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性公民權:「知情同意中,曖昧不明的性界線到底是誰界定的?」哥大里程碑研究,剖析性侵害與權力、階級、空間交錯的社會性因素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以藝術重生的產廢之島,見證負面遺產如何成為居民的希望之海!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
一億總下流?——老害、少子化、多死社會……老人國日本的社會難題與國家危機
-
服從權威(原著出版50週年紀念版):有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
-
取消文化:從啟蒙的興起到網路公審,失控的言論自由如何成為當代民主與政治上的困境?
內容簡介
民國26年秋天,上百萬國軍向上海集結,為的是參與一場近代以來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慘烈的會戰。戰鬥的結果,百萬之眾傷亡過半,並在撤退途中演成崩潰,最終以南京的失陷為落幕。
六十年後,作者重新探討斯役的前因後果,揭開抗日戰爭過程中,許多逐漸為人淡忘的真實圖像。謹願讀此書者深思,前人所走過的血跡之路。
作者資料
李君山
一九六四年生。小時因一幀「火柴盒」小汽車的T-34圖片,迷上了「軍火」收集。小六「傾家蕩產」,買了本地第一部飛機圖鑑《戰翼》;國三開始依賴字典,翻譯《珍氏年鑑》;高一負責編寫校刊軍事專欄;大一首度發表「八一三」相關學術文字,後以該主題取得碩士學位。現於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肄業,從事抗戰史研究。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