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華文文學 > 散文
假如戰爭明天來:我在東引做二兵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假如戰爭明天來:我在東引做二兵

  • 作者:江旻諺
  • 出版社:離島出版
  • 出版日期:2024-02-21
  • 定價:350元
  • 優惠價:79折 277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277元,贈紅利13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63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 憂國又憂民,社運少年當兵記! ★ 假如戰爭明天來,受過義務役訓練的我們,真的能派上用場嗎? ★ 義務役真的很廢嗎?台海危機一觸即發,難道只有我把邊疆當前線? 「長官,我想學格鬥術!」 「覺得戰爭不會發生嗎?當你在東引島上,看到敵軍船艦就待命在鄰近海域;當你全副武裝,連續幾天槍枝上膛。」 「設想一下,解放軍可能即日下午就宣戰攻下東引島,而我們身處前線,在海軍之前、在空軍之前,是解放軍要搶灘登陸台灣本島的前哨戰役。」 在台海危機成為全球矚目焦點之際,一位在台灣總統直選/台海飛彈危機那年出生、被捲進香港反送中運動、走上街頭要求政府立法防止中國滲透的台灣男孩,遠赴前線馬祖東引當兵。在短短四個月的義務役期間,完成這本憂國憂民,細膩而幽默的二十一世紀台灣男孩當兵手記。 本書不僅是新世代的《報告班長》、《大兵日記》故事,不同於坊間常見的軍旅日記多以記述日常生活、軍中趣事為主,本書作者江旻諺將主要篇幅放在檢視當前義務役的訓練內容,以一個「憂國憂民」又「積極備戰」的役男身份,提出觀察、分析與改革的可能方向。書名「假如戰爭明天來」,可說是全書叩問的核心:「假如戰爭明天來,受過義務役訓練的我們真的能派上用場嗎?」 ★專文導讀 周永康|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前祕書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地理系博士生 ★憂國憂民同路人推薦 沈伯洋|黑熊學院創辦人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曹雅評|馬祖青年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陳廷豪|馬祖政治工作者 賴中強|律師、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

內文試閱

〈大家打賭,我會簽下去〉 漸漸熟悉身邊的同僚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連隊上的士兵私下打賭我會簽下志願役。倒是年紀稍大的軍官和士官長們,打從一開始就認定,我不可能從軍;有次還直接建議我,若遇到招募員,或是有人比較積極遊說,我只需端出碩士學歷就可以省下推託回絕的力氣。 士兵們最後當然是輸了這場賭注。這兩個月,我們連隊上有名訓練役轉服志願役,而且是這梯東引新兵當中的唯一一位。消息一出,士兵們便傳言,那人必定是我。到了最後一個工作日,我實在忍不住好奇,探問他們到底為何如此執著是我? 原來,因為我最初自我介紹時,提到自己的學識背景,以及這條生涯路的薪資往往「不太穩定」。薪情不好,已經足以是從軍的絕佳理由。我也發現,碩士學歷在同輩軍人眼中的印象,幾乎完全和薪資待遇脫鉤。對於身邊軍人同事們,社會科學人會唸書,聽起來與能賺錢一點關係都沒有。有個曾經堅信我會從軍的士兵,問了我入伍前的薪水,也與我分享了他在成為職業軍人之前,作為搬家工人是怎麼賺錢的:出車一天,無論幾趟、幾層樓、幾家戶,都實拿兩千。 有次他一個月合計賺了七萬元。收入豐碩,但身體累壞了。我反問他,一個月最多也才三十一天,他笑笑地說:如果當天回到家後,臨時還被老闆叫出門加班,會再多拿一千元。如此瀕臨體力的極限,讓他決心辭掉工作,入伍服役。 來到外島當兵,收入穩穩當當,扣除保險、伙食、所得稅等,從工人到軍人,一名二等兵首月就能實拿到手四萬三。但他現在覺得工作索然無味,又打算要退伍了。 也是有次,我到營區門口搬高麗菜,副指揮官在哨所攔下我的時候,就是拿出「四萬三」這個薪資行情,企圖誘使我加入國軍。不一樣的是,當老一輩的軍官聽到我有碩士學歷,語氣就變了,變得不太想多浪費口水的樣子。 也許,學歷之於軍人這回事,隨世代更迭而產生意義上的變遷。當初那位去賣雞排,卻被郭台銘酸為「浪費社會資源」的博士生,已經是十年前的熱點新聞了。十年後的郭董要競選總統,本來可能成為他工廠奴工的兩千三百萬台灣人,現在變成他的選民,他也就自然不得再隨便酸言酸語。不過,博士生賣雞排的社會形象,卻雋永了十年光陰,如今成為國軍同僚們聽到我可能要繼續攻讀博士時,嘴裡首先彈出的膝反射回應。 然而較年長的幹部,似乎對於學識與學位,更加另眼看待。我是一直到排長也湊過來想加我的Line,我才意會到,這不是例行公事,而是真的想留下聯繫方式。這些打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招募我的士官長與軍官們,不約而同來找我加Line,比較精準一點描述這個互動過程的話,應是特地在離別前交換個名片。 到了役期最後一個禮拜,其他訓練役都離開返台,全連隊竟然只剩下我一人。待退弟兄不能操,尤其正要出營擺脫軍隊管控的訓練役更要善待,因此我的角色顯得有些特殊。值星士官長拎著我到處巡田水,忽然之間,語重心長地說他也考慮要退了。我問這是不是工作倦怠,他堅決認為沒有。 沒有倦怠,他認為是無奈。話鋒一轉,他舉例說,像是新加坡那個樣子,其實才是正常的軍隊,原來士官長會在星光部隊抵台時支援友軍受訓,才對此有些觀察。 我們蹲坐在據點的空地上,前方有架輕型戰術輪車氣喘吁吁爬上斜坡,一聽就知道車輛引擎零件出大問題。「保養要換火星塞,我老早就想講,這次能不能就不要換嘛。」此時車子排出大量白煙,攪和進車輪打轉濺起的塵沙,一路上弄得烏煙瘴氣,士官長彷彿在點評一場糟糕的表演秀:「這個軍隊招標採購,品質從來不是優位的考慮因素,一台車本來好好的,花錢下去整修反而就壞了。」 新加坡的軍隊在台灣,幾乎整套訓練流程都是用自己的資源。新聞上的說法是,礙於兩岸情勢敏感,星國不想惹是生非,雖然來台受訓,卻又和台灣的軍隊劃清界線。而按士官長的說詞,根本不需要談到中國開不開心的問題,雙方採購標準落差這麼大,對方怎麼可能敢用台灣在地叫來的車輛零件。 「連白米,都是自己從海外運過來的。」士官長用手比劃給我看,據點裡的修車廠,其實是他從地基開始,獨力搭建起來的。新加坡的白米,暗示著他對這個環境的失望。島上的其他連隊常常和他借車,「你看這裡有哪幾個連隊,編制上有幾台車,就真的有幾台車能用?」 他有自信地宣稱自己如何打造出東引部隊調度車輛的韌性,而這些只流傳在軍人之間的耳語,好似非要等到中國進攻之際,戰車無法如期派上用場,這座破敗體制的真實面貌才會公諸於眾。 比起一般的士兵,這些軍隊資深幹部除了不會叫我當兵,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對這份工作多了不少執著。士官長繼續用手比劃,他規劃要續建第二座廠房,以便容納更多車輛保養器材。我鮮少聽到士兵說他們作為軍人,想做什麼。 當士官長熱烈講完他想做的計劃時,他卻不曉得,這些對於部隊來說,是否只是徒勞?是不是等他退伍之後,部隊依然不會好好珍惜他十多年累積下來的資源?他在想,到底這個軍隊想要什麼,而他在退伍前,又還需要多做些什麼?我當然沒辦法回答他,我也沒有繼續從軍,陪他完成未竟的事業。不過這番比劃,卻是當兵這四個月以來,看過最具使命感,也是最年輕、有志氣的志願役招募說帖了。 (本文摘自:〈Part 2:簽下去〉)

延伸內容

〈編者序〉 ◎新世代的役男日記不再是《報告班長》 蔡英文宣布,二〇二四年元旦開始,台灣義務役延長到一年。 這是二〇二〇年以來,台灣「戰爭危機」情勢的延伸。自那一年起,《經濟學人》將台灣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台灣面臨解放軍戰爭威脅這件事情,開始變成國際間的熱門話題。 對此,多數人的直覺想法是:光憑台灣,不足以與解放軍對抗,因此需要以美國為首的外援,但美國的態度也很清楚,台灣要自己展現自我防衛決心,才有可能(但不保證)獲得外國的援助。 因此,台灣民間開始出現各式民防訓練的討論,也有許多民間社團推出訓練課程。一時之間,訓練體能、學習包紮救護、認識防空洞等課程,如雨後春筍般誕生,實實在在地反映了台灣人在淡定外表下的戰爭焦慮。 然而,國防終究是國家高權,也需要以國家為尺度來推行,才有可能真正見效。蔡英文以推行國防改革來因應,除了延長役期,還要改良軟硬體設施,改變訓練方式。蔡英文直白地說,知道許多人覺得,過去在台灣當兵是「浪費時間」,她保證,這樣的情況會被改變,她與國防部將動手給兵役制度整骨。 台灣社會對兵役,並不陌生。台灣人被徵兵、拉伕的歷史,可以溯及日本殖民統治末期。一九四四年,面對白熱化的太平洋戰爭,日本內閣決議,殖民地台灣人民也有服兵役之義務,台灣總督府於隔年全島實施徵兵檢查,並以《義勇兵役法》規定,十五歲至六十歲之男子及十七至四十歲之未婚女性,皆有義務接受徵召與服役。 戰後,台灣擺脫殖民地的命運不久,便捲入國共內戰漩渦,中華民國政府延續徵兵制度,存續至今。這對於台灣人民不分男女的生命週期與性別觀念,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詳見高穎超的論文〈做兵、儀式、男人類:台灣義務役男服役過程之陽剛氣質研究〉,二〇〇六) 一九九〇年代開始,隨著兩岸情勢和緩、走向接觸開放,兵役逐年縮減,在馬英九政府時期來到最短。然而,情勢再度變換,役期又恢復延長。 面對役期長短的變化,在解嚴後出生、新時代的役男,究竟怎麼想?目前看到的文本與專訪,還不算太多。大家對於「台灣役男」的文本印象,大概還停留在電影《報告班長》、連續劇《新兵日記》等階段。然而,新時代的戰雲正起,從軍男孩的想法或許早已跟上個世代不同;再者,他們在成長階段接收的民主自由與性別平權思想,會怎樣改變他們看待兵役的角度呢? 在這其中,江旻諺的答案卷,是相當特別的一張。 一九九六年出生的江旻諺,高中畢業後,以學測七十五級分(滿級分、各科分數均在全國前1%)的優秀成績獲獎學金赴香港留學,成為香港大學經濟學系的新生。落地不到一週,香港爆發雨傘運動,他加入香港大學重要刊物《學苑》擔任副總編輯,成為香港社會運動的港大社群中,幾乎是唯一一個、也是最受信任的台灣學生。 他完整經歷了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前的各種關於政治、社會的前途辯論,他在香港第一線體會中港關係的緊張與中國政治的變化。他的政治思想十分清晰,他在返台之後,擔任台灣民間團體「經濟民主連合」的研究員,要求台灣政府立法防止中資入侵。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後,他公開投入支援與救援的行動,成為港人在台的重要節點。 研究所畢業那一年,江旻諺與每一位體位合格的台灣役男一樣,收到了兵單。新訓結束後,他自願前往馬祖東引服役,用不一樣的身分,站在邊境線上,持續追問:在新的地緣政治、新的中國政治局面之下,台灣可以怎麼走? 然而,這也不是一本如此「硬」的書。在這當中,還是有亙古不變的「當兵瞎事」環節,只是增添了二十一世紀的風味。身為一個經過社會運動洗禮的直男,江旻諺還會思考「軍人作為職業與親密關係經營」、「軍隊對周邊社區女性性騷擾」等「非典型當兵話題」,可說是把台灣的「大兵日記」這一古老的文類,翻出了帶有一點黑色幽默感、又有一定性別意識的新篇章。 更重要的是,讀者也可以從江旻諺的視角,清楚體認到,民主、自由與尊重個人主體性的風潮,終究讓台灣軍隊文化與軍旅生活,變得與過去不大相同。 (文:何欣潔/離島出版社總編輯)

作者資料

江旻諺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香港大學經濟學學士。大學畢業後曾任職於台灣經濟民主連合,致力於抵抗中國對台併吞,建構社會團結。曾在反送中運動中積極在台灣組織撐香港活動,又協助流亡海外的香港政治倡議家創辦刊物《如水》,至今持續發展流散港人的民主運動論述。目前從事半導體政策研究,擔任科技、民主、社會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員。

基本資料

作者:江旻諺 出版社:離島出版 出版日期:2024-02-21 ISBN:9786269832934 城邦書號:A6170004 規格:平裝 / 單色 / 212頁 / 14.5cm×20.5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