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周年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無常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無常

  • 作者:阿姜查(Ajahn Chah)
  •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 出版日期:2006-04-10
  • 定價:220元
  • 優惠價:79折 174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9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174元,贈紅利8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165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一切都是不確定的」-- 這是唯一能夠肯定的事情。 當深刻體悟到這點時,就可以為自己與他人建造安全的避風港。 人為什麼會有痛苦?因為世事難料,讓以為能掌握全局的自己,竟在很多事情上無能為力。透過阿姜查精采的解說,讓我們不再對於世界的變化與不確定感到不安與恐懼,透徹了解事情的真相,輕鬆進入正見之門。 本書由英譯者保羅.布里特節錄自阿姜查以泰語與寮語講述的150捲以上的錄音帶中的教導。那些談話的對象包括出家或在家二眾,地點有阿姜查的寺院、泰國、英國與美國各地。在本書中,阿姜查以非常簡單與樸實的風格,談論內觀諸法的三個特徵:無常、苦與無我,並且提出有力的對治法,讓我們可以克服對「改變」的恐懼,包括放下執著、活在當下與從事禪修。 內觀諸法的三個特徵: 在本書中,阿姜查解釋逐步內觀諸法的三個特徵:無常、苦與無我。 ◎無常 這個教法的基礎是建立在「身心諸法皆為無常」的事實上。凡是無常的事物,本質上皆是不圓滿的,既然事物是不穩定,則不應被視為是自己或屬於自己所有,如此洞見事物將能使心解脫。要趨入這個洞見,便應從我們所經驗一切事物的不確定性開始,這是阿姜查教學與訓練所強調的重點。 ◎苦 「苦」,是不快樂的經驗,如愛別離、怨憎會、憂愁、生病與死亡是苦的形式。它也被說為普遍一切我們會經歷的不圓滿;具體而言,它是指被建立在相信事物為真實、永恆並且屬於、構成或關乎自我之妄想基礎上。它們會使痛苦增加,而那是可以避免的。透過禪修中的思惟與直觀,人們會看見執著任何事物或經驗所造成的緊張、挫折與失望,因為沒有東西是可以永遠不變的。無常是洞見諸法不圓滿的本質,生活中積累的一切痛苦會推動我們去找出解脫之道。 ◎無我 阿姜查經常以最簡單的方式說「無我」,那就是從我們的身體開始。有時他說身體不聽從我們的命令,最後拋棄我們。有時他強調它們如何受制於老、病與死。有時又說它們只是地、水、火、風四大的聚合體,其中找不到任何個人。如經典所說,凡是無常與不可信賴者,必皆具有不圓滿的本質,因此這些當然不值得被稱為我或我所有。 克服對「改變」的恐懼: 如果當我們觀察當下,看見身與心的無常以及諸法的生與滅,對它沒有任何貪愛,如果我們做到這點,我們就會感到安穩而自在。若能保持正見、正念,無論處於何種情況下,無論來或去,心都將不會受到任何傷害。「一切都是不確定的」,當了解這點時,無論生或死,我們都已經為自己打造了安全的避風港。

作者資料

阿姜查(Ajahn Chah)

阿姜 查,於一九一八年六月十七日,出生在泰國東北部烏汶Rajathani鎮附近的一個小村莊。九到十七歲之間,他是一位沙彌,在還俗幫助父母務農之前的那段時日裏,他接受了基礎教育。到了二十歲,他決定回復出家生活,並於一九三九年四月廿六日受了比丘戒。 阿姜 查早期的僧侶生活、遵循一種研習佛教教義及巴利經文的傳統模式。在第五年時,他的父親得重病而逝;人命的脆弱和不確定,直接的提醒了他。這促使他去深思有關生命的真正目的,因爲,雖然他已有多方面的涉獵並且精通巴利文,但對於痛苦的滅除,似乎並沒有更進一步親身的瞭解。厭離之感開始在心中升起,終於(在一九四六年),他放棄了學業,並開始了托缽行腳。 他走了大約四百公里到達泰國中部,沿途睡在森林,行乞於村落。他在一座能夠用心地學習和修習僧侶戒律的寺院住了下來。那時,他聽說了有關阿姜 滿--一位備受推崇的禪坐大師。渴望能見到如此一位有成就的老師,阿姜 查出發步行往東北部去尋找他。 這時,阿姜 查正與一項有決定性的問題做掙扎。他研讀過戒、定與慧的教理,雖然那些內文陳述詳盡且細節精細,但他卻不知如何將它們實際地付諸實踐。阿姜 滿告訴他,雖然這些教化的確廣博,但在本質上卻很單純;有了「正念」的安置,如果看到了在內心生起的每件事物,當下便是真正的修行之道了。這種簡潔而又直接的教導,對阿姜 查來說,是一種啓示,也因此改變了他修行的方法。這條路是明確的! 接下來的七年間,阿姜 查在這種簡樸的森林傳統方式中修行;爲了開展禪坐,行遍鄉間,尋找安靜而隱蔽的地方。他住在老虎和眼鏡蛇成群出沒的叢林,甚至停屍場;利用對死亡的省思來克服恐懼,並洞察生命的真正意義。 經過多年的流浪,一九五四年,他受邀返回故鄉的村子,就在一處熱病橫行、鬼魅出沒,稱作「巴蓬」的森林附近住了下來。不顧瘧疾的困境、簡陋的住處以及稀少的食物,追隨他的弟子,人數越來越多。現在被人稱爲巴蓬寺的寺院就是設立在那兒的,而最後地,分院也在別處被建立了起來。 在阿姜 查寺院裏的訓練是十分嚴厲且冷峻的。阿姜 查經常將他們的弟子們推到最極限,去測驗他們耐久的能力,期使他們能開展耐心和決心。他有時發起費時且表面上看起來毫無意義的工作計劃,由此去頓挫他們對平靜的執著。這重點經常放在屈服於事物的本然樣子,而最大的強調點著重於嚴格的「戒」之遵守上。 一九七七年,阿姜 查應邀訪問英國,並留下一些比丘僧團在那兒。阿姜 查於一九七九年回到英國,隨後轉往美國、加拿大去訪問並教學。 一九八一年,再度出遊後,由於糖尿病所致,阿姜 查的健康逐漸走下坡,也因此無法于雨季時在巴蓬寺安居。 當病情惡化,他以自己的身體作爲一種教導--「萬物皆無常」的一種活生生的示例。他不斷地提醒人們,要努力在他們自心裏處找到一個真實的歸依處,因爲,他不再有很多的時間能教他們了。 在一九八一年「雨期」結束前,他被送往曼谷做一個手術。幾個月內,他停止了說話,並逐漸失去了對四肢的控制,終至全然癱瘓而臥病在床。從此以後,他被比丘弟子們全心全力地照顧和服侍;他們都感激且樂於有機會服侍曾經如此有耐性和慈悲地引導一條正道給那麽多人的一位老師。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六日,上午五時二十分,阿姜 查在他的寺院,泰國烏汶的巴蓬寺,於隨侍的比丘們面前,安詳地離開了人間。 阿姜查著作(已譯成中文,但皆不在一般通路販售):《我們真正的歸宿》、《以法為贈禮》、《森林裡的一棵樹》、《為何我們生於此》、《靜止的流水》、《寧靜的森林水池》、《何來阿姜查》、《蓮華盛開》。

基本資料

作者:阿姜查(Ajahn Chah) 譯者:賴隆彥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書系:善知識系列 出版日期:2006-04-10 ISBN:9789867884527 城邦書號:JB0028 規格:PUR膠裝廣開本 / 單色 / 192頁 / 17cm×22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