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逐跡佛陀:巴利古籍所載的佛陀生平
-
記憶的社會框架(百年經典首次繁中引進、法文直譯,收錄專文導讀及生平年表)
-
正念的奇蹟
-
建築的面龐the Face of Architecture:現代主義之後的立面設計
-
廁所裡的哲學課:每天14分鐘,跟著蘇格拉底、笛卡兒、尼采等13位世界哲人,秒懂100個最經典的哲學思維【二版】
-
AI世代:從政治哲學反思人工智慧的衝擊
-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淡泊一點也無妨,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
-
哲學直播室:德國公民啟蒙哲學讀本, 與柏拉圖、康德、亞里斯多德等大師對談,解構18大經典哲學思想
-
人造世界:西洋哲學史卷四(現代哲學)
-
世界來過台灣: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一覽他們來過台灣的足跡,解鎖課本沒有教的歷史彩蛋!
內容簡介
◆最年輕的總統馬克宏矢志改革,台灣能否同樣因應情勢,積極轉型?
◆台灣教改如何從重視平衡發展,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法國學制中取經?
◆當法國傾全國之力紀念一九六八年五月學運,台灣該如何面對族群分裂的歷史事件?
◆法國報業不仰賴廣告收入支撐,台灣傳媒可否從中找出抵擋商業化的存活之道?
◆從罷工事件頻傳、最愛抗議的法國身上,勞工意識日漸抬頭的台灣能有何借鏡?
◆黃背心運動肇因於稅制改革所引起的階級抗爭,菁英統治階層應當如何回應民意?
◆經兩百多年抗爭方有男女平等參政權,關於兩性/性別平權,法國人怎麼看、怎麼做?
我們常說,要向先進國家學習、要培養人們的國際觀,然而,即便每年都有大量的留學生前往海外求學、有學者進行國際學術交流、有政府各部會官員及縣市首長前往異地考察,移植西方國家的觀念與作法時,卻屢屢在強行實施以後,衍生諸多問題而坐困愁城。
有鑑於此,總想為台灣貢獻一己之力的本書作者彭怡平期望透過她將近30年的法國觀察,整理出一本多元、豐富、含括各個面向的著作,引領眾人思考,希望為台灣找到一條可供借鏡的道路。
選擇法國,因為她曾為歐陸史上最強盛的國家、統一全歐洲,現今則為全球七大經濟體之一,更是美俄之外,最大核武儲備國。尤有甚者,法國還是當代第一個實行民主政治的國家,融合多元種族,文化底蘊深厚,且人民品味多元挑剔、事事都有意見,也敢於發怒與抗爭,在政治、價值觀建立、文化與藝術培育、面對人民覺醒與抗爭等事物上,都有值得理解與學習之處。
「它山之石,可以為錯」,透過本書全方位、多面向、深入的剖析,自「藝術與生活」、「歷史與人文」、「經濟與能源」、「社會與政治」、「兩性平權」等五大領域,一窺當代第一個實現民主政治的國家如何因應各種轉型浪潮與挑戰,從中汲取經驗,轉為台灣成長的養分。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紀博偉先生說:
「《這才是法國》提供了珍貴的思考基礎與觀點!」
《這才是法國》——
集「觀察、顛覆、思考」於一身
由國人自寫研究的第一本著作
帶你認識法國、展望台灣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 紀博偉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鄭治桂
專文推薦
目錄
【推薦序】從品味生活到家國關懷 何飛鵬
【推薦序】重塑台法看待彼此的面向與角度 紀博偉
【推薦序】彼岸/此岸--彭怡平的法國觀察與思維 鄭治桂
【作者序】二十七年的觀察、思考與顛覆之旅
Chapiter 1 向法國人學習藝術與生活
人口僅有三萬多的阿爾勒城如何因藝術而聞名於世?
為什麼法國教育以培養菁英見長?
巴黎人怎麼思考電影?怎麼看電影?
熱情如何使法國電影院與眾不同?
Chapiter 2 不抗議不革命就不叫法國
一九六八年五月學運到底改變了法國什麼?
黃背心運動反應出什麼樣的法國民族性?
崇尚思想與言論自由的法國如何看待法西斯主義?
ISIS恐攻後的法國如何定義英雄?
Chapiter 3 轉型期經濟與能源的困境與挑戰
馬克宏領導下的法國如何轉型為科技文化創意國度?
不是核能與綠能之爭,法國的能源政策到底在爭執什麼?
為什麼法國人一提銀行就聞之色變?
Chapiter 4 全球化下的法國社會與政治
法國工會擁有地表最強工會的封號,連總統也得低頭,為什麼?
法國社會如何面對街友與日益嚴重的全球化貧窮?
當人道主義與國家安全互相衝突時,法國如何面對移民難題?
米其林法國也有食安問題!?
法國報業不仰賴廣告收入也能存活,靠的是?
為什麼環保運動及農業問題也能演變成政治事件?
Chapiter 5 法國女性如何推動兩性平權
為什麼法國的性別平權運動要從兩性的薪資談起?
兩百平方公尺的女性空間如何成為歐洲,甚至世界最重要的女權象徵?
為什麼法國最美的女人凱特琳‧丹妮芙不再是法國人心中的自由女神?
內文試閱
黃背心運動反應出什麼樣的法國民族性?
布洛克於《史家的技藝》中曾提起這麼一段往事:時值一九四○年六月,正是德軍進軍巴黎的日子。在諾曼地的一個花園內,這群已脫離軍隊的參謀們,因無所事事,把心思放在再三思量這個災難發生的原因。他們當中一人喃喃自語:「難道,我們真得相信,歷史已經出賣了我們?」他以辛酸又焦慮的語氣道出今日法國人民的不安—歷史有何用?
黃背心,法國大革命或五月學運重現?
弔詭的是,當現任法國總統馬克宏傾舉國之力,在法國各地的文化一級機構以及巴黎市政府廳,盛大慶祝一九六八年五月學運五十週年歷史紀念回顧展的同時,法國社會卻毫無預警地爆發了這場五十年後最大規模的人民街頭抗議運動——黃背心(Gilets Jeunes)。難道,歷史無可避免地一再重演?五十年後,法國再一次爆發一九六八年五月學運?
不過,當我們將一九六八年五月學運與黃背心兩相對照時,不難發現,兩者之間,既有相似,也有相異之處。兩者抗爭的原因,同樣都源自人民對於法國民主政治裡各機構,如國民大會、法院,以及代議制中行使人民權力的政治人物的不再信任。相異之處則在於:一九六八年的法國經濟雖處於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現代化階段,但學校、工廠軟硬體設備以及學生、工人的生活條件,卻無法跟得上現代化的腳步。二○一八年的法國則剛好相反——一九九○年代開始,法國社會及經濟的情勢已經日益惡化,而與其對應的官僚體系卻無法回應變局,甚至加劇向下沉淪。
事實上,當法國黃背心運動從起始階段要求廢除燃油稅,逐漸演變為要求「全面解散國會」、「國會改選」、「馬克宏下台」、「斬首馬克宏」等口號時,乍聽不免讓人回想起一七八九年攻陷巴士底監獄時的法國人民,也同樣因為貴族奢華成性、財政困難、民生凋敝蔽,以及強制增稅等問題而爆發。
五十萬歐元餐盤不貴,看用在什麼地方
法蘭斯瓦.魯芬(François Ruffin, 1975-)是「不屈服的法國」(La France Insoumise)黨的國會議員,於二○一七年當選。二○一八年六月十九日,他在一席國會質詢談話中,以嘲諷幽默但犀利的言辭,譴責馬克宏夫婦於二○一八年六月十三日為艾麗榭宮添購了一組餐具,其中包含九百個餐盤和三百個麵包盤,共花費五十萬歐元。
他批評:「為了讓艾麗榭宮的陛下能夠『有尊嚴地』用餐,花費五十萬歐元不算什麼! 同一天,國家元首咒罵:『花費那麼一大筆錢!』這些錢可不是指他的餐盤花費,也不是巴黎證券交易所前四十大企業的股票九百三十億歐元的獲利,更不是股東入袋的四百七十億歐元; 他罵的是那些單親媽媽、職災傷殘者……。簡單說:『窮人太花錢了!』他們的津貼對國家財政來說是個無底洞。馬克宏的經濟原則就是:把錢給窮人叫『浪費』,給富人才叫『投資』! 在此大原則下,這一年多以來,馬克宏政府取消了『富人稅』、減低股息紅利稅。在不久的將來,馬克宏將比照美國採用『退出稅』。但是,我深信,這一切都是為了法國好!法國人民心地善良又慷慨!在提高『社會普攤稅』、降低『個人住房津貼』(Aide Personnalisée au Logement, APL)、取消了『僱傭合約』以後,法國人民還要準備犧牲什麼?我的問題是: 『您打算採取哪些新措施,讓所有富有的朋友都能更換他們的瓷器?』」
法蘭斯瓦.魯芬的最後提問不久後成真。這次改革成為上台以來,無役不興、無役不與, 卻從未遭遇敗績的馬克宏,人生中首次的重大挫敗。
稅制改革點燃階級抗爭
「你覺得你的國家,法國,是什麼樣的國家?」問法國人這個問題,他們多數不會回答「法國是個浪漫的國家」。在大多數世人心裡,認為法國有如天堂一般。但對生活在其中的法國人來說,往往覺得自己雖然享有很高的社會福利,代價卻是必須支付高稅額。此外,經濟不景氣時,僱主寧願關廠或者結束營業,也不願意繼續負擔龐大的人力營銷開支。這也讓法國身處底層社會的勞工或者中產階級受薪族,日常生活中總是愁眉苦臉。因為,小從日常生活開支,大到各項稅收帳單,都讓他們得小心翼翼地勒緊褲帶,算算每月所剩不多的薪資餘額還有多少。
到底法國的稅務有多麼繁複?不妨先以法國的三種稅談起。
一、單一稅(Impôt Forfaitaire),也稱為「定額稅」。被認為是三種稅制中最不公平的稅制,採取數量累進的定額收費,比如,電視收視費一百三十九歐元。
二、累進稅(Impôt Progressif)。被認為是最公平的稅制。比如,法國的「個人所得稅」(Impôt Sur le Revenu)實行累進制,即高收入者多交稅,低收入者少交稅,最高稅率為四○%。
三、比例稅(Impôt Proportionnel)。對所有人施行同樣的稅率制,比如增值稅(Taxe sur la valeur ajoutée, TVA)、社會普攤稅(Contribution sociale généralisée, C.S.G.)。
增值稅與社會普攤稅占法國政府稅收中的三九.七%。而個人所得稅占法國財政稅收總收入相對較少,卻是法國人最關注的焦點,反而忽略社會普攤稅的影響性與重要性。
社會普攤稅創立於一九九一年,由密特朗總統時出任總理的米歇爾.羅卡所創立。不同於社會貢獻稅(Cotisation sociales)僅對勞動收入徵稅,社會普攤稅將徵稅範圍擴大,不單單針對薪資所得,而是對所有收入均徵收比例不等的稅金。
依照收入來源,社會普攤稅分成以下幾個項目,稅率也各自不同:薪資(稅率為七. 五%)、退休金(六.六%)、失業金(六.二%)、遺產(八.二%)、金融投資(八. 二%)、遊戲(九.五%)。社會普攤稅採銀行自動扣款的預繳制,從收入帳戶中自動扣除, 並且政府每年的稅收總額逐年增長,一九九一年法國總理里昂奈爾.喬瑟班(Lionel Jospin, 1937-)時期的社會普攤稅為個人收入的一.一%,一九九三年右翼執政以後,不減反增為二.四%,到了一九九六年,再增為三.四%,一九九八年占七.五%。馬克宏上任以後,通過修法,自二○一八年起,薪資及退休所得的稅率提高一.七%,預估將為法國帶進至少多二百二十五億歐元的稅收。
對法國政府而言,加稅是紓解法國財政赤字的好辦法。可是,對於早已捉襟見肘的廣大底層社會勞工階級,以及必須縮衣節食以維持家庭開支的中產階級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當馬克宏政府宣布自二○一九年一月一日起,還要對普羅大眾徵收燃油稅時,法國老百姓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憤怒。這一年多來,他們眼見馬克宏總統面無難色地花費五十萬歐元來更換艾麗榭宮的餐盤、取消富人稅、降低股息紅利稅,但他們薪資增長的幅度卻永遠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黃背心運動的源起
運動的源起來自塞納.馬恩省(Seine-et-Marne)的兩男一女。兩位男性為卡車司機,女性在網路上販售有機化妝品。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目標—無法再忍受燃油稅的增加。二○一八年五月底,當時年僅三十二歲的普里西利亞.盧多斯基(Priscillia Ludosky)在網路上提出一份請願書。短短幾個月後,超過一百萬人聯署。她呼籲「立即降低燃油價格」。這位年輕女子日後成為黃背心運動的八位代言人之一。
另外兩名青年艾利克.杜威特(Eric Drouet)及布魯諾.陸菲佛(Bruno Lefevre)得知普里西利亞.盧多斯基於網路上發起請願書聯署運動以後,十月十五日,兩人也在臉書發起社會運動,公開號召網友們於一個月後的十一月十七日,堵住各大交通要道。隨後,有十多個臉書網頁也呼應此運動。
不過, 真正為這個運動正名、賦予黃背心象徵意義的, 卻是來自法國南部拿邦(Narbonne)鎮、三十六歲的紀思蘭.庫塔(Ghislain Coutard)。他自拍了一段影片,號召所有因燃油稅增加而心生不滿的駕駛員將車內的黃背心放在駕駛儀表板上,以表達對政府的抗議。短短幾週後,黃背心成為運動的象徵符號。
同樣因自拍抗議影片而在網路社群激起同仇敵愾情緒的,還有來自布列塔尼的催眠治療師賈克琳.穆蘿(Jacline Mouraud)。她於十月二十三日自拍、長達四分二十五秒的短片中抗議:「馬克宏政府上任以來對於開車族的圍剿——因更嚴格的汽車廢氣排放法規,造成半數的法國柴油車面臨即將被淘汰的命運。燃料價格上漲,一公升一.五歐元!大家都不在乎?不上街頭抗議?因為上班族無計可施!我們要付年終的稅單。而幾年以前,是誰告訴我們柴油車是較少汙染的?現在就憑你們的一句話,給我們微不足道的補助金,就想讓我們拿出微薄的薪水來換車?更何況,光憑你們給的那一丁點兒補助金,就能更換全法國的柴油車嗎?其次, 法國到處安裝雷達測速照相,已經成為雷達森林!『你們到底是怎麼用錢的?』這是所有法國人都在問的問題。光在巴黎一地,這一年來的違警罰單通知書就從一萬兩千件爆增至八萬七千件。『你們到底是怎麼用錢的?』除了更換艾麗榭宮的餐盤、建游泳池……我們問自己:『這就是它的用途?』……」如今,賈克琳.穆蘿不僅成為黃背心運動的第一位繆斯女神,更於十二月二十二日首度向《星期日報》(Journal du dimanche)披露,她計畫創建一個政黨。
衣服成為文化革命的象徵
所有法國人都知道什麼是「黃背心」。無分你的政黨色彩或者社會階級,只要家裡有一輛車,你就一定擁有一件螢光色的黃背心。它既醒目,又極為普及。更重要的是,加入此運動的門檻很簡單,只要穿上黃背心。
而黃背心的平均價格約在三歐元以內。最便宜的,在亞馬遜網站還可以○.五歐元的價格買進。可說是人人皆負擔得起的革命符號。
所有型態的運動都需要形成視覺奇觀。尤其當黃背心運動是以占領街道及公共空間作為抗爭的手段。此外,在法國歷史中,以服裝標誌作為我群的身分標誌,這是極常見的,比如圓形徽章、某個顏色、法國大革命中的弗里吉亞帽與「非馬褲」裝等。這樣的裝扮也使得他們得以與所反對的菁英階級的政治立場有明顯區隔。
十二月一日,黃背心運動第三次抗議。位於香榭里榭大道上的凱旋門與其博物館遭示威抗議者入侵、破壞,鬧事者摧毀了幾件展品,包括一八九九年法蘭斯瓦.魯德(François Rude) 的雕塑瑪麗安娜(Marianne),這是〈馬賽進行曲〉中,體現法蘭西共和國及其「自由、平等、博愛」價值觀的象徵。
雖然法國人在示威抗議中放火燒車、砸破商店櫥窗、將店內財物洗劫一空、在建築物外牆塗鴉寫下控訴文字、搗毀提款機、毀損人行道與告示牌等公共設施,但這些過激的行為在法國抗議運動裡並不罕見,也不足以解釋為什麼黃背心運動得以在法國成功,其影響力甚至蔓延到德國、比利時、荷蘭、英國、西班牙與埃及等國。根據法國巴黎一大萬神殿—索爾邦大學的現代史教授皮耶.塞納(Pierre Serna)就「一場真正的革命」所提出的解釋:「如果沒有文化革命,就無法實現一場有能力推翻政府,並以新政府取而代之的運動。第一種文化是我們穿在皮膚上的,也就是說,穿著的方式。」
顛覆與改造原有的象徵意義
所有的革命都需要修改文字、圖像、衣服、姿勢等符號,並且賦予其新的意義,以標記他們與想要推翻的政府間的區別。
巴黎索爾邦大學的溝通史副教授阿諾.貝內德迪(Arnaud Benedetti)則認為:「黃背心原本為國家規定人民必須遵守的道路安全義務。而反抗者回收並利用這個來自行為規範中強加在他們身上的物件,予以扭轉、改變其意義,最終使其成為他們動員的革命徽章或者三角旗,以此作為顛覆該政權的象徵。」
它的原始功能被轉化成反抗運動的寓言。
黃背心具有三個象徵意義:
一、處於困境時穿黃色背心。所以,當這些人穿上黃背心時,表示「我們正處於經濟與社會的緊急狀態」。
二、讓自己的訴求得以被看見。就算身處遠方,螢黃色也清楚可見。這些底層社會的人們,在法國社會裡有如隱形,長久以來,遭媒體或政府遺忘及忽視。當他們穿上黃背心時,沒有人可以漠視他們的存在,政府及媒體再也無法視而不見人民的力量。
三、在西方的歷史中,黃色是不被喜愛的顏色,因為它讓人們想到猶太人,轉而產生背叛、謊言等重罪的聯想。在達文西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及《猶大之吻》中,出賣耶穌的猶大就是穿著一襲黃衣。而在法國歷史裡,黃色更被勞工用以稱呼那些寧願與資方結盟以討價還價的工會;而選擇罷工的工會則以紅色稱之。但到了黃背心運動中,黃色被當成是反抗、不滿的顏色。
黃背心運動最主要的訴求
雖然媒體報導中的黃背心運動訴求眾說紛紜,然而,仔細篩選網路社群以及抗議群眾的標語及口號,不難整理出以下幾點:
一、對於稅制的公平性以及社會公平的懷疑。
二、對於馬克宏政府政策正當性的質疑。
對這些普羅大眾而言,馬克宏政府是富人的政府,所有稅制上的改革利多都是回饋給有錢人的禮物,對升斗小民卻是極盡剝削之能事。舉例來說,鄉鎮合併後,以賠錢為由,取消偏遠地區的短程火車,使得城市以外的居民愈來愈依賴汽車。當汽車成為偏鄉與郊區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工具,馬克宏政府卻以節能減碳為由,調漲燃油價格,並提高車檢的廢氣排放標準,等同變相強迫老百姓換車。但對石化工廠等真正製造環境汙染的元凶卻無嚴厲的罰則。
三、生態轉型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政府真正的支持。
四、購買力降低。
五、降低民選官員的薪酬。
六、恢復徵收富人稅。
七、提升一五%的最低薪資。
八、恢復退休金。
九、創立「嚴重汙染稅」,專門針對油輪及郵輪等。
十、絕大多數的請願及抱怨皆是針對馬克宏以及政府機構而來。法國人民要求,足以影響百姓的政策不得再以代議政治的方式來行使決議案,而是交由全民表決,以展現直接民意。
而在以上這些最常見的訴求中,黃背心抗議群眾最在乎的是恢復徵收富人稅,以及全民表決展現直接民意。為什麼法國人民對於菁英領導的民主政治已經失去信任?
作者資料
彭怡平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法國巴黎第一大學造型藝術所電影電視系,視覺藝術家、作家。專攻劇本、紀錄片拍攝、攝影及電影藝術的研究,從事跨領域的藝術創作,兼具作家、藝術家、攝影家、策展人、紀錄片導演等多重身分。通曉法、日、英、德、中、拉丁文。2013年,榮獲《LADY格調》「中國年度最具影響力十大人物」。2002年以《Jazz Club in Paris》榮獲法國年度藝術家獎。 已出版十餘本攝影文學及藝術專書,如《女人的房間》、《她的故事》、《彭怡平的藝術筆記》、《安格爾的小提琴》、《巴黎‧夜‧爵士》、《隱藏的美味》、《名廚的畫像》等。 多次應邀至法、美、中國、日本及台灣美術館及專業藝廊舉辦個展與外語專題學術講座。為國藝會、文化部及台北市文化局獎助藝術家與文學家。 聯繫作者:friendlycat8@gmail.com Facebook作者粉絲頁官網:彭怡平(Yi-ping Pong) 相關著作:《隱藏的美味》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