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排行
-
飆股女王林恩如 超簡單趨勢波段投資法:不用盯盤,靠1條均線找到200%飆股!(首刷附贈飆股女王交易日誌+必備軟體試用序號)
-
台灣AI大未來:解析最新的AI趨勢、台灣情勢、企業布局與個人發展
-
小電商賺大錢:避開18個生意坑,一人創業也能賺千萬(限量親簽版)
-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
投資金律(新版):建立必勝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八堂必修課
-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紀念典藏版):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
-
納瓦爾寶典: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
-
閱讀複利:從《與成功有約》、《致富心態》到《原子習慣》,每天15分鐘用小習慣滾出大成就
-
30個必學的AI行政工作術:搞定會議、行程、簡報、文書、圖表、影音、資料庫,事半功倍,準時下班!
-
打造靈感的場所:boven雜誌圖書館的開店創意學
內容簡介
《逆思維》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Deep Work深度工作力》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力薦
Amazon分類榜排名第一暢銷書
報告寫不完、會議開不完、爛攤子收不完……你的團隊也「卡關」了嗎?
善用「動態工作設計」,你也能掌握哈雷機車產量激增的秘訣,讓工作不再卡關、團隊高效運轉!
在快速變動的現代社會,僵化的工作流程不僅讓組織難以達成目標,甚至經常為了推動進度而陷入「救火」的惡性循環。重機龍頭哈雷機車(Harley-Davidson)就曾深陷這種「救火陷阱」,不只產品保固成本高達數百萬美元,產品開發流程甚至又慢、又貴、又容易做錯。然而經過改革,哈雷機車成功提升開發效率,每年交貨量激增三倍。他們是怎麼做到的?答案就藏在「工作設計」裡!
來自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的兩位資深講師,經過數十年的研究與實踐,打磨出獨創的「動態工作設計」,只要五個簡單的原則,就能破解混亂的根源,重新設計出一套「跑得動」的工作流程:
▍原則一:解決對的問題
透過「系統化的解決方法」,讓你找到並解決真正重要的小問題,從小地方開始跨出改善工作流程的第一步。
亞德諾半導體(Analog Devices)從研發流程中的小環節開始改革,因為範圍夠明確,幾個月內就將測試時間縮短了66%,並且可以推廣至其他專案與流程。
▍原則二:建立探索的架構
確保團隊裡做事的人清楚自己為何要做,以及做得如何。若發現問題,也必須參與後續改善的流程。
拉斯維加斯皇宮站賭場飯店的櫃檯團隊,透過釐清工作目標、建立起共同的標準流程,將電子信箱蒐集率從70%提升至90%,餐廳的每月營收成長逼近10萬美元。
▍原則三:連結人際鏈
無止境的信件往返無法及時解決問題,適時透過面對面溝通來釐清問題,確保工作能順利推進。
英國石油(BP)的採購部門,善用「交接」與「小會」機制重新連結人際鏈,不只確保零件準時送達,更是在四年內讓營運成本下降30%、省下10億美元。
▍原則四:調節工作流量
超出負荷的工作量只會讓效率下滑。善用「飛機艙門」的概念適時調節工作流量,讓團隊可以在短期內交出成果,也不會破壞長期的工作流程。
耶魯大學附設醫院的心臟外科,透過調控每日手術量,成功讓加護病房容量提升20%,不只減少病患術後的等候時間,也將每台手術的成本降低了19%。
▍原則五:把工作視覺化
建立共享的動態視覺化工具,讓流程與進度一目了然,團隊就能及時解決問題,而非各自埋首於待辦清單。
房利美(Fannie Mae)的會計部門,花了30美元添購繩子、夾子和索引卡,做出簡單的視覺化工具,把每月結帳流程的時長壓縮一半、加班時數減少75%。
無論你身處哪種產業、組織規模如何,這套方法都能幫助你的團隊打造順暢的工作流程、擺脫瞎忙的日常,持續創造高效成果!
各界盛讚——
「這本書是一張路線圖,教你一步步提升效率、瓦解官僚程序。兩位作者透過跨產業的研究和經驗,分享如何改造工作流程,事半功倍。」——亞當.格蘭特,暢銷書《逆思維》(Think Again)作者
「作者說得沒錯:一定有比現在更棒的工作方式!他們的動態工作設計理論,就是我們苦苦追尋的新方法,超級有說服力。」——卡爾.紐波特,暢銷書《Deep Work深度工作力》(Deep Work)作者
「這本書的兩位作者聯手打造了超實用的路線圖,幫助大家打破組織的惰性。如果你想將職場上的挫敗化為實實在在的好成績,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吉姆.安德森(Jim Anderson),Coherent科技公司執行長
「每位商業領袖必讀的好書。他們列舉各種組織案例,證明這套方法不只是理論空談,而是有人真正落實、做出成果來。我敢說,這是我近年來看過最棒的管理書!」——理查.洛克(Richard M. Locke),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院長
高效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王繁捷/貝克街巧克力蛋糕創辦人
邱奕嘉/商周CEO學院院長兼集團知識長
邱銘乾/家登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敏敏/JW智緯管顧總經理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目錄
前言 更好的工作方法——動態工作設計
第一篇 工作的阻礙
第一章 工作變順暢的那一刻
第二章 讓工作停滯的「救火陷阱」
第二篇 動態工作設計的五大原則
第三章 原則一:解決對的問題
第四章 原則二:建立探索的架構
第五章 原則三:連結人際鏈
第六章 原則四:調節工作流量
第七章 原則五:把工作視覺化
第三篇 將動態工作設計付諸行動
第八章 靠原則帶路的力量
第九章 該如何開始行動?
致謝
註釋
延伸內容
前言 更好的工作方法──動態工作設計(節錄)
現代組織真的很令人崩潰,難怪《辦公室瘋雲》(The Office)之類的影集萬年不敗,因為大家都在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每天努力跟同事磨合,經常感到筋疲力竭,甚至完全失控。我們認識一位主管,他精準描述了這種感覺:
「我星期一起了個大早,先寫好一張清單,列出這個星期一定要做完的重要事項。明明整個星期都在忙,結果星期五下午一看,天哪!一件事都沒有完成。」
誰會喜歡這種感覺呢? 就好像不是我們在駕馭工作,而是工作在駕馭我們。更糟的是,組織還一副跟我們作對的樣子,事情永遠做不完。借用喜劇演員喬治.卡林(GeorgeCarlin)的話:「我下面的人都在混日子,我上面的人都在瞎指揮。」這三十年來,我們曾與成千上萬名商業領袖合作,心得可以總結為簡單一句話:事情一定有更好的做法。
這本書提出新的工作方式,叫作「動態工作設計」,能夠幫助你找到一套更好的做事方法,完全專屬於你,讓你開始駕馭組織,而不是被組織牽著走。只要掌握這套原則,就能從一片混亂中理出頭緒,發現更多更棒的方法,真正做出成果來。
採用動態工作設計會是什麼感覺?為什麼需要這套方法? 想像一下,你參加一場格外順利的會議,原本卡關許久的難題突然迎刃而解,靈感與解答從四面八方湧現,大家一個接著一個把彼此的想法推得更遠。原來現場就有人具備相關專長,可能源於過去的工作經驗或嗜好,當下突然靈光一現。沒多久就浮現了一個全新的解答,甚至分不清是誰最先想到的。那才是真正的團隊合作,每個人自然而然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大家或許都有類似的經歷,通常是危機降臨的時候。比如說即將流失大客戶、專案快要失敗、公司面臨倒閉危機,或者突然爆出災難或醜聞。這些情況真的很慘,但唯有在這些時刻,人們才可以把雜務全部放下,專心解決問題。最後,不只把事情搞定,還意外發現團隊的潛力。
過去一百年來,社會科學研究早就證明,人類行為主要受到環境的影響。比如說你想要多運動、少吃點,光靠意志力根本撐不久,一定得改變周遭環境。只可惜,公司做組織改造時偏偏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導致無論主管再怎麼拚命,體制依然跟他們唱反調,讓他們找不到更好的做事方式。這是因為組織架構流程已經僵化停滯,追不上外面瞬息萬變的世界。
本書內容編排
這本書分享的基本技巧,你的組織馬上就能用上。但這些只是暖身,接下來還會教你組合這些技巧,讓它變成一套更精密的方法,以應付更複雜的問題,或者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下管理組織。我們也會談到要如何一步步調整工作環境、打造出真正彈性的動態組織,就像博德研究所一樣,隨時準備好迎接最艱難的挑戰。
我們規劃這本書的初衷,就是想帶你看見動態工作設計的潛力,也會示範怎麼一步步落實。接著,先來快速導讀本書的內容:
第一章〈工作變順暢的那一刻〉。二○一二年,博德研究所基因定序實驗室面臨裁撤危機,最終竟逆轉勝,成為業界稱羨的模範。第一章會先介紹實驗室的故事,藉此帶出動態工作設計的原則,並解釋這些原則如何互相串連,變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統,一路上幫助組織面對不斷變動的世界。
第二章〈讓工作停滯的「救火陷阱」〉。如果管理方式太僵化,主管往往會陷入兩難:一方面必須交出成果,另一方面又必須遵守老掉牙的制度和流程。結果就像第二章所說的,大家都變成「一邊救火,一邊縱火」的人。明明是出於好意,希望快點把事情做完,卻因為繞過老規距而導致組織陷入惡性循環,績效下滑、混亂加劇、管理層和基層員工之間矛盾越來越深。
接下來的五個章節,我們將逐一拆解「動態工作設計」的五大原則。這些原則是整套方法的基礎和方向。雖然我們會按照順序介紹,但等到你實際操作,可以依照自己的狀況靈活調整:先從小地方著手,釐清為什麼現在的工作設計行不通,再做一些小測試,接著把成果投入下一輪,繼續改進。這五大原則真的很實用,過去二十年來,我們碰過的經營難題幾乎都能破解。這些原則會引導你,在快速變動的世界裡打造一套跑得動的工作方式。
第三章〈原則一:解決對的問題〉。人都是習慣的動物,這有時候是好事,但如果太依賴過往經驗,恐怕會錯過改善的大好機會。第三章分享一套系統化的方法,用來解決問題,幫助你打破「以前成功過,現在也一定可以」的偏見,讓你的表現再升級。
第四章〈原則二:建立探索的架構〉。人每天都在學習,根本停不下來。只可惜很多工作設計反而讓我們學到錯誤的東西。第四章將探討我們的學生在拉斯維加斯管理的一間賭場。當時因為系統設計不當,櫃檯員工只好各自摸索工作流程,結果非常混亂,每個人做事的方法都不一致,導致連最基本的商業目標無法達成。後來,他們只進行了簡單的調整,建立起探索的架構、整合原本零散的學習,結果工作變得更有效率,成果也明顯改善。
第五章〈原則三:連結人際鏈〉。大家都討厭開會,但如果不開會,有些事情又無法推進。「面對面溝通」本來就是關鍵的工作設計工具,只可惜大多設計不良,反而浪費成效。第五章探討大型公司英國石油的供應鏈。他們透過「重新連線」(rewiring),確保對的人能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式碰面,把工作往前推進。結果不只解決眼前的問題,還全面提升美國供應鏈的表現。由此可見,只要把「面對面溝通」用在刀口上就能連結人際鏈,幾乎每個組織都能大有斬獲。
第六章〈原則四:調節工作流量〉。每個人都有做不完的事,不用想也知道,如果像這樣長期過勞,效率反而會下滑,耶魯紐哈芬醫院(Yale New Haven Hospital)的心臟科以前經常遇到這種狀況,因為加護病房爆滿,只好把術後的病患安置在走廊。第六章要探討如何調節工作流量,避免系統壅塞。如此能在短期內交出成果,但長期而言又不會破壞流程。耶魯和其他許多機構透過這個方法,不只生產力大幅提升、反應變得更快,成本也隨之下降。
第七章〈原則五:把工作視覺化〉。想像一下你在濃霧裡踢足球,只有等到足球快要砸到你的時候,你才看得見球。這樣要怎麼踢得好? 知識型工作者經常有這種感覺,例如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房利美,他們每個月結帳都像在濃霧裡踢球。第七章會教大家建立共享的動態視覺化工具,直接把工作流程攤開來,讓每個人都能看見,而不是各自埋頭處理待辦事項。房利美只花了三十美元,買了幾條繩子和曬衣夾,就弄出一套稱為「結帳曬衣繩」(the Close Line)的視覺化工具,讓結帳時間頓時縮短將近八成。方法超簡單,但成效很驚人。
五大原則加在一起,就是一套組織系統,能夠不停學習、不停調整,還能一邊累積強大的競爭優勢。問題是,你不可能一次全部用上。最好先從小地方開始,先解決對的問題、讓工作流動起來,再把累積的成果投入下一輪繼續改善。在最後兩章,我們會教你怎麼開始行動。先分享博德研究所逆轉勝的故事,觀摩他們如何成為全美最重要的新冠檢測實驗室;然後我們會提供一些建議,幫助你踏上屬於自己的旅程,邁向更有彈性的動態組織。
第八章〈靠原則帶路的力量〉。二○二○年春天,博德研究所的基因定序實驗室已經穩定經營八年,此時新冠疫情突然爆發。實驗室本來打算先關閉,等疫情過去再說。沒想到,來自當地醫生的一通緊急電話徹底改變了一切。他們此前從未處理過新冠檢測,卻在短短六個月內搖身一變,成為全美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檢測實驗室。這就是動態工作設計的威力,不只能推動轉型,也讓整個組織變得更強壯,幾乎不可能「被顛覆」(disrupted)。
第九章〈開始行動〉。要真正落實動態工作設計,絕對不是拿著一張變革檢核表,在每個項目後面一個一個打勾就好。光是開會時高喊品質,或者對外宣稱自己是「敏捷組織」,都不會改變什麼。這整個過程更像是解開一團打結的毛線,先找到那根拉得動的線頭,就從那裡下手。最後一章就是要幫你找到那個切入點,邁向更好的工作方式。祕訣是抓到一個夠重要的小問題,最好跟組織核心任務有關。只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能夠立刻看到進展。當你化解這個看似矛盾的難題,從此以後組織就會變得不一樣。
博德研究所、皇宮站賭場飯店(Palace Station Hotel and Casino)、英國石油、耶魯大學附設醫院,還有世上無數組織的領導者,都透過「動態工作設計」讓組織取得了大幅的進展。而且這套方法不只改變了工作方式,對同仁的影響也很大。本來大家都冷嘲熱諷、漠不關心,後來變得更忠誠、更有幹勁。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有幹勁的員工,也需要頭腦清楚、能做出正確決策的主管。問題是,現在有很多公司大材小用,就像是讓有天賦的專業賽車手去開小貨車。要把人的潛力發揮到極致,就要有一套設計完善的工作流程,能夠跟上外部產業和環境的變化。動態工作設計雖然不是萬能的,不可能解決人生或事業上所有難題,但至少可以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而且只要你持續工作,這種改變就會一直陪著你。
作者資料
尼爾森.雷朋寧 Nelson P. Repenning
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的管理學講座教授,也是麻省理工領導力中心(MIT Leadership Center)的主任。曾獲Poets & Quants評選為全球頂尖EMBA教師。他的學術研究刊登於多本頂尖學術期刊,包括《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組織科學》(Organization Science)、《行政科學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管理學院評論》(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策略管理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以及《組織行為研究》(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祁富彤 Donald C. Kieffer
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的營運管理資深講師、資深營運管理專家。長年擔任企業營運主管,與雷朋寧共同開創「動態工作設計」。於哈雷機車(Harley-Davidson)擔任營運卓越副總裁長達十五年,自2007年起成為國際商業領袖顧問,涵蓋石油、天然氣、醫療、生醫與金融等產業。他亦創立ShiftGear Work Design顧問公司,並且在哥本哈根的AVT商學院講授營運管理課程。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