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年中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保健養生
不在病床上說再見:擺脫插管與延命,不讓家人受苦的尊嚴善終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不在病床上說再見:擺脫插管與延命,不讓家人受苦的尊嚴善終

  • 出版社:啟示
  • 出版日期:2025-06-10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折 300元
  • 書虫VIP價:285元,贈紅利14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70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八成民眾拒絕無效醫療, 為何臨終前仍平均「臥床8年」? 引爆日本《讀賣新聞》討論熱潮 「到這個年紀,不怕死,怕的是受折磨!」 在歐美,幾乎看不到長年臥病在床的老人; 在台灣,不住院、不插管,竟成了一種奢望。 醫院不該是用來告別人生的地方。 如何主張醫療自主,為自己、也為摯愛的家人 留下一個體面、安詳、不拖累的善終決定? 許多臥床的長者並非自然衰弱,而是被無效醫療推向衰弱! 如何避免臥床折磨,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我們想要的臨終,與現實的差距 我們都希望在人生最後時刻,能夠清醒地對摯愛家人說:「謝謝你們,再見了。」但在現實中,這樣的結局往往難以實現。更多人是在意識模糊、無法言語、被插管灌食、包著尿布、甚至手腳被綁的狀態下,無聲無息地告別世界。這樣的臨終,誰會願意? 👉家屬的兩難──為何無法如願而終? 即使病人在健康時,曾明確表達不願接受延命治療,但當真發病時,陷入恐慌與不捨的家屬常會曲解其意願,只為了「先救回來再說」。於是,一段原本可以安詳告別的路,變成了長期受苦的臥床折磨。 👉善終,需要的是選擇權 日本高齡醫學專家指出:歐美國家幾乎看不到長年臥床的高齡者,因為他們更重視「尊嚴與自主」的臨終選擇。本書深入剖析亞洲社會對善終的誤解,呼籲我們思考:究竟是什麼阻礙了人們走向安詳的臨終?歐美國家是如何做到讓多數人都能自然善終?該如何為親人選擇合適的臨終醫療? 👉先搞懂這些,做出更好的臨終選擇 ✔為何急診室裡七成以上是老人?揭開醫療現場真相 ✔歐美長者如何優雅告別?減痛、提升生活品質是重點 ✔點滴真的有用嗎?一次的營養只等於一瓶果汁! ✔誰才真正需要插鼻胃管、做胃造口? 👉日本高齡醫學專家的善終提醒 ✔生命將盡時,沒有人想要「被活著」。 ✔讓人生結束得更像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病人。 ✔以人工方式強行延命,只是在破壞生命的尊嚴。 【鄭重推薦】 田麗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工室主任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陳秀丹/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陳炳仁/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 黃 軒/台中慈濟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目錄

專文推薦 關心生命品質,掌握自己的生命主權/田麗珠 專文推薦 重新回到能夠安詳辭世的世界/李偉文  專文推薦 勇於面對老病,拒當生命的延畢生/陳秀丹 專文推薦 讓台灣成為真正病有所安、老有所終的美麗島/陳炳仁 專文推薦 給至愛之人圓滿的善終,而不是痛苦的喪鐘/黃軒 序章 寧靜安詳的謝幕 第1章 臨終醫療的真實情況 .連醫界人士都不想面臨的「飽受折磨的臨終醫療」 .來自醫療現場的一封信:強行續命只是「生財工具」? .太空人與臥病在床的老人--名為臥床的折磨 .解開急救室裡為何大多是老人之謎 .無視本人及家屬意願,這樣真的好嗎? .讓人無法自然迎接死亡的醫療系統 .不願為長輩延命而引發的家族內部糾紛 第2章 刻板化的臨終醫療 .高齡者進食量降低有其原因 .臨終期的高齡者不需要注重營養管理 .並非人人都能享有現今醫療帶來的奇蹟 .只有奧運選手才能成為健康的老人 .照顧得好好的,怎麼會遭到警方介入呢? .歐美的高齡醫療注重的是緩和痛苦和生活品質 .醫療從業人員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 第3章 阻礙安寧善終的各種原因 .能指示臨終醫療方向的「醫療決定」未被善用 .強行使用延命措施的五大原因 .家屬為了領取老人年金而堅持延命的情況 .臨終醫療的內容和目的受到媒體曲解與誤傳 .過多的醫療反而成為平靜死亡的阻礙 .其他觀點:從醫師角度看腹部造口手術 第4章 大眾要的是「能平靜迎接死亡的醫療」 .重大誤解!關於臨終期水分及營養的人工補給 .一次點滴的營養,僅等同一罐果汁!? .原本是為了避免吸入性肺炎而做胃造口,但…… .透過胃造口而獲得幸福生活的例子少之又少 .美國的內科教科書這樣教:「人將死就會不想吃」 .說實話,連一天五百毫升的點滴都不應該打 .安詳而終的人,都沒有做經腸道營養及點滴 .相關議題:「安樂死」與「尊嚴死」 第5章 歐美沒有長年臥床的老人 .為什麼在歐美沒有長年臥病在床的老人 .瑞典.斯德哥爾摩--生命是為了享受人生而繼續 .澳洲.墨爾本--由政府來主導臨終期的醫療方針 .奧地利.維也納--要綁住患者需要繁雜的申請手續 .荷蘭.阿姆斯特丹--所有人都選擇不要延命醫療 .西班牙.巴塞隆那--照護的效能有待確認 .美國.加州--完善的安寧照護服務  .歐美澳等六國臨終期醫療現場之所見 .相關議題:法國與英國的臨終期醫療 第6章 為了迎來期望中的告別方式 .從最新的臨終醫療問卷調查所顯示的趨勢 .死亡人數逐年增加,病床數不足的問題有待解決 .不需要擔心高齡患者猝死 .讓失智症老人直到最後都能進食的方法 .能否發揮預立醫囑的功能,主治醫師是關鍵 .施作胃造口手術究竟是為了誰 .「你不想承受的事,也別用在我身上」 座談會 阻礙安詳臨終的是什麼? 結 語 高齡者醫療的未來發展 參考書目

延伸內容

田麗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工室主任 本書幫助讀者真切地了解臨終照顧的相關議題,適合一般民眾、家庭照顧者、長期照顧工作者閱讀,又因其淺顯易懂的優點,亦可用於醫療團隊人員向民眾解說時的參考。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對於臨終高齡的長者而言,這些所謂的「延命醫療」其實不是在延長生命,而是拖長了死亡的痛苦過程。自古以來,我們最狠的詛咒是罵人不得好死,但是,為何有這麼多子女忍心讓自己的父母不得好死呢? 陳秀丹|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台灣每年總數二、三萬靠呼吸器維生的病人中,絕大多數是意識不清、超過七十歲的長者,這種機器人瑞真的是幸福嗎?透過這本書,您可看到先進國家對生命的尊重與實際做法,我很誠摯地推薦給您! 陳炳仁|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 很多時候我們必須領悟,「死亡並非醫師的最大敵人,活著並非病人必然的最佳利益」,與其拚盡全力避免死亡的到來,不如把握機會思考自己怎樣才算真正「活著」! 黃軒|台中慈濟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閱讀這本書時,在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又一個老奶奶、老爺爺,他們生命最後關頭是在病床上過著掙扎的日子,眼前這些人,就是明日的我們。真期待「不在病床上說再見」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每個人能具體執行實現的幸福。

作者資料

宮本顯二

日本「高齡者臨終醫療學會」會長,同時身任北海道中央勞災病院院長、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以及日本呼吸道照護與復健學會理事長、日本呼吸器學會專科醫生。 1951年出生於北海道,畢業於北海道大學醫學院,2012年在札幌成立「高齡者臨終醫療學會」,以會長身分各處活躍中。

宮本禮子

櫻台明日佳病院「失智症綜合支持中心」所長、內科醫師、日本老年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日本失智症學會專科醫師。 1954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旭川醫科大學醫學院。自2006年起開設健忘門診,致力於失智症醫療研究。與先生共同成立「高齡者臨終醫療學會」,以發言人身分活動中。

基本資料

出版社:啟示 書系:Talent 出版日期:2025-06-10 ISBN:9789869312530 城邦書號:1MB038X 規格:膠裝 / 單色 / 27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