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性公民權:「知情同意中,曖昧不明的性界線到底是誰界定的?」哥大里程碑研究,剖析性侵害與權力、階級、空間交錯的社會性因素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生命的尋路人(附彩頁經典重出):古老智慧對現代生命困境的回應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以藝術重生的產廢之島,見證負面遺產如何成為居民的希望之海!
-
藏傳密續的真相:轉欲望為智慧大樂道
-
服從權威(原著出版50週年紀念版):有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內容簡介
台灣人對核電太無知了!
沒人告訴過我們:
台灣的核電廠就建在離首都30公里的範圍內;
即使不發生核災,核電廠也不斷在放出輻射線;
台灣的婦癌比率是亞洲之冠,不是偶然!
關於核電的52件事,不僅僅是為了下一代,你,也必須要知道!
核電廠的安全、耐震係數,真的合格嗎?
日本政府救不了受災人民,台灣政府能嗎?
為什麼?核電災變比地震、颱風更可怕,卻全無預警和防範措施?!
怎麼辦?日本的教訓,就是台灣的警訊。你不關心,就會成真!
台灣人捐了一百八十億日圓幫助日本三一一海嘯災後重建,但福島卻無緣消受,因為問題不是出在地震和海嘯,而是核災!目前整個福島縣處在嚴重輻射汙染的狀態,已經有專家估測,十年後將有100萬人致癌,土地永遠無法復原。日本政府害怕承認,這是比廣島原子彈轟炸、車諾比核電廠事故更嚴重的輻射殺傷力,未來日本人民將長期與輻射的後遺症抗戰!
一旦發生核災,我們將無處可逃
台灣與日本同屬地震頻仍的國家,而且台灣是全世界唯一把核電廠建在首都圈內的國家!核一廠、核二廠方圓三十公里的範圍內,人口超過五百萬,其中包括首都台北市。美、日國際專家已經提出警告,台灣是下一個最可能發生核災的地方!核災一旦發生,我們毫無防禦能力,我們完全經不起任何一座核電廠出事。
劉黎兒在福島核災後,經歷了舉家撤離東京的恐慌,深感核電之可畏,現在她積極參與日本的反核活動,與知名反核人士會晤,取得第一手的資訊,追問大部分人所欠缺的核電常識、受唬弄的粗糙數據及事實。她期待能以日本福島核災為借鏡,提醒台灣人:「廢核電救家園」刻不容緩!
核輻射到底有多可怕?
不關心,就會任憑災難發生!
Q台灣若發生核災,規定避難範圍是5公里,這樣夠嗎?
Q關閉核電廠要花多少錢?最近原能會說無法保證核四安全,那當然應該停建,不過已經投下好幾千億,不會有點可惜嗎?
Q據說有核電廠的地方比較容易罹患乳癌,這是真的嗎?
Q輻射能據說對小孩影響最大,到底有多嚴重呢?
Q福島輻射汙染什麼時候才會從日本消失呢?
Q我們家都很喜歡日本,但現在真的可以安心帶孩子去日本旅遊嗎?
Q擁核的人都說核電是最乾淨的能源,真的如此嗎?
Q某名人說:「有人因車禍而死亡,但現代社會不會因此就不開車或禁止車輛通行,核電也不能因為會發生核災就不用!」這種推論法對嗎?
作者資料
劉黎兒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 著名旅日作家、文化觀察家,目前為《La Vi e》雜誌專欄作家。 1982年赴日,曾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日本東京電視台新聞節目、日本經濟節目評論員。2004年起專事寫作,著作豐富,涉及散文、小說與評論, 觸及文學、時尚、美食、兩性等不同文化面向觀察,對新奇的事物永遠保有其獨特的敏銳度與理解,是一位深度解讀日本面貌的風尚達人。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