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一億總下流?——老害、少子化、多死社會……老人國日本的社會難題與國家危機
-
了凡四訓【白話插圖.暢銷紀念版】:南懷瑾、李叔同、稻盛和夫一致推崇,儒釋道三家思想精髓,立命、改過、積善、謙德,東方第一勵志奇書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以藝術重生的產廢之島,見證負面遺產如何成為居民的希望之海!
-
藏傳密續的真相:轉欲望為智慧大樂道
-
取消文化:從啟蒙的興起到網路公審,失控的言論自由如何成為當代民主與政治上的困境?
-
當光亮照破黑暗:達賴喇嘛講《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
內容簡介
即使是與陌生人最不經意的接觸—例如彼此互望,交談,或站在隊伍中排隊時—那些蘊含著細微規範、眾所認可的異議、以及制裁偏差行為之程序的法律體系,也會深深影響這種偶然的人際互動。微觀法律是一種非正式的社會法,支配我們與他人短暫的社會互動。在這本深具開創性的論著裡,萊斯曼引用許多真實生活的例子,佐以其他學科的觀點,包括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以及道德哲學,以其精細的社會觀察來說明微觀法律體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揮其作用。
自由社會一向致力於維護私領域與市民秩序,並且儘量不作立法干預,但萊斯曼強調,這些領域並非法律的真空地帶,而是屬於微觀法律的運作範圍,儘管其中有些是正當合理的,有些則是不盡人意,甚或專斷的。最重要的是,作者從倫理學以及法律哲學的論點,主張改善微觀法律的努力可能反而威脅到自由主義國家的核心精神,也就是私領域的自主性。因此,這本書的目的在提醒人們瞭解微觀法律的運作,及其使我們更接近優質生活的重要性,並批評傳統的主流法律理論,將正式的國家法律視為所有法律體系的核心,甚至是全部的法律來源。萊斯曼主張國家法律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法律應該是建立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之中,是人與人互動的產品。
「閱讀這部作品是一件令人愛不釋手的賞心樂事。」--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詹姆斯‧雅各(James B. Jacobs)
「這本書是很重要的開路先鋒,它帶給世人一些新奇而精要的想法。」--佛羅里達大學法學院教授華特‧魏勞奇(Walter O. Weyrauch)
萊斯曼從法律概念來觀察社會現象,精確分析那潛藏在人與人日常互動中的法律關係。--Publishers Weekly
這是一本具開創性的著作,萊斯曼採取一個大膽的新取向,探討微觀法律體系--這是社會控制最微小也是最基本的層面。一本值得推薦的學術作品。--Library Journall
萊斯曼這本書具有新穎的主題、細膩的手法、以及完整的分析。--Time Literary Supplement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