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是無辜的
- 作者:康絲妲. 普德曼(Constance E. Putnam)、雨果.亞當.貝鐸(Hugo Adam Bedau)、麥克. 拉德列(Michael L. Radelet)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0-07-05
- 定價:320元
分類排行
-
性公民權:「知情同意中,曖昧不明的性界線到底是誰界定的?」哥大里程碑研究,剖析性侵害與權力、階級、空間交錯的社會性因素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生命的尋路人(附彩頁經典重出):古老智慧對現代生命困境的回應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以藝術重生的產廢之島,見證負面遺產如何成為居民的希望之海!
-
藏傳密續的真相:轉欲望為智慧大樂道
-
服從權威(原著出版50週年紀念版):有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內容簡介
司法系統真的是正義的化身?我們真的可以將人命交由司法處置?司法系統真的沒有過失?這本書的作者上窮碧落下黃泉,搜尋因為司法系統缺失而使清白的人被推向刑場的過程。這些無辜生命的失落,是應該的嗎?作者透過呈現一個又一個無辜死刑犯的真實血淚故事,讓我們看見司法系統的種種不公、偏見、錯失與疏忽,使得清清白白的生命不但蒙上不白之冤,還喪失了生存的權利。這一個個生命血淚史,讀來令人心酸不忍、坐立難安,讓我們不得不去面對這個取人性命的法律是否恰當。
作者資料
康絲妲. 普德曼(Constance E. Putnam)
雨果.亞當.貝鐸(Hugo Adam Bedau)
美國哲學家,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Austin B.Fletcher榮譽哲學教授,致力於死刑的研究。一九六一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達特茅斯(Dartmouth College)、普林斯頓等知名學府。一生呼籲廢除死刑,作品涵蓋政治哲學與刑罰領域,包括︰The Death Penalty in America (1st edition, 1964; 4th edition, 1997), The Courts, the Constitution, and Capital Punishment (1977), Death is Different (1987), Killing as Punishment (2004);共同著作有《雖然他們是無辜的》In Spite of Innocence (1992)。
麥克. 拉德列(Michael L. Radelet)
佛羅里達大學社會系主任,長期關注死刑與犯罪學問題,並著有釵h相關論文。一九九六年,獲得密蘇里大學和平大使獎;一九九七年獲得美國犯罪學學會的年度最優秀犯罪學家獎。
基本資料
作者:康絲妲. 普德曼(Constance E. Putnam)、雨果.亞當.貝鐸(Hugo Adam Bedau)、麥克. 拉德列(Michael L. Radelet)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人與法律系列
出版日期:2000-07-05
ISBN:9789576676550
城邦書號:BJ0014
規格:432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