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
取消文化:從啟蒙的興起到網路公審,失控的言論自由如何成為當代民主與政治上的困境?
-
記憶台灣1:從生活文化、教育信仰,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一億總下流?——老害、少子化、多死社會……老人國日本的社會難題與國家危機
-
迪士尼夢想之書【中英雙語,典藏語錄書】
-
人類大歷史:知識漫畫3 歷史主宰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內容簡介
失落的百工.台灣最在地的美力
向美好常民文化的守護者與傳遞者致敬
你知道在電器科技產品普及的現代,還有人用稻稈編織成「茶壽」這種天然保溫容器,免插電又環保,完全符合當今綠設計的風潮?
在媽祖遶境儼然已成為新興的文化觀光活動,你知道在陣頭最前端,宣告媽祖出巡的響亮「哨角」,極可能是出自有四十幾年製作經驗,年逾八旬的師傅之手?
當電影《父後七日》以一場看似荒謬的悲喜葬禮,點出台灣特有的民間風情時,你知道「孝女白琴」為何要透過看似誇張的吶喊與哭號傳遞喪家的悲悽?
街頭林立的高科技美容護膚中心,也許是時下愛美年輕男女的聖地,但你可體驗過挽面師傅手持細細棉線,就能擺平你臉上的汗毛和粉刺,還你一張清爽光滑的面容?
這是四個還在就讀大學設計科系的年輕學子花一整年的時間,靠著兩部摩托車走遍台灣大小鄉鎮,尋訪在時代快速滾動下日趨湮沒的100個傳統行業/手藝的動人紀錄。他們以年輕的眼、真摯善感的心,腳踏實地去尋覓、挖掘乍看也許陌生,但曾和庶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市井工匠與職人,用文字和圖像去捕捉親身所見、所聞、所觸的一切,刻劃每一個工作者默默堅持的身影,所承繼的傳統文化,及其深植於風土民情所內含的生活智慧及工藝巧思。
於是,在一次次與各種民俗工匠職人的相遇裡,在無數的第一次體驗裡,四個學生品嚐了吹糖、畫糖、傳統糕餅……師傅手藝幻化的香甜童年好味;體驗了舉凡頭上戴的(斗笠)、身上穿的(客家藍衫、旗袍)、腳上蹬的(木屐、草鞋)、日常起居用的(榻榻米、藤椅、木桶、竹蒸籠),族繁不及備載的各色天然正物;領略了做毛筆、揉墨、製硯,或小到毫芒雕刻、大至畫野台戲布景的精湛技藝;親訪了傳遞死生大事、神鬼信仰的種種禮俗職人與傳統工藝匠師……
作者資料
祁台穎
台北人,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畢,未來希望可以往電影編導的方向邁進,目前正積極學習。
林品儀
台中人,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畢,未來希望朝人文紀錄與平面設計發展,不管如何盡力去做吧!
紀岱昀
台北人,平日習慣用相機記錄生活的小細節,觀察美好的事物,主修視覺設計、繪畫,樂於參加藝文活動,閒暇時喜歡看電影、閱讀小說跟雜誌,最愛做的事是和朋友運動打球。
廖祿禎
水瓶座,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視覺傳達組畢業,專長為平面設計、文案、動態影像等,現為自由接案之設計工作者。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