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超級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疾病醫學
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

  • 作者:朱柏齡
  • 出版社:大塊文化
  • 出版日期:2015-04-27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79折 237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237元,贈紅利11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25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地處海島型氣候的臺灣,夏天酷熱外,溼度又高,氣溫只要超過32℃,溼度超過60%,就是一個要小心的警戒線!如何避免各種的熱傷害與中暑,是每一個人必須要懂得的自保生活常識;預防之外,發現身邊有人中暑,當下的降溫急救,你也可以做到!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4年統計,單就5月,因為熱衰竭、中暑送急診人次就有177人,比2013年同期增加一成;7月1日到8月20日這段期間,因為中暑、熱衰竭急診就醫人次多達1106人,和2013年同期的857人相比,增加了三成之多。 中暑的嚴重性,是需要送加護病房治療的;若沒有及時診斷、治療,死亡的情況會發生,因此大家對於中暑相關知識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且熱傷害徵兆,往往因臨床症狀會隨嚴重度的不同而呈現極大的差異,除非醫師對熱傷害已具備基本醫學知識,並保持診斷的警覺性,否則急診醫師也可能發生誤診之事。

目錄

熱傷害預防及初步處理,應成為全民生活常識 / 張德明 儘早正確診斷,及時救治,攸關中暑病人預後 / 吳怡昌 中暑,是需要送加護病房治療的 / 陳鴻鈞 了解中暑,讓發生率減少,死亡率趨於零 / 朱柏齡 第一章:人是恆溫的動物 37±1℃的人體奧妙 體溫調節中樞,腦幹中的「下視丘」/ 人體的體溫調整機制 / 運動所產生的熱能 / 溼黑球溫度 / 熱指數與工作或訓練的輕重 / 勞工安全的「高氣溫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 散熱途徑:傳導、對流、幅射、蒸發 透過「介質」或「固體」散熱的傳導 / 經過「液體」或「氣體」散熱的對流 / 「沒有經過介質」散熱的幅射 / 蒸發,就是流汗 / 身體的散熱機轉 / 不同氣溫下身體的排熱比較 熱浪來襲時 熱浪來襲時的自保之道 / 熱浪來襲時如何幫助他人 / 政府該做的 / 當環境溫度飆到36℃ / 不同氣溫下,身體的排熱比較 第二章:「熱衰竭」與「熱痙攣」 昏倒超過5分鐘的警覺 當肛溫超過40℃ / 熱衰竭與熱痙攣的差異 改善對熱忍受力的「熱適應」 熱適應的訓練 / 對熱最敏感的小腦 / 軍中的新兵訓練 熱衰竭 熱衰竭的警覺 / 熱衰竭的處置 熱痙攣 熱痙攣通常在運動時發生 / 熱痙攣的處置 第三章:高危險的中暑 中暑的診斷 懷疑是否中暑了的判斷 傳統型與運動型中暑的差別 傳統型的中暑 / 運動型的中暑 / 天熱運動,溫、濕度要同時關注 / 補充水分,你做對了嗎 中暑處置的標準作業流程SOP 事發第一現場的救助 / 中暑送急診時不可做的事 / 中暑送醫後處理原則 / 軍中對中暑的預防 / 軍中對中暑的鑑別診斷與初步處置 救命的黃金3小時 降溫,是中暑治療很重要的第一步 / 脫衣、噴水、開電扇 / 不建議用泡冰水降溫 中暑溫度×時間=受傷害面積 退燒針劑對中暑降溫無效 / 中暑嚴重程度,在高體溫所延續的時間 / 降溫,你也可以幫病人做到 / 到醫院後的降溫處理 / 中暑的預後 第四章:中暑的併發症 神智異常、躁動的腦病變 體溫高到一個程度,神經系統開始不會運作 瀰散性血管內凝血 「血栓」與「出血」 肝、腎的衰竭 器官組織衰竭的後遺症 肺水腫 心因性肺水腫 / 非心因性肺水腫 心肌損傷 被誤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的中暑病人 電解質異常 鈉離子的異常 / 其他電解質的異常 腸胃道功能異常 中暑的其他併發症,都可造成腸胃道出血 橫紋肌溶解症 傳統型中暑的橫紋肌溶解症 / 運動型中暑的橫紋肌溶解症 第五章:熱傷害的高危險因子及預防 環境因素 高溫與高濕 / 烈日下沒發動的車內溫度有多高 / 高溫下長途騎摩托車 影響排汗的行為 睡眠不足 / 小心腹瀉 / 不適當的穿著 / 使用抑制排汗的藥物 / 嗑藥、喝酒 / 慢性病 / 有強迫性格的人 / 運動超過體能負荷,體能佳者也可能中暑 /跑馬拉松,也是導致中暑的高危險活動 / 冬天也可能中暑 / 泡溫泉 / 三溫暖 / 使用電毯不慎 你是高危險群之一嗎 戶外工作者 / 肥胖體格 / 心血管與慢性病患者 / 老人家 / 嬰幼兒 / 小心腹瀉及感冒 / 先天汗腺功能不良 /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 有強迫性性格的人 高溫環境下工作的自我管理 早上不空腹上工 / 透氣、易排汗的工作服 / 虛心接受在職教育訓練 / 熱傷害發生時處理流程

序跋

自序:了解中暑 讓發生率減少,死亡率趨於零
◎文/朱柏齡   1983年8月底,當時我是第二年實習醫學生,有天值班,晚上十點多急診室送進來一個中暑的軍人,肛溫高達攝氏41℃,神智昏迷,合併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及橫紋肌溶解症,雖經降溫及加護病房的急救,兩天後仍因多重器官衰竭不幸死亡。   該名軍人為家中獨子,7月剛考上大學,8月底至成功嶺接受入伍訓,在高三時因努力準備大學聯考,整年缺乏運動,夏天都待在冷氣房,很少在戶外活動,體重從80公斤增加到85公斤。台中成功嶺在8月份時還相當熱,白天氣溫常在32℃以上,相對溼度常在80%以上,入伍後所有士兵都接受嚴格的體能操練,作野外訓練時只能攜帶一壺水,有時因大量流汗卻無足夠飲水可補充。在入伍第五天,這位軍人的同袍就發現他體力變差,跑步時明顯跟不上,用餐時也發現他食慾不振,在第七天下午五點左右跑步時突然暈倒,立刻被送至醫務所,當時呈現發燒及四肢抽搐情形,隨後被轉送至地區醫院接受靜脈輸液、退燒藥治療、血液及影像檢查,但因病人持續高燒,且狀況持續惡化,血壓降低、呼吸衰竭需要插管治療、神智仍持續昏迷,因此轉送至三總,經積極治療後仍不幸死亡。   類似這樣不幸的病例是可以避免的,包括注意天氣因素、調整訓練方式、注意水份的補充、中暑高危險群的掌握、及時有效的降溫與適當的治療等,都可讓中暑的發生率降低;即便中暑,透過及時有效的處置,是可成功的將病人治癒,使他恢復健康的。   接下來的數年,每年都有十幾例軍人因中暑而住入三總,有少數不幸過世,這些人過去健康狀況都算良好,且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未來有美好前程,卻因可預防的中暑而死亡,實在是家庭及國家的損失。   有鑒於中暑死亡案例不但影響軍力,有時會造成軍民糾紛,民國81年,國防部軍醫局推派我的恩師謝善德醫師,他當時擔任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任,專程到成功嶺入伍訓練中心,每天觀察官兵作息,了解環境及操練情形,提出防治中暑的建議。包括新兵的熱適應時程、不同熱指數時的操課注意事項、飲水原則、高危險人員的注意及管制、熱衰竭及中暑的症狀及初步處置原則等。   當時成功嶺訓練中心指揮官,立即根據這些建議對環境及訓練做調整,並邀請謝善德主任在對每梯次的入伍新兵做中暑防治宣導演講。自從實施中暑防治措施之後,隔年成功嶺訓練中心中暑案例大為降低,即使仍有少數中暑案例,也因個人及同袍間的警覺,及早發現、迅速處理,都能將病人成功治癒。   由於成功嶺訓練中心防治中暑策略成功,此防治措施後來逐步實施至國軍所有單位,國防部軍醫局頒布「中暑防治作業要點」通令所有單位據以實施,從此三軍總醫院腎臟科每年3、4月間會舉辦中暑防治講習,參加者為各軍種的醫護相關人員、帶領部隊操練的軍士官,分批接受講習後,回原單位成為種子教師舉辦中暑防治講習。鑑於中暑對軍方及民眾的重要性,三軍總醫院並於2010年成立中暑防治中心,建立預防及治療中暑的標準作業流程、加強對軍人及民眾的中暑防治教育訓練,並從事中暑相關的研發。至今二十年來,國軍積極推展中暑防治政策,軍中中暑發生率明顯減少,死亡率趨近於零。也在此感謝台北榮民總醫院張德明院長、國防部軍醫局局長吳怡昌中將,及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鴻鈞教授對本書的熱情推薦,並感謝各級長官,對中暑防治中心成立以來的支持。   民間舉辦馬拉松路跑時,中暑也常發生   2011年5月,一位35歲男性上班族,參加內湖地區10公里馬拉松路跑時昏倒,被送到三總急診室,當時神智昏迷,肛溫為攝氏40.5℃,併發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及腦病變,經緊急處置後轉送加護病房,接受急重症及洗腎治療,3天後才脫離險境,一週後出院。   這位病人經常參加40公里馬拉松路跑,此次參加路跑當天氣溫為34℃,相對溼度80%,參加路跑前因公事繁忙連續熬夜加班數日,且當日水分攝取較少,所以雖然他平常體能極佳,仍在這次馬拉松路跑中暑昏倒。2013年7月,軍中發生一件體能操練導致中暑死亡案例,引起政府及民間波濤洶湧的重視,期間媒體不斷報導及討論,在閱聽這些報導內容時,我深感大家對中暑防治認知的不足。   2014年6月,大塊文化出版公司主編劉鈴慧小姐邀我書寫一本談中暑防治的相關書籍,有鑑於台灣夏天溫度及濕度均高,屬中暑之高危險環境,中暑一旦發生可能產生相當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因此教育大家了解中暑的各種高危險因素、症狀,及防治之道;才是減少中暑發生率的不二法門。這七、八個月寫稿期間,感謝劉小姐規劃進度,並幫忙修飾文稿使其更順暢,也感謝出版團隊提供插畫、美術設計、校對等等,使這本書圖文並茂。   感謝愛妻,在我人生中,始終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但願本書,能帶給讀者朋友,享有更健康與美滿的生活。

內文試閱

改善對熱忍受力的「熱適應」
  入夏後的朝會,學生在操場上曬太陽聽訓聽到昏倒,這是各種熱傷害中,算輕症的「熱昏厥」。      起因是因為人體對熱環境的不適應,造成皮膚血管擴張、得用大量流汗來散熱,血液會在體內重新分配,因為大量的血液跑到皮膚周邊血管幫助散熱,致使腦部血流不足,發生暫時性的昏厥,通常病人體溫不會明顯升高。只要將昏倒的同學抬到蔭涼處或送保健室,讓他保持平躺,很快就會醒過來。      熱適應的訓練      熱適應的問題,有點像我們一般講的「水土不服」。就好比本來是生活在比較溫帶或寒帶的人,到了熱帶地方,必須要經一段時間調整,才會適應新環境的溫度;若熱適應不足,會是中暑的高危險因素之一。      人類對高溫及濕度的忍受能力,受許多先天、後天生理性因素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為熱適應(Acclimatization)。熱適應是指:身體隨著時間,逐漸改善對熱忍受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也是運動員在極熱環境中還能有良好表現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使用足夠時間,擬定恰當的訓練計畫,使運動員達到最佳的熱適應,對於改善運動員表現及避免熱傷害,是相當重要的。而且研究顯示:運動員在高熱、高濕度環境中,若第一周 就接受正常的訓練量,造成他熱傷害的機會相當的高。      熱適應的時間      熱適應的時間需要1-2周 ,在適應期中,需逐漸增加熱適應人員曬太陽的時間及逐漸增加運動量,2周後就可以按照正常的訓練計劃實施,若離開訓練超過了3周 ,必須重新做熱適應。      在熱適應的過程中,身體所產生的生理調適包括了:   ◎血液容量上升。   ◎皮膚血流量增加。   ◎開始流汗的閾值降低(指在較低的溫度下即流汗)。   ◎流汗量增加。   ◎汗液的鹽分濃度降低。   ◎同樣的運動,皮膚及核心溫度較低。      經過這些生理調適,可使經過熱適應的運動員比未適應過的運動員,在溼熱環境中運動時,散熱功能更好,體溫升高更少。在一個相同標準的規格下,受過熱適應訓練的人跟沒有受訓過的人比,以同樣運動半小時為例,一般人的體溫從37℃升高為38℃,熱調適度會比較差;但經過訓練後的人,同樣運動半小時,可能只從37℃增加到37.5℃,所以熱適應很重要。      經過一到兩個禮拜的適應期後,人體機制可以接受變化及改善,當然比較不會中暑。但如果生了一場病,可能住院休息,或因中斷受訓差不多兩三個禮拜,再回來受訓時等於是新手一樣,得重新再來一次的熱適應期訓練。      熱適應不足,對戶外工人,一樣要很當心,國外有過這樣的案例:一位23歲的男性工人,與數名同事於8月份某天下午3點,負責挖掘油管壕溝,中間曾做短暫休息也有喝些水。到傍晚6點,他覺得頭暈停止工作,到陰涼處休息,但約10分鐘後,開始很激動的四處亂跑、對同事大吼大叫,當下他立刻被帶到一間有空調的房間。但他皮膚很乾且發燙,同事立即以溼毛巾覆蓋在他身上降溫,並被送往距離90分鐘車程的醫院。      到院時這工人已呈現半昏迷狀態,腋溫39.6°C,換算成肛溫約為40.6°C,血壓80/25毫米汞柱,一般正常人應該是90/60毫米汞柱,心跳每分鐘176次,正常人應小於100次,雖然經降溫及加護病房的治療,仍於33天後死於中暑合併多重器官衰竭。事後發現,這工人中暑昏倒那天,是經過18天休息後的第一天上工,這顯示他並未經過適當的熱適應。而當天的氣溫為31°C,相對濕度為87%,在這麼濕熱天氣下工作,這個已經休息了18天未上工的工人,即便還很年輕,理應視為新手,重新做「熱適應」來逐步增加他的工作量與曬太陽時間,否則易導致中暑,加上他在工作當天,飲水量不足,也使血液循及排汗量差,導致體熱無法排散而發生不幸的悲劇。      國外有位29歲的男性臨時工,在採石場工作,當天氣溫38°C,早上八九點左右上工,中午用完午餐後短暫休息繼續工作。到了下午快四點,這位工人告訴同事身體感覺很熱,且咳出帶血絲的痰。他喝了些水,並將水淋在身上,25分鐘後,他告訴雇主身體覺得很不舒服,要求回到停在400公尺外的卡車上休息。半小時後,當所有工人工作結束回到卡車上時,發現那位工人已經昏迷不醒,他被送往最近的醫院,但到院時已死亡。      問題出在這位工人只是位「臨時工」,並非長期在採石場工作,且一上工就遇上氣溫38°C的酷熱天、完全沒經過熱適應期的調適緩衝,因而造成了失去生命的憾事。      對熱最敏感的小腦      因熱所造成的傷害中,在中樞神經系統異常方面,對熱最敏感的就是小腦,所以小腦最先受損。      平時我們習慣量的耳溫、腋溫,溫度比體內的臟腑還低,除非量肛溫,才能準確得知體內核心溫度。所以幫中暑病人降溫過程,不論是量耳溫、腋溫,要記得多加1℃,才能代表真正的核心溫度。      中暑時,高熱會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異常,恢復時大部分病人可完全康復,但有部分人會產生併發症或後遺症,取決於腦部處在高熱的時間。在我們所治療過的中暑病人中,產生小腦受損後遺症的比例不少。有些病人中暑經過治療後,寫字歪歪扭扭、像小學生初學寫字一樣,因為寫字時手的協調需要靠小腦;有些病人則是有走路步態不穩的後遺症;有些病人智能、判斷能力會變差。並不是所有的中暑病人在小腦受到傷害後,都會完全恢復,完全看當時小腦受高熱損傷的程度。      如果有先天汗腺不發達的朋友,就不適合在高溫下運動,本身已經不太會流汗,熱適應自是不良,會容易中暑。這也經常發生在新兵訓或者是運動員身上,剛參加訓練的新手,他們排汗的功能還沒有建立,至少需要兩個禮拜的時間,做為他們的熱適期。慢慢的增加他們的運動量、曬太陽時間,讓他皮膚血管擴張能力增強。通常我們一運動之後,心臟需要輸出更多的血,如果不常運動的人,不會那麼快就輸出足夠多的血。經過熱適應之後,不論新兵或運動員的心臟,就會輸出比以前更多的血來調適外在環境的氣溫,需要排熱時,皮膚的血液循環,會比以前更好,就容易排熱。      經過熱適應後,排汗時,汗液裡的鹽分會隨量減少,所以看似流了很多汗、排了很多水分,但是不會喪失很多鹽分,因為身體會控制,汗液裡面的鹽分會隨量減少。

作者資料

朱柏齡

現任: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 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國防醫學院內科教授 曾任: 三軍總醫院血液透析室主任 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任 三軍總醫院內科部主任 三軍總醫院教學副院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系主任 腎臟醫學會理事 內科醫學會理事 台北市醫師公會監事

基本資料

作者:朱柏齡 出版社:大塊文化 書系:CARE 出版日期:2015-04-27 ISBN:9789862136010 城邦書號:A1400242 規格:平裝 / 全彩 / 200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