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放入購物車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敬畏神,讓你無所畏懼:6 週領受改變你一生的智慧
-
博物館裡的臺灣史:博物館與紀念場址如何建構臺灣人身分認同、形塑歷史記憶,定調「臺灣的故事」
-
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
上一堂思辨歷史課:瑞典提案的歷史思維刻意練習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淡泊一點也無妨,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下冊,北馬其頓、希臘、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俄羅斯篇)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中冊,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科索沃篇)
-
黃金的傳奇史:拜金6000年,黃金如何統治我們的世界
-
達賴喇嘛:1990-2024攝影記事
內容簡介
目錄
內文試閱
作者資料
貝瑪林巴
什麼是伏藏王: 伏藏據說是源自第八世紀的蓮花生大士,並且曾出現在早期印度佛教的傳說中。含有修道指示的聖物或文卷,被隱藏在岩洞或石崖裡,有時則是將教法的要義直接封藏於特定弟子的心續中。它們被發現的地點和情況,會以預言的方式記錄在據信是蓮花生大士所言的古文中。被預言或授記將取出特定伏藏的人,稱作「德童」,即「伏藏師」(或「取藏師」)。這類特別的佛教聖者,有著很多的著作;西藏文典有相當多的部份,便是由他們的著作所構成。 伏藏屬於藏傳佛法寧瑪派的特別領域,儘管它並非寧瑪派所專屬,但以伏藏傳統的整體而言,它不僅是與古代教法的重要連結,也同時確保了這些教法的生氣盎然與因應當代。在這層意義上,伏藏相當能延續佛教的精神——這是佛陀在兩千五百年前所說出的古老智慧,卻又不斷能符合後世的所需,並且極為切實可行。 關於貝瑪林巴: 在一百位主要伏藏師和一千位次要伏藏師之中,貝瑪林巴被認為是五位伏藏王中的第四位。他在不丹各地和其今日邊境的北方取出了諸多伏藏,但他主要的活動是則集中在布姆塘(Bumthang)以及他所出生的棠谷(Tang Vally)。 他的生活在每個方面可說都反映了伏藏師的特質:年幼時期便開始顯現的淨觀和啓悟,令他步上了辛勤的伏藏師之途。雖然總是有一大群圍觀者要見證他取出伏藏的過程,但他還是免不了要遭到惡意的批評,以及與功德主之間常有的問題。然而,如今看來,以不丹本地和金剛乘傳統的整體而言,他的家族和修行傳承都一直有著相當的地位。貝瑪林巴傳承是當今仍然延續並受到修持的主流伏藏傳承之一。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