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性公民權:「知情同意中,曖昧不明的性界線到底是誰界定的?」哥大里程碑研究,剖析性侵害與權力、階級、空間交錯的社會性因素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生命的尋路人(附彩頁經典重出):古老智慧對現代生命困境的回應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以藝術重生的產廢之島,見證負面遺產如何成為居民的希望之海!
-
藏傳密續的真相:轉欲望為智慧大樂道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服從權威(原著出版50週年紀念版):有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為什麼有些男人、女人與小孩會攻擊、毆打、強暴、損毀他人身體與謀殺?在這本極出色的新書中,普立茲獎得主理查‧羅德斯提供了一個令人驚異而具說服力的答案。
《他們為何殺人》一書探索一位特立獨行的美國犯罪學家羅尼‧亞森斯博士一個來自於一個暴力家庭的的犯罪學家,他的理論挑戰了暴力行為的傳統理論。藉由與監獄中暴力犯訪談,亞森斯博士找出了對所有嚴重暴力的人而言共有的社會發展模式—一種他稱為「暴力化」的四階段過程。
* 第一,兇殘化:一個年輕人受到暴力或暴力威脅的強迫,必須服從一個帶有攻擊性的權威角色,他目睹親密者的暴力征服,而權威角色指導他如何使用暴力。
* 第二,好戰:氣餒的行為主體決定避免更進一步的暴力征服,跟循他的教練,決定訴諸暴力。
* 第三,暴力表現:他的暴力回應帶來成功,他從別人眼中讀到尊敬與恐懼。
* 第四,惡意:得意洋洋的,他從現在開始利用暴力作為對待他人的工具—而且他與那些相信他會這樣的人發生聯繫。
因為四個階段都必須依次地被完全經歷後才會產生暴力的個人,因此,我們可以找出如何進行干預這個過程,以防止悲劇的結果出現。
羅德斯用歷史證據支持了亞森斯的理論,並顯示這個理論是如何應用在某些暴力生涯的發展上。
《他們為何殺人》帶著痛切的證據,挑戰那些認為暴力行為是衝動的、無意識發動與預先決定的理論,本書提供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洞見,深入正在讓家庭、鄰里、城市與校園遭受折磨的可怕犯罪暴力難題。
作者資料
理查.羅德斯(Richarrd Rhodes)
他共有十七本著作,包括小說與歷史研究、報導文學與書信。他的《原子彈之製造》(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一書在一般性非小說類中贏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這是全國性的著作與書評界獎項。另一本著作《暗日》(Dark Sun),描寫氫彈的發展,是歷史類普立茲獎最後三本候選者中的其中之一。他同時也是一名父親與祖父,目前與他的妻子金吉兒?羅德斯住在康乃狄克州郊區。
基本資料
作者:理查.羅德斯(Richarrd Rhodes)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其他系列
出版日期:2001-05-28
ISBN:9789576678509
城邦書號:BO0122
規格:448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