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超級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活在美國世紀:國際關係大師奈伊回憶錄
left
right
  • 庫存 = 9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本書是奈伊的自傳,詳細記載他在美國世紀的人生旅程,從紐澤西州農村的年幼時光開始講述,一直談到在卡特和柯林頓主政期間於美國國務院、五角大廈和情報圈任職的歷程。奈伊在這些職位上近距離目睹美國實力,同時針對核子擴散和東亞安全等關鍵問題擬訂政策。九一一事件爆發後,美國捲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奈伊仍以敏銳的眼光觀察和批判小布希、歐巴馬和川普總統的施政。如今,美國的主導地位可能正在改變,未來的世界將更為富裕,但也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奈伊總結美國的未來時仍抱持一絲謹慎但樂觀的態度。 【中外各界佳評】 本書精彩萬分,出自約瑟夫.奈伊這位出色人士之手。他成長於美國世紀,人情練達,洞察世事,讓人一窺從越戰到現今的時代變遷,並且揭露期間的成就和挑戰。 ──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歷史系教授、亞斯本研究院前執行長、CNN 董事長和《時代雜誌》編輯 約瑟夫.奈伊善於敘事。他身為研究軟實力、硬實力和巧實力的大師,將過去數十年美國世紀巔峰時期的思想、事件和領袖結合起來,講述一則寓教於樂的獨特故事。 ──勞勃.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前世界銀行行長、美國貿易代表和國務院副國務卿 奈伊教授當年在廚房餐桌上萌生的「軟實力」概念,時至今日仍深刻影響美國及全球各國領導人,成為大國外交折衝上的新思維。本書不僅是他個人經歷的自述,更是對二十世紀美國全球角色的深思,是學術界、政策制定者和國際事務愛好者不可錯過的佳作。 ──高希均(Charles Kao),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約瑟夫.奈伊精彩的回憶錄記錄了他的才智、好奇心和令人眼花繚亂的職業生涯。希望他再寫十本充滿洞見和智慧的書籍! ── 珍.哈曼(JANE HARMAN),前國會議員和國防戰略委員會主席 約瑟夫.奈伊從小在農場長大,如今已是公共知識分子, 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明智的思想家之一。本書可謂內部報導,敘事細膩,指出公眾領袖生活複雜萬分,不時要絞盡腦汁、運籌帷幄。我們很幸運,奈伊和諸多同僚讓二十世紀成為美國世紀。 ── 大衛.葛根(DAVID GERGEN),哈佛大學公共行政榮譽教授,曾經擔任歷任總統的顧問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早年時期 第二章 越南時期:詹森、尼克森和福特 第三章 卡特時期:國務院 第四章 一九八○年代:雷根、老布希和冷戰的結束 第五章 柯林頓時期:國家情報委員會 第六章 柯林頓時期:五角大廈 第七章 柯林頓時代:甘迺迪學院院長 第八章 小布希時期 第九章 歐巴馬時期 第十章 川普、拜登和更遠的未來 專有名詞縮寫 人名索引

內文試閱

二○一三年,當吹哨者史諾登(Edward Snowden)披露大量國家安全局的機密通訊時,我們與盟友之間出現了嫌隙。美國以「大家都在暗中監聽」(everyone spies) 來回應,但仍然無法澆熄盟友的怒火。這句話說得沒錯,但美國人的監聽能力更強。一週後,前國家安全局局長海登(Mike Hayden)在哈佛大學的一次小型會議上討論了這個問題。改革程序可以解決國內問題,但如何恢復國際對美國的信任?國家安全局做事魯莽,竟敢竊聽梅克爾的手機,只因為他們辦得到,而且風險似乎為零, 除非出了像史諾登這種圈內叛徒才可能走漏風聲。當年稍晚時候,在休利特基金會(Hewlett Foundation)召開的全國網路會議上,許多人提出建議,要透過公眾教育提高網路安全,但沒人對該如何處置不忠誠的內部人員給出答案。——第九章〈歐巴馬時期〉 我們的亞斯本會議在那年重點關注人工智慧對國際事務的影響。施密特(Eric Schmidt)表示,到了二○三○年,中國將在人工智慧領域追平或超過美國(這是習近平的既定目標)。軍事專家告訴我們,由人工智慧控制的武器將是未來的潮流,任何可見的平台都可能被成群的無人機摧毀。民主專家擔心社群媒體的操縱和秘密資訊戰會破壞信任。人類能否基於自身利益制訂新技術的發展規則?我曾在史丹佛大學參加了前國務卿舒茲(George Schultz)關於治理和安全的會議,那時也有人提出上述的問題。討論內容包括歐洲憂心的事情,譬如他們的人口下降、百姓以民粹心態對待移民,以及歐洲沒有一家科技公司排在前十五名之內。 二○一九年五月,我前往華盛頓參加由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和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主辦的人工智慧與國際關係會議。柏克萊電腦科學教授羅素(Stuart Russell)估計,真正的量子計算還需要十年到二十年才能成熟,但中美競爭已經阻礙人工智慧方面的合作,例如醫學和老化等可以造福全人類的領域。一位年輕學者問我,說我對於知識不斷增長有何看法。我回答他,說我年紀越大,就認為自己知道越少。分子增加了,但分母也增加了。儘管如此,追求綜合理解(integrative understanding)是永無止境的。 我在六月時去了海牙,全球網路空間穩定委員會正在當地開會。成員們擔心,由於中俄兩國強硬要求控制網路主權,二○一五年聯合國網路會議的合作程度正在逐漸降低。來自這兩個國家的委員會成員沒什麼話好說。全球網路空間穩定委員會在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結束了二○一九年的工作,而內文試閱 二○一三年,當吹哨者史諾登(Edward Snowden)披露大量國家安全局的機密通訊時,我們與盟友之間出現了嫌隙。美國以「大家都在暗中監聽」(everyone spies) 來回應,但仍然無法澆熄盟友的怒火。這句話說得沒錯,但美國人的監聽能力更強。一週後,前國家安全局局長海登(Mike Hayden)在哈佛大學的一次小型會議上討論了這個問題。改革程序可以解決國內問題,但如何恢復國際對美國的信任?國家安全局做事魯莽,竟敢竊聽梅克爾的手機,只因為他們辦得到,而且風險似乎為零, 除非出了像史諾登這種圈內叛徒才可能走漏風聲。當年稍晚時候,在休利特基金會(Hewlett Foundation)召開的全國網路會議上,許多人提出建議,要透過公眾教育提高網路安全,但沒人對該如何處置不忠誠的內部人員給出答案。——第九章〈歐巴馬時期〉 我們的亞斯本會議在那年重點關注人工智慧對國際事務的影響。施密特(Eric Schmidt)表示,到了二○三○年,中國將在人工智慧領域追平或超過美國(這是習近平的既定目標)。軍事專家告訴我們,由人工智慧控制的武器將是未來的潮流,任何可見的平台都可能被成群的無人機摧毀。民主專家擔心社群媒體的操縱和秘密資訊戰會破壞信任。人類能否基於自身利益制訂新技術的發展規則?我曾在史丹佛大學參加了前國務卿舒茲(George Schultz)關於治理和安全的會議,那時也有人提出上述的問題。討論內容包括歐洲憂心的事情,譬如他們的人口下降、百姓以民粹心態對待移民,以及歐洲沒有一家科技公司排在前十五名之內。 二○一九年五月,我前往華盛頓參加由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和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主辦的人工智慧與國際關係會議。柏克萊電腦科學教授羅素(Stuart Russell)估計,真正的量子計算還需要十年到二十年才能成熟,但中美競爭已經阻礙人工智慧方面的合作,例如醫學和老化等可以造福全人類的領域。一位年輕學者問我,說我對於知識不斷增長有何看法。我回答他,說我年紀越大,就認為自己知道越少。分子增加了,但分母也增加了。儘管如此,追求綜合理解(integrative understanding)是永無止境的。 我在六月時去了海牙,全球網路空間穩定委員會正在當地開會。成員們擔心,由於中俄兩國強硬要求控制網路主權,二○一五年聯合國網路會議的合作程度正在逐漸降低。來自這兩個國家的委員會成員沒什麼話好說。全球網路空間穩定委員會在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結束了二○一九年的工作,而我們在非洲統一組織大樓舉行的非洲國家會議上提出了八項基本準則。會後,謝爾托夫和我步行前往「紅色恐怖博物館」(Red Terror Museum),裡面陳列著紀念衣索比亞那段歷史時期被殺害的五十萬人的展覽品。我從阿迪斯阿貝巴飛往坎帕拉去看看五十年前我的住所。我的朋友奧通努(Olara Otunnu)是前駐聯合國大使,他開車帶我遊覽馬凱雷雷和卡蘇比王陵(Kasubi Tombs),讓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然而,他告訴我,說腐敗正在侵蝕當地的教育和體制。我發現烏干達當時有四千萬人口,而我當年住在那裡時,人口還不到一千萬。人口結構的變化速度超過了科技發展的速度。——第十章〈川普、拜登和更遠的未來〉 中國是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雖有很強的優點,但也有缺點。在評估整體力量平衡時,美國至少有五個長期優勢。一是地理。美國被兩片大洋和兩個友好鄰國包圍, 但中國與十四個國家接壤,並和多個國家有領土爭端。此外,美國還具有能源優勢, 中國則依賴能源進口。第三,美國的力量來自於其大型跨國金融機構和美元的國際地位。準備貨幣可不可靠,取決於能否自由兌換,並仰賴深厚的資本市場和法治,而中國缺乏這些。根據目前的預計,美國將會在全球人口排名中保持第三位,而且它是唯一的主要已開發國家,所以還具有相對的人口優勢。在未來十年,在全球十五個最大經濟體中,有七個經濟體的勞動力將會減少,但美國勞動力預計將會增加,而中國的勞動力早在二○一四年便已達到高峰。最後,美國在關鍵技術(生物、奈米和資訊) 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中國當然在大力投資研發,專利數量方面也頗有斬獲,但按照其衡量標準,中國的研究型大學仍落後於美國這方面的大學。 總而言之,美國在大國競爭中握有強有力的籌碼,但如果我們因中國崛起而陷入歇斯底里的恐慌,或對其「巔峰」感到自滿,我們可能會打出一手爛牌。丟棄高價值的籌碼⸺包括強大的盟友和在國際機構中的影響力─ 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中國並非對美國的生存構成威脅,除非我們自己犯下重大錯誤,陷入一場大規模戰爭。我擔心的是歷史重蹈一九一四年,而非一九四一年。——第十章〈川普、拜登和更遠的未來〉

延伸內容

【最佳賣點】 以人生見證美國影響力的起落與變化 洞悉二十世紀強權的可能性及未來 ★國際關係大師約瑟夫‧ 奈伊官方自傳★ 自二戰結束以來,全球持續處於通稱為「美國世紀」的時期。值此時刻,美國在全球舞台上享有霸權,無論在政治、經濟或軍事上皆無與倫比。奈伊出生於這個新時代的開端,觀其一生,歷任主管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和副國務次卿,身居要職的高度,他的傳記可概覽美國實力和世界事務不斷變遷的輪廓。他著作等身,探討權力本質和政治領導力,被讚譽為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際關係分析師。

作者資料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 大學傑出服務榮譽教授,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他也擔任過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和副國務次卿,曾經獲頒這三個部門的傑出服務獎。奈伊是研究現代美國實力的世界知名權威,其著作影響了好幾代的學者和政策制訂者。 他筆耕不輟,出版了諸多廣受好評的著作,譬如《軟實力》(Soft Power)、《權力大未來》(The Future of Power)、《領導力》(The Powers to Lead)、《美國世紀的終結?》(Is the American Century Over?)和《強權者的道德:從小羅斯福到川普,十四位美國總統如何影響世界》(Do Morals Matter? Presidents and Foreign Policy from FDR to Trump)。 奈伊的文章曾刊登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和其他政治刊物。《外交政策》在二○一一年將奈伊評選為「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 此外,在最近對國際關係學者的一項調查中,他被評為對美國外交政策最具影響力的學者。 奈伊繼續定期為《Project Syndicate》撰寫專欄,同時與妻子莫莉在新罕布夏州的農場享受人生。

基本資料

作者: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譯者:吳煒聲 出版社:天下文化 書系:社會人文 出版日期:2024-10-31 ISBN:9786263559769 城邦書號:A1501158 規格:平裝 / 單色 / 46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