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其他
「現代」的移植與翻譯:日治時期台灣小說的後殖民思考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現代」的移植與翻譯:日治時期台灣小說的後殖民思考

  • 作者:朱惠足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09-08-20
  •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本書從後殖民文化翻譯理論與歷史研究的脈絡,重新思考台灣在異民族與異文化接觸、在地文化與帝國主體的建構、殖民現代性生成中的特殊性質,進而延伸到建立台灣主體性的可能性。 近年來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研究已成為熱門主題,日漸受到國內外學界重視。本書作者做為新晉的年輕研究者,有別於目前的一般研究角度,透過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人與日本人書寫的小說,討論台灣殖民現代性形構過程的多重與矛盾性質。除了文學相關理論與研究之外,並援引殖民地台灣歷史學、社會學、民俗學、人類學、帝國研究等相關領域的資料與既有成果,以呈現殖民地台灣論述場域的整體面貌,進行跨領域的對話。這些日文與漢文小說做為殖民地統治下的文化產物,以混雜的內容、形式與主體位置,顯示出台灣多重複雜的現代性形構過程。 本書試圖將殖民地台灣的小說文本,視為現代物質、文學語言、前殖民與殖民文化互相交涉的場域,以探討在不同空間、人種、語言及認同的衝擊混合下產生的台灣「殖民現代性」之重層性與多義性。 具體而言,分別透過台灣現代小說的誕生、鐵路的文學再現、帝國下的雙向空間移動、在地口傳與喪葬習俗的小說書寫等主題,探討台灣的殖民現代性如何做為文學形式、物質、跨國移動、在地口傳與民俗實踐的文字化等歷史過程,透過多重的移植與翻譯,生產出具有「間隙」性質的主體位置;而台灣人與日本人知識分子分別以何種方式跨越日本/中國、世界/台灣、聲音/文字、旅行/居住、知識分子/庶民、情感/社會形式、國族/帝國等既有二元對立,進行種種文化再現與翻譯的實踐,生產出多重混雜的殖民地主體與殖民現代性。

作者資料

朱惠足

1973年生於台東,日本名古屋大學社會資訊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研究領域為台灣、沖繩、滿洲國的殖民與後殖民文學。 著有“Fictionalizing Indigenous Mourning: Taiwanese Funerals Under Japanese Imperialization”、〈帝國下的漢人家族再現——滿洲國與殖民地台灣〉、〈做為交界場域的「現代性」——往返於沖繩八重山諸島與殖民地台灣之間〉等文。

基本資料

作者:朱惠足 出版社:麥田 書系:麥田人文 出版日期:2009-08-20 ISBN:9789861735412 城邦書號:RH1126 規格:膠裝 / 單色 / 29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