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一億總下流?——老害、少子化、多死社會……老人國日本的社會難題與國家危機
-
了凡四訓【白話插圖.暢銷紀念版】:南懷瑾、李叔同、稻盛和夫一致推崇,儒釋道三家思想精髓,立命、改過、積善、謙德,東方第一勵志奇書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以藝術重生的產廢之島,見證負面遺產如何成為居民的希望之海!
-
藏傳密續的真相:轉欲望為智慧大樂道
-
取消文化:從啟蒙的興起到網路公審,失控的言論自由如何成為當代民主與政治上的困境?
-
當光亮照破黑暗:達賴喇嘛講《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
內容簡介
伯納多‧皮加諾,一位羅馬天主教的神父,曾經被七位目擊證人宣誓指認,就是連續持械搶劫的凶手,但後來檢方撤回控訴,因為真凶克勞舍出面坦承犯罪。克勞舍說,他沒有早點出面,是因他原本以為皮加諾神父不會有事。
本書取材自羅芙托斯以專家證人身份參與審判的八個真實案例,藉由現實生活中的法庭劇,闡明心理學,尤其是有關記憶、心理學的研究心得。故事內容是根據實際個案的審判筆錄、警方報告、新聞報導等書面紀錄,並且與證人、被告、檢方、辯護律師、陪審員等訪談後所寫成。刑事審判,往往牽涉到被告的生與死、自由或監禁,被告有罪、無罪的關鍵則往往繫於證人,尤其是目擊證人的證詞。證人的證詞可信嗎?這幾乎是許多刑事審判的核心問題。但是,在心理學深入研究以前,我們對於證人的認知與記憶程序,卻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在本書中,羅芙托斯充分流露出她悲天憫人的人道理想,筆鋒常帶感情,在每個案例中,讀者都可以感受到她對無辜者的關懷、對司法正義的失望、對沉冤待雪的焦躁、對於真相的懷疑,以及案情峰迴路轉的期待。這本書不只是專業的法庭科學報告,也是一本人道關懷的好書。
作者資料
凱撒琳.柯茜(Katherine Ketcham)
伊莉莎白.羅芙托斯(Elizabeth Loftus)
伊莉莎白?羅芙托斯是美國知名的心理學家,專門領域是認知和記憶;她同時也是經常出入法庭作證的專家證人。誠如本書的英文副標題,她把目擊證人的「記憶」放到法庭接受審判。伊莉莎白?羅芙托斯運用她對認知和記憶的研究心得,探討司法程序中目擊證人的可信度,寫了釵h本書(如:Eyewitness Testimony: Civil and Criminal; Eyewitness Testimony: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她也經常以專家證人的身份,在法庭向陪審團解釋人類認知、記憶的程序,以協助陪審團評價目擊證人的證詞,堪稱此一領域中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權威。
基本資料
作者:凱撒琳.柯茜(Katherine Ketcham)、伊莉莎白.羅芙托斯(Elizabeth Loftus)
譯者:林淑貞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人與法律系列
出版日期:1999-05-01
ISBN:9789576673160
城邦書號:BJ0005
規格:405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