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法人中,誰的盤面影響力最大?
在交易市場這個殘酷現實的修羅場中,如何定奪進出場時機,勝不驕敗不餒,達到心境澄明、執行無礙的境界,有時是種人生哲學。
在市場投資商品、買賣股票的行為,本來就沒有對錯可言,價格合不合理、有沒有超跌、可不可以買進、是否超漲、該不該出場等等,唯有經過思考分析,或學習他人的經驗後,才會產生多空的看法。
至於這些看法與推論正不正確,還得配合變數研究與實單修正,才能對價格有一定的掌握能力,產生出較為「準確」的判斷,進而確認有把握的時機。然而,即便有了看法與推論,如何「心無罣礙地執行與檢討,任它盤勢千變萬化,我自俱足」,才是交易場上最磨人心性的試煉。
短線看自營商,中長線靠外資
一般來說,台股三大法人中,自營商在短線操作上最為靈敏。外資的部位大操作週期也長,雖然對盤面有關鍵的影響力,但在短線上的進出沒這麼敏感;對於短線的策略,外資可能就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而投信法人背後的進出,源自於散戶的買進與贖回,參考價值也不高。
以下是三大法人買賣超對於不同時間的相關性探討,以印證原始想法,並找出有價值的資訊。由於法人的買賣超數據是每天公布,因此可以用兩個不同的週期來分析各法人對於股價的影響力。
【週期1】當天開盤到收盤影響盤勢最大的是自營商
第一個週期是當天自開盤到收盤的走勢,觀察這些法人當天買進的力道是否能推升大盤?由於當天的買超必定是開盤以後買入,所以採計的漲跌幅時段是從開盤算至收盤。
透過圖3-1-1可以發現,
在當沖的盤勢中,三大法人裡,影響盤面最大的是自營商,其次才是資金龐大的外資。自營商55.6%的走勢相關性說明:大盤如果收紅,自營商幾乎會有順勢追價的力道。而投信的買賣超,不僅沒有正相關,某個程度上甚至是個反指標。
【週期2】隔天漲停主要看外資
盤中很難得知法人的進出情況,往往在盤後收到數據時,才能判斷法人的買賣超對隔天盤勢有什麼影響。這些法人買進後,隔天究竟會不會漲、有多少成機率漲、相關性如何等等,才是我們想知道的資訊。
此時,影響隔天盤勢最重要的角色,從自營變成了外資,投信的影響力雖然變弱,但也變成了正相關。因為外資的部位大布局週期長,一旦買進,往往不會只買一、兩天,而是長期買進,所以隔天對炒作短線的自營商來說,外資是比較容易跟進的對象,如果看盤後資料來擬定隔天的操作,外資還是比較重要的參考標的。
與隔天漲跌相關性最高的是外資
三大法人之中,對當天大盤走勢最敏感、相關性最高的當屬:消息最迅速、資金最機動、績效壓力最大的自營商操作部門。只要當天盤勢有趨勢性,盤後都會有自營商順勢跟單。如果能在盤中掌握自營商的進出場,就一定有獲利的機會。
可惜在盤中觀察法人的動向,有太多不確定性,而且需要大量的工具與資訊,對於一般人來說,實在是吃力不討好。有時等數據分析完畢,這個時間差產生的成交價位滑動,可能會讓原本漂亮的進場點變成一場災難。
要開發出好執行又穩定的策略,觀察的變數要有一定的延續性,且對「未來」盤勢有一定的影響力。外資偏向整體中長線的布局,買賣超的持續力比較明顯,因此可以分析當天買賣超與隔天漲跌幅度的相關性。如圖3-1-2所示,相關性最高的就是外資了。
不過,
我用的是隔天收盤相對於今天收盤漲跌幅度來推算,而不是隔天開盤到收盤的推算。這不是要你盤後看到外資買,隔天開盤就買多,當沖做多、看到外資賣,隔天開盤就做空,但如果你想這麼做,也可以試試看,找出兩者的相關性,應該會得出「輸贏各半」的結果,就跟擲骰子差不多。
判斷盤勢強弱,先用「標準化」整理
要用外資籌碼輔助操盤,就不該只著重當沖的策略,而應進行中長線的布局。但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來研發策略呢?難道要單純等外資買就抱、外資持續賣超就出嗎?如果不是,又要如何定義什麼是大買可以切入的時間、什麼又是大賣可以出脫的時候呢?買1億算不算大買,還是買10億才算是大買呢?
在回答以上問題之前,得先回顧一個數據處理的基本概念:標準化。如果今天台股只有4,000點,那漲80點就等於漲了2%,在8,000點時漲了80點,只能算是漲了1%,在不同的標準下,同樣的數據就有不同的意義。
同理可推,如果昨天外資大賣100億,今天只有小賣10億,雖然還是賣超,但是否為賣超縮減、盤勢轉強?或大盤強勢過高,外資波段追價,買超卻大幅縮減?即使是買超,是否也應居高思危,想想後續下探的可能性呢?
也就是說:若以最近的買賣超為標準,衡量外資的買賣動作,做為中線波段的抱單依據,會是個不錯的方式。
跟隨外資進單,6年有近200%的獲利
圖3-1-3和圖3-1-4分別是用以上概念撰寫的初版策略,在沒有停損停利與最佳化的狀況下,自2008年以來的單筆資金操作,以及操作賺來的錢,進行複利投資至2013年11月的績效。由此可以看出:只是跟隨外資進單的操作模式,6年來就有將近200%的獲利;以複利來計算,更有將近500%的報酬率。
整體績效跟事前的預估也很像,很多時候,盤整時不太會有輸贏,但通常不會漏接真正的多空大波段,可以穩定取得長線的報酬。最大的虧損出現在外資受傷慘重的歐債危機時期,這部分則可以透過細部停損與資金控制來改善。
價量加關鍵法人籌碼,投資策略再升級
精益求精乃是市場取勝的態度,影響盤面變數不只是外資,其他法人及衍生性金融商品,甚至市價量關係,都對預測盤面、撰寫策略有進一步幫助。如何結合不同的數據,產生更好的投資策略呢?
好的數據分析往往是建立優秀策略最重要的「眉角」。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要找出影響股價的資訊不難,但重要的是:如何挖掘數據的內涵,將其融入操作判讀裡。以台股來說,不管是指數或個股,法人的籌碼進出是非常有效的判斷依據,交易策略如果只考慮價量,那就太可惜了。
台股和大盤的價格,與關鍵法人(投信、外資、大股東)進出數據密不可分,只要適當量化這些數據,就可以建立不少有效的操作策略。不過,很多專業投資人觀察籌碼時,要的不是新的交易系統,而是希望將法人的籌碼動向,轉化為操作的重要考量,加入原來的操作策略之中。
以下參考外資籌碼動向,修改一個「台指短天期順勢交易策略」,並比較回測前後的獲利與勝率。
圖3-1-5為原始策略500個交易日的回測結果,來回手續費設定為5點,勝率為6成1,交易次數為181次。以期貨一口單操作來說,獲利約2,000點;以股票不融資操作台灣50ETF(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的角度來說,獲利約3成,此策略值得深入研究。
確認關鍵造勢者已進場,趨勢才會成形
這是一個「順勢突破後,判斷趨勢成型並追價」的策略,目的就是要抓到真的大行情、大趨勢,也就是指:關鍵造勢者必須已經進場了。
以台股指數來說,要有大行情,各大權值股外資定要有所布局,否則一旦突破壓力,在主力沒進場、散單賺了就跑的情況下,不易形成趨勢,此時就算順勢跟單,也不容易獲利。
唯有在「順勢策略進場方向與外資籌碼方向一致」時,才值得出手。以「區間內外資籌碼的買賣超」做為濾網,避免在大戶沒上車時進場,成為散戶出貨的最後一隻羊,並增加勝率,獲得更好的報酬。
之所以挑選短天期策略與外資籌碼結合,是因為:要確實掌握外資籌碼數據,通常是在當天收盤以後。若要看到籌碼才更動策略,或調整停損利與方向,最快也要隔天才能執行。策略操作週期若不是以天計算,就需要更多考量了。
經過修改後,勝率提升了將近1成(約莫達到7成),期望獲利更提升了整整5成,表示原始的假設修正是成立的。而修正過的策略,更能精準掌握趨勢。
別忘了,把外資期貨也放進你的投資策略!
愈複雜的商品,就會受到愈多變數的影響,光用一、兩個主觀的變數去操作,難免以管窺天,尤其是大盤與指數這種表達整體經濟局勢、內涵超過2,000支上市公司股票變動的商品。衡量外資在股市的進出場,只能算是初階的探討,若想提升策略品質,還必須審視其他條件。
但在加入其他條件前,除了股票的直接進出以外,指數期貨的籌碼變動也很重要。所以先回歸基本特性,看看法人的籌碼與大盤價格之間的相關性。
圖3-1-7是針對當天走勢、隔天的漲跌、隔天開盤到收盤的走勢,分別計算三大法人的期貨部位合約金額變動相關性的結果:
自營商仍是當天盤勢最敏感的操作手,不論漲跌,都有順勢進場的買單或追空的賣單。在短線部位上,自營商的持倉時間更短,對於隔日的影響更小,甚至會有隔日沖的賣單,因而成了一個微弱的反指標。
若外資以中線布局為主,外資籌碼就不會有太多短線的進出,所以無論對當天或隔天走勢的影響,都有微微的正相關,不至於偏差太多,值得放入投資決策中。
若不只考量外資於現貨的進出,把外資的期貨部位也納入考量,便可提升策略表現,這也是以金額而非期貨進出口數來計算相關性的原因。外資買賣超若也以淨金額來計算,兩者合併考量會簡單很多。把外資期現貨合併起來看,在外資期現貨大量布局,並放寬原有的順勢進場條件,會出現什麼結果呢?
如圖3-1-8所示,經過修改後,期望獲利再度提升了2成,接近3,500點,即使在趨勢不明顯的2013年,獲利與勝率也能大幅提升。
策略的研究與修改、變數的引進與應用,都是這樣一步一步驗證出來的,找出變數與盤勢之間的交互影響特性,再納入策略考量,然後慢慢提升,終有實戰下單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