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圖、圖形、圖解,不只是表達意思的媒介,也是思考的媒介。
大多數人習慣以文字表達,在工作時以條列方式思考事情;但是一旦情況變得複雜,參與的人變多,文字的表達是不夠的,也傳達不出事項的優先順序,也有見樹不見林的問題。
圖解的思考模式,可以讓你掌握問題的全貌,特別適合用在分析、解決問題,或是溝通、傳達的場合。
那麼,要如何做圖解?
其實圖解的初始概念很簡單,只要以「關鍵字」加上「圓框」與「箭號」,任何人、事、物,都能圖解。圖解可分為三個步驟:
Step 1:找出關鍵字,也就是找到關鍵概念,並為每個關鍵字分類,決定類別名稱。
Step 2:為關鍵字畫上圓框成為要素,並決定要素之間的關係(包含、鄰接、重疊、分離、並列或群立),並且權衡比重,來決定圓框大小。
Step 3:以箭號表達要素之間屬於連續、展開、順序、對立、互動、擴散或因果的關係。
作者久恆啟一,曾經負責企業裡勞資協調的棘手工作,某次會議中,他以圖解說明後,提案竟然立刻通過。原來是他用一張B4紙,將勞資雙方的協調經過、重點與提案,全都畫進圖裡。一邊畫著,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浮現出來。也就是說,圖解過程中為了思考如何畫圖,最後,甚至連解決方案都想好了。
本書中有豐富的實例,教您自己動手做圖解,你會發現「圖解是思考的延伸」,或許能啟動你未開發的理解力、企畫力,讓別人更容易了解你的想法。
試著拋開文字式的思考,進入圖像、關係、變化的世界。那可能是右腦的世界。
(本書為《這樣圖解就對了!》2014年改版)
目錄
序:「圖解教室」開場白——相信圖解的力量
第一篇 基礎篇
Back to Basics
關鍵字、圓框、箭號--從圖解的基本技巧開始學起
第1課 歡迎進入圖解思考、圖解溝通的世界!
以圖解鍛鍊思考力與構思力
第2課 圓框與箭號,讓任何事物都能圖解
表達架構和關係的圖解流程與技巧
第3課 膽大心細,是圖解的基本原則
以鳥瞰的視線,從全體架構著手
第4課 圖解必備的要素——標題和結論
磨練萃取本質的能力
第5課 傳達與展示圖解的祕技
圖解時別忘了,要站在讀者觀點
第二篇 實踐篇
Step by Step
圖解思考,就是深思考--分解圖解步驟,從修改過程學習圖解思考
第6課 圖解,讓你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動手圖解之前,你該知道的事情
第7課 以腦力激盪完成圖解
如何以圖解應用在生活與工作中?
第8課 圖解,就是「換句話說」
如何完成一張圖解?
第9課 留白,是我故意的
如何以留白方式完成圖解?
第10課 文字、圖案與數字的力量
如何從圖解進化到圖解思考?
第11課 圖解,有助於思考解決方案
如何將圖解與生活連結?
第12課 圖解,化為思考零件的那一刻
如何畫一張大家都按「讚」的好圖解?
第13課 圖解,持續進化中……
如何掌握圖解的架構?
第三篇 應用篇
Just Do It!
圖解,是展現個性的表達法--動手做圖解,感受圖解溝通的力量
第14課 動手練習圖解論文
如何圖解內容扎實的文章?
第15課 動手練習圖解報紙專欄
如何強調圖解的差異化?
第16課 動手練習圖解報紙社論
如何圖解專業術語充斥的文章?
第17課 動手練習圖解電子報
如何以圖解找到原文缺乏邏輯的問題?
第18課 動手練習圖解廣告
如何兼顧圖解的邏輯與趣味?
第19課 動手練習圖解報紙專欄
如何以問答方式構成圖解?
第20課 圖解你的工作
如何以圖解策動一場工作革命?
序跋
序 「圖解教室」開場白
◎相信圖解的力量
我三十幾歲任職於日本航空(JAL)時,第一次體驗圖解的力量。那時的我,負責處理一件棘手的工作——勞資協調。這個工作光是在和勞方工會開始協商以前,得先取得公司內部資方的共識,就已經是一件要人命的事了。
但是,在一次會議上,當我使用圖解進行說明後,提案竟然在瞬間就通過了。那時,我把到當時為止的所有經過和未來該做的事情,用圖解方式全都彙整在一張B4紙上。大家看了以後都相當驚訝,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聽說後來每個人私底下都紛紛討論:「過去我們製作的資料,到底算什麼?」。
那時,我心裡暗自驚訝不已,心想:「難道說,好好利用圖解,就能讓工作進行得更順利?」甚至,心中浮現這樣的想法:「那些精英份子雖然對於文章非常挑剔,但是,也許他們不善於圖解?」事實上,在進行協商的過程中,那些原本老是挑三揀四的人,也幾乎沒提出任何異議。這是我在職場中,第一次以圖解獲得成功的經驗。
如果沒辦法把勞資協調的經過、重點與提案講清楚、說明白的話,根本無法在會議上通過。所以,我用一張B4規格的白紙,將勞資雙方的提案、要求與主張,全都畫進圖裡面。繪製那張圖的作業非常耗時,甚至常常拿回家熬夜繼續工作。不過,也曾發生畫圖解畫到天亮時,解決問題的修正案突然就浮現腦中的情形。也就是說,為了思考如何繪製那張圖,到後來甚至連解決方案都一起湧現。
後來實際上臺簡報時,用圖解來進行說明,也相對比較容易讓大家理解與認同。即使有人提出比較刁鑽的提問,也因為所有的思考與答案已經在我腦中仔細整理一遍,所以,大部分的問題都能順利回答。
因為有過這次的經驗,我發現圖解不但能幫助我們激發構想解決問題的方案,也能在說服別人時,發揮很大的功能。
當上公關課長後,我也建議部屬們善用圖解。也請他們盡量以圖解提交資料給我,結果,部門內的溝通變得更活潑,部屬們的各種優點也逐一浮現。因為在他們提交給我的圖解中,常會有連我自己都沒能想到的切入點,或是圖解的某一部分做得非常好……等,給我許多新的發現。
看著文字類資料時,我們很容易無意識採取否定的態度,覺得「這裡很奇怪」「這裡改一下比較好」;但是,以圖為基礎進行討論時,溝通方式常會自然而然地變得正面,讓人覺得「這裡很不錯」「那個也很好」。
也就是說,即使圖解運用在管理層面也能發揮很大的功能。基於這些經驗,我開始對圖解的力量,抱持著肯定的信念。
在那之後,由於出版圖解書,讓我得以改變身分,成為大學教授,直到現在。
◎自我訓練圖解思考與圖解表達的實用書
我的前一本著作《圖形思考:事半功倍的工作竅門》(『図で考える人は仕事ができる』,商周出版),在商管類書籍中一時成為話題,甚至還躋身暢銷書之列。在那本書中,我試著儘可能減少圖的數量,透過文字充分傳達「以圖思考」的樂趣。也許正因為這樣,更提高想法與思考的水準,結果獲得許多讀者的支持也說不定。
在那之後,「思考法」這個主題,有好幾次都被以商業類雜誌為首的媒體做成特別企畫,不約而同介紹我那本書。看來,圖解思考逐漸獲得大家的認同;而我也因為大量邀稿、約訪、授課或演講的邀請紛紛湧入,彷彿被捲入一陣洪流中,過著忙碌的生活。
對一直以來主張「圖解溝通能改變世界」的我來說,看到贊同者和支持者不斷增加,自然是非常高興的一件事。
另一方面,也有許多讀者提出意見給我,認為「圖解太少」「提倡圖解的書卻沒什麼圖,真是不可思議」「已經了解概念,但希望能教我們如何畫圖解」。
所以,為了滿足這些讀者,這次我再執筆了這一本以「練習以圖思考」為主題的書,大量採用我在大學課堂上和在網路上開講的圖解教室裡的例子,試著將圖解思考的美妙與圖解表達的樂趣……等圖解教室的有趣之處,為大家做一個「實況報導」。
如果說前一本作品《圖形思考:事半功倍的工作竅門》是理論篇,本書《學會圖解的第一本書》的內容則是實踐篇。
本書第一篇基礎篇,將為大家說明基本的圖解技術,這一篇是圖解的基礎課程。
第二篇實踐篇,我將以參加圖解教室學生們的圖解為案例,解說圖解是如何變化與進化的過程。希望大家能從這一篇體認到圖解的內涵,以及如何將圖解做為輔助思考的工具,對於思考幫助很大。這一篇的用意,是希望讓大家了解圖解的「思考深度」。
在第三篇應用篇,我將以圖解教室的學生們如何針對同一個主題分別畫出不同圖解的實例,對每張圖的特徵及可改善之處進行說明。希望大家能看到在同樣的主題下,究竟能有多少種圖解方式。換句話說,第三篇是讓大家了解圖解「表達廣度」的章節。
◎用圖解策動一場工作革命!
我第一本個人著作是在1990年出版的《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ための図解の技術》(暫譯為《圖解溝通的技術》,日本實業出版社出版)。自從1990年代初期泡沫經濟崩潰之後,日本經濟蕭條長達十年以上。無論是過去的成功模式或案例,一切都變得毫無參考價值,讓人無所適從。不過,我從十幾年前就開始提倡圖解思考,因而認同我的人逐漸變多。
現今,我們常聽到許多人說必須改變世界。但要如何改變?這才是個難題。以我自己來說,深深感到我以圖解為武器,一路自我改造,不但改變我的人生、工作,也改變身處的職場、公司、教育現場與社區。我因此自稱是一位「圖解工作者」,意思是我能運用圖解,以讓工作進行得更順利。
意識著這一點觀察別人,我漸漸發現企業經營者或官方首長……等高層人士中,也有圖解工作者的存在。比方說,奇異(GE,General Electric)的前任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或是保全公司西科姆(SECOM)最高顧問飯田亮……等人,是善用圖解規畫事業的代表人物。也有一位前任政府首長,表示「圖解思考實在是行政首長不可或缺的能力」的心聲,由此可以看出和我一樣認為「圖解很重要」的同好,正在日漸增加中。
此外,我在擔任多場以行政人員或上班族、一般市民或教育界人士為對象的演講或研習會講師的過程中,認同「圖解工作者」的人日益增多。
社會是問題的寶庫。而所謂的「工作」,就是解決問題。掌握問題的本質,並且想辦法解決它,這就是工作。我們面對的現實世界和實際的現場狀況,經常既模糊又複雜。從中抽出重要的資訊,進而繪成圖解的作業,便是掌握問題。把繪製完成的圖做部分修改,就是改善。重新繪製出一張全新的圖,就是創造。也就是說,依我的意見,工作這件事,就等於繪製圖解。所以,讓我們用圖解,來進行一場工作革命吧!
辦公室的工作風景隨著時代不斷變化。過去,所有人坐在桌子前,以嚴肅的表情在紙上寫文章。現在,由於電腦的出現,變成人人面對電腦螢幕,同樣地打著文章的時代。未來,也許大家對著紙或個人電腦,笑嘻嘻繪製圖解的時代會來臨也說不定。如果那一天真的來了,甚至連製作資料的方式、討論的方式、決策的方式、在職場或家庭溝通的方式……等,都有可能徹底改變。
我希望繼續努力下去,讓這樣的時代來臨。這是我這個自稱「圖解工作者」的夢想。與我有同感的人,請務必一起參加這個「全民運動」(?)吧!
內文試閱
第1課 歡迎進入圖解思考、圖解溝通的世界!
以圖解鍛鍊思考力與構思力
再見了!條列式寫法
「不要寫成一長串文章,以條列方式簡潔寫出即可。」在撰寫商用文書時,相信有不少人曾經被人這樣指導過。的確,站在閱讀者的角度來看,與其花許多時間看好幾頁冗長的文章,不如讓準備資料者直接條列重點,更容易迅速有效掌握內容。
我想,應該有許多上班族打從進了公司以後,就不斷被灌輸這個觀念,因此,不知不覺地在腦中形成了一股「條列式寫法清楚易懂」的「條列式信仰」。無論是要準備資料或提交報告,很多時候都會自然而然採取條列式寫法。
不過,話說回來,條列式寫法真的清楚易懂嗎?
其實,條列式寫法存在著很大的缺點。因為條列出來的各項目,所占的比重大小被視為相同,而且,條列式寫法無法清楚了解各項目彼此之間的關係。
仔細檢視條列式寫法彙整的資料,我們會發現常有各項目之間,其實存在著因果關係,或是某個項目比其他項目來得重要的情形。
比方說,造成問題的原因共有A、B、C三點。在條列式寫法的情況下,這三點原因呈現同等並列的狀態。實際上以比重來說,可能A占了七成、B占了兩成、C只占剩下的一成,造成影響的程度有很大的差異。或者也許A和B是遠因,因為A和B而導致發生了C這個近因。因此,條列式寫法是一種完全忽視項目之間比重大小或彼此關係的表達方式。
用條列式寫法彙整資料時,無需思考架構和關連性……等因素,只要把各個項目列出即可,實在不大需要用到頭腦。如果是習慣這種條列式寫法,甚至會有一種危險,那就是可能對各種事物,變得失去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
能夠自己動腦思考、找出解決問題方案的人,才能在這個時代勝出。充分運用自己的頭腦,對各種事物進行高度的邏輯思考這件事,將變得更重要。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更充分地運用自己的頭腦、對事物進行邏輯思考、構思新的思考呢?這真是個困難的問題。針對這一點,我想推薦的方法是「圖解」。
要圖解某件事物的話,必然不得不對它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思考。什麼與什麼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係?什麼與什麼之間有著因果關係?什麼與什麼是對立關係?什麼與什麼是包含關係?哪個項目的重要性比較高?……等,需要檢視的面相非常多。相較於條列式寫法而言,那是相當棘手的作業。
然而,經由如此的圖解作業過程,也常能因此讓人對事物的架構看得更透澈,或是讓自己的想法或立場因此變得更明確。
圖解有利於表達,也能幫助思考
舉例來說,我的前一本著作《圖形思考:事半功倍的工作竅門》(日本經濟新聞社出版)的責任編輯為我準備的資料。這本書在日本大賣八萬本(至2002年11月為止),而《經濟學人》(Economist)日文版委託我「希望能以圖解的方式,分析這本書為什麼暢銷」。我請責任編輯將讀者的意見轉給我,他彙整後送過來給我的是【圖1-1】。
看著【圖1-1】,我半開玩笑對他說:「這根本是條列式寫法嘛!」
他笑著回答我:「我不會畫圖。」
當然,並不是說條列式寫法就一定不好。在有些情況下,條列式寫法的確會更清楚易懂。不過,在這裡做為讓各位學習「圖解」這種思考法的實例,我試著用我的方式,把【圖1-1】的資料繪成【圖1-2】。
為了讓各位一併了解條列式寫法和圖解的過程有什麼不同,接下來,我將稍微簡單說明,我是怎麼把條列式資料做成圖解。
首先,為了清楚看出整體架構,我把條列的各項資料進行分類,做為圖解作業的開始。
把相似的資料歸在同一類,我發現這些資料,基本上應該能分成三大類。
第一類,是認同「繪成圖解的效果」。也就是說,即使是同樣的內容,相較於用文章表達,製成圖解的資料在會議或簡報……等場合,常常更能增加說服力。再加上目前簡報與繪圖軟體已非常進步,學習如何以圖解表達,才能跟上時代。
提出這一類意見的族群,可說是在「表達的技術」上,感受到圖解優點的讀者們。
第二類,是所謂「以圖協助思考的效果」。為了繪製圖解,必須全盤掌握事物架構,自然而然會讓人對事物深入思考。在我收到的讀者意見當中,有好幾位都提到「原本覺得圖解只不過是表達的工具,不過,試著實際繪製以後,卻發現思緒在腦中清楚整理,之前沒想到的點子不斷地湧現出來」。或是「我本來不曾深入思考過自己的工作,但是,把自己的工作繪成圖解之後,變得能更進一步深入思考事情」……等。
提出這第二類意見的族群,可說是在「思考」這一點,感受到圖解優點的讀者們。
第三類意見,是認同圖解對於解決工作或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所幫助。有好幾位透過網路把意見傳給我的讀者,都提及他們不只試著把圖解應用在工作上,也嘗試應用在家庭生活中。
比方說,有一位讀者提到,他對「圖解溝通能否減少夫妻吵架」這件事情,實際進行實驗,這真是個有趣的切入點。那位讀者要為小孩決定讀哪一間幼稚園時,夫妻用圖解進行討論,結果漸漸看清問題的癥結。據他說,在比預期還要短的時間內,就讓夫妻兩人取得共識,因而問題解決。
提出這第三類意見的族群,可說是在現實的工作場合或家庭生活中,親自體驗到圖解能幫助溝通或解決問題的讀者們。
把資料分成這三大類後,接下來要找尋關鍵字,為每個分類定個名稱。關鍵字的取法當然有很多種,在這裡讓我借用書名《圖形思考:事半功倍的工作竅門》中的字眼,選用「圖」「思考」「事半功倍」這三個辭彙,來為各個分類取名。
把這三個關鍵字分別用圓框圈起來,再把分類後的讀者意見分別依各個關鍵字放進去,加上箭號,就成了【圖1-2】的架構。
接下來,把關鍵字加上線框,再把幾個切入點比較特殊的讀者意見,像是「讓人茅塞頓開的構思法」(日文稱為「發想法」),或是「連我都辦得到,讓人覺得很有親切感」……等,放在線框外面。最後,再用一個大框把所有的東西全都框起來,拉一個箭號到「讀者的支持」,完成全體的架構。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看出來,為了完成圖解,需要進行一連串複雜的思考過程?和只要把要素列出即可的條列式寫法比起來,程序有很大的不同吧?
那麼,接下來,不要再看過程,讓我們來看看條列式寫法和圖解所呈現的「產品」有什麼不同。請大家比較一下【圖1-1】和【圖1-2】。
比較這兩個圖,相信各位馬上就可以發現,條列式寫法彙整的資料,在內容方面全都是非常重要的項目,但是,卻無法讓人看出整體架構以及各項目之間的關係。【圖1-2】與【圖1-1】的呈現方式大大不同,大家應該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結構差異。
文章或條列式的寫法,型態上是排列在一起的無數條直線,無法讓人看清整體的架構。但是,畫成圖解的資料,由於圓框和箭號分層排列,能給人立體的印象。
換句話說,這是一度空間和二度空間、三度空間呈現方式的差異。圖解,可說是一種比較具有空間感的表達方式。
要把一度空間的概念轉化為二度空間或三度空間,必須多加上來自另一道軸線的角度。這個步驟也可說是把隱藏在一度空間直線中的要素,昇華至二度空間或三度空間的作業。換句話說,這個步驟其實就是「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質」。也就是說,圖解的過程,能幫助我們增加思考的深度。
圖解和條列式寫法,不但所呈現的結果有很大的不同,在思考的過程,也有很大的差異。
因此,圖解不只是表達的工具,也是思考的工具。
第7課 以腦力激盪完成圖解
如何以圖解應用在生活與工作中?
◎圖解與結論要一致
在第7課中,以《資訊焦慮》第三章的〈對話〉一節裡,描述人腦與電腦能力的內容當成圖解主題。
伍爾曼指出:「電腦雖然能記憶、儲存資訊、計算和預測,不過,電腦還是無法思考、推理與想像。所以,到目前為止,電腦的能力還是無法與人類的腦力相提並論。」
學生讀完這個段落的短文,著手進行圖解之後,交給我的就是【圖7-1】Step 1。
看著這張圖,各位會不會有什麼疑問呢?
在【圖7-1】Step 1的圖中,人腦與電腦的關係,是被描繪成對立的並列架構。然而在下方的結論處,寫的卻是「電腦的能力還是無法與人類的腦力相提並論」。結論想表達的是「人腦的優秀部分還是比電腦來得多」,但圖解中的人腦與電腦卻是同樣大小,而且呈對立架構。也說是說,圖解和結論互相矛盾。
「電腦和人腦,你認為哪個比較優異?」我這樣問學生。「我覺得人腦是比電腦優秀」,學生這樣回答。既然如此,「那麼,繪出來的圖,人腦呈現的比重是不是應該比電腦來得大呢?」我做出了如上的建議。要表達人腦勝過電腦,在圖解上畫出來的人腦就應該比電腦來得大才對。
但是,並不是單純把人腦的圓框畫得比電腦的大就可以了。請各位回想一下我們在第2課中所提到過的「圓框的架構」。圓框可以用來表達六種關係:包含、鄰接、重疊、分離、並列與群立。我們必須從其中選出最適合的關係架構,用來表達人腦與電腦的差異。
「人類把一部分的工作外包給電腦處理,所以『包含』應該是最適合表達這兩者關係的架構。」在和學生討論後,我們達成上述的結論。
此外,在討論的過程中,構思兩個在原作中沒有提到的新詞彙,用來做為這張圖的關鍵字——「策畫」與「作業」。也就是說,我們認為人腦進行的是「策畫」的工作,並把其中一部分的「作業」外包給電腦處理。能夠像這樣想出新的關鍵字,也就相當於證明自己的思考已經變得更深入。
◎抽出書中關鍵字
在我們決定了整體架構應是屬於包含關係後,接下來要檢視一些細節部分。
在【圖7-1】中,分別以條列式寫法列出了電腦與人腦各三項特徵。電腦是「無法訂正錯誤、精密的記憶裝置、擅長計算」,人腦是「能訂正錯誤、常有記憶錯誤的情形、擅長思考與推理」。這些詞彙都是選自於原作。我們已經在第1課提醒過,圖解的基本原則就是「避免條列式寫法」。所以我建議學生對這個部分再重新思考一次。
經過上述這一連串的討論之後,學生重新修正並繪製的圖,是【圖7-2】Step 2,圖中整體架構被修正為「包含」關係;相較於【圖7-1】Step 1的圖是一大進步。「人腦的能力較優異」「人腦的能力較為全面」……等主張,也用圖表達得非常好。
然而,在細節部分,仍可發現還有很多足以改善的空間。比方說,寫在圓框中的「擅長思考與推理,有時會出錯的有機體」「擅長計算的精密記憶裝置」這兩句話,放在圖解中,顯得文字既多又長,有改進的空間。
為什麼在修正以後,反而跳出兩段冗長的文字呢?我想,恐怕是因為我在【圖7-1】Step 1的討論過程中,指導學生「不要用條列式寫法」的緣故吧?學生老老實實接受我的建議,修正原來的圖解,把原來的條列式寫法改寫成連在一起的一整串文章。
也許應該怪我自己講話沒講清楚。不過,實際上我真正想強調的是:「釐清並且圖解各個項目之間的關係,而不是使用條列式寫法交差了事。」
話雖這麼說,要把條列式的文章畫成圖解,其實是出乎意外的困難。尤其在這個圖解練習中,難度又更高。因為學生列出的三個要點,並非是自己的思惟,而是在思考還未深入的階段,從書本的文章裡抽出直接使用。所以,我還是概略說明一下具體做法。
將條列式文章做成圖解,訣竅在於刪除多餘的旁枝末節,萃取關鍵字就好。大膽刪除多餘的部分,就能畫出一張容易理解的簡潔圖解。以這個練習來說,在人腦方面,我們只需要抽出「思考」和「推理」這兩個關鍵字;在電腦方面,則只要抽出「計算」和「記憶」就可以了。
圖解的初學者很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想在一張圖裡面,塞進所有的要素,導致在架構設計上走進死胡同,或是繪出一張錯綜複雜的圖。所以,請各位在剛開始練習圖解時,將繪製的重點放在「畫出一張以自己的頭腦就能理解的簡單圖解」,而不是「做出一張正確又詳細的圖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儘管放心,大膽將旁枝末節全部刪除吧!
◎插圖容易導致概念混淆
接著,我想針對【圖7-2】Step 2的表達方式提出兩點建議。
首先,是使用插圖(即為電腦軟體內附的美工圖案)的方式。請教各位,看了這張圖解的插圖之後,會立刻聯想到它指的是「人類的腦」嗎?這張美工圖案畫的是一位男性,所以代表的可能是「人類的腦」,也可能是「男人的腦」。如果有人看到這張圖,解讀為「男性擅長思考與推理,有時會出錯的有機體」,我們也不能說解讀有錯。
也就是說,美工圖案的插圖,往往帶有一種混淆邏輯的危險。在此我必須強調,我們之所以繪製圖解,基本上是為了讓邏輯更清晰,所以,不該輕易使用插圖。以這個練習來說,應該直接用「人腦」與「電腦」這兩個詞彙代替插圖。
無論如何都想放插圖的話,也應該在邏輯都已經非常明確、完成所有圖解的架構之後,再以提高傳達力的手法,在最後當成點綴放進圖解。
說起來,其實簡報軟體原本是以美國設計的套裝程式為主流,所以,軟體內附的美工圖案,也是以外國人或外國景物氛圍的圖案居多。相信也有不少人,對於簡報軟體內附的美工圖案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吧?如果把這些美工圖案用在圖解中,有可能因為插圖的意象,導致讀者對圖解的邏輯產生誤解。
所以我認為,在繪製帶有表達邏輯觀念的圖解時,儘可能不要使用美工圖案。
第二點建議,則是關於「『作業』的電腦、『策畫』的人腦」這句標題。既然這張圖解的重點是「人腦才是主角」,那麼標題最好是「人腦『策畫』、電腦『作業』」或「以人腦『策畫』,把『作業』外包給電腦」,才能明確地傳達這張圖解的核心論點。原本的標題「『作業』的電腦、『策畫』的人腦」只不過表達單純的對比,看不出哪邊比較重要。所以為圖解下標題時,也需要花一番工夫才行。
◎克服「好像還沒有完成」的不安
經過修正之後的圖解,就是【圖7-3】Step 3。在這張圖中,我們只繪出最重要的架構,所以看起來很簡潔。學生也因為畫了這張圖,想法也得以好好整理過。
當然,針對【圖7-3】還有幾個地方可以繼續進行檢討。比方說,「策畫」這句話位於圓框的裡側,「作業」這句話卻位於圓框的外側。把「作業」放在圓框外側,究竟是不是適當?還有,「思考」與「推理」究竟有什麼不同?或許「推理」其實應該被包含在「思考」裡面?
只是,如果要像這樣繼續對細節部分進行檢討的話,真的是沒完沒了。所以,我們就當成圖解已經在這個階段正式完成。在第1課中也提到,圖解沒有最後的正確答案,有無窮無盡的發展可能。所以,縱然有些許的不安,也得在適當時讓圖解告一個段落。克服「好像還沒有完成」的恐懼,毅然決然收尾結束,也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這張圖修正到【圖7-3】之後,已經達到及格標準。
◎圖解思考比圖解表達更有趣
圖解已經完成,但是,如果我們讓思考停止於目前這個階段,那麼充其量只是增進圖解的表達技巧而已,並沒有體會到圖解真正的內涵。
說起來,當我們在職場上運用圖解時,只是「把現況圖解完畢就結束」,無法被人接受。要能夠以該圖解分析現況,對於「接下來,究竟應該怎麼做?」「所以,哪種解決問題方案最合適?」……等問題提出提案,圖解才真正開始具有意義。也就是說,圖解的真正價值在於「從圖中可以解讀什麼?構思什麼?」。
圖解表達得好或不好,只不過是第一階段的「熱身賽」而已。真正的「擂臺賽」,是製作企畫案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建議各位製作圖解,並不是「製圖」這件事,而是透過圖解的過程,進一步磨練思考的企畫力與構思力,也就是所謂的「圖解思考」。建議大家把圖解的重點放在「從這張圖可以思考什麼事情」,進而讓工作更成功?而不是竭盡全力想把圖解表達得更完美。
接下來,我將具體為各位說明,應該如何進一步思考。
請各位再回頭看一次【圖7-3】Step 3。想想看,這張圖能否運用在企業策略或人力資源策略?
假設人腦與電腦的關係真如【圖7-3】Step 3所示,那麼,什麼是身為人類獨具的能力?至少應該不是「計算」與「記憶」,因為這是電腦也有的功能。什麼是只有人腦才有的能力?可說是「思考」與「推理」。
如此一來,那些只擅長計算或記憶的人,未來可能被電腦取代。而我們也可以推測,擁有思考力與推理力的人,相較於只擅長計算或記憶的人,可能比較容易在職場繼續生存。
身為上班族必須不斷自我鍛鍊的能力,與其說是計算力或記憶力,不如說是思考力與推理力。換句話說,擁有「常常思考的習慣」的人,比較不容易被淘汰。
那麼,你本身是屬於哪一種能力比較強的人呢?你像【圖7-4】左邊一般,擅長「計算」或「記憶」的人?還是像右邊一般擅長「思考」或「推理」的人?建議你,暫時放下這本書仔細思考。
像上述這樣,將圖解與自己現況對照並且進一步思考,就能看見許多事情。【圖7-3】Step 3這張圖,對於上班族提升工作技巧的策略,提供相當重要的啟發。
◎這樣圖解就對了!
.在比較兩件事物時,不要只做對比,要仔細推敲兩者間的關係。
.要圖解條列式寫法的資料時,刪除全部的旁枝末節,抽出關鍵字即可。
.不要輕易地在圖解中使用插圖。非用不可的話,要在完成圖解後才加上去。
.與其投注大量心力於提高圖解的完成度,不如想辦法從完成後的圖解好好思考。
作者資料
久恆啟一(Keiichi HISATSUNE)
現任多摩大學經營情報學部教授,宮城大學榮譽教授、非營利組織「知的生產之技術研究會」理事長。 1950年出生於大分縣中津市,九州大學法學部畢業後,1973年進入日本航空(JAL)任職。在職期間加入「知的生產之技術」研究會,以讀書會的成果為基礎進行寫作。1997年起擔任宮城大學教授。2008年起擔任多摩大學教授,宮城大學榮譽教授。 著作包括暢銷書『図で考える人は仕事ができる』(《圖形思考:事半功倍的工作竅門》,商周出版)、『Visioでマスターする 図考 プレゼン 実践の極意』(《圖解王》,博碩文化出版)……等。 ◎網站:http://www.hisatune.net ◎電子報:http://www.hisatune.net/mg/mg.htm ◎部落格:http://plaza.rakuten.co.jp/hisatune 相關著作 《這樣圖解就對了!培養理解力、企畫力、傳達力的20堂圖解課》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