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看懂投資本質:首度寫給投資人的理財專書
-
新創成長的關鍵:解開台灣新創企業從0到10億元的祕密
-
職場不是自助餐,哪能只挑你要的?「葳老闆」周品均的30道職場辣雞湯(限量菁英透明資料夾版)
-
十年後,你想成為怎樣的自己?哈佛商學院最振奮人心的人生經營課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全新完整譯本)【暢銷紀念版】
-
投資金律(新版):建立必勝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八堂必修課
-
大會計師教你看懂財報暢銷套書(《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看懂投資本質》三書)
-
超前部署賺好股:報酬是靠耐心等待出來的,用16年獲利58倍
-
物價跟你想的不一樣:從日常出發,東大教授帶你揭開物價波動的祕密,透過物價看見經濟的真實全貌
內容簡介
日本「革命社長」連續19年讓公司業績驚人成長,讓日本區黛安芬公司從虧損中起死回生,營收還超過德國總公司2倍祕訣完整大公開!
23年社長工作實際經驗教戰,想突破工作困境的你最需要的一本書。
2小時會議解決40個問題!每2分鐘做出正確決策!
日本黛安芬公司前社長施行23年超成功效率領導法。
「在我就任社長期間,一直都有達成獲利目標,之所以能保持這般傲人的成績,不是增加人手,也不是要求員工加班,而是以一定的人力,在短時間內提升工作效率的成果。」──吉越浩一郎
你的部門是否常挑燈夜戰拚工作,拚得要死要活才勉強達到業績?日本知名黛安芬公司前社長吉越浩一郎先生說:「工作實力=能力x時間x效率。」
班加得越久,效率降得越低,也扼殺了員工的工作能力,還會讓你看不見公司隱藏的危機!
吉越社長領導黛安芬公司23年,業績連續突破19年成長,最主要關鍵,就是其超乎尋常的工作觀:讓員工零加班。除此之外,更引進許多獨特管理制度:「會議時間越長越好,次數越多越好」、「問題不需要立刻解決」、「朝令夕改是理所當然的」、「把工作當遊戲」……等,見解精闢,加上實際操作經驗,讓你業績長紅,零加班!
序跋
【前言】現在的我正慢慢地迎向另一個人生階段
◎文/吉越浩一郎
二OO六年十二月,我卸下黛安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社長一職。一九八三年進入公司以來,整整待了二十三個年頭,一半以上的歲月都是掛著社長這個頭銜。
原本打算六十歲退休,因為只是嘴上說說,周遭並沒有什麼特別反應。但當我宣布從社長這位子退下來的同時,也完全退出公司的經營團隊,許多人對我做的這般決定感到驚愕不已。
因為一般日本公司的體制是,就算辭退社長一職,也會掛個會長或顧問之類的頭銜繼續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尤其在外商公司,突然辭職肯定會惹來別人的非議與猜測,未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半年前我就宣告了這個決定。
若繼續留在公司的話,肯定會受到周遭關切。畢竟公司待久了,有些革命情感的老同事,一定會力勸我留下來。
要是每件事都來尋問我的意見,整體營運效率便無法提升,而且底下的人不管執行得順不順利,都不可能會有「親力而為」的實感,委派他人時,也就不可能打從心底享受「工作好比遊戲」的快感。
「新年新氣象,公司也應改頭換面一番才行」
我十分贊同這句話。因此在六十歲生日前的三個月,也就是二OO六年十二月中旬,毅然辭去社長一職,也退出經營團隊。畢竟是待了二十年以上的地方,心裡一定有些不捨,也覺得自己應該還能為公司盡些心力,但就公司的立場考量,世代交替是有其必要性的。
告別職場生涯後,若是法國人的話,肯定馬上享受無事一身輕的愜意生活。
但身為日本人的我,果然還是無法適應突然其來的自由生活。所以有些人一旦從緊繃的生活中解放,一時無所適從,空下來的時間反而成了種壓力,影響身體健康,便是這般道理。
為了不讓自己的退休生活變得如此,我並不是突然辭退一切,而是逐步減少工作量,慢慢地迎向另一個人生階段。
總之,為了表示:「自己一個人還是可以繼續工作」的意願,遂成立了個人事務所。沒想到想聽我說話的人意外地多,演講邀約不斷,一回神竟發現比在職場時還忙碌,還真應驗了「世事多變化,難以逆料」這句話。
因著四處受邀演講的關係,認識了各式各樣的人,聽聞我於黛安芬時代所推行的「晨間會議」以及倡導「零加班」的觀念,無不表示贊同,也希望能將這般制度與觀念引進自己的公司,著實令人欣慰。我本來就是個閒不下來的人,只要人家開口邀約就不會拒絕,但若一直持續下去的話,永遠都無法享受另一階段的人生。
「該如何是好呢?」腦中不斷思索著這句話,於是訂立了一項讓自己成為”高級品牌”的作戰計畫。
簡而言之,便是大幅提高演講的鐘點費。目前我的鐘點費算是最貴的等級,只要像這樣一點一點地提高價碼,邀約自然會越來越少,直到再也沒有人願意支付昂貴的價碼請我演講,便能順利地進入另一個人生階段,留下「高級品牌」的名聲,完全地引退。
受邀各地演講中,最受眾人關注的議題就是「如何減少加班」。雖然越來越多公司為了員工的健康以及縮減加班費,致力倡導「零加班日」,但絕大部分還是成效不彰。因為無法加班只好帶回家做,因為無法加班只好提早上班,像這樣以時間來消化工作量的方式,終究還是無法解決問題本質。
在我就任社長期間,一直都有達成獲利目標。之所以能保持這般傲人的成績,不是增加人手,也不是要求員工加班,而是以一定的人力,在短時間內提升工作效率的成果,我想這般方式對於自己和員工都有著莫大益處,也是我最引以為傲的事。
這本書便是匯整自己過去的職場經驗,教大家如何有效率又能樂在工作,打造成功人生的方法。若能對諸位有所助益的話,就是我莫大的榮幸。
寫於二OO七年 引退一周年的冬天
內文試閱
「緊急對策」「避免重蹈覆轍」「橫向擴展」是基本要點
剛坐上社長位子的我,很容易為了點事情便發怒,尤其是哪個部門發生什麼匪夷所思的問題時。譬如會議上聽取報告時,常常會氣得怒吼:「你們全是豬頭啊!」。
然而從某一刻開始,我領悟到:「生再多氣也沒有用」的道理,不再為了失敗而發怒。
當部屬向我坦誠失敗一事時,其實他已經徹底反省了。所以再怎麼發火也無事於補,況且與其生氣,倒不如趕快想想有什麼「緊急對策」。
譬如工廠突然失火,「怎麼這麼不小心呢?!」一味地責備肇事者並不能解決問題。首先得趕快拿滅火器滅火,灑水、打119、疏散人員避難……,清楚知道該做些什麼,迅速指派人員分工合作,這就是「緊急對策」。
接下來是「避免重蹈覆轍」以及「橫向擴展」這兩點,也就是查明為何會起火的原因。發現原來是電線走火所引起的,為了防止這種意外再次發生,重新檢查工廠內的所有配線,全面汰舊換新,訂立一年必須檢查一次的規定,這就是「避免重蹈覆轍」,然後將此指示下達給其他工廠,這是所謂的「橫向擴展」。
解決問題就是要具有這般邏輯性思考與處理方式,感情用事只會誤事,無法化危機為轉機。
只要看清問題本質,便能解決八成
就算我要求自己盡量以平常心看待問題,但若是知道下屬企圖隱匿情報,說謊的話,絕對無法隱忍,肯定大發雷霆。
讓所有情報透明化,資源共享,便能以論理做出最正確的判斷。雖說如此,但要是情報有誤,就會誤判,不是嗎?因此隱匿情報和說謊,是讓公司蒙受損失,最惡劣的行為,絕對不容許這樣的行為發生,當然會嚴斥行為不正者。
相反地,若是公司所有情報一律公開,誰都能獲取的話,便能避免誤判情事發生,也才能徹底正確地解決問題。
應該早就解決好的問題,過了一些時候又變成另一種問題,這是組織中常見的情形。這是因為雖然想解決,卻刻意回避一些棘手的部分,結果根本沒有針對問題本質對症下藥,徹底解決。
也就是說,因為無法看清問題全貌,就算想解決,也很難根本性地解決。
之所以難以看清問題全貌,說得極端點,就是因為掌握的情報太少。
譬如業務部門發生的問題,通常會以該部門所有的資料來處理。但也可能橫生枝節,牽連到製造部門也說不定。若部門之間的溝通管道十分暢通,情報透明化,便能早點看清問題的本質。但若是各部門藏私,完全不曉得外頭發生了什麼事,便會陷入「自己所看到的就是一切」這般迷思。
像這樣連問題的輪廓都無法清楚掌握,又怎麼可能解決問題呢?相反地,若能讓問題的全貌清楚呈現,便能解決八成才是。
除非你是天才,建議不妨將問題細分化
在日立製作所宣布退出電腦市場的新聞記事上,使用了「選擇與集中」這字眼。這是以經營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E.Porter)所倡導的概念為本,「與其四處擴展,不如將經營資源集中於最得意的領域,才能確實得到勝利」打出的戰略。
此外,「面對強大的對手,要想辦法分化對方,然後集中火力攻打某個部分才有勝算」孫子兵法也有這般「各個擊破」的道理。
古今中外都有將事物切割成好幾個部分才能得利的說法。這般「切割式」的思考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
有些人一遇到重大問題便不知所措,裹足不前。尤其是面對從未碰過的情形,大部分的人都不曉得該如何處理,不是亂搞一通,導致事態惡化,就是什麼也不做,任憑問題越來越嚴重。
也許一般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或多或少會像「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時般,相信「這問題一定有一口氣便能解決的辦法」。
假設真是如此,也只有天才才辦得到,不是嗎?問題是,一般人想發現能與相對論匹敵的完美數式,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我一想到此,便覺得心情沉重。
那麼不是天才的我,是如何面對問題呢?沒錯,就是將問題細分化。
要是遇到問題過大,不曉得該如何著手處理時,不妨先試著解開糾纏在一起的鎖,逐步細分成幾個小問題,讓自己覺得有信心能夠解決一切。
細分後不必急著一口氣解決所有問題,只需就較急迫的問題進行緊急對策,然後進行「避免重蹈覆轍」「橫向擴展」這兩個步驟,無法立即解決或是較為複雜的問題不妨暫緩處理。
如此細分後,便曉得什麼是自己能夠解決,什麼是無法解決,隨即採取行動,至少不會陷入不知所措的窘境,也才能激發衝勁,這是細分化的好處之一。
但分得越細,雖然處理起來越簡單,但所花的工夫和時間也相對增多,一定要有此認知才行。有此認知,才曉得問題要細分到何種程度。
而且不需要過度擔心問題細分的正不正確。一開始細分後的問題當然多少有些相互重疊,按步就班地細分問題,逐步展開作業才是最重要的。
「完成期限」決定一切
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完成期限」。
我認為在日本很少有人真的瞭解所謂「完成期限」的重要性,尤其看到一般白領階級的工作方式,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個國家的人根本從來沒思考過「工作期限」這個觀念。
請牢記,不僅在於解決問題,面對所有事情都要有所謂的完成期限,而且完成期限和隨時都可以延長的「截止日」是完全不一樣的。
經過這般說明後,應該更能想像要是一件工作沒有完成期限的話,會是怎麼樣的情形吧。
譬如,「隨時交都可以,麻煩你了」當你從別人手上接過這份工作時,應該有所警覺才是。明白這份工作肯定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完成的,也曉得自己得加把勁才行,問題是,人都會怠惰,「有時間再做」、「準備妥當再動手吧」拼命給自己找理由,結果一拖再拖,相信很多人都有此經驗才是。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暑假作業。起初覺得離開學日還早,時間還很充裕,結果遲遲沒動手,眼看開學日一天天迫近才開始趕工。不然就是很早就開始做,卻始終沒辦法專心,徒然浪費時間。工作效率可長可短,端看個人的心態。
視加班為家常便飯的日本上班族,工作方式便是如此。
明明手上的工作到晚上六點前便能結束,卻硬是拖到晚上十一、二點才完成,效率十分低落。
雖然也有那種以較長的勞動時間便能彌補效率不佳的時代,但那已是遙遠的過去式,現在若還抱著這般心態,根本別想和別人競爭。優柔寡斷只會損及時效;面對敵對企業,只有拱手讓位,黯然地退出市場等例子屢見不鮮。不只IT業界,所有業界均是如此,這是現今時代的寫照。
解決問題也是。就算細分好問題,也瞭解自己該怎麼做,但畢竟處理每個問題都得花點時間,搞不好在處理期間問題越來越大,或是橫生枝節,結果遲遲無法徹底解決。
為了妨止這般情況發生,將問題分解後,設定好完成期限,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沒必要訂立什麼「優先順序」
問題經過細分後,就得同時面對許多個課題。
就算不是如此,現代上班族再怎麼加班,還是有處理不完的事,因此如何提升效率實屬當務之急,無怪乎坊間關於時間管理與如何活用記事本之類的書籍十分暢銷,「如何決定工作的優先順序?」常有人問我這般問題。
通常我會這麼回答:「有時間思考優先順序,訂立工作表的話,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做好一件工作」,煩惱該以什麼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就表示自己其實有很多時間。
想提升工作效率,就要對每件工作嚴格地訂立完成期限,不浪費一分一秒,處理工作的速度自然加快。與其思考優先順序,不如將這分心力花在處理工作上。
一個人的工作實力取決於「能力×時間×效率」。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效地提升工作實力,畢竟還是有著怎麼努力都無法達到的關卡,不過只要有所認知與覺悟,效率是可以無限提升的。
「不見棺材不掉淚」,這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自然情緒反應。當規定什麼時候一定得完成的工作接踵而至時,肯定會處於緊繃狀態,這麼一來,就算再怎麼不情願,工作效率自然提升。
效率提升的同時,也會促使自己摒除怠惰的心,不會一拖再拖,優先順序也就變得不重要了。
原本得花上一個小時才能完成的事,提升到只要三十分鐘便能解決,由此可見,想辦法提升工作效率遠比煩惱優先順序來得有效又確實。
重視會議的真正理由
「重視團體意見」是日本人的民族性,開會遂成為日本社會的一大特徵。但近來會議卻成了「浪費時間的象徵」,不論哪間公司都視開會為畏途。
為了縮短會議時間,甚至搬走椅子,讓與會者全程站著,因為要是不這麼做的話,全體員工對於開會一事勢必避之唯恐不及。
此風不可長。古往今來,一個公司要能夠健全地永續經營,會議絕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這是我的看法。
如果會議發揮不了什麼作用,肯定是組織內部出了什麼問題,不應該片面論斷開會是沒有必要的事。
我在擔任社長期間,每天早上八點半都要召開晨間會議。利用從早上八點半開始一個小時的晨間會議,解決四十項左右的議題,平均一個議題只花兩分鐘左右。這般超高效率的開會方式吸引了大批媒體採訪,也有很多人登門請益。
尤以「開會時間」和「快速解決議題」這兩點最受注目,而這場會議也是為了改革加班陋習的精心「布局」。
會議與加班這兩件事,乍聽之下似乎沒什麼關連的樣子。
不妨試著重新思考開會的目的吧。
簡而言之,為了揪出公司發生的問題,找出最妥當的解決方法,這就是開會的目的。
「只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在會議上初次聽聞的議題」「一點也不尊重我的專業意見」「結果還不是少數服從多數」像這樣的情況,絕對稱不上是一場會議。
「既然如此,幹嘛還要開會,將決定好的事項用mail傳給大家不是更有效率嗎?」一定會有人如此反駁,但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因為會議扮演著促使情報共享化的要角。
若只是單純地傳達「結論是A」,稱不上情報共有。
「針對這問題,有A、B、C、D、E等對策,經過一番議論後,決定以A作為結論」,與會的每個人均參與討論過程,因此這項決定包含了每個人的意思所共同決定出來的結論。這般「共同參與的過程」是促使情報共享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試想一下自己的情況。
你是那種上司一交辦,就會馬上乖乖照其所言執行的人嗎?勉強照辦好嗎?這麼做真的好嗎?心中難免都會有所疑慮與不安,不然就是抱著「反正又不是我做的決定」這般駝鳥心態,自然不會負責,貫徹到底。
「為什麼非得這麼做不可呢?」若從一開始就瞭解事情始末,「自己也有參與決策」而且有此自覺的話,便能夠馬上有所行動,這般積極的心態和只奉命辦事的效率完全不同。
議論之所以遲遲無法整合,是因為每個人對於問題的認知與情報來源有所偏頗,對於決策有所不滿。換個角度想,若能透過會議讓情報透明化,自然能達成共識。
「就這麼辦吧」一旦做出決定,全體員工就必須朝向同一目標全速邁進,這是決定一件工作成敗的要因,而會議便是將不可能化為可能的唯一手段。
希望藉由這番說明,能讓大家多少瞭解會議是提升效率不可或缺的方法。
為何兩分鐘便能做出結論呢?
每次在演講會上提到:「晨間會議上通常花個兩分鐘便能解決一項議題」這句話時,「在我們公司根本不可能」大部分都是這般回應。我在擔任社長時,每次晨間會議都有好幾百名前來觀摩的訪客,不過他們幾乎都是異口同聲地表示:「這在我們公司絕對不可能」,失望地離去。
要求長久以來都得花好幾個小時才能解決一項議題的人或組織,馬上要在兩分鐘之內做出結論,無疑是強人所難。因此一定要徹底改變會議形式,改變與會者的心態,才能達到兩分鐘之內終結議題的效率。
我不是天才,無法以「直覺」判斷重要的經營策略。為了能在兩分鐘之內做出決定,而且是對公司最有利的決策,當然有一定的祕訣。
首先決定每項議題由誰負責,要求他們備妥「附有審查意見的原案」,不過可不是那種用power point做得美美的資料。有時間做美美的資料,不如專心做好份內工作,反正只是公司內部的會議,不需要大費周章地準備資料。
所謂「附有審查意見的原案」,是針對現況如何,有什麼問題,應如何處理,要花多少時間與費用等,要求每項議題的負責人都要事先整理好解決對策。
也許這般要求聽來沒什麼大不了,但很多會議就是做不到。
會議並非發表會,不是為了確認既定事實而舉行的。只要備妥詳盡的「附有審查意見的原案」,便能讓所有與會人員都能分享到必要的情資,參與議論,也才能更貼近問題的本質。
結論是在準備好的「附有審查意見的原案」裡,會議則是一處判斷可不可行的場所。
如此一來便能達到兩分鐘之內做出判斷的超高效率。
那麼要是情報不足,或是面對質詢,無法條理分明回答的話,該怎麼辦呢?那就表示負責的人對於議題還不是很瞭解,所以花再多時間討論也沒用。遇到這般情形時,要明確指出準備不足的部分,並要求提出明確的「人、事、時」要點,迅速駁回。
因此兩分鐘不到便能解決一項議題,而且議題負責人必須修正遭受質疑的地方,待下次會議重新報告。
就算駁回議題,我也不會下達「盡可能早點完成」、「趕快進行」這般指示,原則上就是「明天重新提出」,也就是翌日晨間會議必須準備充足,可想而知,部屬當天的工作量肯定「一下子」暴增。
而且公司禁止加班,因此上班時間內必須同時進行平常的工作,又要準備明天的會議,壓力與負荷自然沉重。
畢竟誰都不喜歡這樣,自然會對自己所負責的議題做好萬全的準備。
從自己所屬的△開始做起
聽到我的上述理論時,「我不是社長,不可能成為這樣的領導者」有人提出這樣的反駁。
的確,居上位者的角色非常重要,但衡量自己的能力範圍,酌情處理也是很重要的。
公司是由許多三角形組織集合而成的,只要先改變自己所屬的三角形就行了。只要一個部門變好,有所成效,連帶地隔壁部門也會效尤。周遭都感染到好的風氣,促使自己更往上爬時,便能帶領更大、更好的三角形。
我所推行的晨間會議也是,起源於一個部門的業務會議。待我做出實績,登上社長之位時,便將此制度擴展至公司上下。
重要的是,每個決定都要基於全體共識。「怎麼做對公司而言,才是最有利的」不管是處於三角形的頂端還是底部,都要以此為判斷基準。
何謂「服從力」
不管是哪一間公司,或多或少都很缺乏那種具有強烈領導力,能夠帶領部屬的人才。因此近來越來越多大型企業會從新進員工中選拔優秀人才,讓他們接受領導人才方面的特訓。
但這般施以菁英教育,培養真正的領導菁英的方式,老實說頗令人存疑。如果這種方法有效的話,照理說應該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接棒者,但事實上卻遲遲沒看到能夠凌駕第一代的經營者。
就算很早便吸收身為領導者應具備的知識與情報,但不見得學習到所謂的服從力。
或許很少聽到這個字眼,所謂「服從力」就是邊服從領導者指示,邊學習如何領導的能力。
唯有居上位者發揮領導力,部屬也展現服從力回應上司的指示,公司整體才能迅速地因應市場變化,創出亮眼的成績。
那麼,為何領導者也必須具有服從力呢?因為「不瞭解部屬心情的指示,不會有人想服從」,就算施以集權式管理,部屬不跟從也無計可施。
想成為優秀的領導者,除了要具有清楚的思考回路、果決的判斷力,還有開闊的視野,更要懂得觀察領導者的一舉一動,模仿學習。
若有志成為一流的領導者,一定要在自己還是個小小的螺絲釘時,磨練自己的服從力,別浪費時間背地說主管的壞話。總之,嚴格要求自我,徹底服從領導者的指示。
作者資料
吉越浩一郎(Koichiro Yoshikoshi)
1947年生,千葉縣人。 前往德國海德堡大學留學後,1972年畢業於上智大學外語學院德文系。曾任職MELITTA JAPAN公司等,1983年進入黛安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派任香港)。歷任專案經理,1986年升任日本黛安芬的市場行銷部本部長。1987年擔任副社長,1992年就任社長。從例行每天早上八點半舉行「晨間會議」開始,陸續引進像是「零加班日」「加油時間」等,提升工作效率的獨特管理制度,促使業績達成連續19年成長的驚人記錄,被日本經濟新聞社評選為「平成百位知名經營者」的其中一位。 2006年退休,創立吉越事務所,目前生活重心逐漸移至夫人的祖國法國,受邀四處演講。
基本資料
作者:吉越浩一郎(Koichiro Yoshikoshi)
譯者:楊明綺(Mickey Yang)
出版社:春光出版
書系:心理勵志
出版日期:2009-01-21
ISBN:9789866572289
城邦書號:OK0032
規格:膠裝 / 單色 / 20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