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覺悟者的臨終贈言:《定日百法》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內容簡介

傳說中,與中國禪宗的開山祖師達摩祖師同一人 帕當巴桑傑大師重要遺教 證悟的聖者帕當巴桑傑,在當時的定日(位在西藏與尼泊爾邊境)有眾多弟子。其中有一位親近的弟子在與年邁的聖者見面時,難過地徵詢他的上師,在上師涅槃之後,自己與其他弟子們該如何是好?要如何修行?心要寄託、依止於誰呢?慈悲的聖者帕當巴桑傑遂宣說了最後100個重要的教言…… 帕當巴桑傑大師即達摩祖師,其遺教之重要性可見一斑 帕當巴桑傑原是印度南方某國的王儲,透過在佛法上不斷地精進禪修終究獲得成就,成為一位偉大的修行者。在西藏的歷史裡認為,帕當巴桑傑大師與中國的達摩祖師係同一人,傳說他住世的時間逾五百多年,也曾到過中國與西藏數次。達摩祖師是中國禪宗的開山祖師,此遺教之重要性可見一斑。 《定日百法》內容深且廣,漸進有次第地從個人日常生活擴及佛法的修行。其中,佛法內容的見地、觀修、行持與果位(見修行果),相關的甚深教導也有論及。因教導的內容篇幅達100條;所以,這個法的名稱就稱作《定日百法》,又名《定日百頌》或《修日百頌》。 100條日常修行指南,有助於令「所知」落實於「所行」 權勢、情愛、財物、姣好的面容、安逸的生活……人生在世能夠心生貪著的標的實在太多了。在《定日百法》中,收錄了100條修行者可以參酌的導正或重建的心態。 舉例來說:在社會上,「誰有權勢彼即有罪業」,在家庭裡面,在團體裡面,在國家裡面,某個人的權勢、權力很大,就會變得蠻橫無理,這是因為權勢大帶給他貪念、瞋恨、愚痴的煩惱就變得強烈,還有他的身、口、意三門的行為、造作的罪業也會變多。《定日百法》提醒,一個人的權勢越大,造作的不善業就越多,因此對專橫求取權勢的心,應該要捨棄掉。 又比方說,佛陀曾經開示:「合最後就是分,生的最後就是死。」親朋好友能夠齊聚一堂,當然是「合」的狀態;但因為無常的變化,最後終究是會分開的。一切萬法都是無常,親朋好友當然也是。因此,切莫因為親朋好友的苦樂而受影響,使自己內心也跟著傷感、苦樂,或忐忑不安,或讓自己陷溺在苦樂與傷感之中…… ◎帕當巴桑傑大師/著 ◎堪布慈囊仁波切/講述

目錄

◎序.給渴望改變今後生活的你 ◎前言.帕當巴桑傑——達摩祖師最後遺教《定日百法》  1.於身口意勤奮於正法,業則大轉變矣定日人。 2.身口意三託付予三寶,自然出加持矣定日人。 3.棄捨此世心希求後世,即是上等目標定日人。 4.夫妻無常市場客人般,盼莫惡劣訟諍定日人。 5.財物實為如幻之欺騙,莫為慳結所縛定日人。 6.蘊身不淨物之袋子般,盼莫求好擦拭定日人。 7.親人如同幻相無諦實,盼斬傷感糾纏定日人。 8.庄園如同牧民牧帳地,盼莫耽著貪戀定日人。 9.父母六道有情所共通,盼莫執己與我定日人。 10.生時之晨即出死記號,相續盼念無暇定日人。 11.無渙散而勤奮於正法,死後引道端矣定日人。 12.業力異熟因果定真諦,至盼恥罪不善定日人。 13.已作諸事如同夢境般,至盼無作勤修定日人。 15.於此世間未久安住故,盼即準備行囊定日人。 16.林內猴猻心想安樂矣,林外烈火周匝定日人。 17.生老病死大河無灘橋,舟船已備妥否定日人? 18.生死中陰守候險關處,五毒土匪再再嚴佈陣,至盼尋師護送定日人。 19.定無欺誑皈處即上師,無離盼能頂戴定日人。 20.若師護送定抵欲往處,至盼勝解敬彼定日人。 21.誰有錢財彼即有慳吝,至盼無偏布施定日人。 22.誰有權勢彼即有罪業,盼棄專橫求權定日人。 23.專橫多財之人無安樂,胸前盼攏十指定日人。 24.後世處所親友實鮮少,至盼心託於法定日人。 25.渙散路上目標一團亂,盼即下定決心定日人。 26.死神大魔不定何時來,至盼時時警覺定日人。 27.死日清晨任誰未能助,至盼己能獨立定日人。 28.若思死亡任皆無必要,至盼衷心憶念定日人。 29.日沉西山影子如何般,死神閻羅不留近近來,盼速準備逃法定日人。 30.鮮花前時雖美後時凋,心莫托於身矣定日人。 31.活命之時如同天神身,死亡之時較惡魔恐怖,幻相此身誑矣定日人。 32.店舖客人買畢各返家,友伴定分手矣定日人。 33.如幻壘石終亦倒下故,盼即結下緣起定日人。 34.內心雄鷹任亦定翱翔,盼即決定騰空定日人。 35.六道有情大恩父母親,盼修慈心悲心定日人。 36.瞋敵業力輪迴之惑顯,盼斷瞋恚惡心定日人。 37.頂禮繞行淨化身罪業,盼棄世間俗事定日人。 38.唸誦皈依淨化口罪業,莫言凡俗閒聊定日人。 39.虔敬勝解淨化心罪業,至盼頭頂上師定日人。 40.定將離棄俱生肉與骨,莫執壽為常時定日人。 41.認定正境即本然永境,彼則無遷誤矣定日人。 42.把握心性大藏為正財,彼則無耗盡矣定日人。 43.享用等持勝味為正食,則無飢餓苦矣定日人。 44.暢飲憶念甘露為正飲,彼則無中斷矣定日人。 45.尋找自然本智為正友,彼則無聚散矣定日人。 46.尋找覺性稚童為正子,彼則無生死矣定日人。 47.盼於空狀揮旋了悟矛,見地無阻擋矣定日人。 48.無妄念上遣無散斥堠,修時無沉掉矣定日人。 49.盼於自然無遮練力道,行持無取捨矣定日人。 50.四身無別本覺心中圓,於果無期疑矣定日人。 51.輪涅根本攝於覺性心,心無實有法矣定日人。 52.貪瞋所顯鳥行無痕般,覺受無耽著矣定日人。 53.法身無生如同日精華,光則無明暗矣定日人。 54.妄念為敵空屋遇賊般,錢財無得失矣定日人。 55.感受無痕如同水中圖,無執惑顯後矣定日人。 56.習氣憶執天空彩虹般,貪戀無認定矣定日人。 57.浮動自清天空雲朵般,心則無朝向矣定日人。 58.無執自解拂面涼風般,於境無耽執矣定日人。 59.覺性無實天空彩虹般,覺受無阻擋矣定日人。 60.見法性義啞子夢境般,離詞離名言矣定日人。 61.證悟覺受青年快樂般,喜樂無詮說矣定日人。 62.明空無別水中明月般,任皆無貪礙矣定日人。 63.顯空無別如同虛空般,心則無中邊矣定日人。 64.憶念無渙美女明鏡般,彼則無宗義矣定日人。 65.覺空無別鏡中影像般,彼則無生滅矣定日人。 66.樂空無執雪山日出般,彼則無認定矣定日人。 67.閒聊無痕谷音空洞般,於聲無所執矣定日人。 68.苦樂惑輪琵琶弦體般,因緣業力合矣定日人。 69.輪涅自解稚童遊戲般,心則無生滅矣定日人。 70.外在戲論攝於己內心,冰塊溶成水矣定日人。 71.無明惑輪草原冒水般,無可擋而除矣定日人。 72.輪涅惑顯如同驚遇敵,援軍勝上師矣定日人。 73.五身自明如看金洲般,期疑取捨無矣定日人。 74.暇滿人身如同金珍寶,盼莫無義虛耗定日人。 75.大乘法理如意寶珠般,雖尋亦難獲矣定日人。 76.此世衣食如何皆亦可,至盼專注正法定日人。 77.至盼年青之時當苦修,老時身體未堪定日人。 78.生煩惱時盼對治即到,相執原地解脫定日人。 79.盼常憶念輪迴之痛苦,即是滋養虔信定日人。 81.壽無空暇如同草頭露,盼除懈怠懶惰定日人。 82.世尊聖教如同雲中日,唯是此次明矣定日人。 83.雖思苦樂二者由他報,緣本在己手矣定日人。 84.虔信助緣轉變近道故,盼思輪迴過患定日人。 85.若交損友自然染惡行,至盼遠棄罪友定日人。 86.若交益友自然出功德,至盼依善知識定日人。 87.狡詐謊話亦誑自與他,至盼以心為證定日人。 88.無明迷惑損耗鬼之本,盼以念知緊擒定日人。 89.若摧五毒三毒路途近,盼依有力對治定日人。 90.精進力勢弱則難成佛,至盼披甲前來定日人。 91.久伴習氣故後常追逐,莫逐過去之後定日人。 92.若心了悟淺小則祈請,自然出證悟矣定日人。 93.若欲後世幸福應耐苦,面前即有佛矣定日人。 94.相聚之晨即出別離兆,分合耗內心矣定日人。 95.多數友伴已去後世處,親友路糧有否定日人。 96.一切痛苦從由罪業出,至盼亦去小惡定日人。 97.一切安樂從由善業出,至盼亦行小善定日人。 98.由善惡因出苦樂之果,至盼去惡行善定日人。 99.遊方士者未留定日離,現在斬斷增益定日人。 100.我則無渙散而已禪修,至盼汝亦隨後定日人。 ◎藏文原文

序跋

【序文】給渴望改變今後生活的人們
◎文/王莎賀會長(菩提三乘林佛學中心)   在二十一世紀高科技資訊發展快速的時代,每個人的壓力,煩惱,不安的心,越來越嚴重,內心無法喜樂、自在、安定。每天晨起睜開雙眼,就匆匆忙忙的為三餐、家計⋯⋯等,辛苦忙碌奔波,毫無快樂可言。   每個人的情緒都很緊繃,脾氣一觸即發,因此造成許多家庭失和,朋友、同事、同學、團體之間,有許多衝突事件發生,因為在工作上有太多的競爭壓力,同事之間產生誤會而失和,在家庭中有太多的瑣碎之事煩心,對彼此說話的口氣不好,導致夫妻關係失和,在團體中也是一樣,成員之間因猜疑、嫉妒、爭寵而產生衝突,導致內心不快樂,非常痛苦。   常常有人問,不知道人活著的目的是什麼?內心是空虛的,煩惱、憂慮、擔心佔據了一切。對於未來的人生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看不到未來,對未來的人生極為擔心、恐懼、害怕。大家都沒有好好的去省思,思惟我們來到這世界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的人生應該如何掌握、充分的利用,人生非常短暫,如花開花謝,剎那凋零,如天上的雲朵、風吹即散,是那麼的無常且無奈;甚至有人一出生就死亡,連眼睛都還沒睜開看看這世界就離開⋯⋯我們的人生經常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上一分鐘不知道下一分鐘的變化。所有的人、事、物都一樣,剎那轉眼消失成空,昨日與其相見,今日已成故人,昨日的輝煌一夜之間毀於一旦,無論是名利也好,官祿、容貌、財富、健康、生命都是一樣,無人能倖免 。   生老病死,愛恨別離,已變成習以為常,每天沉迷於無盡的慾望之中,沒有靜下心來好好的思惟,你來到這世界是多麼不容易,你打算就這樣虛度此生,過著這麼沒意義、沒價值的人生嗎?只想三餐能溫飽,下雨不受雨淋,有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地方……這樣你就滿足了嗎?如果以上這些都擁有了,你的內心能真正的獲得踏實嗎?你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嗎?你的快樂能恆持永遠不變嗎?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它永遠不會消失嗎?   本書作者堪布慈囊仁波切,看到現代人的煩惱越來越嚴重,每天都有許多人向他請教,請他加持、教導要如何才能晚上睡得著覺。壓力大到無法入眠?如何改善夫妻之間的感情?婆媳之間的相處如何獲得改善?如何使孩子聽話孝順?如何能使工作順利?如何改善健康?如何擁有財富?這些煩惱、憂慮都是生活上的不協調而產生的,也就是心的想法出問題而產生的。   仁波切看到現代人心裡所產生的狀況,知道講解證悟者帕當巴桑傑在即將涅槃時所傳授教導他的弟子「如何安定自己的心?斷除這些煩惱?」正是宣說講解的最佳時機,好讓大家都能如實的依此方法修持,解脫這些煩惱跟痛苦。不然高科技產品為現代人帶來的資訊及心理上的負面渲染將是一大危害,當情況越來越嚴重,人的心及想法偏差也將日益嚴重,也許未來有精神方面疾病的人會更多,家庭失和跟社會問題也會越來越多。帕當巴桑傑所傳授教導的這個方法,只要確實的認真修持,可以完全解決現代人的這些煩惱:擔心,憂慮,睡眠,健康⋯⋯等問題。   仁波切將帕當巴桑傑的一百句臨終箴言,一句一句的做了非常清晰詳盡的解釋,他希望這本書能實質的幫助到有心想改變今後生活的人,改變你的人生。能實質的利益到眾生,希望大家能按照書中詳盡的教導,每天反覆多加練習,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假以時日一定能帶給你無限的希望,享受到真實的喜樂、自在,看到心的實相。   這是仁波切為利益眾生,幫助眾生過安定的生活、在煩惱痛苦中能覺醒的心願,故解說此心要精髓。希望大家能珍惜把握難得的寶貴人生,立下志願,由迷轉悟,一定要活得有價值有意義,掌握住美好的人生,歡喜快樂的生活,從實修中證悟心的本性。

內文試閱

4.夫妻無常市場客人般,盼莫惡劣訟諍定日人。
  對家庭的生活而言,夫妻、父母、兄弟姊妹等,不可能永遠生活在一起,因為無常隨時會到來。「市場客人般」,是比喻「無常」。例如店家白天到市場擺攤,晚上打烊之後,他們也就收攤回去了;來逛市場的人,雖然暫時群聚在市場裡,也是過客匆匆。不論攤販或客人並非恆常停駐在市場裡,「夫妻無常市場客人般」,用此來比喻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的。   所以「盼莫惡劣訟諍定日人」,吵架、紛爭、打架、辱罵等這些應止息,應當和和氣氣地好好過生活。雖說如此,因為無常的變化,和樂的日子其實很難持久,能有多久很難說!所以,大家在短暫相聚的日子裡,要擁有幸福和樂的美滿生活是不大容易的,大家應當彼此珍惜聚會的日子。   為什麼會成為一家人?   父母、兄弟、子女等能夠組成一個家庭,當然是前輩子的業力所決定的。也許是上輩子的善業緣故,大家齊聚一堂,家庭整天和樂融融;但也許是上輩子的冤親債主,大家齊聚一堂,家庭終日吵吵鬧鬧。無論如何,既然成為家庭,這其中一定有業力緣分的存在。在業力牽引的情況之下成為家庭,而家庭分子眾多,各自的想法有異,彼此的行為模式也可能不太一樣;在這種情況之下,身為修行者的心態就要這樣子觀修:無論大家的想法、行為如何,既然聚在一起成為家人,表示上輩子有業力存在;況且,這輩子齊聚一堂的時間並非很久,也不是恆常不變,只有短短數十寒暑的時間,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面,希望不要吵架、紛爭、辱駡等情況;大家能夠互相體諒、包容、尊重,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珍惜這美好的日子。   ●家庭和諧的重要性   佛教徒經常會發願,祈求世界和平、國泰民安。家庭和諧是世界和平的基礎,因為世界各國是由家庭組成的,如果家庭能夠和睦、融洽,那麼由許多家庭所形成的社會就會和睦、融洽;社會和睦、融洽,國家自然就祥和;世界各國祥和,全世界自然就和平、沒有紛爭。所以正如同發願內容ㄧ般,雖然內心的願望是希望世界和平,但要從自己做起,由小範圍擴及到大範圍;而家庭要能夠和睦、融洽,就應該要從自身開始做起。   ●如何讓家庭和諧?   就佛教的行者來講,應該要把學佛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其實修行最好的試煉機會,就是在自己的家庭裡面。為什麼呢?因為在家庭裡面,每天要面對複雜的生活,這些磨練其實就是在修行,要讓家庭沒有紛爭是一個重大考驗。要如何消除家庭紛爭呢?例如對家中每一個成員要互敬、互愛;如果發生了紛爭與不愉快的情況,也要以開闊的心胸來包容。如果發現是自己的錯誤時,應該要深切反省,並力求改正;如果是別人的過錯,自己也應該要能夠包容、寛恕,才不會衍生出紛爭。   現在有些人的情況是家庭原本就不和睦,存在許多的紛爭,在學習佛法之後,發現家庭的紛爭並沒有減少,於是認為:「學佛後,家庭的紛爭還是這麼多,並未改善;可見佛法是沒有用處的。」因為並沒有試圖改善與改變自己,而家庭本來就已紛擾不斷,卻把責任推卸到佛法上,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可是我們回過頭來捫心自問:「如果我學習佛法之後,要如何讓我的家庭幸福美滿、內心寧靜愉快呢?」前面第一個談到的,身、口、意三門的十種惡業,切莫去做;十種善業當努力去做。總之,從身、口、意三門努力的行善去惡下手,一定會帶給自己、家庭及四周的人們幸福快樂。   現在很多學佛的人心中想到的佛法是這樣的面貌:修行的場所是拘限在佛堂,認為只有在寺廟裡、深山裡、精舍中、蘭若裡,才能夠修學佛法。其實不然,在日常生活中或家庭中的學習,這些也是修行,學佛的人要有這樣的體認。
5.財物實為如幻之欺騙,莫為慳結所縛定日人。
 「財物實為如幻之欺騙」,錢財、物品及受用等並非恆常存在,也不是真實存在,是幻化無常的,所以稱為「如幻」。雖不是恆常存在,但卻會對我們造成假象。財物本身其實是如幻如夢,但是我們一般人對錢財、物品及受用,卻會產生一股強烈的真實執著。我們從小開始讀書、識字,再進入社會,直到死亡之前,大概花了半輩子的時間去追求財富,可以說是錢財的僕人。甚至,有人用了一輩子的時間及精力去追求財富,結局卻一場空,空手來卻也空手歸,往生時萬般也帶不走。   關於財富受用的部分,密勒日巴曾有一個開示,內容非常的寫實,尊者說:「財初自樂他羨慕,雖有許多不知足;中被吝嗇結束縛,不捨用於善方面,乃著敵魔之根源,自己積累他人用;最後財為送命魔,希求敵財刺痛心,應斷輪迴之誘餌,我不希求魔之財。」頌文的意思是說:我們去追求財富的時候,剛開始是因為我能得到財富後會非常的快樂;另外也因為我假如非常有錢,別人都會羨慕我;為了使他人羨慕之緣故,所以我要得到財富。所以這種人累積財富是要讓自己快樂,並讓別人羨慕;但是人們就算積累了很多的財富,也不會心滿意足的。最初的階段,雖然擁有許多財富卻仍不知足;可是中間的階段就辛苦了,因為想不斷地積蓄財富,所以會被吝嗇的繩子緊緊綁住。已經非常富有了,可是被吝嗇的繩子緊緊的綁住,一毛不拔,捨不得用在行善的方面,如供養三寶、布施,這些都捨不得去做。當被吝嗇的繩子綁住,成為守財奴的時候,財富就會變成招來魔鬼及仇敵的根源,或者招來鬼怪邪祟的傷害干擾。「自己累積他人用」,最後自己離開人世時,一輩子辛苦累積的財富,誰用呢?留給別人用。辛苦賺錢給人花用,自己卻勞累喪失了性命,多不值得呀!   在社會上生活中,當然需要有財富受用,才能維持基本的生活起居;但是人應當少欲知足,切莫花費自己所有的時間、心血去追求財富。錢財夠用就好,多餘的部分,也應盡量拿來供養三寶、布施行善,幫助需要的有情眾生。財富可能會招致仇敵對我傷害,假設被慳吝、小氣的繩索,緊緊地綑綁住,也許自己會被一輩子辛苦勞累不斷所累積的財富,招感禍端而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或者因為財富的緣故,對財物慳吝,而造成家庭紛爭,產生怨恨跟痛苦,成為助長惡業的外緣。因此尊者才會說:「莫為慳結所縛定日人」。

作者資料

帕當巴桑傑大師

帕當巴桑傑原是印度南方某國的王儲,透過在佛法上不斷地精進禪修終究獲得成就,成為一位偉大的修行者。 在西藏的歷史裡認為,帕當巴桑傑大師與中國的達摩祖師係同一人,傳說他住世的時間逾五百多年,也曾到過中國與西藏數次。 達摩祖師是中國禪宗的開山祖師,此遺教之重要性可見一斑。

堪布慈囊仁波切

仁波切於1967年蓮師殊勝日誕生,出生當天出現了一些吉祥的瑞相。 13歲出家開始修學佛法,在成就者堪布噶瑪策滇仁波切,尊貴的泰錫度仁波切、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等二十多位善知識處數年精勤努力學習顯密佛法,自此成為顯密經論解行具足的大學者,是一位具格的上師,也是一位作家。 年輕時即經過三年三個月的閉關實修,閒暇之餘喜歡在各聖地閉關和朝聖。熱愛學習研究南、北傳等各教派之教義,更希望推動三大傳承互相交流融合與團結。 仁波切在東、西方國家等世界各地弘揚佛法,並任菩提三乘林等世界各地般若林佛學會的住持,且為現任印度智慧林佛學院院長,講經弘法近20年,培育了許多能弘揚佛法之眾多僧俗人才。 仁波切在青藏高原創辦了慈智學校協助當地文盲,改變了他們的一生,並長期推動慈善與關愛,以佛法教育淨化人心、貢獻社會,不遺餘力。 相關著作:《三主要道論: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如何修觀音:改變命運、定慧歡喜得自在》《最勇敢的女性菩薩:綠度母》

基本資料

作者:帕當巴桑傑大師堪布慈囊仁波切 譯者:張福成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書系:善知識系列 出版日期:2015-11-19 ISBN:9789865613068 城邦書號:JB0107 規格:平裝 / 單色 / 272頁 / 17cm×22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