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歐美文學
秘密會議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2025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 2025金球獎最佳劇本 英國《泰晤士報》年度圖書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圖書 英國《每日郵報》年度圖書 加拿大《環球郵報》年度好書 「英國圖書獎:犯罪與驚悚類年度好書」入圍 英國文學巨匠羅伯特.哈里斯超越自己的巔峰之作 教宗驟逝。來自全球118位樞機主教將在緊閉的西斯汀教堂裡,進行一場全世界最隱密的選舉──直到煙囪冒出白煙、新任教宗誕生。神聖的紅袍底下,人性從未免疫於權力與榮耀的誘惑,派系鬥爭在祈禱聲中暗自蔓延;而最終將有一人穿過層層猜忌與謎團,帶著秘密,登上全球最具權威的精神領袖之位。 知名暢銷小說家最扣人心弦的政治驚悚傑作 繼《祖國》、《獵殺幽靈寫手》等暢銷小說之後,擅長營造懸疑氛圍與張力的羅伯特.哈里斯,再次展現精湛筆法。這一次,他帶領讀者直探梵蒂岡最神聖卻同時最黑暗的核心。在權力、人性與道德的交鋒中,保守而堅守原則的傳統派、深謀遠慮的權力玩家、充滿魅力的改革者,以及看似平凡卻肩負重任的主角,各自的野心、掙扎與人性弱點,都在教宗選舉的秘密會議中無所遁形。原本莊嚴神聖的信仰儀式,最終化為一場充斥陰謀與背叛的權力角力。

目錄

1宗座出缺 2聖瑪爾大之家 3揭露 4默存於心 5彌撒聖祭 6西斯廷教堂 7第一輪投票 8氣勢 9第二輪投票 10第三輪投票 11第四輪投票 12第五輪投票 13密室 14買賣聖職 15第六輪投票 16第七輪投票 17主的普世羊群 18第八輪投票 19教宗誕生

內文試閱

接近凌晨兩點,洛麥利樞機正離開信理部宮的公寓。他匆匆穿過梵蒂岡昏暗的迴廊,向教宗的臥房走去。 他在路上默默祈禱:主啊,他還有許多未竟之事,而我已完成侍奉你的工作。他是你的寵兒,而我是被遺忘之人。主啊,請寬恕他。請寬恕他。請讓我來代替他。 他沿著鵝卵石斜坡,蹣跚地向坡頂的聖瑪爾大廣場走去。整個羅馬被籠罩在潮濕的霧氣中,已經能感受到秋天的第一絲涼意。天上正飄著細雨。不久前,宗座宮總管在電話裡聽起來非常驚慌,洛麥利以為會撞見一片混亂。事實上,整個廣場異常平靜,只有一輛謹慎停在遠處的救護車,其輪廓映襯在聖彼德大教堂被燈光照亮的南牆上,並不顯眼。救護車內的燈亮著,雨刷來回刮動。他走近救護車,直到看清司機和其助手的臉。司機正在講電話,洛麥利突然意識到:他們並不是要把病人送往醫院──他們是來帶走屍體的。 在聖瑪爾大之家的玻璃門入口,瑞士衛隊將戴著白手套的手舉到綴有紅色羽毛的頭盔旁,朝洛麥利敬禮致意:「閣下。」 洛麥利朝救護車的方向點了點頭,說道:「可以請你確認一下嗎?那個人應該不是在通知媒體吧?」 旅社非常簡樸整潔,就像一家私人診所。十二名神父──其中三名還穿著睡袍──不知所措地站在白色大理石大廳內,就像火災警報響起卻不知道該做什麼一樣。洛麥利在門口遲疑了片刻,感覺左手握著什麼。他低頭看去,發現自己正緊緊捏著紅色小瓜帽。他根本不記得自己有拿這頂帽子。他展開帽子,戴在頭上,頭髮還帶著濕氣。當洛麥利走向電梯,一名非裔主教想要攔住他,但洛麥利只朝那位主教點了點頭,就繼續向前走去。 電梯過了很久才到。早知道就走樓梯,但他幾乎喘不過氣。他察覺到其他人的視線都落在他的後背。他應該說點什麼,但電梯到了,門打開,他只好轉過身,舉起右手為他們祝禱。 「祈禱吧。」他說。 他按下二樓的按鈕,門緩緩闔上,電梯開始上升。 主啊,如果將他帶到你面前,而將我留下是你的旨意,請賜予我力量以成為他人的磐石。 鏡中的他面如死灰,黃色燈光在他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他渴望獲得某種徵兆,為他帶來力量。電梯抖了一下,突然停住,但他的心似乎仍在上升,他不得不抓住金屬扶手來穩住身體。他記得教宗剛即位時,有次他和教宗共乘這部電梯,兩名年長的蒙席也跟了上來,驚訝地發現他們與基督在世上的代理人打了個照面,直接跪下去。教宗笑著對他們說:「別擔心,快起來,我只是一個年老的罪人,並不比你們好到哪裡去⋯⋯」 洛麥利抬起下巴,宛如戴上他在公眾面前的面具。門打開,門口圍著一群穿深色西裝的人。他們讓開一條道讓洛麥利通過。他聽見其中一人向袖中低語道:「團長到了。」 教宗的套房就在樓梯平臺的斜對面,三名來自聖文生.德保仁愛修女會的修女正在屋外,她們握著彼此的手,低聲哭泣著。宗座宮總管伍茲奈克大主教上前迎接洛麥利。伍茲奈克大主教戴著金屬框眼鏡,灰色眼睛因哭泣變得紅腫。他抬起手,無助地說:「閣下⋯⋯」 洛麥利輕輕捧住大主教的臉頰,手指可感覺到這名年輕人的鬍渣。「雅努什,他很高興你能前來。」 隨後,另一名保鏢──也可能是送葬者,因為這兩種行業的著裝實在太像了,無論如何就是另一名身穿黑衣的人──打開了通往套房的門。 狹小的客廳和裡面一間更小的臥室都擠滿了人。洛麥利在日後列出名單時,回想出了十多名在場人員(還不包括警衛)的姓名。這些人包含兩名醫師、兩名私人秘書、教宗禮典長曼多夫大主教、至少四名來自教廷財務院的神父、伍茲奈克,當然還有四名天主教會的資深樞機──國務卿奧爾多.貝里尼、教廷財務總管約瑟夫.特朗布萊、宗座聖赦院院長(或稱首席懺悔者)約書亞.阿德耶米,以及作為樞機團團長的洛麥利自己。他的虛榮心讓他以為自己會是第一個被傳喚的,現在卻發現他其實是最後一個。 他跟著伍茲奈克進入臥室。這是他第一次見到臥室裡面的樣子,以前這扇雙開大門總是緊閉著。一張文藝復興風格的教宗臥榻朝向客廳,上方還懸掛著一個基督受難像十字架。這張高度拋光的方形橡木床幾乎占據了整個空間,對這個房間來說實在太大了,但也營造了一種莊嚴的氛圍。貝里尼和特朗布萊正低頭跪在床邊。洛麥利從他們腿肚的上方跨過,走近枕頭。教宗就躺在這些枕頭上,身上蓋著一張白色床罩,雙手交疊,壓在他樸素的鐵製胸前十字架上。 洛麥利還不習慣教宗不戴眼鏡的樣子。教宗的眼鏡就疊放在床頭櫃上一個磨損的旅用鬧鐘後面。鏡框在他的鼻樑兩側留下了紅色的壓痕。洛麥利的過往經歷中,死者的臉通常是呆滯麻木的,但這張臉看上去很機敏,神情有些愉悅,好像只是話說到一半被打斷一般。在俯身親吻教宗的額頭時,洛麥利注意到教宗的左嘴角留有白色牙膏的污跡,還聞到了薄荷香氣和一股似有似無的洗髮精花香味。 「你還有如此多的未竟之事,為何主會在此時傳喚你?」洛麥利輕聲說道。 「主啊,求你賜予他安息⋯⋯」 阿德耶米此時開始吟詠禱文。原來他們在等他一起吟詠禱文。洛麥利小心地彎下身,跪在磨得發亮的鑲木地板上,雙手合十,開始祈禱,然後將雙手放在床單邊緣,將臉埋入手掌。 「……迎接天使和主⋯⋯」 上帝的聖徒向他施以援手;主的天使爭相迎接他⋯⋯ 奈及利亞裔樞機低沉的聲音在這個小房間內迴蕩。 「……接受他的靈魂,並將它帶到主的面前⋯⋯」 ……接受他的靈魂,並將它帶到主的面前⋯⋯ 洛麥利的腦中充斥著這些話語,這樣子的情況變得越來越頻繁了。主啊,我向你祈求,但你從未給過回答。過去一年裡,一種精神上的失眠,一種雜訊干擾,一直悄悄侵擾他,使他無法再像過去那樣自然地與聖靈共融。有意義的祈禱就像睡眠一樣,人們越想抓住,就越抓不住。最後一次與教宗會面時,他坦白了自己所面臨的危機。因此他希望申請離開羅馬,放棄身為團長的職責,退居一處修會。畢竟他已經七十五歲,是時候退休了。但出乎意料,教宗對他非常無情。「有些人被選為牧羊人,但這座農場還需要另一些人來管理。你的角色不是牧者,你並不是一名牧羊人,但你是一名管理者。難道這對我來說很容易嗎?我需要你留下。別擔心,主會回到你身邊的,他每次都會回來。」洛麥利感到很受傷。一名管理者?他就是這樣看待我的?那次談話之後他們的關係便冷卻下來,那也是洛麥利最後一次見到教宗。 「……主啊,請賜予他永恆的安息,並以永恆的光照耀他⋯⋯」 ……主啊,請賜予他永恆的安息,並以永恆的光照耀他⋯⋯ 唸完禱文後,四名樞機仍圍在教宗臨終之床前默默祈禱。幾分鐘後,洛麥利稍微轉了下頭,半睜開眼睛。在他們身後的客廳裡,所有人都低頭跪在地上。他再次將臉埋回手中。 想到與教宗的長期關係是那樣畫上句號,他感到十分難過。他試圖回想是從什麼時候結束的,兩週前?不,是一個月前;確切來說,是九月十七日聖方濟各受五傷聖痕瞻禮後。就他和教宗的會面頻率而言,這是自教宗當選以來隔得最久的一次。可能在那時,教宗就已感到死期將近,知道自己無法完成使命了。也許這就是教宗異常煩躁的原因? 房間裡一片寂靜。他想知道誰會是第一個打破沉默的人。應該是特朗布萊,因為這個法裔加拿大人總是匆匆忙忙,是一個典型北美人。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沒過多久,特朗布萊就誇張地嘆了一口長氣,還帶著一絲欣喜,說:「他和上帝在一起。」然後,特朗布萊伸出手臂。洛麥利以為他要進行禱告,但他只是向兩名來自教廷財務院的助手發出信號。兩名助手走進臥室將他扶了起來,其中一人帶著一個銀盒。 「伍茲奈克大主教,」就在大家陸續起身時,特朗布萊說道,「可否請你把教宗的戒指交給我?」 洛麥利緩緩站起身,連續七十多年的跪拜使他的雙膝嘎吱作響。他退到牆邊,讓宗座宮總管繞過去。戒指並不容易取下,可憐的伍茲奈克尷尬得滿頭大汗,在教宗的關節上反覆上下推動戒指,最終還是取了下來。伍茲奈克伸手將戒指遞給特朗布萊,後者從銀盒取出一把剪刀──洛麥利想,這東西可以用來修剪枯萎的玫瑰──並將戒指的印章部分放在刀片中間。特朗布萊用力剪下,用力到他的臉都扭曲了。突然,啪的一聲,這塊有聖彼得用漁網捕魚圖像的金屬塊就這樣被剪斷了。 「宗座出缺。」特朗布萊宣布道。

延伸內容

【名家推薦】 「羅伯特.哈里斯無疑是當代最傑出的故事大師⋯⋯構思精妙,充滿政治智慧,節奏拿捏精準,結局反轉出乎意料⋯⋯沒有比這更完美的故事了。」 ——《蘇格蘭人報》年度圖書 「大獲全勝⋯⋯在超過二十五年的書評生涯中,為了避免陳詞濫調、草率總結或故弄玄虛,我一直盡量避免使用這個詞。但只有一個詞可以用來形容羅伯特.哈里斯的新書──不忍釋卷。」 ——伊恩.桑塞姆,《衛報》 「這部典型的哈里斯懸疑小說……但《秘密會議》決不只是犯罪小說,同時也是一部心理與政治驚悚之作……讀得越深入,越能發現其巧妙之處。《秘密會議》再度證明了哈里斯的非凡實力。」 ——大衛.格里爾斯,《星期日泰晤士報》 「年度最佳驚悚小說⋯⋯情節迂迴曲折,令人欲罷不能。」 ——傑弗瑞.萬塞爾,《每日郵報》年度圖書 哈里斯寫出一本引人入勝、聰明犀利的書……可能成為天主教版的《撒旦詩篇》。——凡妮莎.弗里德曼,《紐約時報書評》 精彩絕倫……哈里斯一如往常沒讓人失望……無論你相信上帝、教會,或什麼都不信,《秘密會議》都會令你欲罷不能。 ——丹尼斯.德拉貝爾,《華盛頓郵報》 小說如虎鉗般牢牢扣住讀者,展現選舉的戲劇張力,卻不落俗套。他成功讓書中的樞機主教雖有人性弱點,卻不失莊嚴。這部沉思內斂的小說,雖與哈里斯以往作品風格迥異,水準仍毫不遜色。 ——夏洛特.希斯寇特,《星期日快報》 從《祖國》到《軍官與間諜》,羅伯特.哈里斯打造出多部恢宏的驚悚經典,如今在《秘密會議》中,以梵蒂岡為舞台,描繪一位虛構教宗逝世後的故事……對有興趣一窺天主教內部運作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具啟發性的讀物;對熱愛教廷小說的超級粉絲而言,更是難以抗拒的佳作。 ——科克斯書評 哈里斯非常擅長描寫權力鬥爭,這本關於教皇的小說既扣人心弦,又令人愛不釋手。 ——彼得.肯普,《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圖書 年度最佳驚悚小說⋯⋯情節迂迴曲折,令人欲罷不能。 ——傑弗瑞.萬塞爾,《每日郵報》年度圖書 短小精悍,大師手筆。 ——保羅.康諾利,《都市日報》年度圖書 我一直在等羅伯特.哈里斯寫出一本乏善可陳的小說,但我仍在等。《秘密會議》再次展現了他扣人心弦、見解深刻又充滿趣味的非凡才華。 ——本.麥金泰爾,《泰晤士報》年度圖書 羅伯特.哈里斯把梵蒂岡驚悚小說從丹.布朗的陰影下解放出來。 ——馬克.勞森,《衛報》年度圖書 扣人心弦。 ——奧利弗.卡姆,《泰晤士報》年度圖書 讓人一口氣讀完的書,最後還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 ——利比.波維斯,《泰晤士報》年度圖書 如同所有偉大小說,這本書集精彩與智慧於一身,讀畢令人久久難以平復。 ——理查.蘇斯金,《泰晤士報》年度圖書 若說有什麼選舉比美國大選更充滿陰謀,那就是秘密會議。 ——《星期日郵報》年度圖書 羅伯特.哈里斯出品,必屬精品。 ——艾倫.詹森,《觀察家報》年度圖書 羅伯特.哈里斯的每一部驚悚小說,都展現不同精彩之處。 ——伊恩.藍欽,《鏡報》年度圖書 《秘密會議》不僅是一本精彩的驚悚小說,還揭露了所有人在面對野心與現實、神聖與世俗之間的撕扯與困境。 ——《天主教先驅報》 《秘密會議》從頭到尾都很精彩⋯⋯哈里斯的天才之處在於,能巧妙利用誇張的張力,但從不流於過度,反而超越其中。 ——《每日電訊報》 一場閱讀盛宴。 ——愛麗絲.鐘斯,《獨立報》 閱讀此書令人震驚,就像打了一劑強心針⋯⋯富有洞見,且詼諧機智的驚悚小說。——蒂姆.史丹利,《文學評論》 情節層層遞進,迂迴曲折又寫實,將秘密會議的氛圍描繪得壓抑卻真切。細節源于歷史,陰謀如影隨形,讀來嘆為觀止。 ——《愛爾蘭審查報》 《秘密會議》既是教宗選舉章程的入門指南,更是頂尖的驚悚小說。 ——皮爾斯.保羅.里德,《天主教先驅報》 大獲全勝⋯⋯在超過二十五年的書評生涯中,為了避免陳詞濫調、草率總結或故弄玄虛,我一直盡量避免使用這個詞。但只有一個詞可以用來形容羅伯特.哈里斯的新書──不忍釋卷。 ——伊恩.桑塞姆,《衛報》 流暢又快節奏的驚悚小說⋯⋯這個有趣、令人愛不釋手的故事講述了一群野心家的鉤心鬥角,最終以一縷白煙告終。 ——休斯頓.吉爾摩,《每日快報》 節奏明快的懸疑小說,文筆優美,不愧是一流作家的手筆。 ——西蒙.漢弗萊斯,《星期日郵報》

作者資料

羅伯特.哈里斯 Robert Harris 英國小說家,著有多部暢銷小說,包括《祖國》(Fatherland)、《密碼》(Enigma)、《龐貝》(Pompeii)、《最高權力》(Imperium)、《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陰謀者》(Conspirata)、《恐懼指數》(The Fear Index)、《軍官與間諜》(An Officer and a Spy)以及《獨裁者》(Dictator)。多部作品已被翻譯成三十七種語言並改編為電影。

基本資料

作者:羅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 譯者:汪瀟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藍小說 出版日期:2025-10-24 ISBN:9786260000000 城邦書號:A2204050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