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
取消文化:從啟蒙的興起到網路公審,失控的言論自由如何成為當代民主與政治上的困境?
-
記憶台灣1:從生活文化、教育信仰,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一億總下流?——老害、少子化、多死社會……老人國日本的社會難題與國家危機
-
迪士尼夢想之書【中英雙語,典藏語錄書】
-
人類大歷史:知識漫畫3 歷史主宰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一次大戰結束,歐洲經歷了一場總體戰爭四年的塗炭,家園殘破、民怨四起,憤怒的情緒直指戰犯德國。而各國首腦群聚巴黎,準備另一場紙上和約的角力。
談判桌上,對於德國的罪行,主張嚴懲的聲浪不斷,凡爾賽和約的初步條款因此在民怨沸騰的情緒支持下誕生。但各國對於歐洲經濟、社會、軍事、領土等問題皆各持己見:英國的同情態度、法國的報復心態、美國的理想主義在談判桌上顯現無疑,然而最終的妥協始終無法確切執行,國聯組織也無法有效發揮制裁能力。於是德國漁翁得利,國內民眾更激起國家主義,納粹在英法兩國的不和之中掌握政權,也種下了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
一份和約,歷經多年的修訂,卻在短短不到二十年間旋被打破,其歷史評價是正面抑或負面?在本書可一窺究竟。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