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套書館 > 人文藝術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套書)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套書)

  • 作者:李德哈特(B. H. Liddell Hart)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4-06-04
  • 定價:800元
  • 優惠價:75折 599元
  • ※本商品已最低價,恕不再打折

內容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百週年紀念版 ◆二十世紀軍事思想巨擘李德哈特巨著 ◆自1930年出版至今,備受專家讚譽、影響歷久不衰的軍事經典 最有權威性的見證 李德哈特在一戰爆發後就自願從軍,經歷了英軍史上傷亡最慘烈的索穆河會戰,之後擔任《每日電報》、《泰晤士報》軍事記者,也曾負責英軍的訓練、《步兵教練守則》的撰寫、與英軍改組,因此對一戰與當時的軍務皆有第一手掌握。 最有影響力的分析 歐洲各國在一戰中因劇烈的正面衝突導致極大的死傷人數,李德哈特反省之後進而研擬、鼓吹「間接路線」的作戰方式,其機械化思想甚至對後來德國於二戰中採取的閃電戰術與裝甲戰術有直接的啟發。 【內容介紹】 一場大戰、一千多萬人的死亡 三個舊帝國的瓦解、大洋兩岸勢力的消長,世界權力格局徹底改觀 而這只是另一場更血腥的衝突的先聲…… 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號,塞拉耶佛的一聲槍響引爆了整個世界。歐洲列強紛紛全面動員,傾其全國之力,投入這場前所未見的殘酷血戰。然而,機關槍、重型火炮等新式武器不但沒有帶來勢如破竹的預期效果,反而導致了僵持不下的消耗戰。綿延千里的鐵絲網壕溝陣地成為列強意志拚搏的角力場。 數以百萬計的軍人在破片四濺、血流成河的泥濘戰場,試圖打出世界新秩序的黎明。戰禍遍及亞歐非三洲,砲火硝煙中超過一千萬人喪生,不僅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世界的權力格局也隨之改變。德、奧、俄三大舊帝國紛紛解體,美日兩強從大洋彼端登上舞台。然而這場號稱將結束一切戰爭的戰爭,遺留下的結果竟是下一場更大規模的世界大戰。 這本書是軍事史學名家李德哈特數十本名著的其中之一,他自己出身軍旅,並親身經歷一次大戰,後來也當過軍事記者,並協助過英國陸軍改組,後來投身軍事學術。 李德哈特是歷史學家,也是戰略家。他主要的學術成就是在歷史方面,不僅寫作《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與其他戰史著作,更為傳世的是他研究戰略思想的著作,包括被喻為經典的《戰略論:間接路線》、《為何不向歷史學習》。他對「大戰略」的研究,開戰略思想研究風氣之先,不過他並未再寫一本探討大戰略的專著,殊為可惜。我們研究戰史,不僅為鑑古知今,同時也在於由戰史中學習,發現前人的錯誤,並且記取教訓。在這個紛亂的年代,重讀李德哈特的這本書,的確別具意義。 【名家推薦】 「要消弭戰爭必先了解戰爭。李德哈特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從將領訪談中描繪出一戰的樣貌。讀者可從將領的觀點看到大戰中戰役的推演,進而分析雙方致勝與戰敗的原因。就讓李德哈特為您撥開戰場之霧。」 --施孝瑋(「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 「歷史不會重演,記取歷史的教訓是決策者的必修科目。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雖侷限於歐陸地區,卻引導帶來全球範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本書從戰略角度解析,辯證一戰真相,讓戰史研究更具豐富與可看性。」 --翁明賢(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 「李德哈特是20世紀英國最負盛名的軍事與戰略理論家之一。他親自參與英國一次大戰期間傷亡最慘重的索穆河會戰,此後深感當時的軍事理論不正確。於是他以獨特的眼光觀察、反思與記述一次大戰。基於實戰經驗與理論推演,李德哈特在一次大戰後提倡以坦克為核心的機動作戰,不料卻提供靈感給德國建立裝甲部隊。另外,李德哈特提出「間接路線」理論,對於後世戰略思想影響很大。閱讀本書可以分享李德哈特的思維。」 --高雄柏(《尖端科技》雜誌軍史專欄作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是瞭解一世紀以前的國際戰略情勢的最佳著作,且內容深入淺出,讀來輕鬆毫不費力。」 --陳國銘(《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 「當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位作戰老兵--英國的克勞迪.喬勒斯於2011年5月5日在澳洲過世後,這場百年前的大戰就逐漸從經驗與回憶,轉變成歷史與文獻……。但透過戰略大師李德哈特撰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讓我們得以從更接近的時序角度,重新審視這場死傷逾千萬人的世界大戰。」 --謝仲平(《尖端科技》雜誌資深編輯)

目錄

譯序 序言 《大戰真相》原序 第一篇 戰爭緣起 第二篇 各方實力 第三篇 各方戰爭計畫 第四篇 一九一四年——情勢膠著 第一章 改變情勢的馬恩河會戰 第二章 傳奇的坦能堡會戰 第三章 奧軍終結者康拉德與蘭堡之戰 第四章 第一次伊普爾斯之戰 第五篇 一九一五年——一團僵局 第五章 韃靼尼爾計畫的誕生 第六章 功虧一簣的加里波里登陸 第七章 毒氣瀰漫的伊普爾斯 第八章 不必要的羅斯會戰 第六篇 一九一六年——不分勝負 第九章 凡爾登浴血包圍戰 【下冊】 第十章 布魯西羅夫的攻勢 第十一章 索穆河攻勢 第十二章 多災多難的戰車發展 第十三章 羅馬尼亞之淪陷 第十四章 攻占巴格達 第十五章 日德蘭海戰 第七篇 一九一七年——戰局緊繃 第十六章 打打停停的阿拉斯攻勢 第十七章 麥西納之戰 第十八章 趕往巴斯青達之路 第十九章 戰車奇襲康布萊 第二十章 卡波雷托之戰 第八篇 一九一八年——勝利的曙光 第二十一章 最初的突破 第二十二章 法蘭德斯地區的突破 第二十三章 突破馬恩河 第二十四章 第二次馬恩河之戰 第二十五章 德軍的「黑日」 第二十六章 麥吉多之戰 第二十七章 聖米赫爾之戰 第二十八章 繆斯河—阿爾岡之戰 後記 附錄:空中戰爭篇

作者資料

李德哈特(B. H. Liddell Hart)

英國戰略家和史學家,有「二十世紀克勞塞維茨」之稱,其作品極多,以戰略與戰爭歷史為主。1895 年出生於巴黎,為英國牧師之子。畢業於劍橋大學,1914 年加入英國陸軍擔任步兵軍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兩度受傷,在索穆河會戰中存活,1927 年以上尉軍階退伍。離開部隊後以寫作為生,曾在《每日電訊報》和《泰晤士報》擔任軍事記者。 其戰略思想的雛形,是在 1929 年出版的《歷史中的決定性戰爭》中奠定,本書之後不斷地延伸與修訂,最後取名《戰略論:間接路線》。著作超過三十餘冊,除《戰略論》和兩次大戰戰史外,還有他自己的傳記,成為多產的軍事作家。李德哈特治學嚴謹,他所寫的歷史為人們所推崇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會親自做田野調查,實勘戰場或遺跡,收集足夠材料後才開始書寫。 二次大戰前擔任英國陸軍大臣私人顧問,並影響了張伯倫政府的陸軍改組政策。李德哈特是閃擊戰的倡導者,其地位與富勒將軍齊名,並被德國古德林將軍譽為「機械化戰爭理論的創始者」。由於李德哈特反對邱吉爾的若干戰爭政策,而始終未能在英國施展抱負。不過他的思想在其他國家,特別是德國具有相當的影響。他的研究不限於軍事領域,更涉足歷史和哲學。 戰後,李德哈特在軍事學術界地位達到最高峰,巡迴於歐美各大學及軍事院校進行講學,被廣泛公認為戰略研究先驅。1966 年受英女王冊封為爵士,1970 年逝世。 相關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上)(二戰終戰七十五週年紀念版)》《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下)(二戰終戰七十五週年紀念版)》《戰略論:間接路線》《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下)》《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上)》

基本資料

作者:李德哈特(B. H. Liddell Hart) 譯者:林光餘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4-06-04 ISBN:9789863441205 城邦書號:RM2005S 規格:平裝 / 單色 / 78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