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MBTI 我,和我的愛情說明書:看見你與自己,和伴侶的關係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MBTI 我,和我的愛情說明書:看見你與自己,和伴侶的關係

  • 作者:雪力(夏瑄澧)
  • 出版社:三采文化
  • 出版日期:2025-05-01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折 356元
  • 書虫VIP價:356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38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他到底在想什麼? 為什麼另一半老是誤解我? 我們真的適合彼此嗎? ————大家都渴望被善待,卻忽略每個人渴望被愛的方式都不同。 全台最具知名度的MBTI專家 ◤首本愛情解讀專書◢ 頻道內容全面擴寫 「熱戀期」到「穩定期」 看懂16型人格的戀愛邏輯 MBTI就像是親密關係的地圖 引導你用彼此能懂的方式去愛與被愛 【內容簡介】 ★2024博客來年度百大暢銷榜 ★2024讀墨年度百大閱讀榜 ★2023讀墨年度人氣作家 ★5000人報名的MBTI線上課程 ★官方頻道40萬粉絲追蹤 ▍熱戀前後,彷彿雙重人格? 「剛交往的他不是這樣的!」 因為伴侶「改變」而感到心痛的你,可能認為伴侶變了,或覺得自己被騙了。這是感情變質了嗎? 雪力深入剖析16類型的熱戀期和穩定期,讓你看見兩人戀愛中的演變,看懂彼此的行為模式,不再用「變質」來解釋! ▍看不懂我的伴侶,該怎麼辦? 「在外是開心果,怎麼回家對我就冷冰冰?」 你曾經看不透對方的行為、每次溝通都變成吵架,最後不歡而散嗎? 關係是兩個人的事,你給愛的方式對方是否懂? 雪力深度解析16類型的「原廠設定」,帶你明白伴侶的行為表現、溝通模式,並提供相處建議,別讓MBTI限制你,而是成為你戀愛的行前說明書。 ▍戀愛不是童話故事,是無止境的修練 經營關係的困難程度就像兩個人各抱著一個小孩拍照。你期待小孩能對著鏡頭微笑,但大多數時候,一個小孩剛好看著鏡頭,另一個卻拼命想掙脫你的懷抱。 這就像我們每個人不論年齡多大,都仍有一個內在小孩。 如果你看到有人照出來的相片是完美的,那麼他們肯定花了比你想像中更多的時間與功夫。 ▍透過戀愛,看見我的匱乏和渴望 「無論是因為想了解自己的戀愛體質、理解伴侶,或是想知道為何分手,我希望你能明白一個重點:你與他人的關係,最終是你與自己關係的鏡子。」 每一次的關係,都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為什麼你會被這樣的人吸引?你從這段關係中學到了什麼(無論好壞)? 獻給那些曾經或正在因愛而受苦的你們:「透過MBTI,我們能更客觀、不帶批判地理解彼此的思考和溝通模式,從而減少誤解,加深雙方的理解和包容。」 粉絲共鳴淚推 INFP:在關係中總是格格不入的我,看完後像是獲得大大的擁抱。 ISTJ:太準了!自己人能做好份內之事,就是給我們最大的愛! ENTP:我們不愛翻舊帳,是因為早已看向未來。 ISTP:雪力老師太中肯,不愛長篇分析的我們也乖乖看完! ENFJ:老師的分析讓我更懂伴侶,並找到舒適的相處之道。

目錄

作者序/你在和「誰」談戀愛? Chapter 1 墜入愛河前,先知道這些事 戀愛到底是什麼?戀愛腦是真的? 你不需要透過伴侶來完整自己 戀愛是看見匱乏和渴望的修練場 關於愛情,MBTI能帶給我什麼? 用MBTI作為溝通的行前說明 Chapter 2 兩個字母,看懂彼此的在乎 不同MBTI的類型如何表達愛? FP:給伴侶表達情感的空間與自由 FJ:兩人的快樂大於自己的快樂 TP:說真話,是為了讓對方更好 TJ:有效率地完成目標,就是愛 Chapter 3 __FP情感感知型 ESFP:開心果的真味道,只讓你知道 ENFP:天生好奇,世界是我的遊樂園 ISFP:將愛融入生活的藝術家 INFP:外表平靜,內心劇場已公演三天 Chapter 4 __FJ情感判斷型 ESFJ:記得你一切的貼心大師 ENFJ:願意為重要的人成為總管 ISFJ:不輕易變動的情感後盾 INFJ:感知眾人內心的共鳴者 Chapter 5 __TP思考感知型 ESTP:根據實況靈活應變的即興大師 ENTP:渴望探索的好奇寶寶 ISTP:用實踐代替甜言蜜語的行動派 INTP:愛就是愛,沒有那麼複雜 Chapter 6 __TJ思考判斷型 ESTJ:視對方為己任的總幹事 ENTJ:對愛情有清晰目標的行動大師 ISTJ:關係中堅定的執行者 INTJ:心藏未來圖像的策略規劃師 後記/戀愛如同生命中的每段關係,我們永遠不會「畢業」

序跋

你在和「誰」談戀愛? 當初與出版社討論出書時,原本預定第二本就是寫關於MBTI與愛情,然而在準備過程中,我發現當一個人還不了解自己,沒有正視自己的陰影和來自原生家庭的未解課題時,實在很難接受有效的愛情建議。這就像未準備好的運動員直接上場,教練卻只能在場邊指導,這時選手已身在局中,只能看見眼前的挑戰,難以從高處審視全場。所以,我當時建議第二本應該先幫助大家認識自己,準備好再「上場」,於是寫了《內在自癒》希望大家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再為關係努力。 現在想想這真的是很典型的TJ思維,先準備好再出發,但戀愛本身是不符合邏輯的,人生也不會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刻。有時候,只有通過切膚之痛的經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和愛的真諦。 這本書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教你如何透過MBTI來「釣」到伴侶,而是希望協助每個人經營「親密關係」,透過MBTI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與伴侶,並提供一些經營關係的溝通模式。無論你是想了解自己的戀愛體質、理解伴侶,或是想知道為何分手而買這本書,我希望你能明白兩個重點:第一,因為個性上的差異,你給愛的「意圖」不代表就能達成想要的結果。第二,你與他人的關係,最終是你與自己關係的鏡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同行者,有些只是萍水相逢,有些會陪你走很長一段路,但最終,我們都像來時一樣,獨自離去。 我也希望大家不要拿這本書去指責伴侶、前伴侶,或專注在對方的問題上(他們有什麼問題?)。我更希望你反思,為什麼你會被這樣的人吸引?你從這段關係中學到了什麼(無論好壞)?這段關係揭示了你自己什麼樣的面向?以及你在關係中想要的是什麼,如何與對方共同創造這段關係? 我非常喜歡《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中的大家長—傑.普里切特(Jay Pritchett)在第7季第8集結尾所說的一段話:「為什麼我們會選擇與自己如此不同的伴侶?這不是命運、機遇,或像『心之所向』這樣的陳腔濫調。我們選擇伴侶,是因為他們代表了我們童年未完成的課題,也因為他們展現了我們渴望擁有的特質。透過選擇如此具有挑戰性的伴侶,並努力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為自己的成長開闢了道路。」 希望你也能在愛情中找到自己成長的道路。 祝福你!

內文試閱

關於愛情,MBTI能帶給我什麼? 經常有人問我,是否能透過MBTI追到人。我認為,追到人比經營關係容易得多,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理解、接受與欣賞,如果你願意投入所有心思(無論是透過MBTI或用心傾聽觀察)去了解一個人,包含他的理想型和喜好,並依據這些來表現,他很難不喜歡你。就像動物在交配季節展示自己最佳的一面,追求他人時,只要你能滿足對方的需求,並試圖符合他們的理想類型,其實成功的機率很高。 詐騙集團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當一個人真心想騙你時,你很難不被騙。然而之後呢?每分鐘的相處,每天的生活,你能為了滿足伴侶的需求維持多久?我認為理想中的關係應該是讓自己感到舒適且快樂的。 但這並不簡單。 對我來說,想要經營關係的困難程度就像兩個人各自抱著好動的小孩拍照。你期待小孩能像大人一樣控制自己,對著鏡頭微笑,但大多數時候,一個小孩剛好看著鏡頭,另一個卻拚命想掙脫你的懷抱;當其中一個小孩終於安靜下來時,另一個又開始東張西望,甚至大哭。 這就像我們每個人不論年齡多大,都仍有一個內在的小孩,並且有我們最原始、甚至不合邏輯的渴望,還有我們直覺反射給愛的方式。大多數時候,我們能隱藏不想讓別人看到的那一面,但在親密關係中,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地控制,那些未被治癒或關照的部分最終還是會浮現出來。所以我覺得,這種難度跟抱小孩照相是差不多的,如果你看到有人這樣照出來的照片是完美的,那麼他們肯定花了比你想像多的時間與功夫照相,抑或是圖片根本是修出來的。 有時候,愛情會失敗並不是因為兩個人愛得不夠,反而是因為兩個人太用力去愛,但愛的方式讓對方無法接受或不喜歡。美國作家、婚姻輔導專家及牧師蓋瑞.查普曼(Gary Chapman)曾撰寫《愛的五種語言》(The Five Love Languages),這本書為夫妻和戀人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模型,幫助他們了解並有效地表達彼此的愛。書中五種「愛的語言」包括:肯定的言語、精心的時刻、真心的禮物、服務的行動和身體接觸。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發現,每個人對愛的定義和表達方式都是不同的。當一對伴侶愛的語言不同時,就容易導致一方表達了很多,但另一方接收到的卻只有一點點。 心理學家和婚姻關係研究權威約翰.戈特曼(John Gottman)博士,透過以往數十年的深入研究,發表了一系列關於婚姻和戀愛穩定性的研究報告。他最著名的理論之一是「5:1黃金比例」,能有效預測婚姻的成功度。戈特曼和他的團隊記錄了伴侶之間的交流模式、情感反應及非語言線索,深入分析哪些互動能促進婚姻穩定,哪些則會導致婚姻破裂。 在這項研究中,戈特曼團隊發現,穩定且成功的婚姻關係有一個重要特徵:正面與負面互動的比例為5:1。也就是說,每一次有負面互動,夫妻就至少需要5次正面的互動來平衡,包括鼓勵、讚美、感謝、支持等形式。這個比例在處理衝突和保持情感連結方面非常重要。 但是,怎麼知道你的伴侶會如何感受到你的感謝與支持呢?我認為,MBTI可以成為幫助你理解自己和伴侶很好的工具。 我從不會說哪個MBTI類型的人適合哪個類型,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遠超過MBTI分析。MBTI只是拼圖的一部分,童年經歷、文化背景或年齡差異等許多因素都會影響我們被什麼樣的人吸引,MBTI可以幫助的是,讓我們更理解自己與對方的思維模式,以及他們傾向表達愛和感受愛的方式。這不僅有助於增進彼此的理解,還能幫助我們在關係中更有效地表達愛和支持,使伴侶更能感受到這些情感。 用MBTI作為溝通的行前說明 關係經營的一個重要支柱是溝通,但溝通不僅僅是表達自己的話,或聽到對方說什麼,更多在於傳達意圖和對方的理解。例如「你怎麼都沒回我電話?」背後可能是「我很擔心你」,但對方卻聽成「他是不是又要開始責怪我?」。透過MBTI,我們能更客觀、不帶批判地理解彼此的思考和溝通模式,從而減少指責、誤解,加深雙方的理解和包容。 熟悉MBTI的伴侶,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關係中的挑戰。例如「邁爾斯—布里格斯人格類型分類指標指南」(MBTI Manual-A Guid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Myer-Briggs Type Indicator Instrument)中就有一個案例指出,一對INFJ和ESFP的伴侶都誤認為對方一定是ISTJ,因為覺得對方是挑剔、控制欲強且苛求的人,後來才發現可能兩位的父親都是ISTJ,而他們對於ISTJ的特質有負面的詮釋,所以才將這些詮釋投射到對方身上。透過跟諮商師探討自己的MBTI,他們才會意識到這是自己對於對方行為的誤解。 你與伴侶不一定要做過官方的評量才能理解這本書,事實上,我很建議伴侶可以一起閱讀這本書,根據書中的描述猜測對方的偏好,然後比較結果。接著,雙方可以針對類型描述的準確性進行討論,評估其是否符合自己和對方的特質,並探討為什麼會有差異。例如互相認為對方是控制欲強的人,但其實對方只是希望了解彼此的界線。(當然,如果你希望更正確地理解自己類型的偏好,還是建議購買我附有官方評量的課程)。我希望讀者透過這本書,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或伴侶在戀愛中的表現,並學會如何應對關係中的挑戰,也希望大家都要記得:成功的關係並不是每一秒鐘都成功。 常有讀者跟我說「戀愛那麼麻煩,一輩子單身好了!」(尤其是INTJ和INTP!)這種想法有些過於極端了,就像是「因為學走路時摔倒過幾次,就決定以後不再走路」。我並不認為人一生「一定」要戀愛、結婚、生小孩⋯⋯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希望大家不要因為害怕受傷就封閉某部分的機會。我一直相信,我們來到這世上是為了讓靈魂有所學習,如果因為害怕受傷而拒絕戀愛,我認為這也封鎖了自己成長的可能性。 在我曾經的TED Talks《不要讓「擔心別人的看法」侷限你的人生》中,我提到,我們必須接受人生充滿失敗,當你明白這一點,在面對失敗時,你就會覺得這是自然的,而不是將自己視為失敗者。戀愛關係也一樣。如果你理想中的「靈魂伴侶」是永遠跟你志同道合,沒有任何分歧,那麼這樣的期望可能會導致失敗感。 蜜雪兒與巴拉克.歐巴馬(Michelle Barack Obama)的婚姻經常被視為理想的關係典範,然而,蜜雪兒在他的書《我們身上有光:照亮不確定的時刻》(The Light We Carry:Overcoming In Uncertain Times)中提到:「你不能只根據一兩年就評判婚姻,如果你結婚10年,有5年美好,那已經很棒了;如果你結婚30年,有10年是美好的,那你就做得很好。」 關係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完美,你也不可能每一秒都知道如何讓自己快樂。別人能讓你幸福的程度,取決於你是否能讓自己幸福。 有了這樣的認知,就讓我們來看看每個MBTI類型在愛情中的「禮物」與「學習」吧。 不同MBTI的類型如何表達愛? 「認識自己,是所有智慧的源頭」,是許多古希臘哲學家重要的哲學思想之一。我們能理解他人的程度,取決於我們能理解自己的深度。小時候聽故事,只能理解「好人」與「壞人」這兩種選項,然而隨著人逐漸成長,我們漸漸明白,有時人並不是只有「好」與「壞」這麼簡單。就像某些人認為「不夠愛」的行為,卻可能被其他人視為讓人心動的表現。 MBTI是由四個字母所組成,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字母組合)切入,看我們在關係中喜歡什麼樣的溝通方式、在意的點,以及偏愛的互動頻率。在推測愛人的方式時,我自己認為從第三個跟第四個字母的組合來觀測較為顯著。 第三個字母代表了你決定的方式:Feeling(情感)傾向的人,做決定優先想到的是:這件事對大家好不好?有沒有人會因此會受傷(包含自己)?做了這個決定後,自己或其他人是否能承受得住? 而Thinking(思考)傾向的人則偏好用邏輯來分析,做決定優先想到的是:這個決定是不是合理的?是否符合一般大眾價值觀?是否可以將優點最大化、風險最小化? 第四個字母則代表你的執行方式,J(Judging,判斷型)傾向的人,其原廠模式是規劃、組織他所處的世界,所以他會不斷做決定,使他的世界更加有序。例如:我得先決定今天要去哪裡,才能決定要穿什麼、帶什麼?每個決定都會跟後面的事環環相扣,所以J傾向的人通常會以比較有規劃的方式來執行任務。 相對地,P(Perceiving,認知型)傾向的人,他的原廠模式是體驗他所處的世界。為了有更多體驗,他們不喜歡太早做好所有決定,也不想錯過那些出乎意料的驚喜。例如,如果沒有必要,我先不決定今天往哪個方向走,看看今天的天氣、心情、有沒有人約等,再來做決定。 我們可以透過MBTI的第三和第四個字母作為窗口,來深入了解我們傾向如何做決定,還有「表現」我們的愛。但也要特別說明,我們天生的傾向都可以透過後天的訓練以及環境的要求而調整,只是那些與生俱來的設定常常像一股看不見的暗流,悄悄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另外要注意的是,即使兩個人屬於同一類型,也可能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父母之間的互動,以及後續的反思和學習等等,而對愛有不同的見解與詮釋。因此,MBTI只能引導你去了解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幫助你看到這個人做決定背後看事情的角度,以及如何「展現」他的愛。

作者資料

雪力(夏瑄澧) YT: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出生於台灣,居住過澳洲、美國,擁有橫跨三地的求學與職場經歷,從小經歷東西方差異,深植多元文化視野。 讀組織心理學碩士時,深受課程衝擊,發現人生一再碰到類似的困境,原因在於自己也是問題的共創者,而MBTI正是課程中的自我探索工具之一。 其實,親密關係就像是兩個人的組織,每個人都需要清楚自己的目標、角色和隨之而來的責任。若遭遇痛苦,MBTI就像工具一般,能幫助人理解情況,並從中抽離出來。 「有時候,我會回顧讀者留言,看見許多人因為不理解自己或伴侶,而在關係中受苦。我想起過去失戀時的自己,記得當時多希望有人告訴我到底做錯了什麼?要怎麼做才能不那麼難過?雖然寫作過程充滿挑戰,但每當我想起過去的自己和讀者,我就知道這一切是值得的。」 【學歷及國際認證】 ⊙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 高階管理人組織心理學碩士(XMA) ⊙哥倫比亞大學Barnard學院 心理學╳社會學雙學士 ⊙MBTI® 國際認證講師(Certified Practitioner) ⊙HOGAN 霍根測評進階解讀 認證講師 ⊙IDI® 跨文化敏感度 認證施測師 ⊙南佛羅里達大學姆馬商學院 職場多元共融認證實踐師 ⊙台灣女董事協會(WOB) 第三屆理事 【現任】 ‧百彥國際發展顧問有限公司 創辦人/CEO ‧台灣女董事協會 女董學院(WOB Academy)女性菁英領導人培訓專案 企業導師 ‧VOGUE專欄作家

基本資料

作者:雪力(夏瑄澧) 出版社:三采文化 書系:Mind Map 出版日期:2025-05-01 ISBN:9786263586222 城邦書號:A2001623 規格:平裝 / 雙色 / 32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