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分類排行
-
腎臟病低蛋白‧低鹽飲食全書:這樣吃就對了!40組健康餐X151道常備菜
-
細胞比我更愛我自己:細胞的神性決定生命的意義
-
不被束縛的晚年——自立支援照顧,讓長者脫離臥床、自理生活、自由行動,減輕照顧者負擔,實踐高品質的長照
-
1個人的超有感按摩:物理治療師圖解教學 1個動作從根源搞定全身痠痛
-
癌症飲食全書【16週年暢銷修訂版&附別冊64頁《全面啟動抗癌自癒力》】
-
【限量簽名版】ICU重症醫療現場3:當個更有溫度的人
-
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
-
科學漢醫的養生:後疫情時代健康常見的盲點(限量隨書附贈臺灣益謙經脈血壓計個人版九折優惠券)
-
科學實證 人人適用:百變211 終極瘦身密碼
-
牙齒治療與植牙圖解百科:免拔牙也能一日高效修復牙周病!權威專科醫師的精準療程與照護關鍵
內容簡介
◆附贈「疼痛日記」
你經常莫名疼痛,檢查半天都找不出原因
你的身體比氣象預報還準,變天前就這裡痛那裡也痛
日本天氣痛名醫解開惱人的疼痛成因及應對方法
3招穴道輕按摩╳4種簡易伸展運動,每天10分鐘重啟身體防痛機制!
▋你「天氣痛」了嗎?
經常渾身不對勁,看了半天醫師都說「沒問題呀!」;
天氣一變就頭痛、頭暈、肩頸痠、膝蓋痛、心情莫名低落;
多年前的舊傷明明好了,氣候一轉換又開始隱隱作痛;
坐電梯或搭大眾交通工具快速行進間,突然耳鳴、頭暈、噁心想吐;
在室內待久了,無論熱天或冷天一出門就不舒服;
▋如果你有以上症狀,趕快來測量你的天氣痛指數:
□對天氣變化很敏感。
□可以靠身體狀況變化察覺要下雨。
□下雨之前特別想睡,或者頭暈。
□天氣好心情就好,天氣差心情就差。
□搭乘交通工具很容易暈車。
□嚴重的舊傷(如骨折)痊癒之後還是偶爾會痛。
□曾經出過車禍或意外而傷到頸部。
□早春、梅雨季、早秋等季節轉換時特別容易生病。
□天氣熱容易頭暈,天氣冷容易畏寒。
□精神或身體狀況特別容易受颱風影響。
□坐在辦公桌前身體經常往前傾。
□有偏頭痛的毛病。
□容易耳鳴,搭飛機或速度極快的交通工具容易耳朵痛。
□個性嚴謹。
□生活壓力大或容易累積壓力。
符合的項目愈多,表示你罹患天氣痛的機率就愈大。
▋原來莫名疼痛是這樣來的
在日本,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天氣痛,而且女性多於男性,
在台灣偏頭痛患者超過150萬人,天氣轉換時求診病患會增加二成左右。
日本天氣痛權威佐藤純醫師經過多年實驗,發現人的內耳裡有「氣壓偵測器」,
無論是冷天、熱天、下雨天、颱風天或梅雨季,一旦天氣產生變化,
氣壓、溫度、濕度有高低差異時,大腦就會感受到壓力,
進而刺激自律神經使其亢奮失調,造成身體原有的慢性痛如關節痠痛、偏頭痛、
頭暈、舊傷,以及氣喘、心臟病、憂鬱症等惡化,甚至疲倦、心情鬱悶。
除了氣候因素,搭乘電梯秒間垂直升降和交通工具快速行進造成的氣壓驟變、
血液循環不良導致淋巴液囤積在內耳、長期處於空調環境裡使得體溫調節
功能退化等,也都會引發天氣痛。
▋每天10分鐘,在家輕鬆擊退天氣痛
佐藤純醫師不但找出天氣痛的成因與生理機制,並開設天氣痛門診治癒許多患者,
在書中他詳細解析天氣痛的各種症狀、使其惡化的環境,同時教讀者如何在家中
輕鬆對抗天氣痛:
●連續四週記錄「疼痛日記」,清楚掌握自己身體的疼痛狀況;
●天氣痛發作時,利用3招簡單的穴道按壓法,迅速消除疼痛;
●每天做4種伸展運動,一次只要10分鐘。有空多健走、游泳,
打造適溫抗痛體質,無論天氣怎麼變都不再莫名疼痛。
醫師最後特別提醒——
逞強的人最容易得天氣痛!練習放鬆才能遠離天氣痛的惡性循環。
當孩子不願意去上學時,做父母的要留意是不是天氣痛在作怪!
目錄
|給台灣讀者的話
|前言
第一章 何謂天氣痛?
.天氣一差,身體就差!
.人們早就發現天氣與疼痛有關
.上電視節目,研究天氣與疼痛的關係!
–天氣變差就更痛的患者
–在NHK節目上實驗成功令我懊惱
.了解天氣痛的機制!
– 第一階段 確認低氣壓會使慢性疼痛惡化
– 第二階段 以新儀器收集更加精確的資料
– 第三階段 確認低氣壓與自律神經的關係
– 第四階段 驗證交感神經與天氣痛的關係
– 第五階段 找出氣壓偵測器的所在位置
– 第六階段 找出更多證據證明氣壓偵測器就在內耳中
– 現階段的結論
.氣壓降低,天氣痛就會改善?
第二章 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天氣痛
.統計天氣痛的人數
.女性較多,但男性與兒童也要小心
.發現天氣痛的各種徵兆
.使天氣痛惡化的環境
.天氣痛的各種症狀
– 頭痛
– 頸痛
– 舊傷
– 憂鬱症、焦慮症
– 氣喘
– 失智症
.天氣變差,人就虛弱
第三章 對抗天氣痛
.天氣痛的自我檢查項目
.來寫「疼痛日記」
–「疼痛日記」填寫重點
–「疼痛日記」注意事項
–治療天氣痛屬於「認知行為療法」
.改善天氣痛,提升日常表現
.利用手機APP「頭痛痛」
.適當使用暈車藥
.中藥也能治天氣痛
.按壓穴道擊退天氣痛!
.寶特瓶溫灸法
第四章 鍛鍊身體對抗天氣痛
.提升適應冷熱天氣的能力
.調節自律神經的方法
– 運動最重要
– 多做伸展運動
– 1用網球舒展肩頸、頭部
– 2伸展下巴與頸部前方的肌肉
– 3伸展頸部側邊與後方的肌肉
– 4收縮肩膀與頸部的肌肉
– 睡眠也很重要
– 飲食影響人體健康
.如何撐過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春季」與「梅雨季」
– 如何面對春天
– 如何撐過梅雨
.過度逞強的人請練習放鬆
– 認真的主婦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 帶動全家一起健康!
– 檢查先生小孩有沒有天氣痛!
– 天氣痛的時候別逞強,放鬆就好
|疼痛日記
|天氣痛門診簡介
|後記
內文試閱
天氣痛是什麼?(一)——上電視節目,研究天氣與疼痛的關係!
那我們就來剖析天氣痛發生的原因吧。透過我如何研究天氣痛的過程,大家便能輕鬆的理解天氣痛的生理機制。請讀者暫時成為我的學生,跟我上一堂課。
一九八七年我從名古屋大學研究所畢業,前往美國的北卡羅萊納大學留學,我在北卡大學的研究室主要研究「慢性痛」,研究過程中發現慢性痛與「自律神經」有關。
簡單來說,自律神經是自動控制脈搏、血壓、體溫、消化等身體狀態的神經, 人類與動物體內都布滿了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種,當人類處於亢奮或緊張 狀態,交感神經就處於優勢;反之當人類放鬆下來,副交感神經就處於優勢。
人的身心狀態會決定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哪一個處於優勢,兩組神經互相調節脈搏、血壓、體溫、消化等生命活動,可見自律神經多麼重要。但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會因為某些因素而失衡,造成身體不適。
言歸正傳,我在研究慢性痛過程中,發現人體感受到壓力的時候會刺激交感神經,使慢性痛惡化。交感神經也會受心理狀態的影響,由此我得到一個結論,各種生理與心理壓力都會影響到慢性痛的狀態。
天氣痛是什麼?(二)——天氣變差就更痛的患者
我將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Science》上,並於一九九一年回到日本, 打算繼續研究慢性痛與自律神經的關係。
當時我並沒有為慢性痛病患看診,但認為應該先累積更多臨床經驗,因此拜託名古屋市立大學疼痛診所的醫師讓我幫忙看診。我在門診待了快兩年,為許多慢性痛病患問診,也聽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許多病患表示「壓力大的時候慢性痛比較嚴重」,這點符合我在美國的研究結果,病患們的說詞證明了慢性痛與自律神經果然有密切關聯。
病患們還另外抱怨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天氣差的時候身體也差」,如果只是一兩個人這麼說,我會認為這是特例,但有為數不少患者異口同聲提起這件事,那就不能輕忽了。甚至有人對我說他能感覺到颱風要來了,我便開始思考「天氣與慢性痛的關聯」。
我想了解天氣與慢性痛之間的關聯,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原本就喜歡氣象與天文,國中的興趣之一就是繪製天氣圖。
在名古屋大學讀環境醫學研究所時,除了疼痛醫學之外,還修習登山醫學、高地醫學、太空醫學、海洋醫學等科目,研究內容就是探討人體在氣壓極低的高地及水壓極高的海底時,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天氣差」是怎麼回事呢?簡單來說就是「氣壓低」,低氣壓將我在美國學到的慢性痛知識,連結到病患抱怨的「天氣差身體就差」。這在當時還只是很含糊的推論,但做為一個醫學研究者,我開始認為「天氣」與「疼痛」之間的關係非常奧妙。
於是研究起「天氣痛」的生理機制。
天氣痛是什麼?(三)——在NHK節目上實驗成功令我懊惱
當我發現天氣與疼痛的關係之後,沒多久日本放送協會(NHK)就請我上電
視。當時節目想找醫師討論「為什麼梅雨季會讓舊傷發疼,或者膝蓋痠痛?」製作位四處打探,找上了名古屋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當時我正好到處提倡「天氣與慢性痛的關係相當有意思」,研究所同事將這件事情告訴製作單位,對方便希望我做個實驗。
我認為這是研究天氣與慢性痛關聯的好機會,就答應上節目。為了證明天氣不好會使疼痛惡化,我使用環境醫學研究所的「低壓低溫環境模擬機」,這套機器能夠模擬低溫低壓的高地環境,也就是創造一個「低氣壓」又「低氣溫」的小房間。
製作單位找了幾個老太太,她們只要碰到壞天氣就會膝蓋痠痛、舊傷發疼,所以請她們進入機器內做實驗。
實驗結果遠超乎我的預期。我早就預測到低氣壓會使舊傷與膝關節病症惡化, 但惡化狀況應該會有輕重之分,沒想到罹患膝關節病症的老太太們,只要碰到環境氣壓稍微下降,疼痛就百分之百惡化。而且不僅是口頭上說痛,熱顯像圖也顯示皮膚溫度降低,這代表氣壓降低不但會增加疼痛感,還會使雙腿「發寒」。
電視製作單位看了實驗結果也相當驚訝,有這麼明確的證據,就能證明「梅 雨季會讓舊傷發疼,或讓膝蓋痠痛」,節目效果也更加震撼。但我事後覺得不太舒坦,因為節目主持人問我「這是因為什麼樣的機制?」我完全無法說明。
實驗證明了「天氣」與「慢性痛」有關,但我卻不清楚是什麼樣的生理機制, 造成壞天氣使慢性痛惡化。這令我非常懊惱,於是下定決心研究天氣,尤其是氣壓與疼痛的關係。
如何改善天氣痛——提升適應冷熱天氣的能力
想要減緩天氣痛的症狀,另一個關鍵就是鍛鍊出能對抗天氣痛的強壯身體。
當我們身體不適,天氣痛的症狀就會更加嚴重,反之身體健康的時候症狀就較輕微。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維持身體健康,就可能減輕天氣痛的症狀。
照這個方向來思考,只要我們鍛鍊出夠健康的體魄,不受天氣痛的影響,最後就能克服天氣痛。或許症狀不會完全消失,但只要能減緩到不痛苦的程度,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就會更低。
說穿了,「天氣」是我們生存的地球自然條件之一,只要我們還活在地球上就無法擺脫天氣所帶來的影響,適應天氣是我們的唯一選項。無論我們怎麼躲在空調完善的建築物裡,總有會離開舒適空間的時候。
健康身體有兩個必要元素,就是天氣熱的時候會確實流汗散熱,天氣冷的時候體內會儲存熱量。也就是說,如果提升對冷熱的適應能力,就能維持健康。
人體碰到氣溫變化會調整體溫,這就是自律神經的適應能力,而天氣痛是自律神經受到壓力所造成,所以只要提升自律神經的適應力,天氣痛症狀就會減輕。
問題是我們現在多半在有空調的舒適環境裡生活,或許有少數人盡力避免使用空調,但絕大多數人還是享受著空調的便利性。而方便的空調,會降低人體對抗冷熱的能力(自律神經適應力)。
當自律神經衰退,原本沒有天氣痛症狀的人也可能罹患天氣痛,務必要小心。
以下是我的親身經歷。我曾經在名古屋大學的實驗動物飼養中心進行研究,大學研究設施有二十四小時的空調,幾乎全年都在恆溫狀態,每天窩在這樣的環境中,適應能力不知不覺就降低了。
某個炎熱的夏日,我離開學校準備回家,室外氣溫高得令人無法忍受,結果身體整個垮掉。後來我就經常輕微中暑,或者倦怠感冒。
而且我的身體也經常不聽話,只要碰到颱風來,就會比平日更加不舒服。我自認內耳氣壓偵測器沒有變得更敏感,應該是身體與自律神經的適應力降低的關係。
當然也可能是年老造成體力衰退,但我認為主因還是每天躲在舒適的空調環境裡,身體習慣了恆溫的關係。
「醫師不養生」傳出去真是丟人,希望讀者能夠從我的親身經歷,了解人體必須保持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那我們該做些什麼來克服適應力的問題呢?
這當然沒有特效藥, 只有非常理所當然的方法, 就是夏天讓自己「熱到流 汗」,養成經常流汗的習慣。流汗是自律神經用來降低體溫的方法,只要我們確實流汗,就能避免高溫造成體溫上升。逼迫自律神經在高溫中努力工作,就能喚醒自律神經原本的能力。
而天冷的時候,請加長待在低溫環境的時間,那麼自律神經就會使血管收縮, 進而提升體溫。如果自律神經的這項能力不夠強,人的體溫就會偏低,造成肩頸痠痛,身體不適。
無論強迫自己待在炎熱或寒冷的環境之中,都要先評估自己的體力,在體力可承受的範圍內忍耐一段時間的高低溫,就能慢慢提升自律神經功能。
人就是喜歡往更舒服輕鬆的環境去,但讓自律神經功能衰退,最終會造成自律神經全面失調。自律神經全面失調,人體便無法適應環境變化,碰到一點小事就會身體不適。
如果自律神經全面失調,再加上內耳氣壓偵測器過敏,天氣痛就會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
另外罹患慢性痛的人,通常比較畏寒,因為罹患慢性痛可能會使人對溫度的感受力失調。這種人怕熱又怕冷,就是因為身體能對應的氣溫範圍變小了,我認為這與自律神經衰退也有關聯。
每天幾乎都待在室內的人,還得提升對「刺眼陽光」的適應力。不過刺眼的陽光可能會引發偏頭痛,因此有偏頭痛的人要格外小心。
日常減痛方式(一)——中藥也能治天氣痛
內耳還有一種狀況會引發天氣痛,那就是「水腫」。當血液循環不良,淋巴液囤積在內耳,就會引發內耳附近水腫,內耳水腫會造成氣壓偵測器過敏,所以更容易引發天氣痛。
這時候可以服用中藥「五苓散」,它能夠調節體內水流,消除水腫。五苓散能夠排除內耳的過量淋巴液,消除內耳的水腫狀態,氣壓偵測器也就能從過敏恢復到正常。
氣壓偵測器恢復正常之後,氣壓變化造成的神經亢奮就會減輕,也就能改善天氣痛症狀。另外,「半夏白朮天麻湯」、「柴苓湯」等藥方也具有同樣功效。
日常減痛方式(二)——按壓穴道擊退天氣痛
還有一個好方法可以減輕天氣痛症狀,那就是刺激人體的「穴道」。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刺激穴道,簡單又有效,請養成刺激穴道的好習慣。
為什麼刺激穴道可以治療天氣痛?上一節提到內耳囤積淋巴液會使天氣痛惡化,我們若按壓特定穴道促進血液循環,由血液中滲出的淋巴液當然也會更加通暢。淋巴液通暢之後,內耳的淋巴液就會恢復正常量,也就減緩了天氣痛的暈眩等症狀。
我先介紹「內關穴」,它具有「治暈車」以及「治頭暈」的效果。「內關穴」的位置在哪呢?請將一隻手的心朝上,可以看見手腕有兩條粗筋,從手掌沿著兩條粗筋之間往下,大概食指到無名指之間三指的距離(類似把脈的姿勢),食指下方就是內關穴。刺激內關穴除了治頭暈與暈車,還可以治胃痛,放鬆心情,效果相當多,想必也能改善內耳的血液循環。
按壓穴道的方式,是以指腹由上往下垂直按壓, 只要多按幾次, 一定會感覺身體愈來愈快活。容易頭暈目眩的人,經常按壓內關穴一定會改善症狀。
接著介紹耳朵附近的三個穴道。
耳朵後邊有個圓形凸起稱為「乳突」,乳突附近有許多穴道,可以調節自律神經或者減輕暈眩。
首先是乳突後下方有個小凹陷,稱為「完骨穴」,刺激完骨穴可以改善頭痛、
頭暈、頸部僵硬等症狀。
接著是乳突上方有個小凹陷,稱為「頭竅陰穴」,這個穴道有治療頭痛、頭暈、起立貧血等效果,所以應該也能減輕天氣痛症狀。
耳垂後方有個小凹陷,是很有效的「翳風穴」,可以治療耳朵痛、重聽、頭暈,還能舒緩臉部麻痺、牙痛,以及衍生的肩膀痠痛。
最後介紹讀者一招非常簡單的耳朵穴道刺激法。耳朵外部的突出構造「耳 廓」主要是用來蒐集聲音,只要用手指夾住耳廓,輕輕上下對折就能刺激耳朵周邊的穴道,舒緩天氣痛的症狀。作者資料
佐藤純
醫師,醫學博士,愛知醫科大學醫學院教授,學術疼痛中心醫師。Pascal Universe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九八三年畢業於東海大學醫學院,同年進入名古屋大學研究所研究疼痛生理學與環境生理學。一九八七年前往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留學,研究慢性疼痛與自律神經系統的關聯。 一九九一年至二○一六年四月於名古屋大學任教。 二○○五年起於愛知醫科大學學術疼痛中心,成立全日本唯一的天氣痛門診,為氣壓醫學第一把交椅。 另著有《治好天氣痛,就沒有頭痛、頭暈與壓力》。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