行動本身都必須專注於這個目的對象。 因為不存在沒有目的的行動,那些沒有目的的思考或單憑感覺的人,忌憚和害怕行動,能避則避。不用說,有思想和邏輯目的展開行動時,最終不表現在措詞和言論上,而必須回歸於肉體行動之中。所有肉體行動都可能危及自身,沒有比這更恐怖的了。肉體有塑造肉體自身的獨特喜悅,這個喜悅即所有舞蹈的愉悅,與所有運動的暢快感相聯繫著。其目的性並不明顯,而越是以美為宗旨的行動,其行動本身就越接近藝術的無限性。我在前文中已述及,在體育運動當中,體操運動最接近藝術與行動的交界線。 行動的特色在於不空耗時間。我之前有過幾次行動的機會,例如,參加東大全共鬥的討論會,集會時間只需兩個半小時。因此,我幾乎不需任何準備,從我家乘上計程車直奔駒場的東大校園,討論會一結束,再搭乘計程車回家而已。往返時間抓得寬鬆些,不超過四個小時。然而,社會過度宣揚炒熱那場行動的氣氛,有一段時間成了人們興趣和關注的焦點。而且,他們只關注我參與東大全共鬥討論會中的發言,不過,對我來說,在一個月中的四小時並微不足道,觀看一部戲劇、欣賞一部電影長片也要四小時,人們卻只對這短暫的時間感到興趣,對我如何度過一個月當中二十四時的三十倍──七百二十小時漫長的時間卻興趣索然。七百二十小時扣掉四小時的七百一十六小時,雖不能說我全部時間都埋頭寫作,但大半時間我都持續不懈認真地撰寫小說。如果我不付諸行動,就會無限拖延下去,我寫到第三冊小說花了四年,若不行動不知要幾年才能完成第四冊小說。行動貴在迅速,思考性和藝術性的工作非常耗費時間精力。但是,活著的意義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體現出來,而死亡瞬間即到,問題在於人們重視何者呢? 西鄉隆盛在城山切腹自盡永遠被人追憶,特攻隊在極短時間進行冒死攻擊同樣受到銘記。只是,一般人看不到他們整個生涯和受過幾百小時訓練的過程。行動如瞬間爆裂的煙火,但它們卻有概括生命要義的奇妙力量。因此,我們絕不能輕視那些迸現的行動。一個人終其一生專注某個領域是令人尊敬的,並有其受尊敬的根據,那些踐行剎那即永恆的人,則是更具體簡潔地體現著人生真正的價值。 至純的行動和最單純的行動,比起認真的努力,更能直接觸及到人生的價值或永恆的人性問題。一直以來,我經常思考行動與思想、肉體與精神的問題,因此,以下就以「行動學入門」為題,以此來檢視我思考行動的各種思想面向。 (未完待續)

作者資料

三島由紀夫(Yukio Mishima)

(1925-1970) 本名平岡公威,出生於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四日,自幼身體孱弱,在出身貴族的祖母溺愛下成長,養成其孤獨、敏感而纖細的個性,及對日本傳統藝能之美的嚮往,帶來一生不可抹滅的影響。 十六歲即發表作品《繁花盛開的森林》,展現其美學意識及華麗的文體,被視為早熟的天才。引薦他跨進文壇的恩師清水文雄為其取的筆名「三島由紀夫」從此陪伴他一生。 一九四七年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後,任職於日本大藏省,隔年為了專心從事寫作而離職。一九四九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假面的告白》在文壇嶄露頭角,此後創作不斷,成為日本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三島不僅在日本聲譽卓著,在國外也享有極高的評價。暢銷作品《潮騷》為其打入美國出版市場;展露獨特洗鍊美學意識的《金閣寺》將三島的文學事業推上高峰。曾三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被譽為是「日本的海明威」,也是日本當代著作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作家。 除了小說、散文與詩詞等文學創作,三島在戲劇方面也展現驚人的才華,寫了許多優秀劇本,致力於日本古典戲劇能樂和歌舞伎的現代化。同時還擔任電影演員,甚至在以自己小說改編的電影中特別演出。 一九七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三島完成力作《豐饒之海》四部曲最終卷《天人五衰》後,即夥同四名楯之會青年成員前往自衛隊總部挾持總監,鼓動自衛隊發動政變未果,當天便切腹自殺,結束其壯麗的一生。 主要著作有《假面的告白》、《潮騷》、《金閣寺》、《禁色》、《美德的徘徊》、《愛的飢渴》、《女神》與《豐饒之海》四部曲等。

基本資料

作者:三島由紀夫(Yukio Mishima) 譯者:邱振瑞 出版社:大牌出版 書系:好讀 出版日期:2023-03-15 ISBN:9786267191972 城邦書號:A1290256 規格:精裝 / 單色 / 216頁 / 13.6cm×19.2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