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排行
-
中道:未來的靈性道路
-
我是對的!為什麼我不快樂?:終結煩煩惱惱的幸福密碼
-
如果明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人生不用完美,只求不留遺憾!打造富足心靈的36堂課,找到獨一無二的幸福
-
預見未來自我:用未來自我學會活在當下、校準生活,每天創造屬於你的成功版本
-
4%的人毫無良知 我該怎麼辦?:哈佛名醫教你如何看人、怎麼自保!
-
我扛得起水泥,扛得住人生:泥作阿鴻,工地裡的水泥哲學家
-
那個年代,這些惦記(暢銷新版):我和他們的相遇與交會,還有留下的故事
-
放下一點點也可以,不執著的活法:你放下的,終將以更好的樣子回到你身邊
-
從低谷突破:40年精神科權威史塔茲的療癒之道
-
正向人脈提升守則:內向i人或外向e人都能提升好感度的13個社交科學
內容簡介
記住!你自己很重要!
身處一片黑暗中,與其等待和盼望他人,
不如把自己的蠟燭點亮,
這樣既點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別人。
——薩提爾模式入門書——
十餘年的薩提爾模式研究與應用,
掌管情緒、改善溝通方式、彌合心理創傷、提高個人自尊。
薩提爾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值得被愛,改變是可能的。
——看見冰山底層的自己,與真實的內在相聯結——
每個人都是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
其他人只能看到水面上一小部分,
真正的自我隱藏在巨大冰山中的底層。
回顧人生中的重要時刻,全面、深入地瞭解自己,
處理你與過去、周圍人以及自己的內在體驗之間的關係,
讓你的內心更和諧。
接納自己的脆弱,放下對完美的渴求,
才能擁抱真實、完整的自己!
——做自己夠好的陪伴者——
周圍人也許不理解你,也許無法及時安慰你,
但你可以接納自己的情緒,
覺察藏在情緒背後的真實心理,
發現未被滿足的期待,化解心中未被觸及的傷痛,
解開人際交往、家庭情感中的心結,
做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給自己足夠好的呵護與陪伴。
專文推薦
《薩提爾的52個冥想練習》作者/約翰.貝曼
薩提爾模式家庭治療師/劉稱蓮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一路上目標明確、順風順水,卻突然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是誰。
總是想證明自己夠好,卻因此陷入了與旁人比較的無盡循環中。
不懂得表達的父母,帶來了親子溝通的遺憾。
成年後的子女,牽涉進父母的爭端中。
無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只能束縛自己、疏遠他人。
一時的生氣憤怒,背後是未被滿足的期待。
懷著「受害者」心理,總是覺得周圍的人不喜歡自己。
無法面對過往傷痛,怎麼也走不出失去的陰影。
將工作情緒帶回家裡,搞得家裡烏煙瘴氣。
生活中充滿討好、自責、怨恨、自卑、喪失、無價值感……
作者透過10餘年的薩提爾模式研究與應用,以自身和周遭朋友一個個溫暖的成長故事,呈現出一段段真實的心靈成長歷程,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成長地圖」。
薩提爾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值得被愛,改變是可能的。每個人都是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其他人只能看到水面上一小部分,真正的自我隱藏在巨大冰山中的底層。回顧人生中的重要時刻,全面、深入地瞭解自己,處理你與過去、周圍人以及自己的內在體驗之間的關係,讓你的內心更和諧。
讓我們能夠掌管情緒、改善溝通方式、彌合心理創傷、提高個人自尊。在薩提爾模式中,擁抱獨特的自己,找回愛與勇氣,喚起心靈的成長啟發。遇見自己,遇見薩提爾,跟隨作者和故事主角走入自我探尋的領域,重新看待那些對自己影響至深的經歷,對事業、家庭、婚姻、健康以及個人成長有更深層次的學習和感悟,重獲並掌握生命的意義,成就身心一致的自己。接納自己的脆弱,放下對完美的渴求,才能擁抱真實、完整的自己!
自序:內心充盈的旅程
我生命中的重大轉折,始於36歲那一年。那時我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後,在北京的一所學校服務將近10年,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很快就能晉升為副教授。我有很負責任的先生和可愛的兒子,也有可以安身立命的房子。
那時是2003年春,SARS肆虐京城,孩子隨爺爺、奶奶去了老家,學校的一些工作也被迫暫時擱置。也許是因為在長久忙碌的生活中,難得出現一段空檔,也許是因為當時的情境特殊,我開始停下來思考自己這麼多年的生活。
這麼一想我才發現,當年那個鄉下小女孩想要的東西,現在都已經擁有了,甚至包括她不曾奢望的;另一方面,當我靜下來時,內心卻又感覺空盪盪的,偶爾還會有一些酸楚和疼痛冒出來,感覺生命中好像還缺少什麼很重要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我又該到哪裡尋找呢?
一天上午,我坐在樹蔭下看報紙時忽然發現,我有一個閱讀習慣,總是先把報紙或雜誌上和心理學有關的內容仔細看完,再讀其他的內容。我心想,莫非我需要的東西和心理學有關?我並沒有讓這個念頭一閃而過,後來更是決定去北京師範大學修心理學。再後來,我遇到了「薩提爾模式」。
我在人生的初年,常以家人為榮,卻以自己為恥。我的身體瘦弱多病,1、2歲的時候,曾經有兩次病得奄奄一息,到了醫院甚至連醫生也束手無策,媽媽只能失望地把我抱回家;我長得不漂亮,又因為幫不上什麼農活,因而被比較、評判甚至嘲笑。這些都讓我的內心脆弱而惶恐,外在表現則是容易被激惹而爆發,記憶裡,我小小的身軀經常籠罩在很大很大的情緒烏雲下。
我也有非常幸運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7歲上學以後,我的學業成績還不錯,因此在內心裡開始有了光亮,是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
我後來才知道,很多事情的影響其實一直都在。當我第一次走進薩提爾模式的工作坊時,就被它洞察人性、尊重人的價值、提升生命能量的巨大魅力所深深吸引。
從此,我非常用心地學習薩提爾模式,並且不厭其煩地在自己身上運用:原生家庭的影響及過往的經歷,我一有機會就去體驗、覺察、承認、接納、轉化,以不同的方式不斷練習,讓自己的內心和諧,學習為自己更多的內在負責。
特別是對薩提爾冰山隱喻中「自己」的深刻體驗和連結,自己,指一個人的本質、核心、生命力。約翰.貝曼博士曾經給了「自己」一個奇妙的比喻:「發光體」。我們的行為、應對方式、感受、感受的感受(即因對感受的看法而引發的感受)、觀點、想法、信念、期待等,都只是我們的體驗。就像天空中偶爾出現的烏雲、霧霾、汙染,也許它們會暫時擋住光線,但發光體的光芒無法阻擋,即使是陰雨連綿,風雨之後依然有美麗的陽光。
第一次聽老師這麼講時,我的內心瞬間被震撼,感到茅塞頓開,原來這就是我們苦苦尋找的自己,原來,它如此美麗!之後,我常常有意識地連結「自己」,耐心地陪伴自己,也開始把所學的這些,運用在我的家人、朋友和個案身上。就這樣,慢慢的,我的內心變得和諧、安靜、充盈。
在學習和運用薩提爾模式的過程中,我見證了太多激動人心的時刻,那是美妙的心靈旅程,我把我自己的一些經歷記錄下來,也把周圍一些人的成長故事寫下來,並徵得他們同意,於是有了這本書。
感謝我在薩提爾模式學習過程中的所有老師和夥伴,沒有他們,就不會有今天的我;感謝我的家人、朋友和個案,他們給了我更多的學習和啟發,還同意我分享他們的故事,為本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視角。
目錄
推薦序: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幸福/約翰.貝曼
推薦序:做自己夠好的陪伴者/劉稱蓮
自序:內心充盈的旅程
|第一章|與美好的自己相遇
我是誰?
找到自己是什麼樣的感覺?
我是值得的
毋須證明給誰看
呈現你的獨一無二
生病了,也可以是綻放的
聽樹講生命的故事
本章小結:薩提爾模式如何理解「我是誰」
|第二章|回看原生家庭
父母已盡其所能
是「不會」而不是「不願」
找回記憶,找回愛
你還要緊抓不放多久?
讀懂父母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拯救不了的父母情感
不再當「受害者」
本章小結:薩提爾模式如何看待原生家庭影響
|第三章|那些曾經的傷痛與成長
醜小鴨何其多
重新敘述童年的故事
有些傷不是「被剩」引起的
離婚教會你的那些事
安心道別
人生可以和父母不一樣
每一次喪失都是成長的契機
本章小結:薩提爾模式如何看待和處理過往傷痛事件的影響
|第四章|為自己負責
角色是件身上衣 160
選擇而不是犧牲 166
情緒的潮起潮落 170
幸福,而不是比別人幸福 178
人比觀點更重要 182
那些無處安放的期待 188
放下完美,擁抱真實、完整的自己 195
本章小結:薩提爾模式如何看待「為自己負責」 201
|第五章|建立和諧潤澤的關係
先讓自己發光
關係中的因與果
讓父母做他們自己
穩定自己,陪伴父母
多一分好奇,少一些評判
差異而不是對錯──夫妻篇
少年也識愁滋味
忠於孩子的現實
面對指責,先穩定自己
本章小結:關係的和諧從自我和諧開始
|第六章|改變永遠是可能的
在人生的底色上作畫
為自己的改變負責
帶著自己去面對
做自己夠好的陪伴者
本章小結:薩提爾模式如何看待改變
延伸內容
推薦序: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幸福
約翰.貝曼 博士John Banmen
(《薩提爾的52個冥想練習》、《當我遇見一個人》作者)
很多人都發現,最近這些日子,我們面臨著比以往更多的壓力和挑戰。我們深受外在環境,特別是新冠病毒的影響。我們忙於應對外在世界以及它對個人生活的影響,以求生存的方式活著──應付著周遭,處理著雜務,機械化「運行」著。
透過閱讀本書,你能夠好好了解他人是如何實現個人成長,變得更有責任心、更愉悅的,這將有助於化解你的掙扎之苦,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幸福、更健康、更成功。本書基於國際著名家庭治療大師維吉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的理論,是一本有助個人成長的指南。
薩提爾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值得被愛,改變是可能的。作者運用這些理念,指導你處理你與你的過去、你的人際關係、你的內在體驗之間的關係。她幫助你信任自己、對自己負責,並且為你和他人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我向你保證,如果你根據本書中的資訊和指點進行練習,你一定會變得更幸福、更健康、更成功。本書的出版恰逢其時,我將這本書推薦給你、你的家人以及你的朋友和同事。祝你閱讀愉快!
推薦序:做自己夠好的陪伴者
劉稱蓮
(著名家庭教育研究者、作家、薩提爾模式家庭治療師、培訓師)
我和俊華是好朋友,就是那種每次見面總有說不完的話的朋友。跟一般閨密不同,我們聊的雖然是生活中的瑣事,但是卻很專業。我和她結緣,是因為我們一起學習心理學流派薩提爾模式;我和她深交,是因為我們是薩提爾模式專業課同一個學習小組的成員,而且是自願組合的。
幾年來,我倆與另外兩位朋友的學習小組,每個月都有一次聚會,連春節都沒有間斷過。我們聚會談論的是個人的成長和學習,不同的是,我們用薩提爾模式的思維思考問題,用薩提爾模式的語言交談。俊華是做編輯工作的,我也常常寫作,因此我倆又多了一層關於文字的關係。
這麼多年走過來,我對俊華的欣賞和敬佩也越來越多,看著她從過去總認為生活中有很多「應該」的人,變成了一個更加有彈性的人;看著她從一個「超理智」的人,變成了一個柔軟又溫柔的女人;看著她從過去只寫「有用」文章的大編輯,變成了一個開始寫感性文章的文藝女青年……
俊華原本有著一份穩定的工作,並且過著在他人看來夠優渥的日子,然而她卻在快要40歲的時候,帶著對人的好奇以及對真理的追索,回到學校當起了心理學研究生。她在研究所畢業後,繼續深耕心理學,薩提爾模式就是她深入學習並實踐和運用最多的心理學流派。
退休之前,俊華在編輯工作之外,也擔任心理諮詢師,兩份工作她都做得很快樂。
俊華會學習,在一起學習心理學的同學中,她是精進很快的一位,更令人敬佩的是,她會去體驗和實踐學到的東西。由於對每個當下的好奇和覺察,她將生活中困擾她的關卡一個一個解開了。我了解她的很多故事,並清楚看到當她開始變得越來越清明時,她和先生的關係、和孩子的關係、和同事的關係以及和朋友們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潤澤。
俊華現在已經從學校退休,沒有工作的牽絆,可以專心從事熱愛的心理學工作:諮詢、講課、寫作。她像太陽一樣,自己發熱,溫暖世界。
與自己相遇,是俊華在她的書裡要表達的核心概念,就像她在書裡寫的那樣:「做自己夠好的陪伴者。」
這些年我做家庭教育工作,接觸了成千上萬個焦慮的家長。很多時候,他們和孩子的關係出了問題,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出了狀況,可是當我們幫助家長看到他們自己卡在哪裡,並幫助他們疏通的時候,孩子的問題往往便迎刃而解了。夫妻關係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問題本來就不是問題,是我們看問題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有問題啊!
萬流歸宗,還是要回到自己的身上。俊華在她的書裡講了許多故事,有她自己的切身體驗,也有發生在身邊人身上的事,還有她的個案的故事。每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人,但又好像是講了我們所有人,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宇宙同一生命力的獨特呈現」。
即使我和俊華如此熟悉,每次讀她的文字,我依然會落淚。她的文字不僅優美,很多語言還有直擊內心的力量。讀她的文字可以產生生命的共鳴,也會被她書中描述的美好生命所感動。比起平日跟她面對面交流,我從她的文字裡能收穫更深刻的學習和成長。
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本書,相信你一定會對生命和成長有更多的感悟,更重要的是,你會感覺到你值得擁有美好!
作者資料
王俊華
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 薩提爾模式家庭治療師 法學、心理學雙碩士 2010年以來,致力學習心理學流派薩提爾模式,先後師從約翰.貝曼(John Banmen)、瑪莉亞.葛茉莉(Maria Gomori)、沈明瑩、安娜.瑪麗.羅(Anna Maria Low)、林文采、卡洛琳.內斯比特(Carolyn Nesbitt)等國際級導師,致力於薩提爾模式在個人成長、家庭情感與溝通、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諮詢和治療。 曾擔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北京廣播電視臺等嘉賓,第二屆全國婚姻家庭論壇講師,為多所學校及多家企業舉辦心理學講座和工作坊。 為《婚姻與家庭》雜誌專欄作者,著作有《那一刻,我看見了自己:薩提亞模式心靈成長手記》、《你把什麼帶入了親密關係──運用薩提亞模式探索內在冰山》等書。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