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爆紅、成癮、愛馬仕:一位英國教授的社群媒體臥底觀察
-
英雄也有這一面:不要問,很可怕!華盛頓拔黑奴牙齒做假牙?愛迪生跟鬼講電話?33個讓你睡不好的歷史顫慄真相
-
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時代前行暢銷新版】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東亞大競逐1860-1910: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
教宗良十四世:從芝加哥、秘魯到羅馬聖座
-
一個人的聖殿
-
罪、罪犯與他們的產地:第一本最接近台灣民情與文化的犯罪心理全解析,原來「罪」與「犯罪」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內容簡介
◆《圖說巨匠教的藝術課》姊妹力作、日本藝術類熱門書籍!
畫家有許多話要說,但是他們不開金口,而是揮舞彩筆用「畫」的。在色彩、線條外,畫家更在畫作裡引用自己或是他人的作品,強烈暗示創作當下諷刺、俏皮、哀傷……等幽微的心情。跟著本書重溫大師的年代、交遊與創作背景,以畫裡引用的畫作做為線索,你就可以最懂得大師的心。
文藝復興以後,畫家開始重視表達自己的心念及意志,繪畫也因此比以往包含了更豐富的訊息,其中又以在畫裡引用其他畫作的「畫中畫」特別能展現畫家不願意明說、又亟欲表達的心聲。例如:馬諦斯的《紅色畫室》中,在紅色的畫面各處散落著許多他自己的畫作,彷彿在昭告世人繪畫便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扉;《梵谷在亞爾的寢室》牆上掛著一幅自畫像,象徵唯有這個曾與高更共同生活的房間,才是苦於精神病症的梵谷心靈最後的救贖;杜象在印成明信片的《蒙娜麗莎》畫上了兩撇鬍子,藉以諷刺區分原畫與複製畫是沒有意義的;達利也將《蒙娜麗莎》的臉部換成了自己的模樣,卻是意在藉此讚美藝術。
本書以「從繪畫看歷代畫室的流變」、「畫家如何以自畫像表現自我」、「引用重製前人作品的畫作」……等九大主題篇章,介紹文藝復興至現代的繪畫作品。書中特別著眼於為大師作品帶來畫龍點睛之效的「畫中畫」,從當中呈現畫家的思路祕徑。此外,還能在「畫中畫」中一窺大師的畫室、人們最初在牆上掛上繪畫的模樣、在畫上披掛布簾的十七世紀荷蘭市民生活即景……等,今日看來饒富趣味。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