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性公民權:「知情同意中,曖昧不明的性界線到底是誰界定的?」哥大里程碑研究,剖析性侵害與權力、階級、空間交錯的社會性因素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生命的尋路人(附彩頁經典重出):古老智慧對現代生命困境的回應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以藝術重生的產廢之島,見證負面遺產如何成為居民的希望之海!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服從權威(原著出版50週年紀念版):有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
-
藏傳密續的真相:轉欲望為智慧大樂道
-
幻象:偽真實的預製時代(出版六十年媒體批判經典,第一次授權全球繁體中文版)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一個獻禮,獻給這個動亂時代的心靈導師,也是作者的老師,頂果欽哲仁波切,同時獻給作者的心靈同伴,以及會讓眼睛在這些文字和圖像上停留一會兒的人們。
一九六七年,作者旅行到印度大吉嶺,遇到了他的第一位老師,加哲康加仁波切。他從一九七二年開始常住在喜馬拉雅山區。在康加仁波切離開這個世界之後,他有幸和欽哲仁波切相處十二年,從不丹到印度到尼泊爾,服侍著他並向他學習。在那過程中,他剃度出家,成為佛教僧侶。十二年中,他有幸陪伴欽哲仁波切到西藏訪問三次。
這些年來,他拍了許多相片,拍的是他的老師們以及圍繞他們的世界。他這麼做的主要願望是希望能夠分享他們世界中不可思議的美麗、堅強,和深度。
根據佛法的教義,每一個眾生都具有佛性。現象世界如果沒有被煩惱心錯誤看待,他的自然狀態就是圓滿。佛教相信正面的特質,好比善心,能夠反映人們的基本和真實本質。於是透過攝影,他希望能夠呈現人性的美。即使在激烈的痛苦之中,尊嚴和美是可以存在的;即使是面對毀滅和迫害,希望還是能夠存在的。這些話尤其應驗在西藏和西藏人民的身上,因為即使他們面對著種族和文化的殲滅,他們還能成功的保持住自己的喜悅、內在力量,和信心。
作者資料
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
已出家40年的藏傳佛教僧侶。巴黎巴斯德研究院分子生物學博士。年輕時除了追隨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一起研究生物基因族譜,同時也專精於生態攝影、鳥類生態學、天文學、帆船、滑雪等。26歲時,發覺擁有各種藝術或科學才華,並不能帶給他滿足,完成博士論文後決定放棄科學研究生涯,遷居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區,跟隨西藏上師學習佛法。曾師從頂果欽哲仁波切,並由該師引薦結識達賴喇嘛,1989年後,擔任達賴喇嘛的法文翻譯。目前在尼泊爾獻身於「慈悲─雪謙寺」的人道救援計畫。著有《僧侶與哲學家》《僧侶與科學家》(以上究竟出版)、《快樂學》等多部著作。其中,與父親的思辯對話集《僧侶與哲學家》在法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國民書,被翻譯為21國語言。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