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自我提升
轉動自律飛輪:不費力完成最想做的事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轉動自律飛輪:不費力完成最想做的事

  • 作者:Kris
  • 出版社:好人
  • 出版日期:2022-10-13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9折 378元
  • 書虫VIP價:357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39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把自律當成目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沒有內在驅動的自律,都是間歇性自虐…… 自律,不是美德、態度或天賦, 掌握養成自律的身心過程,就能持續自發行動。 「我想做個自律的人!」把自律當成目標,已經在無意間為自己的人生製造了深不可測的無底洞,因為自律根本不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 ▍自律不是目標,而是實現人生目標的工具 如果讓形式化的自律打亂成長的節奏,反而會變成生命的束縛,只有我們的人生使命和目標,才是自律最強的驅動力。 ▍人生基本法,探索人生目標並建立生涯策略 人生是複雜而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本書引導撰寫自己的「人生基本法」,幫助多面向思考人生目標,打造自律的動機和意義,讓自律成為服務人生的工具。 ▍依據個人發展,時間管理活用升級 學生求學、職場新手、中階主管、高階管理……從清單法到80/20法則,從多做到少做,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環境場景,自由切換時間管理工具,才能真正達到掌控時間的目的。 ▍運用飛輪效應,自律金字塔五大系統層層遞進 動機系統幫助建立認知打底、行動系統以OKR幫助聚焦有效關鍵行動、成就系統以正向回饋幫助習慣建立、平衡系統導引探索富足人生的均衡點、成就系統幫助建立成長型思維,持續創造成長正循環。 ◤讓自律自然而然,打造富足人生◢ 自律行動沒有標準答案,當焦點放在追求人生目標和幸福時,當我們不再糾結於自律,甚至忘記自律這件事,自律就會自然而然地回到我們身邊。 個人成長,有快樂也有痛苦,唯有自律,才能跳脫成長之苦,邁入成長的喜悅…… ◢專文推薦 宋怡慧 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雷文濤 有書創始人    ◢共同推薦 何則文 文策智庫執行長、TYCIA發起人 鄭俊德 閱讀人社群主編 鄭緯筌 「Vista寫作陪伴計畫」主理人 盧世安 人資小週末社群創辦人 ◢推薦好評 如何擺脫渾渾噩噩?做事不再三分鐘熱度?擺脫拖延的糾纏?作者以「自律金字塔」提供我們系統解方。找到自律的意義,善用OKR運用於個人成長的系統,並從成就系統、平衡系統,找到自律的入口和富足人生的平衡點。最後,透過成長系統,讓你不斷躍遷與進化——你有多自律,就能多自由。──宋怡慧|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第一時間拿到Kris的新書,認真閱讀後,對他在書中提出的「自律金字塔模型」印象深刻。市面上個人成長領域的書籍不少,但像《轉動自律飛輪》這樣將個人的實踐、學員的回饋提煉成原創方法論的,極為少見。……這本書不僅有清晰的自律理論,還有Kris本人的自律實踐,更有大量學員的蛻變案例,這也來自於Kris多年來對於自律的思考和實踐,以及在創辦自律行動社群的過程中累積的豐富經驗。──雷文濤|有書創始人

目錄

【推薦序】邁向成功人生——愈自律,愈自由 宋怡慧 【推薦序】自律,終身成長者的標配 雷文濤 【自序】搞定自律五大系統,讓你的自律飛輪轉起來! Part 1【認知翻轉篇 動機系統】 第1章 以終為始|沒有內驅力的自律,都是間歇性自虐 第2章 極度開放|撕掉懶惰標籤,掃除自律障礙 第3章 積極主動|隨時隨地,變身自律達人 Part 2【行動破冰篇 行動系統】 第4章 目標管理|個人OKR,開啟自律之門 第5章 覆盤|高頻、深度、持續覆盤,自律最強補給站 第6章 時間管理|工具三次迭代,人生三種進階 Part 3【結果突圍篇 成就系統】 第7章 正向回饋|成就里程碑,打造遊戲般的自律上癮 第8章 專注力|找到你的自律最優體驗 第9章 微習慣|確定小目標,養成微習慣,實現大自律 Part 4【動態均衡篇 平衡系統】 第10章 動態均衡|自律,確保個人平衡儀表板正常運轉 第11章 精力管理|四層次精力掌控,才能做到自律 第12章 三角平衡|思考、學習、行動——想到、學到、做到 Part 5【終身成長篇 成長系統】 第13章 加速成長|三種顛覆認知的思維,放大自律力 第14章 逆商|反脆弱能力決定人生的高度 第15章 成長進化|人生的終極目標是終身成長 【後記】最後的建議:請忘掉「自律」這件事

內文試閱

第2章 極度開放|撕掉懶惰標籤,掃除自律障礙 電影《露西》中有一句我很喜歡的台詞:「你的痛苦,你的恐懼,會影響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而在「動機系統」篇章,始終都遵循一個很重要的邏輯:「認知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結果決定命運」。一旦被自己的痛苦、恐懼束縛住認知,就很難付諸行動,也就無法獲得想要的結果。 那麼,如何去面對這些痛苦和恐懼?答案是:極度開放。 1.保持極度開放,是掃除自律認知障礙的前提 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利歐在《原則:生活和工作》提到:「態度要極度開放、極度透明,這對增進快速學習和有效改變來說彌足珍貴。」因此使「極度開放」成為近年非常熱門的關鍵字。 將此落實應用到自律動機系統,一方面是尋找自己的自律動機,例如人生使命;另一方面,則是要從最基本的自律認知層面有所扭轉和蛻變。 改變自己最大的障礙,其實不在行為,而是在思維認知。至於改變思維認知最大的障礙,則是在於我們通常都很難保持極度開放。所謂保持極度開放,是要讓自己能夠放下既有的慣性思維,以一種空杯心態來重新看待這個複雜的世界,重新思考自律這件事。 提到《原則》這本書,也分享我自己在閱讀時曾出現過無法維持極度開放的慣性思維事件。 大家一定聽過「成功法」吧?勵志成功法領域有一位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安東尼.羅賓斯。因為對成功法不感興趣,因此即便我連他的書、他的演講、他的任何內容都沒看過,卻有著滿滿的「傲慢與偏見」。 而《原則》則讓我對安東尼.羅賓斯的看法有了極大的轉變,他為《原則》這本書作序,我想能夠為達利歐寫序言的人,絕非普通人。 因此我開始特意搜尋安東尼.羅賓斯的資訊,結果徹底被他的書、他的理論以及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此時我才發現,因為自己過去的慣性思維,錯過了太多精彩的理論,錯過了一個如此值得學習並且超級厲害的人。 好,故事到這裡,我們覆盤一下:我以前對於安東尼.羅賓斯的這種認知偏見,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經常發生? 當然,這種偏見不只針對個人,還包括對於事件、新聞、電影的評價等等,而這種思維慣性也證明了:我們沒有保持極度開放。 在本書後續關於「成長系統」的篇章,我也會進一步說明,其實,我們的終身目標只有一個:自我進化,不斷成長。而成長最大的障礙就是自我的慣性思維。我們總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英文叫Ego(自我)。 所謂自我,是一種人類天性,我們天生就擁有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每個人手上都拿著一個心理防禦之盾。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沒有人喜歡被質疑,沒有人喜歡被否定,一旦出現類似情況或看到超越我們認知的事情,就會啟動人類天性中的防禦機制,讓人下意識地逃避、否認和辯解。而這些情緒化的舉動,就會使我們與自己認知不同的事物有所隔離,也失去未來產生交集的可能性。 遺憾的是,我們的自我意識通常都有認知盲點和認知偏誤。 由於思維慣性,導致人在做決策判斷時很難超脫目前的認知邊界。就像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的時候,所有人都在指責他,因為這不符合大眾既有的認知,於是開始情緒化地評判,將真理推到了門外。 於是,自我意識就變成了自我進化的障礙。 以前,我對賈伯斯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一直有點疑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其實,這就是一種極度開放的態度,對所有新事物,無論是好吃、不好吃、有用、沒有用,先不去評判,因為在沒有真正嘗試之前,並不知道好不好吃,有用沒用。 落實到自律,同樣如此。只有擁有極度開放的思維,才可能讓自己發生改變,進入自律的狀態,如果始終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願意吸收和消化外部的資訊和知識,那麼,我們個人的進步就會停止。 我們在認知自律時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和誤區,而正是因為陷入這些誤區,導致我們從思維層面就對自律產生排斥,將自己封閉起來,也因此讓許多人無法進入自律狀態,或是無法持續自律。 因此,我們要把「極度開放」當作認識事物時的一個重要前提,在養成自律的過程,面對那些自律誤區,也面對處於封閉狀態的自己,刻意提醒自己: 「我是不是又有偏見了?」 「我是不是又開始封閉自我了?」 「我是不是又忘記保持極度開放了?」 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就要和「自我」對抗,從最根本的思維層面打通自律形成的路徑。只有從思維層面改變,才有可能在接下來的行動讓自己產生蛻變。 2.四個自律認知誤區以及因應方式 當我們開始意識到要「保持極度開放」之後,接下來就需要客觀、開放、不帶偏見地去重新思考和看待那些經常對我們造成限制的自律誤區了。 這部分我會說明四個最常見的自律誤區,大家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是否有類似的狀況,然後再試著以「極度開放」的心態作出調整和改變。 我們在面對一個事物時,通常都會遇到以下兩類在思維認知的誤區或問題:一類叫認知盲點;一類叫認知偏誤。 所謂認知盲點,就是一件對你而言完全陌生的事情出現時,你無法有所察覺。而認知偏誤,則是你對一件事已經有既定的認知和思考,有屬於自己的觀點,於是會形成既有的思維慣性,按照原有的觀點進行判斷和決策。當事件出現的時候,你會因為既有觀點而出現偏見。 在這裡我以區塊鏈為例做簡單的說明。 關於認知盲點。一開始,大多數人對於區塊鏈、比特幣一無所知。2008年,中本聰發表了一篇論文《比特幣:一種對等式的電子現金系統》。對許多人而言,比特幣是一個全新的事物,有些保持好奇心、極度開放的人,就會有意識地去掃除自己的認知盲點,去學習、閱讀、研究,填補對於比特幣和區塊鏈的認知空白。 相反地,有些人看到一個新事物,則持保守態度,覺得這東西反正和我也沒什麼關係,不懂也罷。 於是,在認知盲點層面,兩類人就有了完全不同的兩種結果。 關於認知偏誤。後來比特幣漲翻了,許多人後知後覺,聽說了區塊鏈,也大概知道一些所謂「去中心化」之類的熱門關鍵字,這個時候就會產生認知偏誤。 你聽說,有人靠比特幣半年賺了數千萬元,一下子就點燃了你的熱情,逢人就說,比特幣真的可以賺錢!趕緊買買買!或者,你聽說,身邊有人因為買了比特幣,結果賠得傾家蕩產,你覺得一定是個「龐氏騙局」,於是,見人就勸,千萬別買比特幣,這東西害人不淺! 這兩類人其實都屬於認知偏誤狀態。他們對於區塊鏈的認知極為狹窄,而且模糊不清、人云亦云。因此,無論他們對於比特幣的觀點是對是錯,從個人角度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一旦對事情形成認知偏誤,就一定會成為搖擺不定的人,因為沒想通、沒想透,兩邊的風隨便一吹,就跟著搖來搖去。 而保持極度開放的人,則會認真傾聽所有的聲音,然後親自研究學習,讓自己真正掌握、理解這件事,再做出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 以上所述兩類認知層面的問題,和自律有什麼關係?關係非常大!就像前面提到,想要透過自律產生蛻變,首先就要從認知層面進行改變。 正是因為我們會陷入認知盲點和認知偏誤,才導致我們非常片面地看待自律,結果總是無法養成自律的習慣。 以下來看有哪四種常見的認知誤區,影響我們對於自律的理解和執行: (1)「我天生就懶,根本不可能變得自律。」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意指我們的性格很難改變,但許多人把這句話也運用到自律層面,覺得:「我天生就懶,這麼多年很難改變,根本不可能做到自律。」 這種觀點不在少數。這裡的認知偏誤,就是將自律當作一種固定不變的主觀態度,或是一種無法改變的性格,然後自己貼上「懶惰」的標籤,認為永遠都不可能自律。 我們在後面將會學習「成長系統」,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成長心態」,成長心態就是在面對一切事物,尤其是困境時,人更願意相信自己可以有所改變,能夠進步,即使現在尚有不足,但經過自身努力一定可以變得更好。 而與之相反,擁有「定型心態」的人則會覺得,既然現在做不到,那乾脆就不做,因為現在做不好,就代表我這個人太弱,會遭到恥笑,被別人看不起。與其改不了,還不如維持現狀。 但真正的自律背後是什麼呢?其實是一種有關大腦的生理活動,我們所有的態度和行為,都可以轉變成大腦的刺激反應。 在心理學領域有個很知名的案例,主角叫作蓋吉。為什麼知名呢?因為蓋吉的神奇病情,讓世人對於大腦和自制力之間的關係有了全新的認知。 1848年9月13日,一根鐵棍剛好刺穿了蓋吉的左臉,穿過他的大腦後飛了出去。幸運的是,他竟然活了下來,而且活了十二年之久!但不幸的是,他的性格從此大變。以前的他性格溫和堅毅,大家都很喜歡他,但自從腦部受創之後,他變得脾氣暴躁,缺乏耐心,髒話連篇,熱衷於計劃,卻從來沒有執行。 蓋吉原本自律的狀態有所轉變,他的自制力完全消失了。是什麼原因導致蓋吉喪失了意志力,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呢? 後來研究發現,那根插入蓋吉大腦的鐵棍所傷害的大腦區域叫作前額葉。前額葉在我們大腦靠前的部位,差不多是在額頭的位置,主要負責長期規劃和決策,並管理大腦其他的區域,換句話說,前額葉就是人類大腦的「腦中腦」。人的一系列行動,都是身體先接收各種信號,然後信號傳遞到前額葉,並做出相應的決策。 例如,看到美食,信號跑過來跟前額葉報告:主人,這裡有好吃的;看到網上有八卦,信號跑過來:主人,有八卦,吃點瓜吧;「雙十一」打折,信號跑過來說:主人,趕緊買買買! 一般情況下,我們的前額葉都會理性地拒絕,因為前額葉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對長遠的未來做出規劃,正因為著眼於未來,因此就變成了大腦中的冷靜器,能夠讓人延遲滿足感,更加理智地思考,謹慎決策。 但是,當蓋吉的前額葉受傷時,他的大腦就像失去煞車一樣完全失控。因此,我們所說的自律,依靠的就是以「前額葉」為核心的大腦自控系統。 與其相對的是大腦的另一個系統,叫作衝動系統,主要是透過分泌多巴胺,讓我們感受到快感,於是衝動系統及時行樂的特性,容易使人變得衝動,脾氣來了就要釋放,美食來了就要品嘗,只想追求舒適感。 絕大多數動物的衝動系統都非常發達,自控系統卻很薄弱。但是對於人類而言,在數十萬年的演化過程,大腦容量增加將近一倍,主要增加的就是前額葉部分。換句話說,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變得愈來愈理智,也愈來愈能夠控制衝動。這也就造成人類和動物的區別。 以蓋吉為例,就是想告訴大家:自律,並非如我們一般所理解,是一種美德、態度,甚至是不可改變的天賦。自律其實是一種與大腦前額葉相關的生理過程,一旦前額葉出問題,無論原本多麼自律,也會立刻墮落崩潰。 值得慶幸的是,人類前額葉的發達程度非常相近,沒有所謂的天生差異,人人都擁有一個強悍的自律大腦,只不過有的人硬生生地把自律大腦丟在一邊。 有一個很生動的比喻,叫作「象與騎象人」,衝動系統就是那頭大象,而自控系統就是騎象人。有人騎著大象,完全是失控狀態,橫衝直撞,但有人則學會馭象之道,可以讓大象溫順地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進。 其中的差別就在於,是否抱持成長心態,一點點學,一點點練習,學會如何更適當地操控大腦,逐步讓自控系統戰勝衝動系統,學會馴服大象的技術,養成自律。 (2)「他們那麼自律,不見得多自由。」 還有一種對自律的認知盲點,大家可能也曾被類似的觀點洗腦,覺得好像確實有許多人很自律,但也沒什麼用。 一個人非常自律,但是並沒有多大的成就,真正去尋找原因後,發現是因為從事的工作是夕陽產業。因此,自律那麼久,還是沒什麼前途,財務自由也無望,又怎麼談自由? 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偷梁換柱」,把自由完全等同於財務自由。在第1章就曾提到,人生有很多層面,財富只是其中之一,財務自由不能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而且我們要達到的自由狀態應該是:對於自身的思考和行為,擁有完全的自主選擇權。 你明明知道這件事應該做,但就是不去做,這才是不自由。這其實涉及了下一章關於主動選擇的內容,也是我們實現自律路上最為重要的一種思維習慣和原則。 回到前面提到的觀點:沒有財務自由,談不上自由。 但是,去看看那些財務自由的人,不也一樣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嗎?就像吳曉波曾經說的,他採訪了很多中國的頂尖富豪,但十有八九都不快樂。我理解,不幸福的人生,就是不自由的人生,而財務自由只是其中一個表象而已。 所謂真正的自由,就是對自己當下的思考和行為保持足夠的覺知,同時能夠理性地看待是非與對錯,然後做出心智成熟的選擇,這才叫真正的自由,而這種成熟的選擇,就需要我們保持足夠的自律。 (3)「自律那麼痛苦,何苦呢?」 關於自律,不得不提一本書《心靈地圖I:追求愛和成長之路》,這本書在最開頭就講了「眾生皆苦」這樣一個概念,看起來非常悲觀。 人的一生必然承受痛苦,這是一件確定的事情。 說實話,我以前很不喜歡類似的說法,總覺得人生不就應該是燦爛而美好嗎? 但愈長大愈發現,我們走在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和痛苦,其實就是一個打怪升級的過程,一路上有人被打倒,生命就結束;有人一路堅持挺過來,就會進入新的人生階段。 誰能保證這輩子總能一帆風順呢?沒有的,痛苦是一種必然。因此,回到我們所說:「自律那麼痛苦,何必呢?」 這種觀點,顯然是片面地將自律看成一種靜止的狀態。看起來,逼著自己自律,跑步、健身、讀書、工作,是一種痛苦,但是,卻沒有意識到,如果不跑步、不健身、不讀書、不工作,有很大的機率會讓未來的自己更加痛苦,不是嗎? 為什麼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其實就是因為這種「及時行樂」的態度和觀點,讓我們的能力在年輕時始終停留在初級階段,不敢面對痛苦和挑戰,隨著年齡增長,卻發現痛苦和挑戰愈積愈多,而因為總是逃避,我們的能力已經無法從容應對了。 了解「眾生皆苦」之後,《心靈地圖I:追求愛和成長之路》提出了戰勝痛苦的方法,關鍵工具正是:自律(紀律)。 只有真正做到自律,才能克服人所遇到的痛苦,才能讓心智成長,而這種成長的累積才會讓人感受到自由,獲得更多的幸福。 別忘了,人生的幸福程度是要看整體的,眼前偷一點懶,可能讓你覺得很開心,但沒有遠慮,必有近憂。 你偷懶沒完成工作,大概明天老闆就要約談你了;你偷懶沒運動,或許下個月脂肪肝就回來了;你偷懶沒照顧好家人,來年可能就會出現感情危機了…… 你說,到底哪種狀態更加痛苦呢?自律,其實是最低程度的痛苦。 (4)「自律太麻煩,那麼多事,我怎麼能做得到呢?」 還有一種普遍的自律偏見:總覺得自律這件事太麻煩。 一提到自律,大家會想到什麼呢?例如,每天堅持運動;每天早睡早起;每天飲食控制;每天努力工作;每天陪孩子讀書;每天想辦法賺錢;每天……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一想到這些,就覺得無從下手,然後就想「算了,根本做不到啊!」但現實是如何呢?或許我們只需要一個微小的改變,就能讓自己進入一個全新的狀態。 關於如何改變,接下來將會有系統地分享給大家,透過一些微小的變化、微小的成就,讓自己產生巨大的改變。 我舉一個自己的例子,就是當年我一個月減重十公斤的事。 2014年時,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讓我體重陡增,看著鏡子裡的模樣,我忍無可忍,決心一定要減重。 剛開始跑步時,不到三公里我就已經氣喘吁吁了。但持續跑了一週之後,我發現體重下降得非常快。為了維持這個減重效果,我在跑步之餘同步調整飲食,很快就瘦了五公斤,而且體檢時發現之前困擾我多年的脂肪肝,竟然不藥而癒!身體和精神狀態愈來愈好,每天的工作效率也有所提升,業餘寫作的文章數量和品質也大幅提升。之後因為參加了線下跑步社團,我又認識了來自各行各業的跑友,社交圈逐漸擴大。由於身材變好,人變得更有自信,也願意參加更多的社交活動,還在一次活動中遇到事業上的合作夥伴。 大家看,一開始,我只不過是每天堅持跑步三公里而已,但因為這個微小的變化,我逐漸在工作、寫作、社交等各個領域都達到全面的提升,小變化引起大改變。 因此,千萬不要把自律當作是一件難以達成的目標,這件事本身就充滿了許多可能性,任何自律習慣的養成,都會帶動我們形成更好、更新的習慣,讓人成為一個更棒的自己。 (以上內容摘自《轉動自律飛輪》〈第2章 極度開放|撕掉懶惰標籤,掃除自律障礙〉)

延伸內容

【推薦序】邁向成功人生——愈自律,愈自由 ——宋怡慧|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每日按表過日子的規律人。何時要做什麼事?我的時間規劃都很精準,同時,我不把恣意放縱當成自由的藉口,反而把愈自律愈自由的金句當成人生奉行的圭臬。 上次被朋友看到隨手記錄的一日作息表,他驚愕於我有「冥想」與「購物」的重要作息。冥想是一日開始與結束的儀式,購物是我對自己自律的有形獎賞。自律不是我拿來標榜成功人生的標籤,而是協助邁向成功人生的一項工具。至於成功的定義因人而異,我認為成功人生是實現「利他有愛」的生命價值。 作者Kris以生命影響生命,讓更多的人透過自律實現富足人生,這與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說法相似:「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當我們啟動內在驅動的自律,運用自律系統,就能創造飛輪效應。曾經有朋友對我說:你這樣一板一眼地過日子,像極苦行僧,真是太辛苦了。尤其,精準的日作息表,不容許生活有一絲放縱,目標有一點誤差,看似執行規律習慣,實踐起來也太自虐了。如果,他也看到Kris在書中提及「個人平衡儀表板」的操作,就會知道:人生各階段都應該有動態評估自己成長重點的工具才對。當你建立身分的認同,自然能持之以恆,打造專屬的自律人生。 我喜歡股神巴菲特的說法:「做你沒做過的事叫成長;做你不願意做的事叫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叫突破!」其實,活在規律的生活,一點都不虐心,最虐我的是——失控。當我無法掌握目標,就無法成長;無法執行任務,就無法改變;無法實現承諾,就無法突破,這才真讓我的人生虐心到極點。如何擺脫渾渾噩噩?做事不再三分鐘熱度?擺脫拖延的糾纏?作者以「自律金字塔」提供我們系統解方。找到自律的意義,善用OKR運用於個人成長的系統,並從成就系統、平衡系統,找到自律的入口和富足人生的平衡點。最後,透過成長系統,讓你不斷躍遷與進化——你有多自律,就能多自由。 德國作家赫塞說:「命是弱者的藉口,運是強者的謙詞。」《轉動自律飛輪:不費力完成最想做的事》這本書能在我們陷入迷惘、混亂的時刻,給予我們人生提燈的指引,找到谷底反彈的力量,當你善用自律決定你的行動,就能改變事情的結局和自己的命運。你說,想要邁向成功人生,是不是愈自律,就能愈自由呢? 【推薦序】自律,終身成長者的標配 ——雷文濤|有書創始人 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終身成長的時代,也是一個學習焦慮、成長焦慮的時代。 我們都懷著對未來的期待,讀書、聽課、工作、健身、努力過著想要的自由生活……但卻發現似乎每一條路走起來都沒有想像中美好。業績不突出,焦慮;讀書讀不下去,焦慮;健身一曝十寒,焦慮……那些看似讓人嚮往的目標,最終在猶豫糾結、焦慮迷茫中不了了之。 而這份焦慮的最大根源,其實在於人的惰性。 山本耀司曾經說過一句話,我深有同感:「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嚮往的自由,是透過勤奮和努力創造出來更廣闊的人生。」 自律得自由,是真理。 2015年12月12日,我經歷了短暫的休息之後,開啟了人生的第三次創業之路,重新投入我熱愛的線上教育產業,創辦了共讀平台「有書」。 我們推出的第一個活動是「有書共讀行動計劃」,倡導書友一天讀書一小時,一週讀完一本書,每週寫一篇讀書筆記。當時的宣傳語是:「組隊對抗惰性,每週共讀一本書」。 既然要組隊讀書,就一定要為每一本書找到合適的隊長。有書上每一本書的解讀,都需要短時間內拆解為十篇高品質的領讀文章,讓書友真正在領讀中獲得書的精髓。這對於一個領讀人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因此,我們團隊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四處尋找、篩選具有優質輸出能力的領讀人。 其中一個老面孔,便是Kris。 沒有記錯的話,Kris至今依然保持著有書平台的領讀紀錄,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完成了五本書的領讀,一共五十篇優質文章,且篇篇佳作,多次被人民日報等媒體轉載。 我本以為,Kris應該是一位職業領讀人。但後來才知道,他當時還在一家中央企業的總部工作,白天上班,晚上照顧兩個孩子,只能在深夜和凌晨完成領讀稿。因此我們團隊和Kris的稿件溝通,通常也都是在這兩個時段。把時間利用得如此之好,Kris的自律可見一斑。 2016年年底,我們聯合千萬書友,舉辦了「有書年度最佳領讀人」評選,Kris名列前茅,獲得了「年度領讀人」的獎盃。即使當時Kris因故沒能到場領獎,但有書早已經是他的娘家人了。 轉眼數年過去了,有書書友的數量從零到了現在的六千萬,千萬書友因為有書而愛上了閱讀,也透過閱讀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我們的內容形式也從當時的微信圖文,不斷延伸至App、影片、社群、知識服務;我們也開啟了「領讀人千人計劃」,構建了一個更加全面多元、引領千萬人成長的共讀平台。 Kris也在兼職寫作的狀態下,聚集了六十萬微信公眾號讀者,並且毅然辭去了穩定的工作,選擇了創業之路。就像他自己所說,之所以辭職創業,是因為找到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讓更多的人提升認知、行動改變,透過自律實現富足人生」,這份篤定的內驅力,會讓自律更加強大。 這讓我想起了當時選擇經營有書的初衷:有太多人想讀書,卻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無法實現,而有書要做的,就是讓更多的人戰勝惰性,每年閱讀五十二本書,成為期待中的自己。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這或許是來自於創業者之間的惺惺相惜。 第一時間拿到Kris的新書,認真閱讀後,對他在書中提出的「自律金字塔模型」印象深刻。市面上個人成長領域的書籍不少,但像《轉動自律飛輪:不費力完成最想做的事》這樣將個人的實踐、學員的回饋提煉成原創方法論的,極為少見。 動機系統,強調要從根本上解決自律的動機問題;行動系統,給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論,還首創了個人OKR目標管理系統;成就系統,透過正向回饋的主動設計讓自律變得輕鬆甚至上癮;平衡系統,則追求一種動態均衡的人生狀態;成長系統,則是一切自律的終極意義。 這本書不僅有清晰的自律理論,還有Kris本人的自律實踐,更有大量學員的蛻變案例,這也來自於Kris多年來對於自律的思考和實踐,以及在創辦自律行動社群的過程中累積的豐富經驗。 在有書創辦的這幾年裡,有無數個讓人感懷的書友故事。而作為Kris的娘家人,我也為Kris新書的出版感到開心和驕傲。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夠透過這本書,用自律實現自己的富足人生。 腹中有書氣自華,唯有行動可破焦慮。 共勉。

影音

作者資料

Kris

十年自律行動者,馬拉松愛好者,二寶爸。自律成長領域微信公眾號「Kris在路上」主理人。 曾服務於《財星》世界500強企業,目前為行動服務平台「一行DoMore」創始人,篤信並實踐「以生命影響生命,以行動啟迪行動,讓更多的人擁有改變的力量!」 平日在公眾號「Kris在路上」與六十萬粉絲分享自己的自律故事,並且交流打磨自律系統方法論,形成本書的「自律金字塔模型」,並依此模型持續自律、不斷突破,打造個人工作與生活的動態平衡,與讀者一起實現自律蛻變。

基本資料

作者:Kris 出版社:好人 書系:豐富 出版日期:2022-10-13 ISBN:9786269640560 城邦書號:A2950052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