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學習 > 學習方法
翻轉學習:10個老師的跨學科翻轉手記,讓學習深化、學生更好奇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翻轉教室」創始人強納森.柏格曼和艾倫.山姆 第一手經驗分享! 「翻轉學習是翻轉教室的進階版」 掌握創新課程設計的三個C, 各領域的熱血教師都能更快打造自主學習的新課堂! 如何才能不被教學進度與測驗成績追趕? 學生學習動機不強,如何才能夠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動力? 翻轉大浪來襲,如何縮短摸索、建立以學生為主的學習天地? 2007年,美國兩位老師強納森.柏格曼和艾倫.山姆開創翻轉教室,從此在世界各地掀起浪潮,開始改變僵化、被動的教學方式。但是,翻轉教室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翻轉學習,為每個孩子創造個人化的學習環境、激發自主學習的動力。 讓孩子真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路徑不只一種。 柏格曼和山姆兩位翻轉創始人在新書分享成功翻轉的三C關鍵:Content 內容、Curiosity 好奇、Connection 師生關係。 書中更匯集各領域老師分享他們的翻轉教室經驗,包含化學、體育、生物、社會、英文等各科,無論是錄製教學影片、引導專題活動、規劃小組討論、設計評量講義等實務技巧全盤無私分享,同時也寫下他們翻轉教學的心路歷程。 熱血老師們,無論你在學校教的是語文、自然、社會、藝能等科目,甚或是學校行政,都能參考書中的翻轉實做技巧學習,讓你不再孤獨摸索,找回教學的活力。 【熱血推薦】   「台灣近年翻轉風潮規模之大,遠遠超越過去20年的教育改革,而山姆和柏格曼正是「翻轉教室」的開山始祖。翻轉教學並非一蹴可幾,除了形式,內容的精進、動機的激發、師生關係的維持都需要花費很多心力。本書集結了多位不同科目的老師分享他們的翻轉經驗,對於有志於翻轉教學的台灣老師,這是很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方新舟 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七年後的今天,我可以不再擔心教學進度與測驗成績,有充足的時間與學生互動,並培養師生間積極正向的關係。在翻轉學習中,我看見學生快速地成長與改變,自主規劃學習進程,真正拿回屬於他們的學習主權。」 ——鍾昌宏 台中市光榮國中生物科教師 【試讀迴響】 王勝忠〈台中市清水國小老師 (王勝忠老師創意翻轉教學空間粉絲團)〉 林淑媛〈台北市興雅國中老師 (林淑媛的小窩部落格格主)〉 施信源〈新北市龍埔國小教師〉 程瑋翔〈臺中市衛道中學數學科老師(響尾蛇的數學天地部落格格主)〉 簡志祥〈新竹市光華國中生物老師 (阿簡生物筆記部落格格主)〉 鄭志鵬〈台北市龍山國中老師 (小p老師的科學課部落格格主)〉 (按筆劃排列)

目錄

推薦序 翻轉教室只是起步 打造個人化學習才是目標 方新舟 我的教學翻轉 鍾昌宏 自序 從翻轉教室說起 前言 一項挑戰與唯一的問題 第一章 翻轉的下一步──翻轉學習 第二章 翻轉教室的迷思 第三章 完美融合內容、好奇與師生關係 第四章 改變課堂經營,讓學習加深、拉廣 第五章 高中數學課 運用WSQ工具,開啟高階連結思考力 第六章 高中數理課 結合評量與數位專題,用創意學數理 第七章 小學數學課 客製化的學習經驗,讓學生愛上數學 第八章 化學課 影片不是重點,激發獨立學習才能改變規則 第九章 生物課 學生分組做科學,從實驗中深化學習 第十章 社會課 讓學生主導決策,養成批判思考力 第十一章 作文課 用影音增進學習動機,讓寫作更容易 第十二章 體育課 學生做影片+共用題庫,學生樂健身 第十三章 教師工作坊 集體創作課程專題,精進教師教學能力 第十四章 沒有標準答案,做對學生最好的事 附錄 翻轉教師介紹

序跋

推薦序 翻轉教室只是起步 打造個人化學習才是目標
◎文/方新舟〈本文作者為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近年受到翻轉風潮影響,影響層面從小學到大學,規模之大,遠遠超越過去20年的教育改革,而山姆和柏格曼正是「翻轉教室」的開山始祖。   早在2007年,為了幫助學習落後的學生(例如運動員常因出外比賽而缺課),他們自行錄製影片,好讓學生補上進度。他們的嘗試出乎意外的成功,激勵了許多老師加入他們的行列。一開始,這些先行老師自己錄製影片,後來有可汗學院及其他平台提供線上資源,推廣翻轉教室的老師人數更因此大幅成長。   這段過程中,山姆及柏格曼持續反思:「如何善用與學生面對面的時間?」他們摸索後得到結論:「翻轉教室只是起步,更重要的是翻轉學習。」然而,翻轉學習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孩子都不同、每個學科也各異,重點是,該如何為每個孩子創造個人化學習的環境和經驗?   山姆及柏格曼總結三個C的重點:「Content內容」、「Curiosity好奇」、「Connection師生關係」。優質內容幫助學生加深學習;強烈的好奇心能拓展學生的學習範疇;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助於鼓舞學生,發自內心追求卓越。   過去幾年,台灣許多老師有感於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強、成效不好,自發性的實驗各種不同「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這兩年,這些實驗逐漸開花結果,例如鍾昌宏老師、孫譽真老師的「翻轉教室」、葉丙成老師的「BTS教學」、張輝誠老師的「學思達」、王政忠老師的「MAPS」,彼此激盪,匯成一股「翻轉教學」的風潮。   然而,翻轉教學並非一蹴可幾,除了形式的翻轉,內容的精進、動機的激發、師生關係的維持都需要花費很多心力。尤其「創造個人化學習的環境和經驗」更加不易,需要善用科技,才能因材施教。   本書除了山姆及柏格曼的第一手分享,更集結了多位不同科目的老師分享他們的翻轉經驗,包括數學、化學、體育、生物、社會、英文等。有的老師非常資深,有人只教書三、四年,每一位都熟悉科技融入教學的技巧跟理論,大部分影片都由自己錄製,他們都有獨到的經驗可供參考,對於有志於翻轉教學的台灣老師,這是很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預祝大家翻轉成功!
我的教學翻轉
◎文/鍾昌宏〈本文作者為台中市光榮國中生物教師〉   如果在七年前,你要我描述「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室會發生什麼改變?我會回答教室秩序失控、學生無法規劃自己的學習、教學進度來不及完成、考試成績大幅下滑,導致家長投訴與行政施壓等種種擔憂。   確實,被教學進度追著跑,以及擔心學生無法取得好成績幾乎是所有老師共同的夢魘,因此,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高的成效,我將各種不同版本的課本內容整理為講義、要求課室中絕對地安靜、並給予大量的回家作業與測驗,相信只要學生照著我的規劃按部就班地執行,就能成為考場上的常勝軍,進而成為人生的勝利組。   然而,我漸漸發現,將所有學習責任攬在教師身上所營造出的學習環境,會造成學生開始對分數斤斤計較,學習卻非常被動的現象。學生們變得只在乎如何取得高分,但不想深入了解問題,更沒有自主規劃與主動學習的能力。「每天都要趕進度,卻只造就一群機械性死記硬背的被動學習者,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當時的自己不禁懷疑了起來。「能不能空出更多的課堂時間,讓我進行有意義的探究活動以培養學生的高階能力呢?」於是我開始嘗試進行教學改變,踏入了翻轉學習的不歸路。   七年後的今天,我可以不再擔心教學進度與測驗成績,有充足的時間與學生互動,並培養師生間積極正向的關係。在翻轉學習中,我看見學生快速地成長與改變,自主規劃學習進程,真正拿回屬於他們的學習主權。   回首這七年的教學改變,一路上跌跌撞撞,我只能獨自摸索,不斷嘗試不斷調整,從錯誤中學習,雖然辛苦,也慢慢走出了自己的翻轉教學之路。而現在,翻轉學習成為時下最流行的教學模式,對於翻轉教室躍躍欲試的老師們,已不再需要單打獨鬥,孤軍奮戰。   最早提出「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概念的美國教師強納森‧柏格曼與艾倫‧山姆,整理了自己與多位教師實施翻轉學習的歷程與經驗分享集結成書,從「翻轉教室101」(Flipped Class 101),到進一步的翻轉精熟模式(Flipped Mastery Model),以及最終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學習」(Flipped Learning),透過書中提供的許多案例,讓老師們有了參考的依據,可以設計出符合自身特質與學生需求的翻轉學習模式。   近年來,在均一教育平台與葉丙成教授的大力推廣下,翻轉學習已經蔚為風潮,若再加上此書的推波助瀾,未來台灣教育的翻轉盛況,一定精采可期。      感謝天下雜誌的奔走引入,讓台灣的教育能夠更多元更開放。

內文試閱

  當教育媒體上充斥著有關翻轉教室與翻轉學習的文章、部落格貼文、網路研討會及相關訪談,許多教育工作者陷入困惑:翻轉教室究竟是什麼?對於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一直感到躊躇不前,因為我們堅決相信,最初提出的翻轉教室,只是進入翻轉學習的一個階段,而翻轉學習,才是我們真正要倡導的。這看來或許像在兜圈子,但我們想要釐清的是,廣為人知的翻轉教室,只是翻轉學習模式裡的一種基本模式。   定義翻轉學習   一般人認為翻轉教室的定義是,學生在家裡看教學影片,而在課堂上完成典型的家庭作業(如題庫、練習卷、課後練習等)。我們將這種版本稱為「翻轉教室101」。它是入口,但不是目標或終點。把單向教學從團體的學習空間搬到個人的學習空間,是展開旅程的好起點,但並不是終點。   在我們的第一本書《翻轉教室》中,我們寫下第一年是如何顛覆傳統地採用翻轉教室101。那一年,我們主要專注於為學生製作高品質的教學影片。然而,一年過去,我們發現可以運用翻轉教室的元素,推動孩子邁向精熟學習之路。於是我們又從翻轉教室101 啟程,發展翻轉精熟模式。這仍然不是終點。我們繼續向前邁步,進入翻轉學習。   但翻轉學習究竟是什麼?我們喜歡拉姆賽.穆賽萊姆(Ramsey Musallam)在他的網站(www.cyclesoflearning.com)上的定義:   翻轉學習是一種教學途徑,把單向教學從團體的學習空間搬到個人的學習空間,而團體空間則轉變成一個動態、互動的學習情境,教師在其中引導學生應用觀念,發揮創意,投入各科學習。   基本前提是單向教學(通常是指授課,但不一定是)不在大團體內進行。在翻轉學習裡,單向教學是個別傳授的,通常是(但不一定是)透過教師自製影片。這種時間對調讓師生更能靈活運用面對面的時間,進而為學生創造出更豐富、更有意義的學習經驗。   如果老師上課不採用單向教學,那他要做什麼?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藉由「唯一的問題」來回答:如何充分善用與學生面對面的時間?   翻轉學習的精髓要義,就是個人化學習。有許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型態及演變版,包括差異化教學、問題/專題導向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等,不勝枚舉。當這些教學策略結合翻轉學習的概念,在執行上就會變得更為實用。翻轉學習的理念基本上就是以學生為中心。   翻轉學習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流程;在這個模式裡,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表現方式。沒有一個單一的策略,在每間教室、對每位老師及每名學生都能奏效。但翻轉學習適用於不同的風格、教學法及情境。每位老師都可以為學生客製化翻轉學習版本。老師也可以充分發揮他們個人在教育工作上的強項。不過,所有成功的翻轉學習情境,都具備一些關鍵要素。   成功的翻轉學習情境要素   當我們與廣大的教師群交流後,發現他們成功翻轉學習的一些關鍵因素。   合作   單打獨鬥地落實翻轉學習相當困難。當我們兩人執行翻轉學習時,我們的教室就在隔壁。在發展翻轉學習的期間,我們持續不斷地對話,討論彼此如何在教學實務上大幅修正或微幅調整。我們沒有一人可以孤軍奮戰以竟全功。之後陸續有其他人步入翻轉學習的行列,許多頂尖的成功教師也都是在社群裡合作共事。   安德烈.托瑪森(Andrew Thomasson,推特帳號@thomasson_engl)和雪莉.莫里斯(Cheryl Morris,@guster4lovers)這兩位英文老師就是絕佳的合作範例。安德烈在北卡羅來納州教書,雪莉則在加州授課。他們參加2012年翻轉教室虛擬研討會時認識,發現兩人擁有相似的教學理念,於是開始合作。他們現在一起製作教學影片,即便兩人相隔三個時區之遠。他們的成功,主要是基於彼此密切的網絡與聯繫。他們也透過推特及其他社交網站,和廣大的翻轉學習社群連結在一起。   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   教室往往是圍繞著老師為中心。老師站著對學生們發表某種領域的簡報,就是「教學」。即便做得再好,還是經常有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神遊四海。我們觀察到,當老師走下講台,成為一名學習的推動者,而非課程內容的表述者,教室就會變成學習的中心,而教室的焦點將會落在學生身上。   最佳的學習空間   多數教室的實體設計是基於一個概念,認為老師和課程內容的呈現應該是焦點。20年前,這意味著黑板和老師的辦公桌是教室的焦點。隨著科技進步,黑板換成了白板,白板又換成了螢幕和液晶顯示螢幕投影機,許多學校也投下鉅資購置互動式電子白板。遺憾的是,這些硬體變化對於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室動態,並未造成太大改變。老師仍然是課堂上注意的焦點,而學生依舊排排坐,被動地接收課程內容。   當老師落實翻轉學習,發現他們不再是一貫地在同一時間向全體學生簡報教學內容,許多老師開始在實體空間做改變。有時候這並不可行,因為有些學校的設備和課桌椅是固定式的。也有些老師必須和其他老師共用教室,而其他老師可能並不想要更動教室空間配置。但在這件事上有彈性做法的老師,就能發揮創意改變空間。   正如翻轉教室沒有唯一的方法,學生的學習空間配置也沒有唯一的方法。不過,有幾項普遍原則是我們想要強調的:   創造合作空間 翻轉學習的原始意義在於合作的力量,因此我們鼓勵翻轉學習的老師在安排課桌椅時,以促進合作的形式為考量。   創造個人空間 不是所有工作都需要在團體內完成。教室裡也應當留有一些空間,可以讓學生不受干擾地個別學習。這在強調合作的教室空間通常較難做到。有一種可行的辦法,是購置幾組抗噪耳機供學生使用。   強調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 這門課現在是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教室的空間配置應當把焦點從老師身上移開。我們聽說有老師甚至移走教師辦公桌,這迫使他們必須起來走動,與學生一同學習。   強調學習,而非教學 應當強調空間的重新配置,這個空間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學習,而非教學。通常學校會認為,應當以單向教學為優先,而教室空間則應隨之配置。我們主張,學習應當是學校的第一優先,而學習空間應能反映它的優先順位。   足夠的執行時間   任何一種新的教學策略,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才能徹底落實,翻轉學習也不例外。老師不僅要重新思考如何經營他們的教室,也要學習新的技術,執行新的做法,因此會有一段陡峭的學習曲線出現。2010年,我們有機會協助南達科他州的蘇瀑市(Sioux Falls)學區,執行精熟學習系統。他們計劃運用翻轉精熟模式的要素來執行。該學區申請並獲得補助金,可以推動這個計劃。領導階層了解,執行這個模式的限制因素是時間。因此,他們規劃將補助金用來支付老師的加班費,因為老師為了執行翻轉學習課程,必須超時工作,製作必要的學習工具。以這種方式向老師表達敬意,獲得了極大的成效。我們鼓勵學校和學區思考一些方式,來補償那些為了徹底落實翻轉學習教學法,而付出額外時間工作的老師。   來自主管的支持   翻轉一門科目,或甚至只是一堂課,在教學上都是一條困難的路。學校主管必須支持老師和員工率先走這條創新與改變的道路。我們看見,當學校或學區的領導階層接納翻轉教室的觀念,提供教師研習及相關資源,並為了學生的緣故,願意擁抱改變,最亮眼的改變就會發生。   來自資訊科技部門的支持   每個學校或學區必須回答的一個大問題是:要在哪裡放我的影片?我們發現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不同學校會透過不同管道,讓他們的學生取得影片。但為求取得管道足夠且能有效使用,資訊科技部門必須在翻轉學習上予以支援。資訊科技專業人員最好能為老師設計簡單的工作流程,可以輕易地製作、張貼並分享影片及其他學習物件。   深思熟慮的反省   最能有效運用翻轉學習的老師,通常都會深思熟慮地反省他們的教學實務工作。他們持續不斷地尋求方法來提升專業能力。他們了解翻轉教室沒有唯一的方法,因此他們也持續不斷地修正調整實務做法,以滿足學習者的需求。這些老師評估教室的各個面向,確定它們是否有助於達成學習目標。這個後設認知的過程,終究會讓全體學生從中得益。   一名曾參加過翻轉教室研討會的老師,回到他的學校,執行我們兩人的翻轉教室模式版本,卻徹底失敗了。他反省失敗的原因,得到的結論是,他必須為他自己所處的環境,客製化一個專屬模式,而非一味地複製我們兩人的版本。當他建立專屬的模式版本,果然造就極大的成功。   翻轉學習的多樣途徑   我們遇過許多來自全球的傑出教育工作者,他們都經歷了翻轉教室101,就跟我們一樣。他們通常是花一到兩年的時間,透過翻轉教室101來教學,但隨即了解到,翻轉教室只是通往翻轉學習的一個入口。不是所有老師都跟我們一樣,深受翻轉精熟模式所吸引。許多老師是從翻轉教室101直接進入翻轉學習。我們希望鼓勵讀者,突破翻轉教室101的階段,為學生們開拓「更深更廣」的學習經驗。這些學習策略將在第三章和第四章深入探討。   舉個例子,賈斯蒂娜.卡莉娜斯卡(Justyna Kalinowska)是一名七年級的數學老師,在伊利諾州凱尼爾沃斯(Kenilworth)約瑟希爾斯學校(Joseph Sears School)任課。在實施翻轉教室101的第一年,她把重心放在製作教學影片上。那年春天,她因緣際會參加美國全國數學教師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在費城舉辦的研討會。在那兒,賈斯蒂娜參加了幾場講座,探討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吸引學生學習數學。她開始了解到,良好數學教育的核心,不在於記誦完整的數學演算過程,而在於學生能夠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有了這層體會,她充滿幹勁地回到工作崗位,開始執行深度學習的策略。賈斯蒂娜的學習能力很強,她不需要像我們一樣,花一整年的時間實施翻轉教室101。她已經用翻轉教室101找回寶貴的課堂時間,並在一年內,突破這種教學模式。在本書中,你將會聽到幾位老師說明他們是如何突破翻轉教室,進入他們自己的深度學習教室。

影音

作者資料

強納森.柏格曼(Jonathan Bergmann)

過去是一位非常享受成為教室焦點的老師,但是當他開始翻轉教學,看見學生認真學習的樣子,就決定放下眾星拱月的光環。翻轉學習讓他更了解學生,也帶他尋回當年執起教鞭的初衷。他是翻轉學習運動的創始人之一,積極倡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室,向全球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分享他的理念與熱忱,目前擔任翻轉學習組織(TurnAbout Learning)學習長。他在2002年獲頒總統傑出科學數學教學獎,2010年被提名為美國科羅拉多州年度教師候選人。他也是TED教育頻道顧問團的一員,並主持廣播節目「翻轉那一面」(The Flip Side),細說翻轉教育工作者的故事。他是翻轉學習網絡(Flipped Learning Network)創立委員與核心人物,這是由翻轉教育工作者經營,也是為翻轉教育工作者服務的唯一非營利組織。

艾倫.山姆(Aaron Sams)

他是百奧拉大學(Biola University)生物化學學士及教育碩士,從2000年起開始教學生涯。2009年獲頒總統傑出科學數學教學獎,也曾任美國科羅拉多州科學學術標準審議委員會聯合主席。他是翻轉學習網絡創立委員,目前擔任聖文森特學院(Saint Vincent College)兼任講師、改革宗長老會神學院(Reformed Presbyterian Theological Seminary)數位學習處主任、TED教育頻道顧問,並同樣在加州及科羅拉多州教授化學。

基本資料

作者:強納森.柏格曼(Jonathan Bergmann)艾倫.山姆(Aaron Sams) 譯者:王素蓮 出版社:天下雜誌 書系:新視野 出版日期:2015-08-03 ISBN:9789863980902 城邦書號:A1600720 規格:平裝 / 單色 / 25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