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學習 > 語言學習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國學常識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國學常識

  • 作者:鄒濬智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0-09-13
  • 定價:250元
  • 優惠價:79折 198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198元,贈紅利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188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特別活動
.親切好讀、符合時代感的國學常識入門導覽!
 國學常識是理解中華文化的基礎,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宛如敘述故事般娓娓道來國學中的「真善美」學問。有系統、有脈絡的學習,國學常識可以學得更紮實而有效率!大專院校與國高中國文教師一致推薦!

內容簡介

上課翻看,老師稱讚,大專院校與國高中國文教師一致推薦! 這本由年輕學者寫給年輕人看的書,具備了親切、輕鬆、簡明扼要的優點,能夠有系統地讓讀者吸收國學常識,並且易記易懂,不論是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或是文史工作者、中小學教師,及對國學有興趣的人士,本書都是最棒的選擇。 在今天中學的國語文學習中,國學常識是必要的一環,它是認識經典、觸類旁通理解相關中華文化的基礎。我們可以說,國學常識是整個文化知識的基礎架構。 然而,國學常識的學習往往配合教材,分散於各篇課文的延伸學習或補充資料中,零碎,缺乏彼此的關聯,沒有整體脈絡,也無時間序的考量。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只能靠參考書或國文教師的補充資料,片段而零散地學習與記憶。 若能有一本有系統、有脈絡、親切好讀、符合時代感的國學常識書籍,將有助於學生讀者的理解,也有助於老師的整體教學。本書即以此為目標,將國學常識分為「國學中的真、善、美」三大部分,即歷史、哲學與文學,涵括經史子集四部,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宛如敘述故事般娓娓道來。同時,透過活潑的標題,讓人一目瞭然經典的特色與定位,進而掌握國學常識的脈絡。 【大專院校與國高中國文教師熱誠推薦】 ◎「作者學養深厚,講述深入淺出,以淺顯易懂之筆調,導引國學之脈絡調理,此係青年學子之福,讀者置身如此風趣雋永之閱讀氛圍,如沐春風,洵為一大快事。」~慈濟大學東方語文系助理教授 何昆益 ◎「本書由兩條脈絡構成:學術流變,此其一;文獻發展,此其二。讀者──無論是國、高中的學生,抑或是愛好中國文化的人士──如能循此兩大脈絡細加研讀,必能對中國文化知識的框架,有更透澈的瞭解。」~香港恆生管理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袁國華 ◎「作者為每位作家與文學流派設計了匠心獨具的標題,讀者在讀完每一個章節的內容後,對照標題,必能體會這些章節標題的畫龍點睛之妙而發出會心的一笑,對國學常識的記憶也深化入心。」~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系助理教授 張淑萍 ◎「本書規循中國經典的真、善、美,為莘莘學子闢徑出對經典的史學、哲學與文學的理解道路。作者以條陳經典之大要為宗,但對經典生成動機、洞見乃至影響皆不偏漏。書中標題設計顯得俏皮新穎,拉近了時下年輕人與古經典間的距離。」~中正大學臺灣文學所助理教授 解昆樺 ◎「作者於國文教學深有心得,艱澀典籍透過作者的舌燦蓮花往往成為一則則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本書出版可謂打破時空限制,讓不能親進作者課堂的學子亦能透過此書感受生活化的國學精髓。」~佛光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 鄭玉姍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作者本人就是年輕人,而且是一位認真研究學術又幽默風趣的年輕學者,這本由年輕學者寫給年輕人看的書,具備了親切、輕鬆、簡明扼要的優點,能夠有系統地讓讀者吸收國學常識,並且易記易懂,不論是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或是文史工作者、中小學教師,及對國學有興趣的人士,本書都是最棒的選擇。」~臺南大學國語文系助理教授 鄭憲仁 ◎「作者將自己接觸國學的契機與過程,轉化成深入淺出的文字,活潑有趣,要言不煩,引領青年學子進入國學殿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臺灣師大國文系助理教授 羅凡晸 ◎「在這全世界興起一片國學熱的當口,本書的出版無疑能號召更多的年輕學子加入探索中國文化的奧義。」~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蘇建洲 ◎「難懂生硬的國學知識,在本書裡化作一篇篇有趣的故事,對於想要一探國學堂奧的人而言,這本書是很好的起點。」~松山高中國文教師 李仁展 ◎「還在國學常識的門外徘徊,不得其門而入嗎?讓作者用他過人的幽默為你打通任督二脈,讓你在短時間內增加一甲子的功力!」~佳冬高農國文教師 施秀春 ◎「本書作者以其豐富之教學經驗及深厚國學根柢,致力於撰寫一部深入淺出、推廣國學之著作,必定能成為雅好國學者的絕佳良伴。」~金門大學圖書館館員 許力仁 ◎「深入淺出,輕鬆有趣,化古板為活潑,化繁蕪為簡明,簡明就是最好的入門方法!」~羅東高中國文教師 陳霖慶 ◎「刪裁蕪冗,Q版編次文學、哲學、史學精華,暨宏博又簡約;從研究態度、方法到國學網站舉隅,暨實用且通俗。一覽本書,您將發現原來國學距離這麼近!」~中山女高國文教師 黃月銀 ◎「化支離為完整、馭繁冗於簡要,創意無限趣味十足,且充滿獨特的幽默感,是同學們想要增強國文實力,不可不讀的一本好書!」~高雄女中國文教師 楊子霈 ◎「將刻板印象中艱澀的國學常識,以貼近生活的流行語彙為標題,條理分明地用淺顯易懂的文字陳述出來,讓歷史人物的知識文化重新活躍,而深入人心,不僅是國文老師教學的好幫手,更是學子自學的好工具。」~南港高工國文教師 謝素菁

目錄

◎第一篇、寫在前頭的話
一、什麼是國學?
(一)「國學」、「漢學」與「支那學」
(二)國學的內容是什麼?
(三)為什麼要學「國學」?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拿什麼來學國學?
(一)學國學前所要有的基礎知識
(二)學國學所需要具備的態度與方法

◎第二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國學中的「善」學問──哲學之部
一、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熱鬧非凡的東周論壇
(一)玄之又玄的道家
 1.最好一輩子當小孩──老子
 2.道在大便裡面──莊子
(二)滿口仁義道德的儒家
 1.算命算到出國比賽拿金牌──《易經》
 2.不是老師愛囉嗦──《論語》
 3.不信真理喚不回──《孟子》
 4.孩子,沒有笨蛋,只有懶蛋!──《荀子》;附《爾雅》
 5. 修身、正心、誠意,這樣就夠了嗎?──三禮
 6. 孝不孝順不是端看你有沒有生兒子──《孝經》
(三)愛別人甚過愛自己的墨家
(四)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法家
(五)愛耍嘴皮子的名家與其他不下流的不入流

二、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兩漢經學及經今古文之爭
(一)今文經當道的西漢與古文經抬頭的東漢
(二)不要再抬槓啦!──經今古文之爭

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魏晉之後分分合合的家學宗派
(一)泡沫紅茶店裡閒嗑舌──魏晉清談與玄學
(二)是空是假還是無?──依隨玄學發展的隋唐佛學
(三)亦需還我做一箇堂堂正正的人──正氣凜然的宋明理學
 1.我是真人,不是泥娃娃──濂溪周敦頤(濂)
 2.一個白臉、一個黑臉──河南二程子(洛)
 3.客氣的不得了──關中張橫渠(關)
 4.又勤又聰又積極──閩內朱元晦(閩)
 5.知行合一的良心人──王陽明及其後學
(四)明哲保身,噤若寒蟬──言論受制的清代樸學
 1.稱頭的中國思想史家──黃宗羲
 2.左手拿書,右手拿鋤頭──顧炎武
 3.窮到只剩下哲思──王夫之

◎第三篇、「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國學中的「美」學問──文學之部
一、南、北文學的老祖宗
(一)溫柔敦厚的流行歌──《詩經》
(二)悲時不遇的絕命詞──《楚辭》

二、氣勢磅礡的漢代文學
(一)騷賦、大賦與小賦,賈誼、司馬相如與張衡
(二)哼哼唱唱的漢樂府

三、一身傲氣的魏晉文學
(一)建安七子的建安風骨
(二)竹林七賢瞎攪和
(三)說人道鬼話志怪
 1.恐怕不恐怖──志怪小說
 2.我跟你說哦!──志人小說

四、清旖並呈的六朝文學

五、百花齊放的唐宋文學
(一)翩翩公子──唐詩
(二)花花闊少──宋詞
(三)詩詞之外的古文與傳奇、話本
 1.從「文以明道」到「文以載道」──唐宋古文運動
 2.奇異但不奇怪──唐傳奇
 3.話說說話──宋話本

六、平易通俗的元明文學
(一)是流氓不是書生──元雜劇與元散曲
 1.不是雜耍──元雜劇
 2.閒來漫彈──元散曲
(二)不是唐傳奇的傳奇──舞臺上的南戲/明傳奇
(三)明代四大奇書

七、迴光返照的清代文學──古典文學的全面總結

八、中國的美學問

◎第四篇、「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國學中的「真」學問──歷史之部
一、518天氣晴──編年體
(一)微言大義話《春秋》
(二)敘事分明看《左傳》──附論《公羊傳》、《穀梁傳》
(三)鑑於往古,有資治道的《資治通鑑》

二、聽叔公大榕樹下說故事──紀傳體
(一)前四史
 1.被閹割後的《史記》
 2.接力完成的《漢書》
 3.命運多舛的《後漢書》
 4.《三國志》不是《三國演義》啦!
(二)其他官修正史及「後四史」、「廿十四史」
(三)新不如舊,還是舊不如新?
 1.舊不如新?新、舊《五代史》
 2.新不如舊?新、舊《唐書》

三、床邊故事大河版──紀事本末
善抄書者可以成創作──《通鑑紀事本末》

四、我抄我抄我抄抄抄──雜史
(一)不是教你ㄅㄆㄇ的《國語》
(二)口水滿書的《戰國策》

五、古代公務員寫的什麼東東──政書
(一)《書經》不是斷爛朝報
(二)此《三通》非彼三通

六、地理類和史評類
(一)不會嗶嗶叫的GPS--《山海經》
(二)就是愛碎碎念──史評

◎第五篇、國學的其他
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當代國學展望

二、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滑鼠也能當導師
(一)國學網站舉隅
(二)博物館及研究單位網站舉隅
(三)國語文互動網站舉隅

內文試閱

第二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國學中的「善」學問──哲學之部

一、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熱鬧非凡的東周論壇

  與二十一世紀資訊、知識大爆炸的情況不同,在三代以前,統治階級管制了知識的自由流通,然而除非遇上高壓統治的暴政,一般老百姓大多是能忍則忍,過著所謂「樂天知命」的生活。加上當時人口稀少,人與人、部落與部落之間較少因為爭奪自然資源而發生磨擦。在滿足生活所需的基本要求下,人們關注的是如何維繫生命,思考抽象問題並非生活的重心。

  商周之際,統治者清楚意識到,維繫政權才能確保自身利益,對異己的傾輒排擠愈演愈烈。戰爭造成資源分配不均,兵災危害性命安全,人民開始思索如何改變自己的生活,因而對提升物質與精神層面的知識十分渴望。

  西周之後,諸侯從幽王的身上看不到所謂的天德和天命,同時瞭解到自己確實可以代替周朝而起。在實力此消彼長的情況下,東周天子漸漸失去對諸侯的操控力,自身處境也變得日益危險。眾強環伺的周王室岌岌可危,有識之士擔心周朝所藏的珍貴典籍會遭到戰火侵襲,便趁流亡時私自夾帶出國。這一波珍貴典籍的外流,讓其他異姓的諸侯國有機會一睹原本掌握在宗周姬姓國的知識,由此拉近了各國與周王室之間的知識國力。

  之後,隨著時間的演變,失去封地的沒落貴族愈來愈多。在分配到的財產消耗殆盡之後,為了維持生活所需,他們只好開館授徒,販賣起原本只有他們才有機會習得的知識。加上生產工具的改善,動搖了原本的社會經濟結構,新興階級挾著經濟實力,進入學館汲取知識。同時書寫工具得到大幅改良,更促使知識快速傳播。這第二波的知識解放,則是拉近了貴族與平民百姓的知識水準,造成布衣士人的崛起。

  隨著周天子王權衰微,而邊境諸如秦楚等國不斷開拓新領土、刺激新思想,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國際論壇顯得熱鬧非凡。當天下諸侯都想逐鹿中原,人才成了各國君主爭先恐後爭取的「稀有財寶」。君王求賢若渴,直接促進社會上鼓勵學術研究的風氣。那些沒有官位與爵祿的布衣士人,為了實踐理想或爭取到更好的生活條件,積極穿梭於各國之間,宣揚理念。有人成功的受到國君賞識,但也有不少人因此把命賠上。當時可以看到一群群文人策士遊走於各國,五花八門的言論興起,東周論壇就像春天的苑囿一樣,百花齊放,百鳥爭鳴。

  諸子百家中,學說流播最廣、影響也最深遠的有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及名家等五家。以下根據這五家代表人物的時代為順序來介紹說明。

玄之又玄的道家

  「道」這個字在構造上來看是從「首」從「辵」。「辵」有「走」的意思,「首」就是「頭」,頭朝著某個向方走,那便是「道」,「道」原本指的是頭所朝的行進方向。因為「道」有行進方向的意思,後人就拿來指稱「道路」。《說文解字》說:「道,所由道(導)也」,「道路」因為給了人方向和指引,就像先知能為人解惑,給人生命的方向,所以「道」又引申出「道術」這層意思來。

  道家以「道」為名是因為代表人物李聃(春秋時人,代表作品為《老子》)和莊周(戰國時人,代表作品為《莊子》),兩人的言論都圍繞著宇宙運作最高指導原則──「道」,來展開的,所以包括李、莊在內及往後信奉李、莊思想的學者,統統稱為道家。

1.最好一輩子當小孩──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聃。之所以稱呼他「老子」,據說是因為他活了很久,而以「老」名之;至於「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老子做過周朝的「守藏史」,這個職務相當於現在國家圖書館的館長,也因為這樣,老子看過不少書,據說年紀比他輕一點的孔子就曾經向他請教過禮儀方面的問題。

  老子原本沒打算用文字將自己的學說記錄下來,但當他想要雲遊四方,途經函谷關時,關尹知道老子學問大,硬是要他寫下自己的學說,於是成了五千多字的《老子》。這本書後來分做上下冊,上冊開頭講「道」,下冊開頭講「德」,所以後世也稱《老子》為《道德經》。

  和先秦諸子熱衷政治不同,老子的注意力放在宇宙的生成和運行上。經過對大自然的徹底觀察,老子認為萬物各有其運行的規律,這個規律運動由陰(反)陽(正)的此消彼長來呈現,這個陰陽運動的規律,老子稱之為「道」。道的運動具有循環性,就像一年四季一樣,春去秋來,來回反覆不止。

  正因為老子注意到所有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循環性,所以他指出「物極必反」這條規則來。大雨不可能下一整天,狂風也不可能刮一早上,強極自然疲弱,陰盡就會陽盛。應用到對人事的理解上,他認為當你遇到不幸的事情,其實不用太過沮喪,因為最糟的情況已經過了,接下來再遇到的事和之前的倒楣事相比,都可以算是幸運的,所以之後的發展只會愈來愈好。

  因為事物的發展若太朝某個方面傾斜,一定會招致相反的結果,所以老子認為若想安康和順利,絕對不能太過極端。在人事上,老子指出只有保持謙沖低下,讓自己永遠處於不足的狀態,才不會往不好、壞的那個方面發展。老子提出二種讓自己保持謙沖低下的建議,一個是「不爭」:不要想說一定要去爭取到什麼榮華富貴,一定要去達成什麼艱難目標,由於你的不主動爭取,自然沒人想和你奪、沒人會傷害你,等時機成熟了,原本你不爭的反倒盡歸你所有。

  老子提出來的第二個建議是「守柔」。老子發現會被風吹折的都是樹枝,柔軟的野草反而沒事;會受到傷害的都是個性強硬的人,個性柔和的人反而受人敬愛。所以老子認為保持性格和身段的柔軟,不要去硬碰硬和人正面衝突,才是長久之道。

  也正因為老子崇尚自然無為,追求與道一體的境界,所以他認為由人所創造的仁義道德知識等等就好像加在人們身上的枷鎖一樣,限制了人們回歸大道的可能。人們對仁義道德與知識懂得愈多,自以為是的情況也就愈嚴重,在無法接受不同意見的情況下,更不用說去體會道的運作、去理解道的珍貴了。同時這些枷鎖還會被統治階級所利用,加以改造後變成魚肉鄉民的工具。所以從道的立場出發,老子反對道德的實踐和知識的學習,最好是什麼都不知道,「復歸於嬰兒」,因為唯有像小孩一樣純樸天真,才是最接近道的境界。 2.道在大便裡面──莊子

  莊子姓莊名周,《史記.莊子列傳》說他是蒙人,據說曾當過小官蒙漆園吏(負責管理蒙地的漆園),他的時代差不多與孟子同時。莊子的思想大半保留在《莊子》裡,因為唐太宗給莊子「南華真人」的封號,所以唐朝之後《莊子》又稱《南華真經》。莊子繼承老子的思想,富有想像力且文采過人的他把老子的思想發揚光大。道家思想能夠影響中國文化二千多年,莊子功不可沒。

  老子視榮華富貴如過眼浮雲,莊子也奉行不悖這樣的思想。《莊子.應帝王》中有篇寓言,提到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到中央之帝渾沌那裡作客,為了感謝中央之帝渾沌的招待,兩個人用了七天的時間在渾沌的臉上鑿出眼耳鼻口等七竅。結果沒想到七竅一鑿好,渾沌就死了。莊子認為這是因為渾沌在有七竅之前,沒有什麼好吃的、好看的、好聽的、好聞的可以誘惑他,讓他生出欲望。沒有欲望自然沒有所求,沒有所求就不會有患得患失的心情,所以渾沌才能夠長生不死。一旦渾沌有了七竅,就有了物欲,雖然得以享受聲色犬馬,不過這也加速了他的死亡。

  從這則寓言裡可以看出莊子對欲望的憎惡。據說楚威王想迎接莊子到楚國當官,莊子一開口就回絕。因為莊子認為擁有尊貴的卿相爵位就好像養尊處優的犧牛一樣,看起來日子好像過得挺愜意的,不過這些尊貴的卿相爵位就像是用來圈養畜牲的牢籠,一旦進了牢籠,人想要再恢復自由之身也就不可能了。

  莊子豁達的處世態度也反映在他對死亡的看法上。莊子的老婆死了,莊子沒哭,反倒跑到廚房裡,拿出鍋碗瓢盆來當伴奏的打擊樂器,引吭高歌。他的朋友見了覺得不可思議,私底下議論紛紛,以為莊子早就想討個小的,老婆一死正好如了他的願。有多事的跑去問莊子怎能這麼無情?莊子一劈頭就說:「我老婆循著大道的運轉而來到這世上,享了正常的人壽,死而回歸大道。回歸大道就像是回家一樣,而且再也不用為世上的紛紛擾擾煩心,這不是很幸福的事嗎?所以他死了我不唱個歌幫他慶祝一番怎麼行?」

  莊子認為萬物的生死存毀都是大道運行的必然結果,無須害怕恐懼。人之所以會害怕死亡,是因為人對死亡後的世界無知。但這就像驪姬還沒嫁到晉國去一樣,出嫁前哭死哭活,但嫁到晉國去之後,吃香喝辣的,再回頭想到出嫁前的哭鬧,驪姬大概覺得自己很蠢吧?莊子這麼的豁達,以至於他死前聽到弟子們想厚葬他,還有點光火的說:「你們把我的屍體放到野外,以天地為棺槨,用日月來陪葬豈不是很好?現在你們想把我埋到土裡,將我的屍體從烏鴉禿鷹的嘴中搶來埋到地裡去給蛆蟲吃,是什麼意思呢?」

  莊子認為萬物皆由道變化而來,所以從道的高度來看,人和其他萬物是一體的。他之所以有這樣的領悟是因為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蝴蝶,翩翩飛舞,好不快樂。由於這個夢實在夢得太過真實,以至於他醒了都還有一段時間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莊周還是蝴蝶。他進一步想到:「今天我之所以是人,不過是在道的運作之下偶然如此,我上輩子或下輩子搞不好就是蝴蝶或其他東西,這樣看來,萬物和我不都是一體的嗎?」既然萬物一體,人和萬物也就沒什麼高下貴賤的分別可言。也正因為包括人在內的所有萬物都由「道」生出來,人和萬物都能體現「道」,所以當東郭子一再追問莊子說:「您所說的道,究竟在那裡呢?」莊子便接連的說了:「道在小螞蟻身上」、「道在稊稗這種小草裡」、「道在磚瓦裡面」,甚至最後他還說:「道就在大便裡面。」因為莊子認為從「道」的角度來看萬物,不論是螞蟻、小草、磚瓦、大便,它們都是由道變化而來,都可以在它們身上看到奧妙的道。

  道家關注玄之又玄的宇宙運行道理,和其他先秦諸子關心政治的態度很不一樣。東漢佛教傳入中國時,為了讓世人理解佛教的玄理,一開始就有不少僧人利用老、莊的思想來解釋佛學。漢末逐漸興起的道教,教義更多是擷取老、莊的思想來進行發揮的。到了魏晉六朝,學術界流行談論一些非關政治的議題,形成一股清談的風氣,當時人最喜愛談論的三部經典,除了《周易》,就是《老子》與《莊子》,這三部經典還合稱作「三玄」。

  由於《老子》全書充滿「正言若反」的智慧,對那些喜歡鑽牛角尖的失意士人來說很有吸引力;而《莊子》全書洸洋自適,信手捻來,處處是生動活潑的寓言俚語,《莊子》書中的「扶搖直上」、「沉魚落雁」、「螳臂擋車」、「相濡以沫­」等,更成為後世沿用不絕的成語,明朝著名的文學評論家金聖歎甚至稱譽《莊子》為「第一才子書」。老、莊思想裡一派閒適、恬淡、隱逸、高雅的氣息,也不斷成為後世文人創作的靈感來源。後世文壇中的隱逸、遊仙、田園學派,可以說沒有一個不是受到老、莊思想影響的。

  想要進一步瞭解老子和莊子的思想,除了先看蔡志忠畫的漫畫《老子說》、《莊子說》,也可以選讀周生春的《白話老子》或陳鼓應的《莊子今注今譯》。若想更深入研究老、莊思想,王弼的《老子注》、王先謙的《莊子集解》、郭慶藩的《莊子集釋》則是很適當的入門參考書。

※《老子》和《莊子》的比較
書名
項目 《老子》
《莊子》 篇章
分道、德兩篇,共七十一章,五千餘言
《漢書.藝文志》記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 異名
《道德經》
《南華真經》 作者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為周守藏之史」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 作者時代
春秋
戰國 寫作特色
以韻文進行寫作,論理直截了當
以寓言闡揚理念,充滿文學趣味 思想重點
1.自然無為方能順應「道」的運轉,與道相合
2.守柔不爭,謙沖自牧,知足就能滿足
3.絕聖棄智才能擺脫文明加諸己身的枷鎖
4.戰爭帶來苦難,若能「小國寡民」,自給自足便不需互相侵擾
1.道無所不在,萬物皆有「道」的奧妙在其中,物與我本是一體
2.看透生死,少私寡欲,便不會被外物干擾心智
3.知識沒有終境,無知無慮最接近「道」
4.曠達逍遙,保持柔軟身段才能養生全身,成為天真神聖的至人
 

作者資料

鄒濬智

一九七八年生,臺灣省南投縣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學士,國立臺灣師大國文系碩士、博士,專長為國文教學與漢語語言文字學。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資訊科學研究所兼任助理,臺科大、元培科大、景文科大兼任講師,耕莘專校兼任講師及專任助理教授,現任中央警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助理教授。 編撰有(含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等學術性專書四本、《說文解字注(標點本)》等教科書兩本,單篇論文五十餘篇。自許成為中國傳統學術與當今Z世代之間的橋梁。希望能藉由撰寫通俗性讀本的方式,引領年輕人進入到鮮花遍地的國學大觀園,使年輕人吟遊其間而樂於學習國學、運用國學,進而推廣國學,使中國學術風華再現。

基本資料

作者:鄒濬智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中文可以更好 出版日期:2010-09-13 ISBN:9789861202785 城邦書號:BK6020 規格:膠裝 / 單色 / 288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