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皮諾丘:木偶奇遇記
- 作者: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
- 出版社:大塊文化
- 出版日期:2025-01-23
- 定價:950元
- 優惠價:79折 751元
-
書虫VIP價:751元,贈紅利3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713元
- (更多VIP好康)
分類排行
-
刀與傘(本格推理大獎得獎作,橫掃日本推理4大年榜)
-
無敵之人(《D機關》作家柳廣司最新間諜推理小說,以「惡的一方」作為主角!)
-
劇院(繁體中文首度出版‧評論家讚譽為二十世紀優秀小說的範本)
-
失物之國(全球暢銷破百萬冊《失物之書》系列最新魔幻大作)
-
咖啡館推理事件簿8:實現願望的瑪奇朵(限量隨書附贈2025年曆書衣海報 )
-
方舟【日本一舉橫掃9份榜單的推理話題作.首刷描圖紙斷頭書衣版】
-
我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
-
扭曲(【艾迪.弗林系列】暢銷作家精心獨立作!)含作者親簽扉頁
-
侑美與夢魘繪師(邪惡奇幻天才大神超凡驚豔震撼全球祕密計畫,限量典藏豪華全彩精裝版,隨書附贈燙金藏書票「夢中的你」)
-
新海誠的世界 超越時空彼此共鳴的靈魂去處
內容簡介
皮諾丘擁有世界上的三種靈魂
——植物、動物和人性——
他經由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連串「冒險」來認識這三種靈魂。/span>
你是否對《皮諾丘:木偶奇遇記》有這樣的印象:一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的木偶小孩?
這個由迪士尼動畫和各種簡化版本重塑的經典,其實是一部許多人未曾完整閱讀的傳說之書。
本譯本帶你回到原著,重新探索卡洛.科洛迪筆下的故事魅力。從木偶皮諾丘的誕生到他的冒險旅程,原著充滿幽默、生動又深刻的筆觸,揭示出童年與成長的多重面貌。這不僅是一部兒童故事,更是對人性的幽默諷刺和深刻反思。
此次翻譯特別參考了由卡洛.科洛迪國家基金會推薦的英文版本,並在翻譯過程中得到丹妮耶拉.馬爾凱斯基(該基金會國家版本編輯委員會主席)的悉心協助。她提供了原著精確的細節指導,確保譯文能忠實再現科洛迪的文字風格與情感深度。
同時,本譯本融合了義大利畫家洛倫佐.馬托蒂為《皮諾丘:木偶奇遇記》創作的精美插畫。馬托蒂以三十多年時間,三度詮釋皮諾丘的世界,用色彩與圖像補充文字未能說盡的奇異與溫暖,為這部經典帶來新的視覺語言。
科洛迪在這本書裡,很喜歡用「一千」為單位來形容事情。
木偶戲的大帳蓬上,有一千種各種顏色;一千隻啄木鳥來把皮諾丘變長的鼻子啄回原形,等等。
在第19章結尾的地方,皮諾丘在逮呆瓜這個城市被關進牢裡四個月之後,遇到年輕皇帝大赦。但是所有其他罪犯都得到釋放,皮諾丘卻沒有。直到他承認自己也是個混蛋之後,獄卒才說:「哦,這麼說的話,你就有一千個可以放出去的理由了。」
所以,最後,我也想借用科洛迪的話來說:
請大家來讀這本書吧。這是一本有一千個理由要讀的書。
——有一千個理由要讀的書 譯者的話 郝明義
推薦人
吳俞萱|詩人
馬尼尼為|作家
焦元溥|作家
劉清彥|童書作家與兒童節目主持人
謝佩霓|藝術評論家
藍劍虹|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依照姓名筆畫排序)
地平線是不穩固的,當陰影踏上征途。馬托蒂派出流動的形狀和色彩,狂野追獵。直到自我面目全非,崎嶇於是有了平直的依靠。——吳俞萱
目錄
第1章
木匠櫻桃大師怎麼發現了一塊木頭,像孩子一樣會哭會笑的木頭。
第2章
櫻桃先生把這塊木頭給了他的朋友傑佩托。傑佩托拿來做了一個奇妙的木偶,會跳舞、會擊劍,還會翻筋斗。
第3章
傑佩托馬上行動做他的木偶,並取名為皮諾丘。木偶開始搗亂。
第4章
皮諾丘和會說話的蟋蟀的故事。你可以看出頑皮孩子多聽不進比他們懂事的人說的話。
第5章
皮諾丘肚子餓了,想找雞蛋做個烘蛋,但是在關鍵時刻烘蛋飛出了窗戶。
第6章
皮諾丘睡著的時候,腳放在一個瓦罐火盆上,第二天早上醒來發現他的腳全燒掉了。
第7章
傑佩托回到家,給木偶做了雙新腳;這個可憐的傢伙還把帶回來要自己吃的食物給了他。
第8章
傑佩托給皮諾丘做了一雙新鞋,並賣掉了自己的外套來買一本字母書。
第9章
皮諾丘為了去看木偶表演,賣掉了他的字母書。
第10章
許多木偶認出了他們的兄弟皮諾丘,為他辦了一場盛大的歡迎派對。然而,在慶祝活動的高潮,木偶師吞火的人出現了,皮諾丘眼看下場不妙。
第11章
吞火的人打了個噴嚏,饒了皮諾丘;皮諾丘也救了他的朋友阿勒奇諾一命。
第12章
吞火的人給了皮諾丘五枚金幣,讓他帶回家給傑佩托。但是皮諾丘上了一隻狐狸和一隻貓的當,跟他們走了。
第13章
紅螃蟹旅館。
第14章
因為沒有聽會說話的蟋蟀的勸說,皮諾丘遇上了殺手。
第15章
殺手一路追逐皮諾丘。抓到他之後,他們把他吊在一棵好大的老橡樹上。
第16章
美麗的藍髮少女把木偶救下來,讓他上床睡覺,並叫來三個醫生來看他是死是活。
第17章
皮諾丘吃了糖,但不肯吃藥;然而,等他看到掘墓人來要抬他走的時候,就吃了。然後他撒了一個謊,結果他受到懲罰,鼻子變長了。
第18章
皮諾丘再次遇見狐狸和貓,跟他們一起去奇蹟田園埋下他的四個金幣。
第19章
皮諾丘的金幣被搶了,他受罰,坐了四個月的牢。
第20章
出獄後,皮諾丘朝仙女的家走去,但在路上遇到一條可怕的怪蟒蛇,還被一個捕獸器夾住。
第21章
一個農夫逮到了皮諾丘,逼他當看門狗來看守自己養的雞。
第22章
皮諾丘發現了誰是小偷,並因為忠心耿耿而得到釋放。
第23章
皮諾丘哀悼藍髮美麗仙女的逝去,然後他遇上一隻大鴿子帶他飛到海邊;到了那兒,為了拯救父親傑佩托,他跳進海裡。
第24章
皮諾丘抵達「忙忙蜜蜂島」,又再次見到了仙女。
第25章
皮諾丘向仙女保證他會學乖、好好學習,因為他當木偶已經當夠了,現在想當一個好男孩。
第26章
皮諾丘和同學去海灘看角鯊。
第27章
皮諾丘和同伴打了起來,其中有一個人受了傷;皮諾丘被卡賓槍騎兵逮捕。
第28章
像一條魚,皮諾丘有了要進煎鍋的危機。
第29章
皮諾丘回家見仙女,得到他明天將不再是一個木偶,而是一個真正男孩的應允。有豐盛的早餐,配上加牛奶的咖啡,來慶祝這個偉大的時刻。
第30章
皮諾丘沒有變成男孩,而是和他的朋友燈芯偷偷前往玩具世界。
第31章
狂歡了五個月之後,皮諾丘驚奇地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小驢子,長出了一對驢耳朵,連尾巴和別的也都長出來了。
第32章
皮諾丘長出了驢耳朵,成了一頭真正的驢,開始驢叫。
第33章
皮諾丘真成了一頭驢子之後,被帶去出售,給一個馬戲團老闆買下,教他跳舞和鑽圈子;但是有天晚上他把自己弄瘸了,於是給一個打算拿他的皮來做鼓的男人買走。
第34章
扔進海裡的皮諾丘,魚把他吃回以前的木偶身體,但是就在他游向安全之地的時候,被可怕的角鯊吞下了。
第35章
在角鯊的肚子裡,皮諾丘找到了……你猜找到什麼呢?閱讀這一章,你就會知道。
第36章
皮諾丘終於不再是木偶,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孩。
延伸內容
【推薦序】
皮諾丘來臺灣
丹妮拉・馬爾凱斯基Daniela Marcheschi
《皮諾丘:木偶奇遇記》(Le Avventure di Pinocchio. Storia di un burattino)先在1881年7月至1883年1月期間連載於《兒童日報》,接著在連載結束後立刻於1883年1月印刷出書。
從那之後,這部19世紀的義大利文學傑作在國內外都享有無與倫比的聲譽:被翻譯成大約兩百種語言,進行過無數次改寫,也無數次改編為舞台劇、電影、漫畫、動畫、繪畫、插畫和雕塑,還有許許多多歌曲和音樂劇,表列不盡。甚至,皮諾丘這個名字(字面意思是「松子」)還拿來給1999年9月30日發現的12927號小行星命名。因此,我們確實可以說,由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所創造的這個木偶孩子,其成功已經得到了星際的認可(卡洛.科洛迪是作家、評論家、記者、劇作家和教育家卡洛.洛倫齊尼Carlo Lorenzini的筆名,1826-1890,佛羅倫斯人)。
《皮諾丘:木偶奇遇記》在華人世界也廣受歡迎:在卡洛.科洛迪國家基金會的記錄裡,從1927年以來,有大約四十個中文翻譯版本;其中,至少有十二個是在1961年至2016年間在臺灣出版的。之前的中文譯本並不是每一本都能忠於原文——原文也本來就有一些眾所周知的語言「障礙」:例如,一些成語的翻譯、虛構地點的名稱,還有托斯卡尼食物(cibreino,小菜拚盤)和義大利食物(tortellino di Bologna,波隆那小餃子)譯名等問題。
科洛迪的文字確實充滿了創意,並且因為有豐富的幽默感而卓越非凡。這是一種散布著宮廷、民間和托斯卡尼詞彙形式的語言,並帶有19世紀義大利用語的動詞變位。
另一方面,現在在臺灣出版的這個新譯本,忠實呈現義大利原文本中充滿節奏感的敘述風格、科洛迪獨特的語境,以及這本傑作懸浮在現實主義和奇幻、童話般筆調之間的氛圍。
最初,《皮諾丘:木偶奇遇記》這本書是由佛羅倫斯的出版社菲利切.帕吉(Felice Paggi)出版,收錄在「趣味讀物」(Amene Letture)系列。因為科洛迪在之前就寫過像《詹尼提尼》(Giannettino, 1877)和《米努佐利》(Minuzzolo, 1878)這樣的創新教育讀本,所以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對科洛迪非常熟悉。出於這些原因,《皮諾丘:木偶奇遇記》的包裝設計並不講究:輕薄的書冊格式,淺藍色封面,用紙也不結實。
然而,科洛迪在這些紙頁上所寫下的那些底蘊深厚的文字,卻為一個「神奇的」主角勾勒出令人難以忘懷的肖像:那個瘦削的木偶小孩皮諾丘,就算字面上沒說是那個童話世界裡的「主宰」(lord),實際也悠然自得地遭遇到會說話的蟋蟀、怪蟒蛇、貓和狐狸、可怕的角鯊,還有哲學家鮪魚,以及這個童話裡的另一個「主宰」,主導整個故事的那個是小女孩也是媽媽,有一頭藍髮的仙女。
因此,閱讀《皮諾丘:木偶奇遇記》的時候,無論是少年讀者還是成人讀者,都能感受到19世紀的氣息;然而,他們仍然會被這個渴望獲得自由的木偶吸引,甚至深深著迷。那是木偶想要在一個農業和手工業的義大利中「遇見」世界的冒險;但這個義大利已經透過去現實化而成為寓言和童話的舞台,所以這個義大利也可以是任何國家;其中的自然地理也已經去現實化而成為寓言和童話的舞台,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往其中投射自己的經歷。
《皮諾丘:木偶奇遇記》雖然出生於不太遙遠的昨天,但仍然是寫給今天和未來讀者看的故事。為什麼?因為木偶小男孩皮諾丘擁有世界上的三種靈魂——植物、動物和人性——而他經由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連串「冒險」來認識這三種靈魂。所以,他是通往某種宇宙性和普世性的連續門檻或通道,所有生命的原則都安置其中。
身為會說話的木頭,能夠在堅固的物質中發聲呈現自我,皮諾丘是人類學裡的人文主義所能象徵的最高綜合體:人類從投身到地球的歷史和地理中開始,為了使自己能夠存在,就需要一路面對生理需求、基本欲望、恐懼、責任,以及道德的重要性等種種試煉和坎坷之路。
皮諾丘是人類的象徵,他走上人生的道路,歷經感受飢餓、工作的重擔和詛咒、對情愛的需求、智慧的絕境和勝利、對正義和善良的尋求,並面對各種形式的邪惡,但他始終堅持自己對獨立自主,以及對知識自由的渴望,即使這份自由會因為心地太單純而導致失敗。這就是為什麼有如此多不同文化在《皮諾丘:木偶奇遇記》所描繪的現實和童年形象中認同自己。
然而,皮諾丘身為堅固的物質存在,一個沒有扯繩控制的木偶,幾乎像是一個自動裝置,今天也被視為機器人的前身。那個1881年至1883年間誕生的木偶小孩,也是機器人、所謂「超人類」或「後人類」世界的鏡子。因此,科洛迪在自己想像中構思出來的皮諾丘,不僅關乎我們的過去,也關乎童年與人類本身的未來:今天人類這個物種已經置身於新的現實範疇,新科技讓我們的視野不斷開展,沿著過去認為不可觸及的體驗與認知界線不斷往進突破。
身為貧困童年的象徵,皮諾丘所經歷過的種種黑暗的現實,包括飢餓、危險、成年人的暴力與剝削、逃亡、囚禁、失落與死亡,今天21世紀的孩子仍然可能再次遭遇。皮諾丘代表著活力,以及對存在的純粹渴望。這個木偶是傑佩托這個老人用自己的雙手「製造」出來的,他本以為可以掌控自己的創造物,帶著木偶「行走世界」,並且「掙一些吃喝」。然而,皮諾丘為了自由奔跑於世間,卻叛逆了創造他的人。
即使在貓和狐狸把他吊在老橡樹上面的時候(第16章),皮諾丘也沒有「乖乖地」死去。事實上,他在永不停止地成長;大自然為人類這個有能力創造藝術與科學、技術與科技的存在打開了各種蛻變的機會、各種可能性,以及沒有實境的地平線,而皮諾丘一直在其中實踐自己。事實上,皮諾丘是前瞻的,他已經看到未來一些我們還沒有好好覺察的事情。從現代的角度來看,他沒扯線在控制的木偶身體,也許可以說是一個機器身體的「符號」:人工智慧所渴望知道的、經歷的可更多,遠超過其本身的界限。
【導讀】
談馬托蒂和科洛迪
高瑞俠 Grazia Gotti
大家都知道,比起《聖經》,義大利人對《皮諾丘:木偶奇遇記》的了解更多。科洛迪以緊密結合口語文化和童話故事的敘事方式,推動了這個故事的發展。並且在過程中也把我們可以稱之為義大利人的民族性格浮現出來。
以圖像重新詮釋偉大經典的努力,從沒有停止過。《皮諾丘:木偶奇遇記》當然也是如此。文字版的這本書如此受歡迎,想要以圖像來詮釋這本書的人不計其數。事實上,有關這個木偶的各種圖像,本身就已經可以代表了一段插圖史。早在1982年,就有法國出版社伽利瑪(Gallimard)和佛羅倫斯出版社君提(Giunti)合作,出版過名為《皮諾丘與他的形象》和《皮諾丘》的經典目錄。但是羅倫佐.馬托蒂在其中佔有一個獨特的地位。
馬托蒂出生在1954年,毫無疑問是世界舞台上最重要的視覺藝術家之一,他能夠讓藝術所產生的那種難以言喻的魅力在觀眾的身體中共鳴。我是在1980年代初期認識馬托蒂的,當時義大利人知道他的還不多。那時他的一個故事正在歷史悠久的雜誌《Linus》上連載, 那個故事叫《火焰》(Fuochi)。這個標題,以及馬托蒂獨特的圖像語言,深深吸引了我。所以我去了米蘭找他,請他幫我在波隆那開的一家書店設計標誌。當時我還是個年輕女孩,一面當書店店員,當幼稚園老師,也和其他同齡的朋友去聽安東尼奧.法埃蒂(Antonio Faeti)教授的大學講座而深受啟發。法埃蒂是兒童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學者,也是一位傑出非凡的教授,他把書籍視為多媒體鏈中的一種媒介,和漫畫、電影、音樂、藝術等並列,他對文化有著既循環又民主的洞見。
馬托蒂與木偶之間對話的開端,發生在1985年。那年,我們這些在書店裡工作的女孩子,在波隆那的現代藝術畫廊策劃了一場名為《鉛筆博士與油墨先生》的展覽。內容則是廣邀當時已經成名的畫家,以及剛剛嶄露頭角的年輕世代畫家重新畫經典小說。從各種童話到《白鯨記》,從凡爾納到《彼得潘》,琳瑯滿目。馬托蒂選的是科洛迪的皮諾丘,他畫了兩幅畫。他自己說:「這是一場持續,甚至可說是痴迷的對話;對象是一個深植於我們的想像力之中,並且已經讓一個普世標誌獲得生命的文本。」是什麼讓一個木偶在僅僅兩幅畫中就如此令人難忘?毫無疑問,是馬托蒂所賦予的非凡力量。
在《皮諾丘:木偶奇遇記》提供的無限可能中,他畫的兩幅畫,一幅是木偶師吞火的人,另一幅是皮諾丘被吊起來的場面。為了描繪科洛迪的傑作,馬托蒂以絕對的自由度進行創作,沒有讓自己受原著的任何限制。如果值得銘記的是那些注定會隨著時間流逝而不會被忘記的事物,那麼馬托蒂畫的那幅吞火的人的餐桌,就足以和許多其他經典名畫相比肩。像是安東內洛.達.梅西納(Antonello da Messina)所畫的《巴勒莫的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 of Palermo),或者,馬托蒂個人可能更喜歡的喬凡尼.法托利(Giovanni Fattori)所畫的《帕爾梅里浴場的圓形大廳》( The Rotunda of the Palmieri Baths)。
「這時,木偶師出現了。這是一個個頭非常大的男人,相貌猙獰,光是看著他都會覺得可怕。他蓬亂的鬍子漆黑如墨,從下巴一直長到地上——長到可以說走路都會踩到。他的嘴巴大得像一個烤爐,眼睛看來像是裡面裝了兩盞紅色玻璃燈籠,而燈籠正亮著。」
當馬托蒂選擇了這個木偶師吞火的人來下筆時,他只聽取了科洛迪對眼睛裡有兩盞紅色玻璃燈籠的意見,其他都是他藝術的果實,是他文化和感性的結晶。所以那個吞火的人也就是他筆下的《斯帕塔科先生》(Il Signor Spartaco)、《火焰》,也是《內法斯托博士》(Doctor Nefasto)。
在「上來接受你所有木頭兄弟姐妹的擁抱吧!」那一場,那些木偶雖然在同一水平線上,他們的身高也相同,只是在畫面右邊的皮諾丘儘管也是木頭做的,但他的身態靈活得多,並且身上沒有扯線的控制。而左邊的那些木偶,身上都有線控制在木偶師吞火的人手裡。我深深被那些木偶觸動。也許是因為當時我剛讀完克莱斯特(Bernd Heinrich Wilhelm von Kleist)的書,也許馬托蒂也是;但也許只是我們重新回復童年那種對世界感到新奇的感覺。而看著馬托蒂的畫,讓我們想到科洛迪所說的:「這兩個木偶吵來吵去,把全神專注的觀眾逗得哈哈大笑。他們兩個相互丟擲的辱罵都活龍活現,就和兩個真實的動物或兩個真實的人別無二致。」馬托蒂筆下的木偶,確實不折不扣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儘管他們看起來被凍結、被困在一個小劇院裡,停留在一個讓人想起超現實派畫家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的形而上學場景中。在他那令人難忘的吞火的人面前,每個人的圖像記憶都復甦了,所以這不僅僅是形而上學的事,也是偉大的未來主義畫家福圖納托.德佩羅(Fortunato Depero)在回應的事。
馬托蒂的第二張畫,從封閉的室內走了出來。是外景,黑夜。
「這個時候,一陣強勁的北風怒嘯而來,把可憐的皮諾丘刮得前後劇烈盪來擺去,就像重大節慶日子裡敲響教堂鐘聲的鐘舌一樣。」
一幅巨畫描繪了一棵老橡樹。其實,馬托蒂的樹並不完全是橡樹。他關心的不是現實主義,而是要捕捉北風和悲劇。馬托蒂會選像是絞刑場的這個場景,肯定會讓科洛迪非常高興;因為原作就一度曾經在皮諾丘吊在樹上的這個地方收尾。科洛迪本身曾經翻譯過法國童話大師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許多以「從前從前⋯⋯」開始的故事。他應該是想要有些變化,即使在傳統的架構之內。也許,他本來是想寫一個寓言,一個黑暗的寓言,一個以悲劇收尾的故事。從前從前,有一塊木頭。他是想講一個短短的故事嗎?還是他有一個完整的長篇架構?不要忘了,他是在雜誌上一集一集寫,一集一集拿稿費。後來,是因為在讀者的催促和要求之下,他才又讓故事繼續,並且發展出另一個方向。而來到皮諾丘吊在樹上這一幕之前,科洛迪也早讓我們和死神打過照面。
「這時,窗邊出現了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她頭髮是深藍色的,臉色白得像蠟,眼睛閉著,雙手環抱在胸前,像一幅畫一樣。她的嘴唇動都沒動,卻用一種彷彿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聲音說話了。
『這個家裡一個人也沒有。他們都死了。』
『那起碼你可以給我開門啊。』皮諾丘急得哭了起來,拚命懇求。
『我也死了。』
『你也死了?那你在窗邊做什麼呢?』
『我在等棺材來接我。』」
讀到這一段,很多大人都感到困惑。孩子讀到這一段的時候,則雖然驚訝不已,但都同意可以這樣寫她。這沒什麼好奇怪的。事實上,勞拉.奧爾維耶托(Laura Orvieto),這位20世紀兒童文學的偉大聲音之一,曾經在她的書裡透過一個小主角抱怨過,他的母親告訴過他很多次人是如何出生的,但卻從未告訴他人是如何死去的。所以,窗邊出現那個藍髮小女孩的形象非常有力。我們知道,從愛麗絲到皮諾丘,這些重要的兒童文學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開放敘事,並且允許故事的發展不時打破常規。也許,正是因為如此,這些書才成為每個人生命中的一部份。我們每個人都被孤獨地扔入這個世界,在那棵老橡樹底下,有時候勇敢、有時候恐懼地孤獨面對死亡。馬托蒂和皮諾丘的第一次對話,就在這裡結束。而他們的下一次對話,還要再過幾年的時間。
小時候,我自己沒有讀過《皮諾丘:木偶奇遇記》,也沒有人幫我讀過。我只知道他是從一塊木頭裡誕生的,撒謊會讓鼻子變長。 他沒有母親,也失去了父親。 一隻貓和一隻狐狸搶了他,還被一些殺手追趕。 到我開書店的時候,一方面由於工作需要,我成了許多經典和現代兒童書籍的讀者;另一方面因為我同時去一所鄉村小學教書,由於教學的需要,我終於直接讀了這本書、研究了這本書。當時我教的班級,是由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組成的「多級班」。因為科洛迪是用十九世紀的義大利文寫這個故事,我本來有一些對語言難度的疑慮。決定讀這本書之後,我克服了那些疑慮,也知道這是個成功的決定!我一章接一章地讀,就像木偶的冒險故事在成為書籍之前在雜誌上連載時候那樣,讓自己不斷勾起對下一集的期待。
我不只體會了這本書的精髓,也另有收穫。我兒子還小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我給他講故事入睡,他提出了一個讓我驚訝的要求:「你能給我讀一本像《皮諾丘》那樣的書嗎?」我能說《皮諾丘》是一本獨一無二的傑作,很難找到類似的嗎? 不能。所以我也從這裡開始,一直不停地使用我所有的一切經驗和能力,檢視、追尋各種可能閃耀著對兒童具備吸引力光芒的其他書籍。皮諾丘成了我一個很好的參考指標。這些經驗,也正好讓我準備好迎接馬托蒂和皮諾丘的第二次、第三次對話。
1980年代中期的義大利出版界並沒能提供馬托蒂足夠的舞台成為後來全世界所欣賞的藝術家。另一方面,巴黎是讓他大放光彩的城市。圖像小說(BD)是一個有許多讀者,包括兒童、青少年和成人都會光顧的領域。阿爾邦.米歇爾(Albin Michel)出版社,委託馬托蒂創作了一個新的《皮諾丘:木偶奇遇記》。那是1990年,距離他那兩幅令人難忘的畫作已經過去了五年。
也因此,當時間又過了十七年,我看到義大利出版社恩奧地(Einaudi)的千禧年系列(I Millenni)出版了馬托蒂新版的皮諾丘時,喜悅無以言表。
馬托蒂再次與木偶對話了。並且,我高興的是,我雖然在欣賞一位藝術家的作品,但他並不是想創作一本藝術家的作品。他好像接受了木偶師手裡的扯線,設法讓他的圖像語言更接近科洛迪原始的文字語言。作家用文字進行描述,畫家用圖像;作家用文字深入勾動情感,畫家用顏色。只是,恩奧地的版本,讓我感覺馬托蒂和皮諾丘的故事並沒有結束。事實也的確如此。
時間又過去了十一年之後,2019年又有了班比尼(Bompiani)的版本。
這個最新的版本內容更為豐富,也最有特色的一點,是加入了許多風景的圖畫。2012年,義大利導演恩佐.達洛(Enzo D'Alò)改編皮諾丘的動畫時,馬托蒂就為他提供了許多充滿生命力、前所未見的景觀場景。如果羅伯托.伊諾森蒂(Roberto Innocenti)描繪的托斯卡尼地區是充滿了村莊和伊特魯里亞(Etruscan)文明遺跡,那麼馬托蒂所描繪的托斯卡尼充滿了豐富的童話線索,從錫耶納(Siena)鄉間到他一直居住的馬雷馬(Maremma)海岸地區;從皮恩扎(Pienza),也從那些在高山頂上,似乎要向天空翱翔而永不觸及地面的村落中所顯現的理想城市的風貌。在20世紀50年代,研究科洛迪的學者費利切.德爾貝卡羅(Felice Del Beccaro)就已經指出,基本上,寫皮諾丘的這位托斯卡尼作家對風景和環境的描述是非常簡約的。德爾貝卡羅強調,在某些古老的神聖劇目中,風景本身就有場景的作用。然而,作家雖然給風景的描述不夠多,但下了許多豐富的註腳;我們可以期待這些註腳以圖像來呈現。德爾貝卡羅提出過兩個場景,或者說兩個地方,那就是「逮呆瓜」(Acchiappacitrulli)和「玩具世界」(Paese dei Balocchi)。如果說玩具世界已經幾經描繪,那麼逮呆瓜這個城鎮對我來說一直是個死字,以至於我曾經完全忘記了它。
「一進這個鎮,皮諾丘就看到街上到處都是脫了毛、餓得打哈欠的狗;剪了毛、凍得瑟瑟發抖的羊;不是少了雞冠就是少了雞喙,在乞求施捨一粒玉米的公雞;因為賣掉了美麗的彩色翅膀,無法飛翔的大蝴蝶;剪掉了尾巴、羞於見人的孔雀;還有悄無聲息、四處覓食不得的雉雞,在哀悼他們一去不回的華麗金銀羽毛。在這群乞討、羞慚的生物裡,不時有一輛很有氣派的馬車經過,車裡坐著的,不是狐狸,就是喜歡偷東西的喜鵲,或是其他什麼猛禽。」
我很高興馬托蒂給這個城鎮開始畫了第一筆,也期待未來更多的人用他們的圖像語言為我們呈現科洛迪筆下的一個個地方。總之,知道有一位義大利畫家如此喜愛我們最義大利的書籍,實在是太棒了。而且,就像我們可以欣賞過去科洛迪的文字作品一樣,現在我們也可以欣賞馬托蒂的這些繪畫和插圖,真是太美妙了。
【譯序】
有一千個理由要讀的書
譯者的話 Translator's Note
郝明義
1.
很多經典都是傳說中的書。傳說中的書指的是人人都耳聞其名,也可以把書名琅琅上口,但很少人當真完整讀過的書。
《皮諾丘:木偶奇遇記》也是一本傳說中的書。
但其他經典,大多是因為大家被書名所代表的深奧所震懾,所以望之卻步。
而《皮諾丘:木偶奇遇記》卻相反。因為迪士尼改編的動畫太成功,加上太多為了兒童改寫的簡化版本、圖畫書版本,所以很多人自以為對內容都已經了解,因而不需要再讀原著。
就算小時候讀過改編的簡化版,長大後對這本書記得的,大概也就是一個說謊話的時候鼻子就會變長的木偶小孩。
我就是如此。
近年來,我和皮諾丘的相遇,先是發生在亞歷山卓.桑納(Alessandro Sanna)畫的《皮諾丘前傳》(Pinocchio prima di Pinocchio)上。在這本無字繪本裡,皮諾丘從天地雷火之間破空而出的爆發力,讓我認真想像科洛迪的原著可能洋溢的魅力。否則無從解釋為什麼世世代代有這麼多畫家願意為之引伸、重新詮釋。
我第一次有了想要找原著來讀的念頭。
2.
2019年,我在波隆那兒童書展讀到馬托蒂(Lorenzo Mattoti)畫的科洛迪全本原著《皮諾丘:木偶奇遇記》。
雖然是義大利文,沒法直接閱讀,但這本書激起我更大的好奇。
首先,光看馬托蒂畫的圖,一幅幅本身就是藝術創作的圖像,讓我目眩神馳。
再來,從馬托蒂留在書裡的一些草圖,我看出畫家本身的童心,以及對這本書由衷的喜愛。並且,在書裡為這個版本寫了篇導讀的高瑞俠告訴我,馬托蒂至少為皮諾丘畫過三個版本。當時這是最新的版本。(詳情請見本書第第287頁)。
從1985年馬托蒂第一次畫兩張皮諾丘的圖,當時是完全不顧原著的自由發揮,歷經三十多年時間後,到他第三個全書版本選擇了和原著並駕齊驅,但兩者角度迴異之路。一方面他設法讓自己的創作更接近科洛迪的原著;但另一方面,科洛迪是用文字語言進行故事的描述、深入勾動讀者的情感,馬托蒂則是用圖像語言、用顏色來推進故事,讓讀者進入一個奇異又令人感到溫暖的世界。
我愛上了這個版本。心底也有了皮諾丘那樣的問句:如果我能讀這本書有多好啊!如果有一天我能翻譯這本書有多啊!
3.
最終,我當真決定親自來翻譯這本書,並且從英文版來翻譯,先要感謝高瑞俠。
她不只鼓勵我,願意提供她一切協助,最重要的是,她為我引介了丹妮耶拉.馬爾凱斯基。
義大利在1962年成立了卡洛.科洛迪國家基金會,以《皮諾丘:木偶奇遇記》為核心來推廣屬於兒童,並且為兒童服務的文化。這個基金會負責研究科洛迪的生平和作品、收集科洛迪作品的各種版本、辦展覽、辦童書寫作和繪畫比賽,也負責管理皮諾丘紀念碑、皮諾丘公園及相關聯建築。2009年,基金會並特地再成立了卡洛.洛倫齊尼國家版本編輯委員會(卡洛.洛倫齊尼是卡洛.科洛迪的本名)。
丹妮耶拉·馬爾凱斯基就是卡洛·洛倫齊尼國家版本編輯委員會的主席。
丹妮耶拉說,就他們的收藏來看,從1927年以來,皮諾丘有大約四十個中文翻譯版本;其中,至少有十二個是在1961年至2016年間在臺灣出版的。她聽我想嘗試再翻譯一個新譯本,說她會盡全力協助。
我說我不懂義大利文,但是從英文翻譯有把握。因此請丹妮耶拉從他們所知道的各種英文版本裡,選一本最值得推薦給我的當參考來翻譯,然後當我有疑問的時候,可以向她請教。
丹妮耶拉都答應了,也都做到了。
沒有丹妮耶拉,不會有各位現在看到的這個譯本(有關她為這本書寫的介紹,請見本書第283頁)。
4.
丹妮耶拉推薦我了Gloria Italiano Aanzilotti 的英語譯本。
她推薦的理由是:科洛迪的小說是用19 世紀義大利托斯卡尼地區的口語來寫的,並且有許多成語、習慣用語。「這些表現方法今天只有一部份容易懂,並且只限於托斯卡尼一部份地區,」丹妮耶拉說這個英文譯本「在19世紀的義大利和今天美國的現實及文學風格之間取得了平衡。」
我在翻譯過程中的確看到這些優點,但是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有些基本地方,譬如把原著的公制尺度都改為英制,公里成為哩;原著最後高潮出現的角鯊,改為殺人鯨;也有些微細的地方,譬如把托斯卡尼地區的cibreino菜式(相當於小菜拚盤)譯為omelet(煎蛋捲)。
於是我盡可能把我在翻譯過程中覺得可能有問題的地方都整理出來,請教她。
丹妮耶拉不只同意協助我,還更進一步,她拿科洛迪國家版本編輯委員會的2012年版本,逐一比對義大利文,對那個英文版新做了一次詳盡的審閱。並對我後來繼續以一個又一個問題來問她,也都連耶誕夜和新年除夕都在詳盡回覆。
我對丹妮耶拉誠心的協助與投入,無盡感謝。
經由這樣一個英文譯本和工作方法,我希望盡量拉近直接從義大利文翻譯的距離,剩下的就是如何做好中文翻譯了。
5.
翻譯這本書,是我今年下半年最愉快的事情之一。
我常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工作忙碌、壓力大到無以復加的時候,再多加一個任務,反而會使自己輕鬆起來。但前提是我要非常非常喜歡那個任務。
因為喜歡,我會從看似不可能中設法找出時間來做;也因為如此,我就會自動把其他要做的事情一起安排好料理的順序。
翻譯《皮諾丘:木偶奇遇記》,就是這樣一個任務。
幾乎從一動筆 我就被這本書吸進去了。
不只是科洛迪講故事的方法讓人停不下來,也讓我不斷地從那個木偶的念頭和遭遇中看到自己兒少時期的身影。
不只是因為他的文筆是我最喜愛的風格:簡單、生動中卻蘊含著任你想像的無限可能,還因為其中有著我認為寫作中最難達到的一種效果:讓讀者看著看著不由自己地笑起來。那不只是一般所謂「幽默」的力量,也不只立足於科洛迪對當時義大利許多負面社會現象所做的戲謔針砭,而是結合並超越其上的一種綜合能力。
科洛迪的原作是為了在雜誌上連載,一章一章寫出來的。
我翻譯這本書也是為了配合也調節自己的工作節奏,一章一章翻譯出來的。不論白天的工作有多忙,是在臺灣還是出差到外國,每天早上、晚上找一些時間來翻譯。翻譯完一章,就歡欣鼓舞地打開下一章。
翻譯工作的挑戰,在於如何(不漏過作者任何一個用字)「完整」地,(找到自己文化裡的對應表達方法)「自然」地,並(使用作者的風格與語氣)「體現」原作想要讀者感受到的樂趣、思索和感動。
這樣,現在我非常開心也榮幸地寫這一篇譯者的話,來和大家分享我經過的這段路程。
我也終於發現了為什麼全世界這麼多人愛讀,以及馬托蒂為什麼會用了三十多年時間畫了三個版本的原因。科洛迪寫的故事,真是好看。不需要多說的好看。
「皮諾丘全身煥然一新登場。他有一條亮皮製造的韁轡,配著黃銅扣和鉚釘,兩隻耳朵上各插一朵白色山茶花,鬃毛梳分成許許多多小捲,一一用小小的紅綢蝴蝶結綁起來。他的腰間繫著一條寬寬的金銀兩色腰帶,而他整條尾巴上都編織著藍色和深紅色天鵝絨絲帶——這真是一頭人見人愛的小驢子。」
這一段描述讓我想起《紅樓夢》裡一些描寫賈寶玉出場的段落。
而不知怎麼,整本書最觸動我的一段文字,其實不在結尾,而在倒數第二章,皮諾丘背著他爸爸傑佩托,從角鯊嘴巴裡朝大海一躍而下,開始向前游去的那一段:
「大海平靜得像油一樣,月光明亮地照著,角鯊繼續酣睡,連炮聲都吵不醒他。」
如果照高瑞俠所推測,科洛迪原先是打算寫一個黑暗的故事,到第十五章皮諾丘吊死在老橡樹的地方,其後是新填加的發展;那麼科洛迪新的故事光是寫到這第三十五章,其實也已經足以讓所有讀者的心裡都得以有一面平靜得像油一樣的大海,大海上有月光明亮地照著。
6.
感謝大家一路讀到這裡。
雖然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設法翻譯出一個好的中文版本,但是翻譯不免疏誤之處,請大家諒解,也請在發現後務必告訴我。
在翻譯上,一方面我就科洛迪的用字遣詞盡力思索中文相對應的用法,一方面也盡量保持他原始的表現方法。
譬如前一段說的「大海平靜得像油一樣」,直接用中文相對應的話,我可以譯為「大海波平如鏡」,但我選擇了用科洛迪原始的形容,以免翻譯太過逸出。
科洛迪在這本書裡,很喜歡用「一千」為單位來形容事情。
木偶戲的大帳蓬上,有一千種各種顏色;一千隻啄木鳥來把皮諾丘變長的鼻子啄回原形,等等。
在第19章結尾的地方,皮諾丘在逮呆瓜這個城市被關進牢裡四個月之後,遇到年輕皇帝大赦。但是所有其他罪犯都得到釋放,皮諾丘卻沒有。直到他承認自己也是個混蛋之後,獄卒才說:「哦,這麼說的話,你就有一千個可以放出去的理由了。」
所以,最後,我也想借用科洛迪的話來說:
請大家來讀這本書吧。這是一本有一千個理由要讀的書。
1
木匠櫻桃大師怎麼發現了一塊木頭,像孩子一樣會哭會笑的木頭。
從前從前,有一個……
「有一個國王!」我的小讀者們會很快就這麼說吧。
不對,孩子,不是這樣的。從前從前,有一塊木頭。
這不是塊什麼值錢的木頭,就是一塊很普通的木頭,冬天拿來燒爐子,或者放在壁爐裡生火,把房間暖和起來的木頭。
我也說不清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反正就是有一天,這塊木頭就出現在一個老木匠的店裡。老木匠名叫安東尼奧大師,不過,因為他鼻尖總是像熟透的櫻桃一樣又紅又亮,所以大家也都叫他櫻桃大師。
櫻桃大師看見這塊木頭的時候,滿心歡喜;他開心地搓著兩隻手,輕聲跟自己說道:
「我就是要這塊木頭;剛好我的桌子還缺一條腿。」
他伸手拿起一把鋒利的小斧頭,準備砍掉樹皮,削滑一點。然而,就在第一斧要砍下去的時候,胳臂在半空中停住,因為他聽到一個非常微小的聲音在請求:「嘿,別砍得太重啊!」
你一定可以想像這位櫻桃大師有多吃驚吧!
他睜大了眼睛四處張望,想找出那個小小的聲音到底從哪裡傳來,但什麼人也沒看到!他看了看工作枱底下——沒人;他看了那個總是關著的櫥櫃——沒人;他看了那個裝著木屑和鋸末的籃子——沒人;他打開商店的門,看了看街上——還是沒人。啊?這怎麼辦?
「我知道了,」他說著笑起來,搔了搔自己的假髮。「這個小聲音一定是我腦袋想像出來的。還是回頭幹活吧。」
他又拿起小斧頭,用力地劈了一下木頭。
「哇!真痛啊!」又是那個小聲音很不高興地喊起來。
這次櫻桃大師可真嚇壞了。驚恐之下,他的眼睛瞪得要掉出眼眶,嘴巴張著合不攏,舌頭幾乎伸到下巴底下。整個人看起來就像廣場噴泉的怪異雕像。
等他終於能說話了,櫻桃大師在恐懼中顫抖著聲音,結結巴巴地說道:
「那……那個小聲音到底是從哪……哪裡來的?這裡一……一個人也沒有。難道是這塊木頭像小孩子一樣學會了哭泣和搗亂嗎?我不相信。這塊小木頭看來跟所有其他柴火都沒兩樣,扔到火裡差不多可以煮一鍋豆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會是裡面藏了什麼人嗎?如果真藏了人,那他可慘了。我現在就要立刻解決他!」
說著,他雙手抓起那塊可憐的木頭,拿出全身力氣砸向房間的一道道牆壁。
然後,他停下來仔細聆聽,看是否能聽到什麼小小的哀叫聲。他等了兩分鐘——沒有;五分鐘——沒有;十分鐘——還是沒有!
「我知道了,」他說,逼自己乾笑了兩聲,再抓了抓假髮。「剛才那個哇哇叫的小聲音一定是我想像出來的……還是回頭幹活吧。」
因為他還是嚇得不得了,他開始哼起歌來給自己壯膽。
把小斧頭放到一邊,他拿起刨子,準備把那塊木頭刨得光滑乾淨;但就在他上下刨的時候,他聽見同樣那個小聲音咯咯笑了:
「拜託!別這樣!你怎麼在我身上撓癢呢!」
這次,可憐的櫻桃大師就像被雷打中了一樣,暈倒了。等他終於清醒過來,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自己坐在地板上。他的臉都變形了,連他平時幾乎一直都是鮮紅色的鼻尖,也在驚嚇之下變成了藍色。
作者資料
卡洛.科洛迪 Carlo Collodi 卡洛.洛倫齊尼(Carlo Lorenzini),筆名科洛迪( Collodi,取自其母親家鄉的名稱)是一位風趣且多才多藝的作家。他創辦了政治諷刺報紙《Il Lampione》,並作為記者與當時多家報刊合作。 1876年,他為Paggi出版社翻譯了法國最著名的童話故事《仙女故事集》。在1877至1878年間,他出版了《Giannettino》和《Minuzzolo》,這些作品使他成為奠定義大利公共教育基礎的功臣。 自1881年起,他在《兒童報》上連載《一個木偶的故事》(Storia di un burattino),並於1883年由Felice Paggi出版社出版了完整版本,書名為《皮諾丘:木偶奇遇記》(Le avventure di Pinocchio),此書為義大利文學永恆的經典。
基本資料
作者: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
譯者:郝明義
繪者:羅倫佐.馬托蒂(Lorenzo Mattotti)
出版社:大塊文化
書系:image3
出版日期:2025-01-23
ISBN:9786267594414
城邦書號:A1400953
規格:精裝 / 彩色 / 308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