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自我提升
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32個上班族增加自我籌碼的方法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站上職場制高點,掌握遊戲規則、擬定致勝策略 每天加班、勞心勞力卻找不到你在公司的位置? 積極對抗排山倒海的工作卻有壯志難伸的委屈? 打開電視,各式節目鼓吹著人人該活出自己、勇敢追夢。關上電視,放下遙控器,眼前的現實卻是日復一日、朝九晚八、還有難熬的周一症候群。身為上班族的你是否想過,難道這就是我們下半生的宿命? 管理顧問出身,擅長引領「改變」的兩位作者要告訴你,不論現在的工作為何,你的人生絕對有更好的選擇,你欠缺的只是一套方法!這本書將會牽著你站上職場的制高點,帶你參透職場局勢,看懂遊戲規則,進而擬定最佳的致勝策略。改變就從今天開始,你值得擁有更精采的職場人生! 快來檢視你的職場生命力! ◎【職場現況分析】跟著作者原創設計的手指迷宮圖,指出職涯盲點並提供解決方案! ◎【職場力雷達圖】畫出屬於自己的職場生命力雷達圖,了解你的優勢與弱點! ◎【職場生存新觀點】作者透過專案管理的思維,系統化整理出上班族必知的超實用觀點! 【名人熱情推薦】 ◎王文靜(商周集團執行長) ◎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邱宏哲(三竹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洪廣禮(104人力銀行事業群 資深副總經理)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 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26位各界菁英一致力推】 ◎王之彥(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 ◎朱致遠(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李岱洲(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副教授) ◎周龍鴻(長宏專案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堯(開南大學企業與創業管理系副教授) ◎夏承先(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深專案處長) ◎曹明哲(三竹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APP應用事業群 協理) ◎張行道(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系教授、工學院工程管理碩專班執行長) ◎戚樹誠(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 ◎程哲明(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創新中心 專案處長) ◎游李興(能碩科技 董事長兼總經理) ◎曾浩璽(國立宜蘭大學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 ◎郭展榮(第零步驟推動者 / 新創天使投資者與導師) ◎劉奕汶(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助理教授) ◎陳亦豪(艾普拉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聯合創辦人) ◎陳建男(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 ◎趙基揚(國立台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 ◎賴則先(捷安特中國總裁特助) ◎賴秋燕(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 資深顧問) ◎潘家琳(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謝文翊(精誠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專案支援處 資深專案處長) ◎鍾永鎮(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產品企劃三處 處長) ◎鍾易詩(開南大學物流與航運管理學系系主任) ◎蔡青志(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蕭上農(Inside網站共同創辦人) ◎釋俊彥(銘傳大學國際學院助理教授)

目錄

【目錄】

職場菁英 齊聲推薦 002
序言 004
現況分析路線圖 010

I 掌握自我定位
1-1 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 014
1-2 我只想要一個平穩的生活,有什麼不好? 021
1-3 投入公職是追求穩定,或是一場豪賭? 026
1-4 雞腿便當與退休計畫 034
1-5 一年過去,你的辛勞讓人有感嗎? 040

II 了解職場規則
2-1 升職的條件 046
2-2 沒有什麼不用付出代價(上) 052
2-3 沒有什麼不用付出代價(下) 057
2-4 上班族該知道的秘密:功勞與苦勞的價值表 072
2-5 如何選擇合適的產業 076
2-6 35 歲前別急著當第一名,But…… 081

III 增加自我籌碼
3-1 35 歲之前,你該知道的是…… 088
3-2 第一份工作的出頭捷徑 096
3-3 向上管理的五個原則 103
3-4 新手主管該知道的五件事 108
3-5 影響老闆其實超簡單 114
3-6 向扒手學習職場求生術 121
3-7 上班族也該培養閱讀習慣 127

IV 正向工作心態
4-1 開心上班必備的三個想法 134
4-2 解決問題與擺脫困境的五個態度 139
4-3 要收穫就別灌溉雜草 144
4-4 中階主管的責任與矛盾 151
4-5 衝出「離職- 求職- 抱怨- 離職」的漩渦 157

V 提升轉職勝率
5-1 如何寫好自傳 164
5-2 面試難題Top 10 171
5-3 求職要勝出?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178
5-4 三個圈,畫出你的領域 184
5-5 求職時該做與不該做的十件事 191
5-6 【年度職涯健檢】 關於履歷表更新 202

VI 附錄
6-1 結語 214
6-2 上班族核心能力查核分析 215
6-3 職場生命力自我檢視表 217

序跋

【序言】

  時間好快,自從二○○七年開始撰寫「專案管理生活思維」部落格,轉眼已經過了七個年頭。

  寫部落格的初衷,是想透過網路分享專案管理的知識。隨著與網友的互動越來越熱烈,逐漸從管理知識延伸出許多精彩的討論,我們也因此開始以管理學的思維出發,寫了不少與個人發展與職涯規劃相關的文章。

  這次我們重新以一個更有架構的方式整理這些文字並集結成書,希望藉由系統化地閱讀,幫助大家勾勒出自己的想法。

  書中的概念都是我們在職場上一路走來的親身體會。當年還是小工程師的時候,滿腦子都是迷惘與困惑,隨著帶領專案、統籌部門、甚至經營一間公司的經驗累績後,我們逐漸理清頭緒。很多年輕時以為毋庸質疑的規則,等自己當上主管後才體認到當年的天真。天真不一定是壞事,只是很多時候,懂得站上高處瞭望,可以讓我們看得更多,更全面。

  透過本書也想提醒讀者,未來十年,職場必會出現革命性變化。過去台灣藉由製造業領頭創造經濟榮景,只要在學校好好讀書取得學歷,自有穩定的工作做為回饋。可是那樣的黃金時代過去了,接下來是個人價值當道的時代。新的時空背景下,大型組織的凝聚力不復以往,加上學歷貶值的推波助瀾,想靠年資累積是無法保障職場生存的!

  面對挑戰,該從哪裡開始強化? P.8 的路線圖可以幫助你。分析自己的狀況後,你可以從路線圖建議的章節開始閱讀。也可以從第一頁開始,完整了解我們對職涯規劃的全套觀點。本書的最後也提供了簡單的自我檢測工具,幫助你進行現況盤點,並建議下一步的行動綱領。

  無論是職場新鮮人或職場老將,不妨藉由這個時機思索一下自己的長期目標,同時反思終日忙碌到底是逐步朝向目標,還是早已偏離方向。在前方等著我們的,是大型組織逐漸式微,而個人價值逐漸抬頭的時代。沒有什麼比增加自己的籌碼更為重要。就從翻開本頁做為開始吧!

  請讓自己成為一個不靠大公司名片,也能在職場屹立不搖的強者!

張國洋、姚詩豪 於2014/01

內文試閱

1-1|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
有次在部落格的讀友聚會上,被問起創業的歷程,我簡單交待了當年和夥伴創業的經過,對方又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你是何時開始興起創業理想的呢?」

   「創業的理想」?嗯,記得我從小學開始就有出國留學的理想;研究所時就對成為管理顧問充滿理想;在美國取得管理學位後,便一直期待能參與國外的大型專案,這當然也是理想!但創業這件事對我來說,與其說是理想,還不如說是一種體悟。這得從某天我出門上班的過程說起。

   那年,我從一間小公司跳槽到國內知名的大型企業。記得早上上班常遇到一位鄰居,他是事業有成的建築師,穿著雅痞,表情卻很嚴肅。每次和他共乘電梯下樓,我都會主動和他打招呼,但他頂多嚴肅地點個頭,不發一語,也沒有微笑。

   我這人有個毛病,對我越冷漠的我越想逗他開口!有次又在電梯巧遇,心想這位大哥既然是個建築師,跟我也算同個產業,不妨找個工作相關的話題試試。

   「您是從事哪方面的建築設計呢?樓房、景觀、還是室內設計?」我開口攀談,他仍是一臉酷樣地回答:「都有!」,然後電梯內一陣靜默……本次搭訕再度失敗,我只好從口袋裡拿出新印的名片遞過去:「這是我的名片,希望以後有機會合作囉!」

   沒想到雅痞鄰居看到我的名片,眼睛突然一亮:「喔!原來你在XX 公司喔!你負責哪些案子?你是學結構的啊!」就這樣,我們出了電梯後,又在電梯口聊了幾分鐘,相談甚歡。從那天起,只要我們在電梯遇到,都會聊上幾句,變成了好朋友!

   我赫然體悟到,原來進了知名企業就像進了魔法學院,在關鍵時刻只要使出「魔法卡(名片)」,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實上,「魔法學院」還發給我們每人一件「魔法斗篷」(你要叫它員工制服也行),只要穿著它去拜訪任何合作廠商,你都可以感受到魔法帶來的力量:大家都愛你,不吝惜給你更多的微笑和必要的支援!連我這個魔法學院的一年級新生都可以體驗到一種愉悅的「漂浮感」,這是我過去在小公司未曾有過的感動!

   進了大企業後我的薪資降低了,但這份工作帶給我許多無形的福利,讓我覺得非常超值,甚至連老爸老媽都與有榮焉。

   上一間小公司默默無名,僅管我位階不低,薪水也很優,但爸媽總是很難向朋友們介紹我的工作。自從有了知名企業的加持,雖然他們還是搞不清楚我在做什麼,不過爸媽的朋友看到我都會說:「喔,你就是在XX 公司上班的OO 嘛!優秀優秀!」。有次我回家遇到老弟的同學來作客,對方看到我也說:「啊,你就是在XX 公司上班的大哥!」好樣的!我的稱號現在竟變成「在XX 公司上班的OO 了」,不太習慣,但是說真的,我喜歡!

   只不過,快感來得急,去得也快。

   有天和一位當牙醫的同學閒扯,他開玩笑說牙醫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因為全世界的人都有三十二顆牙齒,所以他不愁沒生意可做(看來心臟和眼科真沒搞頭)。就算有天流落非洲荒野,他還是可以幫土著拔牙換鴕鳥蛋維生。想想也是,醫生就算沒了大醫院的白袍,到哪裡都還是有機會靠醫術提供價值,而木匠、廚師其實要生存也不難,那我自己呢?我雖然是工程師,但卻沒能力從頭到尾做出一個產品,或是憑一己之力解決一個問題、完成一項計畫。我發現,我自己的價值其實建構在一個非常薄弱的基礎上,這個基礎不怎麼仰仗我,我卻非常依賴它,簡單地說,沒了名片,沒了制服,沒了頭銜,我還真的什麼都不是,簡直就像缺了南瓜馬車的灰姑娘,沒有哆啦A 夢的大雄。

   回憶起創業的初衷,其實只有簡單的兩個字——「生存」!

   在這個強調「熱血」,人人「追夢」的年代,年輕人總是把「創業」與「理想」緊密連結。但對我自己來說,創業非關理想,我只是想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造出一些屬於我們的「獨立價值」,希望靠這這些價值,縱使沒有「魔法卡片」與「魔法斗篷」的庇蔭,也能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

   「職場」跟「情場」是很相似的。當你過度依賴對方時,通常也是對方開始厭倦,想甩開你的時候。如果有天你變堅強獨立了,往往又會散發無窮魅力,讓對方忍不住靠過來。當勞方上街頭抗議資方時,其實已然成為這段關係的弱者。並不是說勞方權益不該爭取,我想說的是,在走到這一步之前,我們應該預備更好的策略,至少替自己累積一些籌碼。當水草不再豐沛時,只有兩個選擇,當個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或是,在同樣的土地上種植出自己的價值。前者是當個具有跨國工作能力專業人員,後者就是創業,發展一套自己的系統,創造出價值。

   這就是我創業的心情。不妄想當位高權重的大老闆,不敢談風花雪月的理想,只是希望拿回一些生存的主導權,考驗自己在沒有大企業或是明星產業的光環下,我和我的夥伴們能夠創造出多少真正的價值。倒也不是自己開公司才叫做創業,「創業」只是凸顯「價值」的一種形式。如果你月薪六萬,市場上能取代你工作的人,月薪要價十萬,那麼你對公司來說就有四萬塊的淨值。我們絕對要排除「靠公司賞口飯的思維」,就和公司與公司的合作一樣,你是一個獨立的事業體,企業透過市場機制取得你的專業服務,就是那麼簡單。公司若能用同樣或更低的價格找到更高水準的服務,它終究會離你而去。但相對的,你的服務在市場上若有更高的價值,你也絕對可以待價而沽。

   把自己視為獨立事業體來經營,就是創業!我們和公司的關係,應該是一段平等對待的感情,一段互惠的合作。要是心底能夠這麼想,自然不會產生過度的依賴或期待,也會持續為拉高自己的價值而努力,成為公司(也是自己)的搖錢樹,而不是拖油瓶。對於有心創業卻苦無資本的人,我也想說一句或許不太中聽的話。有人願意投資你的事業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你的創業不過是基於一個天外飛來的遠大理想(或賺錢點子),卻因為籌不到足夠的錢便自認無法開展,我認為你是誤解了創業的真諦。創業是自己和伙伴們獨力創造賴以生存的價值,而不是向別人借錢去滿足自己達不到的夢想。有多少錢做多少事,重點是把自己現有的價值凸顯出來,而非靠著一個idea,弄一筆錢,去市場賭一把!從來就沒有扎實的企業是單純靠點子成功的,如果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等到資金到位才開始寫程式,我想今天社群網站之王應該另有其人。

   創業非關理想,但求生存,這是我的看法。

1-5|一年過去,你的辛勞讓人有感嗎?
     這是個強調「有感」的時代,很多時候「無感」就等同不存在!政府官員整天行程滿檔我們都知道,但老實說誰在意呢?我們只在意房價是否合理、薪資是否提升,種種施政是否讓人覺得「有感」。我家附近有間餐廳最近漲價,老闆雖然強調食材升級,服務升級,但顯然很多食客跟我一樣,對這些升級無感,倒是對漲價「很幹」,所以我猜現在老闆必定對「門可羅雀」這句成語「非常有感」。

   回顧過去這一年,我們是否帶來讓人「有感」的價值,尤其在歲末年終,有人領紅包,有人怕雞頭的時節。每次有朋友跟我聊職場的問題,我都會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們「定期維護履歷」很重要。一張履歷除了是求職必備文件外,更是一項自我檢視的重要工具。這樣說或許有些武斷,但除非你已經達到「名人」的等級,你的名字、你的臉就是最好的品牌,否則,值得列上履歷的豐功偉績才是別人對你「有感或無感」的關鍵。

找到自己的關鍵字
現代人每天大腦要處理的資訊,可能比我們非洲的遠祖一輩子要處裡的還多。我們的大腦有自動抓取「關鍵字」的功能,會不自覺地對複雜的人事物進行簡化與精煉,只保留最具代表性、可辨識的符號在腦中。舉個例子,說到「林志玲」你腦中會想起什麼?名模、娃娃音、還是言承旭……每個人聯想的關鍵字或許不盡相同,但多半很難超過五十個字。志玲姐姐畢竟是大明星,我們能在三十秒內找到五十個字形容她已經不簡單,何況一般人?

平凡其實很貴
  如果請你的同事簡單地形容一下你自己,限時三十秒,字數五十個,你覺得他們會怎麼說?很難想像對不對,沒錯,因為我們多數人都太平凡了,平凡到很難用簡單幾個字點出獨一無二的特色,平凡到很難凸顯我們和多數人有何不同,平凡到很難證明自己是不可取代的,或是值得拿超過22K 的薪水。有人會回說「當個平凡人有何不好?」當平凡人當然很好,但前提是你要有當平凡人的「條件」。各位回想一下,最近一次聽到「其實我只是個平凡人,和大家都一樣」或「我只想過著平凡人的生活」這樣的話是來自誰的口中?

  不管說話的人是當紅偶像明星、排名前茅的首富、還是皇室成員,我可以很確定她 / 他絕不是你我這樣的「平凡人」。「平凡」有時就像賈伯斯的穿著一樣弔詭,我們可不可以和賈伯斯一樣,只穿著圓領T-shirt 和慢跑鞋上台簡報?當然,只要你是賈伯斯就可以。除非你工作的地方沒有任何競爭,沒有績效考評,公司也不會裁員逼退,或者你早已家財萬貫,否則「平凡」就絕不是我們的安全選項。倒不是說處處要與人爭鋒頭、論輸贏,但我們總得在某方面凸顯出自己的獨特價值,至少讓上司、讓老闆、讓客戶對我們的貢獻「有感」,畢竟,「買家」確實以薪資和福利來交換我們的專業服務,我很確定他們在付錢的時候是絕對「有感」的。

履歷 = 別人眼中的自己
我強烈建議你空出半天的時間,坐下來,備好紙筆,獨自回想一下,過去一年的自己到底「完成」了什麼,並且更新一下自己的履歷(不管你有沒有要謀職)。舉個例子,二○一二年澳網公開賽喬帥(喬科維奇)拿下男單冠軍,完成澳網三連霸,你要如何向不看網球的人介紹這位高手?最簡單客觀的方式是這樣:
  喬科維奇,二十五歲,塞爾維亞籍職業網球員
  ◎二○一三澳洲公開賽冠軍
  ◎二○一二澳洲公開賽冠軍、美國公開賽亞軍、法國公開賽亞軍
  ◎二○一一美國公開賽冠軍、溫布敦錦標賽冠軍
  ◎二○一○美國公開賽亞軍

   我們的履歷某種程度也該如此,畢竟這就是職場上他人認識我們的方式,不管你是否喜歡,履歷就是被簡化的自己,至少在職場是如此。每個人都會在履歷上寫明職位與工作內容,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該標註在這份工作中我們成就了什麼(Accomplishment),以及達到什麼樣的里程碑(Milestone),注意,履歷絕非職務說明(JobDescription)而已。舉例來說,Alex 於二○一○到二○一三年間在某企業擔任專案工程師,「平凡版本」的資歷會像這樣:
  ◎二○一○年一月 至 二○一三年十二月 ○○電子公司 專案工程師
  ◎協助業務與PM 進行報價
  ◎分析產品成本與資源需求
  ◎負責協調客戶變更以及技術問題

   以上不痛不癢的描述方式,絕對會幫助Alex「順利混入」其他數百位相似的應徵者中。事實上,若要讓審查者更「有感」,Alex 應該強調他這兩年職場的具體成果,就像喬科維奇的簡介一樣:
  ◎二○一○年一月 至 二○一三年十二月 ○○工程公司專案工程師
  ◎完成多項大型計畫的提案,包括○○專案(金額○○)、○○專案(金額○○)等。製作產品○(研發金額○○)之成本估算與資源計畫
  ◎順利完成多項合約執行工作,包括○○客戶的○○合約(金額約○○元)

履歷 = 自我的回顧與展望
  當我們面對一個難以預測的未來時,應該逐步地、漸進地完成階段性的小目標,藉此根據回饋資訊適度地調整步伐與方向。這與職場的挑戰是否很像?預先想好一條職場的康莊大道,做出精細的規劃,並按部就班地執行,這樣的事情越來越不像計畫而像神話。傳統日本上班族擠破頭考進大企業,並期待從基層做到課長、部長、專務這樣單向式的職涯軌道(Career Track)在我看來已成為一場豪賭!賭產業不會起伏、賭企業不會衰敗、賭自己不會倦怠……

   「我將來要朝哪邊發展?」、「我是否還該繼續現在的工作?」這類的問題原本就很難一夕之間豁然開朗!與其空想,不如試著把每天的努力,凝聚成一顆顆履歷上的「亮點」,讓別人先對你的貢獻「有感」,為自己帶來工作上的「小確幸」。當亮點夠多的時候,自然就會連成一條脈絡,這時「偉大航路」也就在眼前展開了!

3-1| 35 歲之前,你該知道的是……
  在你看完前一篇〈35 歲前別急著當第一名,BUT……〉文章後,我在這篇則想給「社會新鮮人」一些建議。尤其當你離開學校,試了幾份工作並終於決定要在一個位置上穩定下來時,你更該好好想想下面幾件事。因為如果沒有好好在三十五歲之前,或甚至在三十歲以前打下某種基礎。那人生後段的「比賽」,你甚至連參加的機會都沒了。

1. 關於核心職位vs. 非核心職位
  核心職位指的是在一間公司裡,對「營收」有直接幫助的位置。因為就算使用同樣技能的職缺,在不同公司裡頭,都可能因為位處核心位置與否而影響其權力大小、重視程度、加薪率、以及升遷的暢通度。當然,你若只是想找個安穩的位置待著,三十五歲前你待在非核心的位置上,看似差異不大、薪水可能也不壞。可是就「長期競爭力」而言,你的眼界與經驗很可能會越來越不如另一個待在核心職位上的人。一旦過了三十五歲,對方進入管理圈、而你還在做同樣事情時,差異就會一年比一年增加了! 這是因為任何公司中,90% 具影響力的高階職位,一定是「核心部門」的人升上去的(財務部門倒是唯一的例外,就算不是金融產業,財務部門的主管也有可能進入管理核心)。

2. 關於深度vs. 廣度
  沒人說你一定要終生待在同產業待一輩子,但請先思考深度與廣度這件事。

     深度能讓你在一個職位上扎根、往上爬、並擁有安穩感。但缺點在於,長期而言,你往其他領域(甚至同公司其他職位)的切換彈性會縮限。我給年輕的朋友一個大原則。當你在一份工作上穩定下來後,請至少花三年的時間在位置上紮根(先有深度)。比方說提升該領域所需的技術與學識技能、多認識那領域的人、認真投入並給別人一個正面與積極的形象。

  深度通常是你第一次升遷的關鍵。但當你開始當一個小主管後,就得開始廣度的訓練(尤其是管理知識)。比方說學習專案管理、流程設計、了解經營工具、提升溝通能力、強化橫向業務的認識。你是設計部門,就試著往前端了解銷售與售前支援(Sale or Pre-sale);往後則要了解工程部門;你是工程部門、就試著往前了解設計部門、採購部門;往後就去試著了解QA、QC 或是客服的部門。行有餘力,繼續了解財務、法務、總務、人事等,對你掌握一個組織運作的能力是絕對有幫助的。

  另一個要提醒的是,別太早提升廣度。如果一隻腳沒站穩,卻有太多不同工作的經驗時,往往會造成後面工作的妨害。一個簡單的測試:若到三十歲以後,履歷表拿出來還沒有辦法勾劃出一個「有一貫性」的發展路徑時,你將會讓自己只剩下自行創業一條路。

3. 關於大公司vs. 小公司
  另一個新鮮人該思考的是你想為自己累積什麼東西。大公司提供了某種虛幻式的生涯保障,好像能有組織的學習與成長,但實際上大公司分工很細,有可能你進去三年,做的事情只是一個無聊的小事情(如不斷幫新人加保或不斷幫新人裝電腦)。若你沒有太大的工作野心,找個在上升趨勢的大公司,做些簡單的小事,機會就只能一股腦的賭在經濟產業未來的榮景上。

   唯一的問題在於三十五歲後,這選擇的風險有可能越來越高,如果產業沒有爆發力、自己又還只當個小職員時,突破的機率就越來越小。畢竟大公司有能力的人多,卡位激烈、升遷並不易。小公司則因為人少,所以若你有能力,其實很容易出頭。你若有能力,六個月到一年內就有可能掌握到足夠的資源。我每次都跟來找我抱怨自己能力不受賞識的年輕朋友建議,你若真覺得自己能力被埋沒,就去小公司試試看。如果一年內還是沒能出頭,那保證就不是沒有伯樂的問題了……

   此外,小公司的工作可能凡事都得自己來。找包商,從詢價電話開始就得自己打、提需求、寫合約、看合約也是你自己、執行時監工、甚至最後廠商要請款、跟會計連絡怕也得是你。但好處在於,你若願意學,常常一下子就能把整件事情從頭到尾都摸過,個人成長性絕對較高。而且你若辦事能力強,一下子學會且能辦得服服貼貼,老闆一定重用你。如果你真有能力,半年到一年左右必然就能出頭。

4. 關於興趣vs. 第二專長
再來我要提醒,年輕人不要用興趣來決定自己的工作。因為你最有興趣的,未必是客觀上最具長期發展的產業領域。你可能投入很多心血,可是社會並不給你任何回報。這一方面在經濟上打擊了自己,另一方面也消磨了自己對興趣的那份感情。

   能的話,盡量把自己的第二擅長的能力當成選工作的優先考量。第二專長雖然未必是我們最喜歡的;但至少能在經濟上帶來回報。帶來回報後,拿收入繼續滋養我們的興趣,其實是風險最小的一條路。一方面提升第二專長的競爭力,也透過這樣子繼續滋養你的第一專長。就算第二專長的選擇不成功,還能退一步繼續用興趣與熱情,去開拓另一條路。這也是增加自己彈性的一種做法,也是一種人生層面的風險管理!

5. 關於人多vs. 人少
  上面給的建議,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既有規則上的出牌原則。可是要提醒的是,當你走在人多的地方,其實就很難在地上撿到黃金了。找一條能累積深度、有前景、培養自己多方能力的路,才是下一時代勝負的關鍵。

   聽我這樣講,有人可能質疑,選擇有這麼好找嗎?我的感覺是,時代是一直輪替的。當過去十年大家一窩蜂讀大學研究所時,技術性的人才其實已經日漸缺乏。最近一些被廣泛報導(或檯面上)成功的人,如吳寶村、阿基師、九把刀等,做的並非一定要高學歷、花很多錢上課、或非天縱奇才不可的事情。只要有夢想、願意投入時間、堅持不放棄,就算你我也有可能做得到。

   只是他們選擇跟別人略微不同的路、嘗試不同於傳統的運作模式、加上認真、投入、以及付諸時間,最後就成為一個頂端的星星。我相信這社會還是會對願意投入的人提供充分的養分。唯一在於,你想怎麼去爭取。但肯定的事情是,若你只是想跟著別人屁股後面走,就很難突然跑到前頭去。給自己正面觀點,並嘗試不同的路線,恐怕才是年輕人應該嘗試的路。(也請參考本書P.144 〈要收穫,就別灌溉雜草〉)結論環顧四周,有人混得好、有人混得差。不要極端的把別人混的好與壞都歸咎於運氣;同樣的,也不用消極認為是因為別人天賦比我們好。選擇的路線其實一樣重要。

   有些路線真的比較好走,你能取得較大的槓桿;順風的路,輕鬆划槳也能一帆風順,是所謂事半功倍。但有些路真的崎嶇得多,很難取得勝利所需的資源;逆風行駛,用力划船都可能翻船,是所謂的事倍功半。

   到底什麼策略適合自己?其實是年輕人應該在畢業後的三年內,好好思考,並付諸實行!

作者資料

張國洋(Joe Chang)

大人學網站共同創辦人 Project Up專案管理的生活思維擔共同創辦人 識博管理顧問共同創辦人 國際專案管理師(PMP) 台灣百大企業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 環宇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擅長專案治理、流程設計、與邏輯思考。與姚詩豪合著《3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以及《大人學選擇》,常踞書店暢銷榜。另著有《愛情市場學》,並於《專案經理雜誌》擔任專欄作家。相信邏輯的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正確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相關著作:《愛情市場學:寫給80分女生,提升戀愛力的不敗思維》 相關著作:《愛情市場學:寫給80分女生,提升戀愛力的不敗思維(全新修訂版)》《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32個上班族增加自我籌碼的方法(暢銷新版)》《愛情市場學:寫給80分女生,提升戀愛力的不敗思維》

姚詩豪(Bryan Yao)

大人學網站共同創辦人 Project Up專案管理的生活思維擔共同創辦人 識博管理顧問公司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 國際專案管理師(PMP) 環宇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商周》、《經理人》、《天下雜誌》專欄作家 當兵時被派到金門和老外一起掃雷,從此成為「專案控」,熱愛和各國團隊一起打拼的感覺!參與的專案中,軟的有軟體、硬的有模具、地上有高鐵,地下有捷運。曾任紐約市環保署及百大企業的顧問。「用管理思維來豐富生活」是他近年的研究主軸,文章散見於《商業週刊》、《天下雜誌》等雜誌與電子媒體。 相關著作:《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32個上班族增加自我籌碼的方法(暢銷新版)》

基本資料

作者:張國洋(Joe Chang)姚詩豪(Bryan Yao) 出版社:流行風出版 書系:好.生活 出版日期:2014-01-23 ISBN:9789863061311 城邦書號:2CPV16 規格:平裝 / 單色 / 22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