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獨家預購優惠】希望:教宗方濟各親筆自傳
-
30堂帶來幸福的思辨課:多想一點,發現更有深度的自己
-
水泥工阿鴻親授30年實戰工法學:基礎放樣、排水設定到進階泥作,完整解析步驟流程,監工、施工不出錯!
-
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
從考古看甲骨:文字裡的古代中國(野生動物篇)
-
記憶台灣1:從生活文化、教育信仰,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
-
幽靈帝國拜占庭(二版):從羅馬到伊斯坦堡,一窺文明的衝擊、帝國的陷落、基督教的興起、詭譎的權勢之爭……
-
記憶台灣2:從國族政治、人文地景,見證成就台灣歷史的每一步
-
印度末代帝國:1857年德里戰役揭開蒙兀兒王朝的覆滅
-
測試:死後生命的世界與終極驗證(法國長銷30萬冊靈性經典)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台灣從殖民地解放後所必然經歷到的文化危機方面之探討,堪稱為台灣史研究上的第一本正式研究專著,也是開拓戰後台灣文化政策研究的先驅之作!
「去中國化」問題是近年來各界人士喋喋不休爭論的課題,但是在檢討此課題時,首先必須回到此課題的原點,即先釐清1945年8月日本敗戰退出台灣後,國府如何對已接受五十年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進行文化重建工作,即「去日本化」」「再中國化」的課題,否則再多的議論也只是空談。
本書不只還原戰後初期台灣的文化重建過程,同時也敘述台灣本地知識分子在面對排山倒海式的「中國化」與「殖民地文化遺產」時,如何摸索戰後台灣文化的出路。作者分別從「官」與「民」的不同立場,將戰後初期台灣文化重建之潛在複雜要素清楚的勾勒出來。
本書的最重要創見是發現1946至1948年台灣之魯迅傳播的第二次高潮期,以及此次魯迅傳播與當時的台灣文化重建之密不可分的關係。當時在陳儀政府中擔負台灣文化重建重責的許壽裳,計畫以魯迅思想為理念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作為戰後台灣文化重建的模範。作者的歷史實證研究,清楚論述了魯迅思想對戰後初期台灣社會之強而有力的影響,開啟「魯學」研究新的一頁。
【名人推薦】
◎「《「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在關於台灣從殖民地解放後所必然經歷到的文化危機方面之探討,堪稱為台灣史研究上的第一本正式研究專著。此書透過豐富的史料探討,照片與版畫,以及其他尚未公開的書簡或電報等,綜合性地描繪出戰後初期國民政府進行「文化再構築」的種種實證性計畫,可堪稱意義非凡的研究成果。」~北岡正子(日本關西大學名譽教授)
◎「本書實為目前為止有關研究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戰後初期在台從事文化重建過程的一部力作。黃英哲使用前人未曾利用的資料,深刻地、且由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戰後台灣文化的重建工作,有其見地,是開創之作。作者不只還原戰後初期台灣的文化重建過程,同時也敘述台灣本地知識分子在面對排山倒海式的「中國化」與「殖民地文化遺產」時,如何摸索戰後台灣文化的出路。
本書的最重要創見是發現1946至1948年台灣之魯迅傳播的第二次高潮期,以及此次魯迅傳播與當時的台灣文化重建之密不可分的關係。作者的歷史實證研究,清楚論述了魯迅思想對戰後初期台灣社會之強而有力的影響,開啟「魯學」研究新的一頁。」~許雪姬(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作者資料
黃英哲(Ying-che Huang)
台灣嘉義人,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日本櫻美林大學大學院國際學研究科研究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文化史、台灣文學。 主要著作有《台灣文化再構築1945-1947の光と影:魯迅思想受容の行方》(日文)。 合編著有《復甦的台灣文學:日本統治期的作家和作品》(日文)、《台灣的大東亞戰爭:文學‧傳媒‧文化》(日文)、《記憶台灣:與帝國的相剋》(日文),主編有《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共四卷),合編有《許壽裳日記》、《張深切全集》、《周金波日本語作品集》、《楊逵全集》、《劉吶鷗日記》、《台灣漢文通俗小說集》,並且翻譯《台灣總督府》。另有台灣文化史、台灣文學相關研究中、日文論文二十餘篇。
基本資料
作者:黃英哲(Ying-che Huang)
出版社:麥田
書系:麥田人文
出版日期:2007-12-26
ISBN:9789861733142
城邦書號:RH1118
規格:穿線膠裝 / 單色 / 32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