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為孩子出征:在屬靈的爭戰中,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護衛者
-
基督的奧秘:一個被遺忘的事實,如何改變我們所見、所信與盼望的一切
-
記憶的社會框架(百年經典首次繁中引進、法文直譯,收錄專文導讀及生平年表)
-
建築的面龐the Face of Architecture:現代主義之後的立面設計
-
世界來過台灣: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一覽他們來過台灣的足跡,解鎖課本沒有教的歷史彩蛋!
-
裝潢工法全能百科王【暢銷典藏版】:選對材料、正確工序、監工細節全圖解,一次搞懂工程問題
-
國之荒原: 金權政治、貧富差距、體制失能、族群對立,理解美國人憤怒的根源
-
遊戲人生72變 2:跨越心界線──引導思考‧促進交流,活化教學心技法
-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
有趣的聖經故事:只要兩小時,原來讀聖經這麼簡單!
內容簡介
暢銷書《德國製造的細節》、《最小但最強,荷比盧的細節》
作者葉克飛最新力作!
◎以生產軍火聞名的捷克,二戰後成功轉型為半導體基地,吸引臺商設廠。
◎波蘭,已擺脫苦難的「辛德勒工廠」,成為晶片大廠聯發科研發中心。
◎歐洲邊陲的匈牙利,近年以牙醫品質和製藥能力,名列全球醫療排行榜。
◎與捷克分手,斯洛伐克才有自己的國名,如今是汽車生產大國。
捷克、波蘭、匈牙利與斯洛伐克,這四個「前東歐國家」,
二戰時都遭納粹入侵,戰後又被蘇聯占領、成為附屬衛星國。
卻在短短30年內,在許多產業取代英國、荷比盧、法國、德國至義大利等歐洲強國:
波蘭、捷克與德國構成「晶片三角」,吸引半導體商投資;
匈牙利與斯洛伐克成為「歐洲底特律」,是新能源車生產、組裝基地。
四國總GDP在歐盟位列第4、世界排名15,被稱為「東移的歐洲心臟」:
◎捷克,歐洲半導體新基地
.兩次大戰期間,捷克(當時還是捷克斯洛伐克)是歐洲最大軍火商,
脫離計畫經濟後,與軍工相關的雷達、汽車、飛機製造業迅速發展,
以國家之力推動「工業4.0」,吸引富士康、緯創、英業達等臺灣企業設廠。
.美國百威啤酒真正發源地,其實在捷克的布傑約維采(德語為Budweis):
「Budweiser=優質啤酒」卻被美國人拿去註冊,商標官司打了一百多年。
◎波蘭,IT人才與他的產地
.1773年成立的波蘭教育部,是全世界最早成立的國家教育機構,
波蘭一共出現18位諾貝爾獎得主,培養眾多工程師與IT專家,
思科、微軟等科技公司都愛用波蘭產出的畢業生。
.因紡織工業發展而崛起的第三大城羅茲,經歷兩次大戰淪為鬼城,
如今工廠原址改造為商場、博物館,見證工業榮光,
權威旅遊雜誌《孤獨星球》,將它列為最有價值觀光城市。
◎匈牙利,要讓歐洲再次偉大
跟其他三個國家相比,匈牙利的經濟活力明顯不足,
但是總理奧班.維克多在歐盟裡是絕對的異類,他對烏俄戰爭態度始終搖擺;
也正因他的態度不定,反而贏得中國的大量投資。
比亞迪汽車的新能源車工廠,正在匈牙利南部興建中。
◎斯洛伐克,全球代工生產鏈的強將
.這個國家沒有自己的汽車品牌,卻是隱藏的汽車工業大國,
人均汽車產量世界第一大國、超過日本、美國等汽車大國。
還是電動車的急先鋒,富豪(Volvo)、福斯(Volkswagen)都在此設廠生產。
.第二大城科希策,過去曾被一分為二:一邊是貴族、一邊是平民,
曾有過隔離,更懂得包容多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列為創意城市。
四個曾受蘇聯統治的中歐國家,如何成為歐盟最具活力的新興市場?
歐洲深度研究者葉克飛,帶你深入認識東移的歐洲心臟。
推薦者
《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作者/吳宜蓉
即食歷史部落客/Seayu
地理及國際情勢臉書粉專/巫師地理
作家、「波蘭女孩×台灣男孩」YouTube創作者/蜜拉與士愷
目錄
推薦序 前東歐國家逆襲,V4的現代傳奇/吳宜蓉
各界推薦
前言 與現代文明同行的夢想之地
第一章 捷克,歐洲半導體新基地
01 曾經的軍火商,轉型科技業
02 當無產階級革命的鐘聲響起
03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故鄉
04 美國百威啤酒真正發源地
05 用喜感消解強權,用反諷找回尊嚴
06 在布拉格,卡夫卡只屬於遊客
07 用一個笑話,抵抗威權
08 夢幻的布拉格,唯美的慕夏
09 高堡公墓,埋葬著這個國家的靈魂
10 迷霧中的特雷津集中營
第二章 波蘭,IT人才與他的產地
01 人文與科學,讓波蘭成為歐洲奇蹟
02 風雨中抱緊自由──來自鐵幕之後的教宗
03 這座城市,人們仍在寫詩
04 奧斯威辛,數十年仍未散去的陰霾
05 存放蕭邦心臟的城市──華沙
06 史達林送給波蘭的「禮物」
07 波茲南事件,波蘭脫離蘇聯控制的里程碑
08 羅茲,見證工業榮光
09 世界最危險走廊,三次大戰可能在此引爆
10 哥白尼之城──托倫
11 烏克蘭難民離鄉的第一站:普熱梅希爾
12 歐洲亞麻之都的凋零與新生
第三章 匈牙利,要讓歐洲再次偉大
01 歐盟中的異類,反而獲得更多機會
02 祖國不自由,我就不回去
03 千年前,匈牙利在此成為基督宗教國家
04 千年修道院,見證國家動盪歷史
05 柏林圍牆倒塌,跟這座城有關
06 匈牙利的凡爾賽宮
07 世界上相鄰最近的三國首都
08 工業記憶,散落在古樸的城市
09 戰爭是親身經歷,也是集體記憶
第四章 斯洛伐克,全球代工生產鏈的強將
01 隱藏的汽車工業大國,電動車的急先鋒
02 布拉提斯拉瓦,安徒生口中的童話之城
03 曾有過隔離,更懂得包容──科希策
04 「金城」克雷姆尼察,700年來仍在鑄幣
05 上海建築大師鄔達克的故鄉
06 在「銀城」,我入地又上天
07 錯過工業革命的東斯洛伐克
內文試閱
前言 與現代文明同行的夢想之地
我對捷克、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痴迷,始於對「夢想之地」的追尋。
作為一個對現代文明甘之如飴的城市動物,我一向愛城市多於鄉村。而我夢想中的城市,構想就比較複雜:它應該現代化,不將落後當特色,但也要有人情味;它當然可以有主要的活動區域(Central Action District),但不該只有摩天大樓和孤零零幾棵小樹的寬闊街道;它應該新舊建築並存,西裝革履的上班族與在自家門口晒太陽的老人家,能同時進入旅行者的相框;它要有豐富、多元的飲食文化,不僅局限於某種口味;它要有悠久的歷史,但歷史建築又不能破敗失修;公共設施當然要齊全,要有足夠發達和多層次的交通體系……。
即使有這麼多要求,我仍可以找到許多符合條件的城市:東京、巴黎、慕尼黑、漢堡、布拉格……。
我從不反對高樓大廈。我反對的是新舊城市的撕裂,高樓大廈帶來的無差別區域性整體拆除,還有被壓榨的公共空間。
在我眼中,華人世界裡最出色的樣本是臺北。它給我的最深印象源自一場夜雨,那天晚上,我獨自在街上遊蕩,遇到老書店就進去看看。突然下起大雨,沒帶傘的我狼狽而行,走走停停,卻發現自己並未淋溼。老建築的騎樓、新建築的屋簷,還有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小吃店,不但可以避雨,也可以讓我自由選擇前行或停留。唯一的障礙也許是過馬路,可是並不寬闊的馬路,能讓行人以最短的時間通過。這讓我想起了珍.雅各(Jane Jacobs)《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裡,那句並不起眼的話:「一座城市,理應讓行人在一百公尺範圍內找到避雨處。」
新舊建築交雜的臺北,對行人極為友好。從高級商場走出來,下一秒就可在老建築前的小吃攤流連;在精緻漂亮的餐廳裡吃過飯,一出門或許就是家老風扇咿咿呀呀、答錄機裡的磁帶也咿咿呀呀的舊書店……它幾乎可以滿足一個人對生活的所有想像。
澳門也很棒,只是於我而言,它有一個無法容忍的缺陷:作為一座賭業發達的城市,它的「書(輸)店」太少了。
即使是高樓密布的香港,新舊區域也沒有貿然分裂,新建物與老建築也依舊共存。甚至可以說,它在極大的繁華裡,極力靠近了理想。
而在歐洲,有許多這樣的城市。它們保持著古樸風貌,古羅馬時期遺址和中世紀古城隨處可見。它們的市容很美,每個街角都宛若童話;受益於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文明進展,兼具富庶與寧靜;它們有時尚的一面,店面櫥窗總能讓人流連;充滿人情味,走到哪裡都可見到友善的笑容……。
那麼,捷克、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與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丹麥、瑞典等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又有什麼不一樣?
從市容的角度來說,它們的建築風格和地理景觀與德國相似,但相比德國嚴謹中的精緻,它們更具滄桑感。從歷史來說,它們不及義大利與西班牙那般厚重,卻可以見到一次次歷史的激盪碰撞。從人文來說,僅僅是巴黎的先賢祠(Panthéon),就足以照耀整個歐洲大陸,文學之國捷克、詩歌之國波蘭都只是後來者,可是在我看來,這個「後來者」的身分才最迷人。
人文氣質是我對這四個國家最迷戀的地方。我喜歡卡夫卡(Franz Kafka)的彷徨、喜歡哈謝克(Jaroslav Hašek)的不羈、喜歡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的沉靜、喜歡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的堅持……最重要的是,相比中世紀、乃至於更之前的那些偉大名字,他們的人生與現代文明的跌宕相伴而行,他們記錄的生活,那些美好、迷惘、遺憾或罪惡,都是現代文明的一部分。
這個世界並不總是美好的。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人類文明飛速前行。政治制度與經濟形態的演變、現代戰爭的陰影、科技的進步,讓歷史被濃縮,也更為跌宕。
捷克、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經歷的更多。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它們是中歐國家,但從冷戰的政治意涵來說,它們又是「前東歐國家」。它們經歷過十九世紀的戰爭與民族國家興起,經歷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經歷過冷戰滄桑,更經歷了1990年代以來的轉型。
它們前行的每一步,背後都有人文氣質的呈現,也有各種歷史元素的碰撞和集聚。
1991年2月15日,捷克、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組成了四國集團──維謝格拉德集團。這個文化性和政治性的國家聯盟,因在匈牙利維謝格拉德城堡簽約而得名。
近30年來,維謝格拉德集團四國在歐盟的地位越發重要。尤其是捷克與波蘭,前者人均GDP早已邁入已開發國家,後者的GDP總量則已穩居歐盟前7位,也是歐盟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
與經濟奇蹟相伴的是人文覺醒和對信仰的堅持,它們總有不屈的一面。以捷克為例,轟轟烈烈的「布拉格之春」戛然而止後,捷克知識分子集體迸發出人性的光輝,即使大批大學教授被解僱、所有文學期刊被停刊,失業學者和作家淪為廁所清潔工和鍋爐房司爐(操作鍋爐的專門人員),捷克人仍無所畏懼。而在波蘭,即使在箝制最烈的時期,人們仍然不顧威脅,定期參加教會活動,知識分子堅持地下寫作……。
相比西歐,它們經歷過更多滄桑,從中世紀的「基督教之盾」,到冷戰時期的「另一個世界」,也正因為這樣,它們的新生更值得珍惜。
當然,若覺得這歷史過於沉重,也可以純粹從生活的角度欣賞它們。布拉格的極度精緻、唯美並非捷克的全部,華沙的原貌重建與克拉科夫(Kraków)的千年滄桑不是波蘭的全部,布達佩斯的大氣雄渾也不是匈牙利的全部。至於斯洛伐克,它的氣質因為地理位置和多山地形,顯得更為複雜,這種複雜無法在首都布拉提斯拉瓦全部獲取。
要探尋它們的美,需要「逢城必入」的探訪方式(這正是我喜歡的),也需要關注各種細節。那些散落於鄉野間的小城鎮、城市裡的安靜街道,才是這四個國家最真實的呈現,也是我眼中的「夢想之地」。更何況,對於旅行者來說,它們的物價相比西歐和北歐實在太過美好。
這樣的探訪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個秋天,我在臺北晃蕩時,某日上午不經意經過牯嶺街。見到路牌時才恍然,我竟然沒有打算專程拜訪。
清靜的街上,偶有老榕樹靜立。老書店僅餘幾家,訪客不多。當年,這裡一度繁盛,1950至1960年代時,舊書攤和書店高達兩百多家。早年歐美各地的東亞圖書館,都曾專程來此搜購文史書籍。那些沒落的喧囂,盡是逝去的時光。
除了是當年的舊書雲集之地,牯嶺街還帶著電影導演楊德昌的印記──只是,這個當時已去世數年的人,從來都不是俗世生活中常常念及的選項。似乎只有不經意間,才會想起他的憤怒與堅持,想起他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所有的旅行,都是為自己人生的記憶尋找注腳。
作者資料
葉克飛
希望當個業餘作家,結果成為職業作家;希望成為職業旅行者,結果至今還是業餘旅行者。痴迷東歐,被朋友們戲稱「上輩子是個歐洲人」。 著有《最小但最強,荷比盧的細節》、《德國製造的細節》(以上皆由大是文化出版)、《金庸政治學》、《故人何寂寞》、《殘酷世界和愛的你》和《為戀愛平反》等。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