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基督的奧秘:一個被遺忘的事實,如何改變我們所見、所信與盼望的一切
-
神經科醫師的名畫探案:美學×醫學×歷史的疾病探案之旅!偵探醫師解剖東西藝術珍品,自人物的表情、肢體、動作與感官線索,拆解神經疾病密碼
-
西藏女性上師的隱密世界
-
圖解易經:讀懂《易經》的第一本書,全譯插圖暢銷版
-
侯吉諒硬筆寫心經
-
人生的坑,都在歷史課本裡:人體圖像化記憶,從此輕鬆讀通歐洲史
-
不死拉丁語:生物學名、現代民主、長春藤大學校訓、日本漫畫……從政治、宗教到近代大眾文化,拉丁語並非死去的語言,而是通往知識的大門
-
東亞大競逐1860-1910: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
口袋沒你想得那麼簡單:從功能配件到文化象徵,小小口袋如何裝進性別、權力與身體政治
-
流淌臺灣之心:濁水溪空拍誌
內容簡介
為什麼有些男人、女人與小孩會攻擊、毆打、強暴、損毀他人身體與謀殺?在這本極出色的新書中,普立茲獎得主理查‧羅德斯提供了一個令人驚異而具說服力的答案。
《他們為何殺人》一書探索一位特立獨行的美國犯罪學家羅尼‧亞森斯博士一個來自於一個暴力家庭的的犯罪學家,他的理論挑戰了暴力行為的傳統理論。藉由與監獄中暴力犯訪談,亞森斯博士找出了對所有嚴重暴力的人而言共有的社會發展模式—一種他稱為「暴力化」的四階段過程。
* 第一,兇殘化:一個年輕人受到暴力或暴力威脅的強迫,必須服從一個帶有攻擊性的權威角色,他目睹親密者的暴力征服,而權威角色指導他如何使用暴力。
* 第二,好戰:氣餒的行為主體決定避免更進一步的暴力征服,跟循他的教練,決定訴諸暴力。
* 第三,暴力表現:他的暴力回應帶來成功,他從別人眼中讀到尊敬與恐懼。
* 第四,惡意:得意洋洋的,他從現在開始利用暴力作為對待他人的工具—而且他與那些相信他會這樣的人發生聯繫。
因為四個階段都必須依次地被完全經歷後才會產生暴力的個人,因此,我們可以找出如何進行干預這個過程,以防止悲劇的結果出現。
羅德斯用歷史證據支持了亞森斯的理論,並顯示這個理論是如何應用在某些暴力生涯的發展上。
《他們為何殺人》帶著痛切的證據,挑戰那些認為暴力行為是衝動的、無意識發動與預先決定的理論,本書提供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洞見,深入正在讓家庭、鄰里、城市與校園遭受折磨的可怕犯罪暴力難題。
作者資料
理查.羅德斯(Richarrd Rhodes)
他共有十七本著作,包括小說與歷史研究、報導文學與書信。他的《原子彈之製造》(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一書在一般性非小說類中贏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這是全國性的著作與書評界獎項。另一本著作《暗日》(Dark Sun),描寫氫彈的發展,是歷史類普立茲獎最後三本候選者中的其中之一。他同時也是一名父親與祖父,目前與他的妻子金吉兒?羅德斯住在康乃狄克州郊區。
基本資料
作者:理查.羅德斯(Richarrd Rhodes)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其他系列
出版日期:2001-05-28
ISBN:9789576678509
城邦書號:BO0122
規格:448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